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3|回复: 1
收起左侧

[每日话题] 鸡蛋认证:“可生食”变成高端标签,透支行业信任?(上)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昨天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魔幻认证:当基础安全变成高端标签

  (一)一场关于“安全”的行业讽刺

  在日本,可生食鸡蛋为超市常见商品。从鸡种筛选、饲料把控,到鸡舍环境清洁、产蛋后的快速杀菌以及全程冷链运输,其生产环节多达200余个,且各环节均设有严格标准。在如此严格管控下,可生食鸡蛋价格仅较普通鸡蛋高出约15%,对消费者而言,安全可生食成为鸡蛋的常规属性。

  而在我国,情况则截然不同。一枚贴上“可生食”“无抗”标签的鸡蛋,价格相比普通鸡蛋溢价可达50%-100%。原本作为食品行业最基本的安全标准,在国内却转变为需额外付费、贴上认证标签方可具备的“高端属性”。这不得不引发思考,当安全成为一种值得加价的“卖点”时,蛋鸡行业的发展态势究竟如何?对于整个行业从业者而言,这无疑是一种讽刺,连基本的安全保证都需依赖认证来获取消费者信任,行业发展似已偏离正常轨道。

  (二)认证背后的消费认知断层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注度的日益提升,相关数据呈现出市场的一些显著变化。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无抗鸡蛋”搜索量同比大幅增长200%,这体现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以及对“无抗”鸡蛋的强烈需求。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超60%的消费者误认为“无抗认证=零抗生素残留”,在其认知中,只要获得该认证,鸡蛋便绝对无抗生素残留,是完全安全的。甚至有30%的人认为“可生食蛋无需加热即可直接食用”,却未意识到即使是可生食鸡蛋,在运输、储存等环节仍可能存在风险。

  这种认知上的巨大差异,为部分不良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明明产蛋期禁用抗生素是蛋鸡养殖的基本规范,部分商家却将其包装成需额外付费才能享有的“高端卖点”,利用消费者的认知差抬高鸡蛋价格,以获取更多利润。

  二、认证狂欢:5000元买张“高端门票”

  (一)认证市场的“快钱生意”

  2019年,黄天鹅品牌的出现,如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蛋品市场激起波澜,掀起“可生食蛋”热潮。此后,认证机构大量涌现,迅速在市场中立足,开辟出新的业务领域。

  据相关统计,在2019-2024这短短五年间,国内涉足鸡蛋认证业务的第三方机构数量从最初的寥寥数家,迅猛增长至近百家,增长速度惊人。某第三方机构业务员透露:“办理认证流程极为迅速,最快7个工作日即可拿到认证证书,每年认证费用较低,低至5000元,高不过2万元。”这与企业自行建设一套完善品控系统所需的高昂成本相比,差距巨大,成本相差甚至高达90%。如此悬殊的成本对比,令众多企业心动。

  在利益驱使下,众多中小蛋企纷纷参与其中。某中小蛋企老板坦言:“只要在鸡蛋包装上印上认证logo,每斤鸡蛋就能多卖2元。如此算来,半年时间就能收回认证费,其余皆为纯利润。”在这样的利益诱惑下,越来越多企业纷纷跟进,导致市场上充斥着大量贴着认证标签的鸡蛋,认证市场逐渐沦为一场疯狂的“快钱生意”。

  (二)流程简化背后的标准失守

  依据《长三角预制菜生产许可审查指引》相关规定,真正符合标准的可生食蛋,在品质把控上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需满足沙门氏菌零检出、菌落总数≤10?CFU/g等多达12项指标,从鸡的养殖环境、饲料选用,到鸡蛋的采集、处理以及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均需进行全方位、精细化管控,以确保鸡蛋的品质和安全性。

  然而,现实市场环境却不容乐观。调查发现,市场上高达80%的认证企业,仅能提供诸如“饲料无抗”“环境消毒”等基础层面的证明材料。更有甚者,部分企业为获取认证,采取表面功夫蒙混过关。有的企业仅更换鸡蛋包装颜色,便声称产品“升级”;还有的企业仅增加喷码溯源,便试图证明产品达到更高标准,而对于鸡蛋的实质品质,却未进行实质性提升。

  这种流于表面的审核流程,使得许多存在微生物污染风险的鸡蛋堂而皇之地贴上认证标签,流入市场。消费者在购买这些鸡蛋时,往往因信任认证标签而忽视其中潜在风险,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扰乱了整个蛋品市场的正常秩序。

  三、监管亮剑:从“野蛮生长”到“正本清源”

  (一)国家层面的“拨乱反正”

  随着认证市场乱象愈发严重,监管部门最终介入。2025年6月,国家认监委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无抗”类认证活动的通知》,此通知在行业内引起巨大反响。通知明确要求认证机构立即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整顿认证流程。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严禁使用“可生食”“无抗”等判定性形容词作为认证卖点。一旦发现违规行为,认证机构将面临严厉处罚,不仅认证资格会被吊销,还将被处以高达50万元的罚款。

  这一政策的出台,迅速产生显著效果。某认证机构负责人透露:“新规实施后,我们对所有申请认证的企业进行严格审查,结果发现40%的中小企认证申请根本不符合要求,只能被驳回。”这些被驳回的企业,大多存在生产流程不规范、检测报告不完整等问题,之前却试图依靠简单的认证蒙混过关,新规的实施使其“如意算盘”落空。

  (二)头部企业的“冰火两重天”

  在这场认证新规引发的行业动荡中,不同规模的企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

  当中小企在新规冲击下惊慌失措、不知所措时,头部企业却显得异常淡定从容。正大蛋业作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其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一直致力于打造全产业链管控模式,从鸡苗的选育、饲料的研发生产,到蛋鸡的养殖管理,再到鸡蛋的采集、加工和销售,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我们的可生食蛋通过28道杀菌工序,对沙门氏菌的检测频率高达每周3次,确保每一枚鸡蛋都符合高品质标准。对我们来说,认证只是锦上添花,真正支撑我们产品品质的,是背后强大的全产业链管控体系。”

  市场数据也有力地证明了头部企业的实力。2025年三季度,在市场整体动荡的情况下,正大、德青源等头部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却逆势上扬,提升了8%。这一数据充分表明,在消费者日益理性、市场监管日益严格的当下,只有真正拥有高品质产品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品质才是企业赢得市场的关键支撑。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特约专家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来自
河南省 郑州市
发表于 昨天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
还需要加大对鸡蛋产品知识的宣传,让广大消费者提高对蛋的认知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10-24 02:37 , Processed in 0.150198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