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王留英
收起左侧

中医理论文章连载(转载)

[复制链接]

版主

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原创先锋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北邢台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11: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人体怎么来感知“极”,并使自身也出现和自然相适应的反方向变化呢?这就要靠肝脏!也就是说,人体阳气随着四季更替会出现生发、旺盛、收敛、潜藏的过程,其中由旺盛转到收敛,从潜藏转向生发,这是人体阳气变化的两个“极”。这个“极”的变化,就是由肝来掌控。所以中医说肝为“罢极之本”!可以打个比方,收听广播往往要先调到一个大致的波段(粗调),然后再进行细微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收听效果(微调)。肝就相当于粗调,它把握人体在自然环境发生“极变”时的内在状态变化,而肺则相当于微调,它使人体随时和气候的量变相适应。有了肺和肝的作用,人体就实现了和自然的息息相通。
        前段时间,一患者向我询问有关身体状况的问题。把完他的脉,我说你的脉象右脉细弦,左关脉沉弱(有关脉象的详细机理和意义可参阅第十六章),右脉主气,细就说明气不足,弦则说明气不畅;左关脉主肝,沉弱则说明肝的功能不足,所以我认为你可能会有消化能力差、胃脘胀痛、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容易疲劳、容易感冒等症状,特别是冬春之交和夏秋之交这些症状更容易出现和发生。患者听完,感到非常惊讶,他说,我都没说你怎么知道的?去年9月和今年2月我是得了两次非常严重的感冒,自觉胃口、精神都受到很大的影响,你太厉害了。我说,这就是肝为“罢极之本”的道理。
        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实现,需要充足的物质作为基础,而人体各种物质都来源于饮食。这就要求人体有一个脏器能将摄入的饮食转化为人体所能利用的物质,这就是脾,中医称之为“仓廪之官”,意思就是掌管粮食的脏器。这里要说明的是,中医的脾和西医解剖学意义上的脾脏有很大的差别,西医的脾脏只是一个造血器官,而中医的脾则是综合了人体所有消化功能的一个总称。胃和小肠是饮食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但饮食的消化、吸收,除了胃的磨碎食物作用外,更多地要依赖胆汁、胰液、胃液等消化液对食物的分解和利用。因此饮食的消化是一个系统的功能,这个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之间是协同工作、密不可分的,中医学就是将这些协同完成同一功能的物质和器官进行归纳,综合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这也是中医在脏腑研究中的主导思想和方法。可以这么来理解中医意义上的脾:胃和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饮食的主要场所,但胃和小肠消化和吸收饮食的动力却要脾来提供。人体摄入的饮食(包括水饮和食物)通过脾的作用,可以转化为两大类:一类是可以吸收利用的精微物质,另一类是无用的糟粕物质。其中的精微物质被人体吸收并加以利用,而糟粕物质通过各种途径仍旧排出体外,中医称脾的这个功能为“运化”。当脾的运化功能减弱时,摄入的水饮和食物就不能转化为人体可以利用的物质,反而停留在体内,形成各种病理产物,影响人体的营养吸收和糟粕排泄,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如食物内停就会出现消化不良、脘腹饱胀、食欲不振、完谷不化(指大便中夹杂有未消化食物)等症状,水饮内停则会导致肢体浮肿、呕逆清水、舌苔厚腻等一系列症状,对这一类疾病,我们就可以采用健脾助运的方法来治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原创先锋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北邢台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11: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脾在完成对饮食的运化之后,还要把形成的精微物质输送到心和肺,通过心肺的“主血脉”“朝百脉”作用将这些精微物质输送到全身,以供各组织器官利用。