王留英 发表于 2009-9-22 21:16:25

再来看肺和大肠的关系。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大便干燥难解的时候,人们常会屏住呼吸,使腹压增加来达到解出大便的目的。这也就是说,肺的呼吸功能可以对体内的气压进行调节,而体内气压的变化能改变大肠传导糟粕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引申开去,既然肺对气压的调节可以影响大肠对粪便的传导、排泄作用,那么肺气下陷则会导致传导功能过强而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滑泻不止;而肺气不降,则又会导致传导功能不足而出现大便秘结不通等情况。这也给治疗大便失常的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可以通过对肺气的提升或下降来达到止泻或通便的效果。
到这里为止,我们对人体内的五脏六腑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而在五脏六腑之外,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脏器,那就是脑。但由于中医认识脏腑及其功能的方法并不是以解剖以及实验研究为基础,而是以人体外在表现和内在脏腑变化的联系为重点,所以,中医上脑的功能大多分散在五脏六腑的功能之中,因而对脑的单独认识和论述就显得相当少而肤浅。在清代以前,有关脑的论述都是零星和片面的。到了清代,名医王清任才第一次对脑提出了较为完整而系统的阐述,他在《医林改错》中如此描述脑的功能:灵机记性在脑者,因饮食生气血、长肌肉,精汁之清者,化而为髓,由脊髓上行入脑。名曰脑髓。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脑;两目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脑;鼻通于脑,听闻香臭归于脑。小儿周岁脑渐生,舌能言一二字。
      王清任已经认识到,人的听觉、视觉、嗅觉、语言都是脑的功能。到了清末民初,西医学逐渐传入中国,中国医家在接受西医学的过程中,对脑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除了将听觉、视觉、嗅觉、语言和脑联系起来外,还认识到脑对人的肢体活动的控制作用。最典型的就是认识到“中风”实际上是脑部血管破裂或堵塞导致的疾病,而不是中医历代以来所认为的“外风袭人”,并结合《内经》上所说的“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论述,认为“中风”一病实际上就是气血上逆于脑部,导致脑部功能破坏,从而出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艰涩等症状。其中民国初期的著名医家张锡纯对此最有心得,他根据这个理论,创造出了治疗脑出血疾病的有效方剂“镇肝熄风汤”。该方通过引导气血下行,使脑部出血情况得到迅速改善,降低大脑压力,并促进脑部瘀血的吸收,从而有效地治疗因脑出血导致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艰涩等。既然张锡纯已经认识到“中风”是气血上逆于脑而导致的脑部出血的疾病,那么为什么方子名称要叫“镇肝熄风”呢?什么是“肝风”,“肝风”和气血的运行有什么关系呢?“肝风”对人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呢?这就是我们下一章要讨论的问题——人体内在平衡紊乱所导致的五种病理状态,也就是中医上说的“内生五邪”。

周星星 发表于 2009-9-25 15:20:58

楼主所讲事实的确存在。

周星星 发表于 2009-9-25 17:10:41

谢谢王老师 花了这么多精力系统的把中医的魅力展现给大伙再次说声幸苦了

王留英 发表于 2009-9-25 19:59:35

谢谢楼上朋友。

佐君畜牧 发表于 2009-9-25 20:45:09

王老师的“中医理论文章连载(转载)”讲的实在是好,深入浅出,如谈家常,希王老师继续连载下去,鄙人正在津津有味的享受着这桌美味的大餐呢。

佐君畜牧 发表于 2009-9-25 20:51:49

希望adm和能实行置顶操作的管理人员把这篇文章放在各大板块的置顶位置上,让更多的人能分享到这篇文章给人们带来的对中医的乐趣和享受。

王留英 发表于 2009-9-26 13:05:14

前面转载了中医理论的“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气血津液”和“病因”。虽然这都是人医理论,但对我们广大的兽医、特别是中兽医爱好者也是很有价值的,会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比如人及其它的哺乳类动物的内部生理结构是五脏和六腑,而我们所针对的禽类同样也是有五脏、六腑的生理结构。再者,中医是用哲学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的发展,而作为生长在天地之间的一切生物,都是脱离不开“四气”和“五行”的。因此,中医发展到现在所针对的已不仅仅是人,而同样也包括了与人有类似生理结构的所有动物。故而,中兽医理论并未脱离人的中医理论。
   因为转载文章再往下就没有了,而中医理论却才刚刚步入了门槛。所以,往下的内容只能有我硬着头皮往下续了。但是有一点仍需要说明,因为本人的水平确实有限,难免会有些如言不达意、论述错误等情况出现,这里还请大家不要怕驳面子,尽量提出,这也是相互学习的机会。另外,如果众网友确实看不下去了,也请回帖言明,我将即刻终止连载,以免枉占论坛空间。在此先谢谢大家的支持。

王留英 发表于 2009-9-27 11:40:20

接上文我谈一下“内生五邪”
内生五邪对于禽病来说,似乎临诊意义不大,所以,这里只做一个简单介绍。
所谓的内生五邪,是六淫之中去掉“署”,即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和内火。它的发病原因大多是由于机体内的气血不足,或者是脏腑的阴阳失调所致。比如说内寒和内火,分别可由阴、阳的虚衰所引起。阴虚则热,阳衰则寒,是一类的虚证表现。但又由于季节的交替、情志的变化、饮食的不节等原因,又可导致内火、内湿、内燥等的实证发生。内风一般的说是由于肝肾阴虚,水不函木,肝阳上亢所致的肝风抽动。另外,内生五邪也可相互转化,相互兼夹。如燥而化火、湿於久而化热,或者与热兼夹而形成湿热内阻等等。这些同归为内伤的范畴。

