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1|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量增价跌困局:9月生猪养殖数据透视行业冷暖(下)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昨天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四、深层原因:供需失衡下的周期磨底

(一)供给过剩压制价格,去产能进程缓慢

从宏观层面看,依据农业农村部数据,8月能繁母猪存栏4038万头,仍高于3900万头的正常保有量。这预示未来3-6个月商品猪供应将持续过剩,给市场价格带来巨大下行压力。能繁母猪作为生猪养殖基础,其存栏量直接关系未来商品猪供应量。当前市场环境下,能繁母猪存栏量居高不下,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上生猪供应量将持续增加,而需求端增长相对缓慢,将进一步加剧市场供需失衡。

尽管7月以来猪价波动下滑,部分中小散户因难以承受亏损压力加速退出市场,但头部企业基于资金和技术优势,却在逆势扩大产能。牧原、温氏等企业9月环比销量仅小幅回落,显示规模化企业仍在通过“以量换价”维持市场地位。这些头部企业凭借雄厚资金实力和先进养殖技术,能在价格低迷时通过扩大养殖规模降低单位成本,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然而,这种行为导致行业去产能进程受阻,市场供需平衡恢复被进一步延缓。

在市场竞争中,头部企业规模化扩张策略虽有助于自身短期内维持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但从行业整体发展角度看,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一方面,头部企业扩张会进一步挤压中小散户生存空间,加速行业洗牌。中小散户因资金、技术等限制,在价格波动市场环境中往往难以承受亏损,被迫退出市场,这将导致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行业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头部企业逆势扩张使市场上生猪供应量持续增加,供需失衡局面难以有效缓解。这不仅会导致猪价长期低迷,影响整个行业盈利能力,还可能引发市场不稳定,给行业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

(二)成本与价格倒挂,现金流风险积聚

当前,行业平均养殖成本约15元/公斤,而9月生猪均价不足13元/公斤,意味着每出栏一头生猪,企业平均亏损超200元。这种成本与价格倒挂现象,使企业盈利空间被严重压缩,经营压力巨大。温氏股份等企业货币资金大幅减少,反映全行业正面临严峻现金流考验。成本高于价格情况下,企业销售收入无法覆盖成本支出,导致资金回笼困难,货币资金储备不断减少。这不仅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还可能导致企业无法按时偿还债务,增加财务风险。

部分企业为应对成本与价格倒挂困境,采取减少现金储备、放缓资本开支等措施。这些措施虽在短期内可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但从长期看,可能导致产能被动去化。企业减少现金储备可能影响应对突发情况能力,如疫情、自然灾害等,一旦遇到这些情况,企业可能无法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导致产能受损。放缓资本开支可能影响企业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降低生产效率和竞争力,进而影响企业长期发展。产能被动去化还可能引发产业链连锁反应,对上下游企业产生不利影响。例如,饲料企业销量可能减少,屠宰企业订单可能不足,从而影响整个产业链稳定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牧原股份等龙头上调仔猪出栏预期,这一举措虽为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生产情况做出的战略调整,但也存在一定风险。若下游补栏需求不及预期,可能导致仔猪价格同步下跌,进一步加剧行业困境。如果市场上养殖户对仔猪需求不高,那么牧原股份增加的仔猪出栏量将无法顺利销售,导致仔猪价格下跌。这不仅会影响牧原股份销售收入和盈利能力,还会对整个行业信心产生负面影响,使行业困境进一步加剧。

五、未来展望:寒冬持续,谁能穿越周期?

(一)四季度猪价难回暖,行业分化加剧

展望未来,生猪养殖行业在四季度仍将面临严峻挑战。业内专家与专业机构普遍认为,四季度生猪市场“供强需弱”格局难以得到根本性扭转。尽管腌腊消费等季节性因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阶段性拉动市场需求,但冻品库存高企、大体重猪集中出栏等因素将对价格反弹空间形成强大抑制。

正信期货等专业机构经深入市场分析与研究指出,猪价在四季度大概率维持在12-13元/公斤的低位区间震荡。在此价格水平下,部分成本控制能力较弱的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亏损压力。因这些企业无法有效降低养殖成本,在价格低迷时,其销售收入难以覆盖成本支出,致使亏损不断加剧。长期亏损可能导致这些企业资金链断裂,生产经营难以为继,最终被迫退出市场。

这种市场形势将进一步加剧行业分化,加速行业并购整合进程。头部企业凭借强大资金实力、先进技术以及完善的产业链布局,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其可通过并购整合方式,吸纳经营困难的企业,进一步扩大自身规模与市场份额。此并购整合不仅有助于头部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推动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并购整合过程中,头部企业可整合被并购企业的养殖资源、技术人才与市场渠道,实现优势互补,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破局路径:降本、延链、控产能

面对当前市场困境,头部企业已积极探索差异化应对策略,以寻求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破局。

牧原股份作为行业龙头,始终致力于强化仔猪业务与智能化养殖。通过持续加大在仔猪育种与养殖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牧原股份提升了仔猪品质与产量,使其仔猪业务成为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公司大力推进智能化养殖,引入先进养殖设备与管理系统,实现养殖过程精准化控制,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牧原股份目标是将成本降至14元/公斤以下,凭借成本优势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智能化养殖系统可实时监测生猪生长环境、健康状况与饲料消耗等信息,依据这些数据及时调整养殖策略,提高养殖效率,降低疾病发生率,进而降低养殖成本。

温氏股份依托其在肉鸡业务方面的强大现金流,积极探索“猪鸡协同”多元化经营模式。通过整合猪鸡养殖业务资源与渠道,温氏股份实现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降低经营风险。公司可利用肉鸡业务销售渠道,拓展猪肉产品销售市场,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养殖环节,温氏股份可共享饲料采购、养殖技术与防疫措施等资源,降低成本。这种多元化经营模式有助于温氏股份在猪价低迷时,通过肉鸡业务盈利弥补生猪养殖业务亏损,保持企业稳定发展。

新希望将重点聚焦于效率提升,计划在2025年底前将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提升至28头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新希望加强种猪选育与管理,优化养殖流程与技术,提高母猪繁殖效率。公司还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养殖成本,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在种猪选育方面,新希望引进先进基因检测技术,筛选优质种猪,提高仔猪质量与产量。在养殖流程优化方面,公司对猪舍环境控制、饲料投喂与疫病防控等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养殖效率,降低成本。

对于中小厂商而言,“公司+农户”轻资产模式、期货套保等风险管理工具,以及向屠宰加工环节延伸,将成为其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公司+农户”模式可充分利用农户养殖资源,降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风险,提高养殖效率。中小厂商还可通过期货套保等风险管理工具,锁定生猪价格,降低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向屠宰加工环节延伸,可实现产业链拓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盈利能力。中小厂商可建立自己的屠宰加工厂,将生猪进行屠宰加工后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利润空间。

在这场周期磨底战中,生猪养殖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竞争”的关键转型。2025年9月数据,既是行业承压的缩影,也预示着新一轮竞争格局的重塑。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唯有兼具成本优势、产业链韧性与战略灵活性的企业,才能在漫长寒冬后迎来春天。这些企业将通过不断创新与优化经营策略,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公告)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11-1 09:40 , Processed in 0.119860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