中医将脾的这个上输精微物质的作用称为“脾主升清”,“清”指的是“清气”,也就是饮食经过消化而形成的精微物质。脾的运化和升清作用都有赖于脾所藏的物质——气。前面一章已经讲了,气是人体生命原物质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运动,通过气的运动,脾才能将外界的各种饮食转化为人体所需要和能利用的各种物质,也只有通过气的运动,脾才具有了将饮食中吸收转化来的精微物质向全身传递的动力。也是因为气具有固摄血液的作用,藏气的器官——脾也就具有了对血液的统摄作用,所以中医称“脾统血”。
        气、血、津液都找到安家的地方了,现在就剩下元阴和元阳这两种物质了。前面已经讲了,元阴和元阳是生命的原物质,它是生命孕育、生长的最初始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才使得人体生长发育、繁衍生息,因此,这两种物质是密不可分的。那么它们藏在哪里呢?这就是肾。由于肾所藏的元阴与元阳是生命的原物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源泉所在,所以中医把肾称为“先天之本”。正因为如此,人的生长、发育、繁衍的正常进行,就和肾有了密切的关系。我们来看看中医经典《内经》中有关肾和人体生长、发育、衰老的关系: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从这段文字中不难看出,“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强壮、衰老的关键,而这个“肾气”就是元阴和元阳,在中医上,又将它们合称为“精”。人从出生到成人再逐步走向衰老,肾气也经历着由实而盛、由盛而衰的变化,可以这么说,人的一生就是体内肾气盛衰变化的结果。肾气盛则人体生长、发育、强壮,肾气衰则人体衰老、羸弱,肾气竭则人体走向死亡。讲到这里,前面讲的“肾虚”就很好理解了,“肾虚”就是肾中储藏的元阴、元阳亏损和不足,其中元阴亏损我们称为“肾阴虚”,而元阳亏损我们称为“肾阳虚”。元阴和元阳的不足,又会导致人体的生长、发育、繁殖功能下降和减弱,从而出现各种疾病状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原创先锋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北邢台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11: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在“肾气”的盛衰变化的过程中,由于元阴和元阳的相互作用,又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物质,中医称其为“天癸”。什么是“天癸”?“天癸”有什么用?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到,“天癸”对女子的“月事时下”“有子”,对男子的“精气溢泻”“有子”有着重要作用,翻译成现代用语就是和女子的月经来潮、受孕,与男子的初次遗精、生育有直接关系。原来,“天癸”是一种促进人体性功能发育成熟的物质,在女子十四(二七)岁、男子十六(二八)岁时出现。“天癸”的出现,使人体的性腺组织发育成熟,为生育繁衍作好准备。而到了女子四十九(七七)岁,男子五十六(七八)岁,随着元阴与元阳的消耗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减弱,“天癸”就会逐渐衰竭,而这时人的生育繁殖能力也会逐渐下降和丧失。元阴与元阳是贯穿人一生的生命物质,那么对我们来说,了解它们在体内的充足程度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旺盛程度,意义就非同寻常了。
        再回头看一遍上面《内经》关于人体内“肾气”变化过程的阐述,我们不难发现,人体有三样东西和“肾气”的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那就是骨骼、牙齿、头发。因此,通过对这三种组织的观察,就可以了解体内元阴、元阳的充足程度和作用强度。如果骨骼坚硬、牙齿坚固、头发乌黑光泽,那就是肾中精气旺盛的表现,而骨骼松脆、牙齿动摇、头发枯槁花白,那肯定是肾中精气衰败的表现。为什么骨骼、牙齿、头发可以作为肾中精气是否旺盛的观察点?其他心、肝、脾、肺四脏所蕴藏的精气是否也有类似的外在“哨点”?