王留英 发表于 2009-9-27 12:12:45

一.八纲辨证
八纲即是指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对纲领性证候,是中医诊疗的重点掌握部分。它是经由临床信息的掌握,从而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及盛衰,患者正气的强弱等,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证候的过程。尽管疾病的表现非常复杂多变,但基本上都能用八纲加以归纳。这里我们可以回想一下鸡群发病的情况。比如一夜冷风吹过,鸡群马上会出现呼吸道、鼻流清涕、怕冷挤堆等症状。这就是风寒所致的风寒证,而风和寒同为阴邪,所以也是阴证。再比如鸡的发烧不食、闭眼呆立、咳而长鸣、内脏出血死亡等症,是由于热结肺卫,或者是热伤血分所致,是热证,热即为阳邪,因此也是阳证。也就是说,在六淫里面,表、实、热为阳,里、虚、寒为阴,此六纲都可被阴、阳两纲所概括,因此也可以说,阴阳二纲是八纲中的总纲。
在疾病诊疗中,八纲辨证是分析疾病共性的方法,是其它各种辨证的总纲,对分析疾病具有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八纲之间即是相互联系,又经常交织夹杂,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或者出现真假难辨的情况。因此,在进行八纲辨证时,不但要娴熟地掌握八类证候的特点,还要注意八者之间的相兼夹杂,转化真假,从而正确而全面地认识疾病、诊断疾病。

老鲁 发表于 2009-9-28 14:36:05

继续连载呀,都等的迫不及待。

王留英 发表于 2009-9-28 19:05:41

1.表里
表里的概念:通常的说,肌体的外部(皮毛、肤腠、经络)为表,内部(脏腑、骨髓)为里,是一对相对的概念。表里辩证主要运用于外感病,对伤寒和温病辩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表里的辩证,可察知病情的轻重浅深及病理变化的趋势。如表证病浅而轻,里证病深而重。病邪由表入里为病进,病邪由里出表为病退。据此,为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表里辩证有三个定义: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首先表证所指的是,六淫邪气经皮毛或口鼻侵入机体初期时所形成的证候,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它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的特点。其证候表现也与疾病的性质和部位有关。这是由于六淫邪气客于皮毛肌腠,阻遏卫气的正常宣发,因此发热;又因为卫气受遏,肌表得不到正常的温煦,因此恶风寒。肺合皮毛,开窍于鼻,邪气由皮毛口鼻而入,内应于肺,肺失宣肃,所以会有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发生。对于人的外感表证而言,它的总体症状变化为恶寒(或风)、发热,有汗或无汗,咳嗽,是必然的症状反映。但是,由于禽类缺乏汗腺,我们不能够观察到汗的情况,也因此可使我们产生中医在禽病上的诊疗怀疑。那么禽类外感表证又是什么情况呢?我们都知道,因为禽的特殊生理结构,诸如人的汗出或者周身疼痛的症状基本没有。但是,禽类同样有肺脏,有与人相似的整个肺系。因而,禽的外感表证首当其冲的即是肺系的病理性症状反映,就如上面所说的肺失宣肃,肺气闭郁等等。这是我多年的临床体会,所述可能也不太确切。

雍峰 发表于 2009-9-28 21:09:03

受用了啊学习!!!!!!!!!!!

王留英 发表于 2009-9-29 12:26:36

在外感的中后期,由于失治或者其它原因,使病邪进一步的深入脏腑、气血、骨髓,从而引起里证的出现。这是里证的一个因素,另外一个因素是内伤,即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直接损伤脏腑所致。里证的成因也较复杂,其病位广泛,症状较繁,可出现诸如壮热、口渴、小便短赤、烦躁、腹泻、呕吐等症。壮热是因热邪内传入里,或寒邪化热入里而导致的里热炽盛。就拿外感风寒表征来说,本来是表证,病位较浅,病势较轻。但在失治的情况下,可继续向内传变,也就是向里深度的发展,这就使得病势加重,病情复杂。五行肺属金,可存卫气而抗邪。从五行生克关系上来说,肺金生于脾土,克于肝木,同时又被克于心火。而现在由于寒邪凝滞,肺卫受损,首先可向脾土传变——子病及母;同时又会被肝木反制——相侮。另外,肺和肾又是通调整个肌体水液的重要器官,简单的说,肺为上水源,肾为下水源,上水不通可致下水的枯乏。从而可引起腹满不食——寒阻脾气,大便荡泻、小便短赤——寒邪化湿化热,甚至肾阴枯竭。这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其它的传变也会有不同的里证变化。对于情志内伤和饮食劳倦同为里证,但属于内生五邪的范畴,这里就不多分述。

keke123 发表于 2009-9-29 22:01:06

继续发,对中医有了初步的了解! :victory::victory:

A诚信A 发表于 2009-9-30 05:07:15

你好老师、我也和想学好中医。看了你的文章很受启发,希望你多传一些。看你的文章显得通俗易懂,希望你以这种方式多介绍一些中医的理论诊治和中药的药性等。
再次谢谢老师等着看你的文章
:victory: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理论文章连载(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