        元阴、元阳、气、血、津液五种精气储藏的地方有了,那就该它们发挥作用了。湖水滋养的是庄稼树木,而五脏精气滋养的则是人体组织,不同脏腑所藏的精气滋养的组织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得五脏和五种机体组织发生联系,中医将其称为“五脏在体”。具体来讲,心在体为脉,肝在体为筋,脾在体为肉,肺在体为皮,肾在体为骨。也就是说,心所藏精气主要滋养的是脉管,肝所藏精气主要滋养的是筋经,脾所藏精气主要滋养的是肌肉,肺所藏精气主要滋养的是皮肤,肾所藏精气主要滋养的是骨骼。而牙齿作为骨骼的一种延伸,当然也成为了肾所藏精气滋养的对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原创先锋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北邢台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11: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在清朝医家陈士铎的《石室秘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长齿的方法:雄鼠脊骨全副,余骨不用,尾也不用,头也不用……新瓦上焙干为末,不可烧焦,乘其生气也,用一瓷瓶盛之。每日五更时,不可出声,将此药轻擦在无牙处,三十六擦,药任其咽下,不可用水漱口,一月如是。日间午间擦之更佳。
        鼠在十二生肖中称为“子鼠”,而“子”在方位上又属于北方,属水,这表明鼠是秉受“肾气”最足的动物。这点可以从老鼠极其旺盛的繁殖能力(肾主生殖和发育)上得到印证。而脊骨又是老鼠的肾气最为集中的地方(肾主骨和脊髓),用它来长牙,其中蕴涵的深意非常值得我们玩味。不要小看古人这种对生命与疾病的探索方式,很多现代医学认为不可思议的疾病,就是中医运用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解决的。这里面的道理,我们现在虽然还不是特别明白,但可以隐隐感到有一个天地造化的奥妙在召唤着我们,而中医正是揭开这个奥秘的一把钥匙,沿着古人指出的方向,我们必将在对生命与疾病的探索中取得新的突破和发现。
        关于肾与骨骼的关系,在这里我还可以讲个小故事。我亲戚的女儿在跳舞时不慎摔了一跤,导致左手尺骨、桡骨骨折。当时做了尺骨、桡骨的切复内固定手术,但是术后骨折端一直没有骨痂生长,半年后西医诊断为“骨折后骨不愈合”,认为需要重新再做植骨手术。这时我亲戚来向我咨询,问我植骨手术的效果怎样,这个手术值不值得做。我告诉他说,骨折后不愈合,说明机体本身的骨骼生长能力差,这个生长能力不是植骨所能解决和改善的,更何况植骨手术过程中骨骼的骨膜被剥离,这又会加重对骨骼生长能力的破坏,所以我认为手术效果肯定不会好,甚至会使情况更加恶化。对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最正确的应该是改善和提高机体本身骨骼的生长能力。我亲戚又问,那怎么样才能改善人体的骨骼生长能力呢?我说,中医认为,骨骼的生长和肾中的精气有着密切的关系,骨骼生长能力不足,可以通过“补肾”的方法来治疗。我亲戚觉得有道理,采用了我的方法,结果用“补肾”类中药(杜仲、骨碎补、金毛狗脊、川断、鹿角胶、熟地、枸杞、山茱萸)连续治疗了3个月后,拍片显示骨折断端完全愈合。这也有力地证明了中医对人体物质和功能之间联系的探索方法是完全可取和正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原创先锋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北邢台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12: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既然五脏精气所滋养的组织不同,那么不同组织的营养状态和功能盛衰就能反映出五脏精气是否充足、五脏功能是否强盛,所以对脉、筋、肉、皮、骨五种组织的观察可以使我们了解五脏精气的情况。而脉、筋、肉、皮、骨五种组织各自在体表有其精华聚集显现的地方。如脉在体表的精华显现是面部,因为面部是人体毛细血管最丰富的地方,面部的色泽可以反映出脉管弹性及脉管中血液的充盈程度。筋在体表的精华显现是“爪甲”,中医称“爪为筋之余”,也就是指人体的指(趾)甲是体内“筋”的延伸,所以指(趾)甲的光泽、平整与否就反映了“筋”的情况。肉在体表的精华显现是唇部,唇部是人体体表唯一没有皮肤覆盖的肌肉组织,所以也是肌肉营养状况的最佳反映。皮在体表的精华显现是毛,有句成语叫“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也就是说,毛是依附于皮而存在的,所以,毛的营养状况和精气之间的关系比之于皮来得更为灵敏。骨在体表的精华显现是头发,人年老时骨骼松脆,头发也随之变白,可见头发的荣枯和骨骼的强壮有着一定的关联。既然面、爪、唇、毛、发是脉、筋、肉、皮、骨在体表的精华显现,那么,这五处也同样是五脏精气的外在显现,所以中医称:心,其华在面;肝,其华在爪;脾,其华在唇;肺,其华在毛;肾,其华在发。
        既然五脏精气在体表有其精华显现的部位,那么,这些部位的色泽和形态的变化都可以反映五脏精气的变化,通过对这些变化的研究也就可以推断五脏精气的情况,这就是中医望诊的依据所在。五脏所藏的精气为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能量,精气在转换为能量的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变化,而体内的五种体液(汗、泪、唾、涎、涕)就是五脏精气变化的结果。怎么理解体液和精气之间的关系?我们来举个简单的例子。水加热后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中携带有大量的热能,而当水蒸气遇冷凝结为水滴时,便释放其所蕴涵的能量,而当能量释放后,水也重新由气态恢复到原来的液态形式。精气与体液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水蒸气与水之间的变化过程来理解,五脏精气在在完成对机体组织的滋养后,随着其能量的释放,五脏精气也就转化为人的五种体液,中医称这五种体液和五脏之间的关系为“五脏在液”。具体来说,五脏和五液之间的关系分别是:心在液为汗,肝在液为泪,脾在液为涎,肺在液为涕,肾在液为唾。
        讲到这里,问题又来了,心在液为汗还好理解,因为心中精气灌注于脉,而精气中能量释放,通过汗孔而外出为汗,但肝、脾、肺、肾和泪、涎、涕、唾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确定的呢?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便要引入中医学的“五脏开窍”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原创先锋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北邢台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12: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人生活在各种复杂的自然环境之中,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也和外界环境、气候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夏天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加,而冬天则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人体也会随着四季的更替出现不同的生理变化以适应外界气候环境的变化。人体为什么会随着外界的变化而不断调节自身的生理状态呢?前面已经讲过了,人体自身的生理状态主要是受五脏精气的调节,那么,要使五脏精气和外界环境紧密联系起来,这就要求人体有和外界交换信息的器官,通过这些器官,使五脏能随时得到外界的信息,从而不断调整自身精气的释放和使用。这些和外界交换信息的器官就是舌、眼、口、鼻、耳五官,这五官和五脏之间的联系就是中医所称的“五脏开窍”。其中心开窍于舌,肝开窍于目,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
        五脏开窍理论的提出,使五脏和外界之间有了交换信息的中转站,外界的各种变化可以通过五官将信息传递到五脏,而使五脏产生不同的生理变化。另外,五脏的功能状态也能通过五官反映出来,五官功能正常与否,取决于五脏精气是否充足。例如:舌的味觉功能减弱,是心中精气不足的表现;眼睛干涩、模糊是肝中精气不足的表现;鼻不闻香臭是肺中精气不足的表现;耳聋失聪是肾中精气不足的表现;等等。了解了五脏开窍,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五脏和五液之间的联系了。
        通过五脏的“在体”“在液”“在窍”,五脏和人体的皮、肉、脉、筋、骨五种组织,鼻、口、舌、目、耳五官七窍,涕、涎、汗、泪、唾五种体液联系成为五个以五脏为中心的系统。而这五体、五液以及五官的变化,均可以反映出五脏内在的机能的强盛情况和蕴藏物质的充盈程度,从而让我们了解到五脏的工作状态。
        在这五体、五液、五官之外,五脏还和人体的情志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是中医说的五脏“在志”。所谓“在志”,指的就是五脏和五种情志之间的联系。这五种情志分别是喜、怒、忧、思、恐,它们和五脏的对应关系是: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肺在志为忧,脾在志为思,肾在志为恐。
        五脏为什么会和情志有关系?在“五脏开窍”中我们曾经讲到,五脏通过五官来达到和外界交换信息的目的,五脏根据外界信息的变化随时调整自身的功能状态以达到和外界相适应的目的,情志变化就是外界信息导致人体产生的精神意识活动。这种精神意识活动,其实也是五脏在外界信息影响下对自身活动进行调节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情志活动是五脏所藏精气的变化结果。
        既然情志活动是五脏精气所化生,那么过度的情志活动势必对人体的五脏精气造成影响和损伤。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体会,在发怒或情绪不愉快时会感到两胁或肝区胀痛,在思虑过度的情况下会出现饮食不香、胃脘饱胀等症状,这些其实都是情志对五脏精气造成损伤所致。根据五脏和情志的对应关系,任何一种情志的过度刺激都会导致相应脏腑的损伤。具体来说,过喜则伤心,过怒则伤肝,过思则伤脾,过忧(悲)则伤肺,过恐则伤肾。反过来讲,由于喜、怒、忧、思、恐分别是五脏精气所化生,所以,五脏精气的充足程度也会影响人体情志的变化。如心中精气有余,则会喜笑不休;心中精气不足则会悲伤易哭、心神不宁、焦虑失眠。肝中精气有余,则会急躁易怒,甚则狂躁不安、打人毁物;肝中精气不足,则会情志抑郁、心情不舒。肺中精气不足则会出现多愁善感、忧愁难解,甚则悲伤不止。脾中精气不足,则易于多虑多疑。肾中精气不足,则多恐易惊。
        情志变化和五脏精气的关系体现了情志活动对五脏的影响,也给我们提供了治疗情志疾病的新思路,那就是通过调节五脏精气的方法来治疗某些精神性疾病。将人的情志变化和五脏功能、体内精气紧密结合在一起,使人的情志活动不再以一种单独的精神意识活动而存在,这是中医对情志的独特的认识。通过这种认识,中医创造了多样而有效的情志类疾病的治疗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高中生

Rank: 4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三刚种鸡场
发表于 2009-9-20 21: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安阳
谢谢王老师拜读了。以前不相信中药就因为鲁迅先生的“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因为我特崇拜鲁迅先生,相信鲁迅先生的人格》现在明白了。原来鲁迅先生无意中害了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原创先锋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北邢台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20: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六腑
饮食的通道
        “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这六个脏器的总称。为什么这六个脏器要称为“腑”呢?“腑”由两部分组成,形旁是“月”,表明这是肉质的脏器;声旁是“府”,“府”就有宅第的意思,也就是房屋,房屋当然是有一个空间,可以住人,也可以储物。把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这六个脏器和前面介绍的五脏(心、肝、脾、肺、肾)一比较,我们就知道五脏是五个实质性的脏器,而六腑是六个带空腔的脏器,所以称之为“六腑”。六腑既然是六个有空腔的器官,那么,这个空腔用来放置什么东西呢?那就是饮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原创先锋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北邢台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20: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胃。胃字的构造也形象地反映了胃的功能,“月”表示胃的质地,“田”则体现胃的功能。田是种植和出产粮食的地方,在人体,这个“田”就是出产人体需要的各种养分的地方,所以胃在人体中的作用主要是容纳、消化食物,使之转化为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这个作用,中医学称之为“受纳”和“腐熟水谷”。“受纳”指的是接受、容纳的意思,胃作为一个空腔脏器,是饮食磨碎和初步消化的地方,而要磨碎和消化食物,首先要使食物在一个固定的空间停留一定的时间,胃就是食物停留等待进一步加工的第一个场所。食物停留于胃,经过胃的蠕动和胃液的消化,得到初步加工,原先的大颗粒食物转化为小颗粒食物,由难吸收转化为易吸收,这个过程我们称为“腐熟”。胃与脾是人体消化饮食最主要的脏器,是人体获得营养供应的重要保障,缺少了脾胃的正常运转,饮食的消化和吸收就不能正常进行,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也就没有了物质来源,脾胃在人体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中医称这两个脏器为人的“后天之本”。胃在完成受纳和腐熟水谷之后,还要将初步消化过的食物传递到小肠,在那里完成对食物精华物质的吸收。所以胃还必须具备向下传递食物的功能,这在中医上称为“胃主通降”。所谓“通降”,有两层含义:一是通畅。胃的贲门接受来自于食管的食物,又通过幽门将磨碎消化过的食物传递到小肠。这个过程必须畅通,若有堵塞,则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就会受到影响,导致饮食在体内停滞,引起纳呆、胃脘胀闷、大便不通、嗳酸腐气、口中异味等疾病。二是下降。食物由贲门入胃,从幽门出胃,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如果这个下降过程失常,食物不往下传递到小肠,反从贲门向食管方向逆行的话,就会出现恶心、呕吐、泛酸、呃逆等疾病。所以说,通降是胃的生理功能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中医也称胃“以降为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原创先锋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北邢台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20: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小肠。小肠是饮食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中医称小肠为“受盛之官”。“受”是接受的意思,而“盛”在古代是指用来祭祀用的黍稷(谷物),“受盛”也就是接受祭祀用的黍稷。用来祭祀的黍稷肯定是加工过的,而小肠接受的是经过胃初步消化的食物,它比起刚进入体内时,是初步加工过的一种精细化了的食物,所以小肠被称为“受盛之官”。小肠接受了胃传递过来的初加工过的食物,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将食物进一步消化成为人体可以吸收和利用的物质,并将其中的精华物质吸收,提供给人体使用,最后再将剩下的糟粕物质向下传递给大肠,由大肠排出体外。小肠的这个功能,中医上称之为“分清泌浊”。“分清”就是指将饮食中的精华物质和糟粕物质分开,并将精华物质吸收;“泌浊”是指将经过消化吸收后残留的糟粕物质传递给下面的脏器——大肠。饮食进入人体,需要有脏器对食物和水饮这两部分物质中的精华进行吸收,所以,小肠在对食物中精华物质进行吸收的同时,也对水饮中的精华物质进行了吸收。吸收入体内的水液进入人体循环,完成对人体的滋润,然后携带各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通过三焦(后面还有详细的解释)汇聚到膀胱,再由膀胱通过尿道排出体外。水饮中的糟粕物质则和食物残渣一起传递到大肠,并形成大便,由肛门排出体外。正是因为小肠对水饮有吸收作用,所以小肠功能的好坏和大小便有着直接的关系。小肠对水饮的吸收功能好,则大小便就正常,小肠对水饮的吸收功能差,就会导致小便短少、大便溏泻等疾病的产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原创先锋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北邢台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20: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大肠。大肠上连小肠,下接肛门,是人体消化道的最后环节。大肠在人体中的作用,主要是传导糟粕,排出大便,所以中医也称大肠为“传导之官”。大肠接受了小肠传递过来的食物残渣,再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经过肛门排出体外。大肠对大便的传导和排泄功能失调,则会导致食物残渣在体内停积,从而发生便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原创先锋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北邢台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20: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饮食经过胃、小肠的消化和吸收,糟粕排出体外,精华吸收入体内,那么吸收入体内的精华物质又通过什么途径运输到全身各处呢?这里我们就要引入一个新名词,那就是“三焦”。三焦是人体运输精华物质和水液的通道,并根据其在胸、腹腔中的部位被分为三部分,一是上焦,二是中焦,三是下焦,合称为三焦。上焦是指横膈以上部位运输物质和水液的通道,中焦指横膈以下、脐部以上部位运输物质和水液的通道,而下焦则是指脐以下部位运输物质和水液的通道。三焦在人体中并非是一个实质性的脏器,而是一个通道,所以中医也说三焦是“有名而无形”。“有名”是指有具体的名称,“无形”就是指没有特定的形态,它分布于胸腔和腹腔,无处不到,既是小肠吸收来的精华物质和水液运输传递到全身各处的通道,也是全身各组织器官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液向体外排泄的通道。打个比方,三焦就好比一个城市中的管道,既能把我们需要的物质如水、天然气、电等输送给我们使用,也能把我们生活中产生的废液汇集到某处进行排泄,以维持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转和工作。三焦所运输的精华物质是五脏精气得到补充和滋养的主要来源,也是体内水液循环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所以中医称三焦为“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决渎”的意思就是疏通水道。通过中医对三焦作用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三焦和现代医学所说的淋巴管有着非常类似的作用。可以这样设想,淋巴管是人体水液代谢和循环的主要通道,三焦就是全身淋巴管的集合体,这样三焦的概念就具体化了,我们也更能清楚地认识这个三焦在人体中的作用。因为三焦所运输的营养物质和水液都是人体正常运转所不能缺少的,所以,三焦事实上起到了总领五脏六腑、调和内外、为全身供给营养的作用。以上就是三焦的基本概念,它是人体内运输物质和水液的通道。在这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中医又将三焦的概念扩大化了,把人体内的五脏六腑根据部位也划分为三焦所属。如心、肺位于胸腔,属上焦;脾胃肝胆位于上腹部,属中焦;胃以下的脏器如肾、膀胱、小肠、大肠均属下焦。这就使三焦在广义上不单单是通道,而是涵括了人体内所有的脏腑组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原创先锋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北邢台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20: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上面讲过,进入人体的水液经过小肠的吸收而周行全身,在完成对全身的滋润之后,也会接受人体各组织器官代谢产生的废物和糟粕物质。这些含有人体各脏器代谢产生的废物的水液,通过三焦在体内逐步汇聚,并在一定的地方加以储藏,等其积聚到一定程度再排出体外。膀胱正是体内储藏人体废液的地方,因此,膀胱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也就是储藏和排泄尿液。膀胱储藏尿液的功能失常,则会导致尿频、尿急、遗尿、尿失禁等;而膀胱排泄尿液的功能失调,则会导致小便不利、淋漓不尽,甚至小便癃闭不通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原创先锋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北邢台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21: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前面讲了胃、小肠、大肠、三焦和膀胱五个脏器的基本生理功能,它们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是饮食进入体内后,在体内传导、转化、排泄所经历过的脏器。而在六腑中,有一个脏器和饮食并不直接接触,也无传导饮食的作用,只是起到帮助食物消化的作用,这就是胆。也正因为胆并不直接传导和接触饮食,就好比是一所清净的房子,没有人来人往的嘈杂,所以胆在中医上被称为“清净之府”。胆的主要作用是储藏和排泄胆汁,而胆汁有助于饮食的消化和吸收。胆储藏胆汁的功能失常,则可见口苦、呕吐黄绿色苦水、黄疸等疾病。胆汁是人体消化食物所用的精微物质,这样,胆就类似于储藏精气的五脏,这也使得胆在六腑中具有了一项独一无二的功能,那就是胆和人的情志变化有着密切的关联。五脏和人的喜、怒、忧、思、恐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胆和人的什么情志有关呢?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形容一个人有勇气,对事物不畏惧,称为有“胆量”、“胆大”,从中也可以看出,胆和人的决断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上也称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因此中医将人出现的惊惕不安、优柔寡断、遇事无主见等情况归于胆主决断功能的不足,而通过调节和补养胆的功能则可以改善上述情况的发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原创先锋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北邢台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21: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六腑是六个和饮食消化、吸收、传导、排泄密切相关的脏器,除了三焦是水液的通道,无须进行任何自身的运动外,其他五个脏器都需要通过自身的运动来实现对饮食的消化、吸收、传导以及排泄等功能,而脏器自身的活动又需要有物质和能量作为支持和保证,那么六腑完成自身功能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来自于哪里呢?这就是五脏。六腑和五脏的根本区别就是六腑本身不具有储藏精气与物质的能力,五脏所藏的精气除了保证自身功能运转所需的物质能量外,还为六腑提供其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而六腑有了五脏提供的物质和能量,其功能的实现就有了坚实的物质和能量基础。中医学上将五脏和六腑(除三焦以外)的这种联系称为“表里”关系,五脏为里,而六腑为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4-5-2 05:56 , Processed in 0.162095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