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9|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猪价跌破四年新低!未来半年是继续探底还是触底反弹?(上)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昨天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10月猪价持续下行,创2021年以来新低

(一)价格大幅下跌,供应过剩主导市场

2025年10月13日,全国瘦肉型生猪均价降至10.72元/公斤,较9月环比下降14.41%,不仅刷新本年度最低价格,更是达到2021年10月以来的四年最低水平。从年初16.36元/公斤的高点至当前价格,近乎腰斩,猪价在9个月时间内呈现急剧下跌态势,养殖端头均亏损扩大至300元以上,整个行业弥漫着悲观情绪。

自9月起,生猪产能释放节奏显著加快,养殖端出栏量急剧增长。大型养殖集团为抢占市场份额,纷纷加大出栏力度,众多中小养殖户因担忧价格进一步下滑而跟风抛售。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需求端未能同步增长。餐饮行业复苏迟缓,居民消费意愿较低,猪肉消费增长动力不足,致使市场供需严重失衡,猪价在供大于求的压力下加速下跌。

(二)区域分化明显,南方价格低迷,北方止跌艰难

在全国猪价普遍下跌的背景下,区域分化愈发显著。华南地区成为重灾区,广西生猪均价降至9.6元/公斤,全面进入“4元区”。当地养殖户面临严峻困境,不少人表示,按照当前价格出售生猪,连成本都难以收回,只能目睹辛苦饲养的猪价值不断降低。海南虽以14.4元/公斤暂居全国首位,但较上半年已下跌20%,南北价差缩至4.8元/公斤,为年内最小值。

北方市场依靠规模场控量挺价,黑龙江、山东等地止跌反弹,但终端消费疲软,反弹力度微弱,难以带动全国行情回暖。山东一位规模猪场负责人透露,他们通过减少出栏量试图稳定价格,但市场需求实在太差,效果并不理想,每天的生猪交易量依然较低,价格也仅能勉强维持当前水平,随时可能再次下跌。

二、供应压力巨大,未来6个月出栏量或再增10%

(一)产能去化实际与理论不符,出栏量持续承压

依据生猪繁育周期推算,10个月前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和6个月前的新生仔猪量基本决定了当下的生猪理论出栏量。回顾2024年2月-2025年5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虽整体呈减少趋势,但截至2025年5月,仍有4038万头,超出正常保有量3900万头的3.5%。这表明,未来一段时间,生猪供应基数依旧庞大。再看2025年3月-2025年8月的新生仔猪量,同比增长了1.9%,这预示着在接下来的半年里,生猪理论出栏量将有8%-10%的增长幅度,市场供应压力显而易见。

然而,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卓创资讯监测的196家中大型样本企业的能繁母猪存栏量走势,与国家层面的数据形成鲜明反差。在2024年2月-2025年5月期间,这些企业的能繁母猪存栏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逆势增长了1.44%。这表明,规模化养殖企业仍在持续扩张产能,不断增加母猪存栏量,试图在市场中占据更大份额。这种扩张行为无疑加剧了市场的供需失衡。

(二)二次育肥与政策博弈,短期扰动难改长期过剩格局

为稳定生猪市场,政策层面已明确提出“禁止二次育肥、控制出栏体重”的要求,旨在减少市场投机行为,稳定生猪供应节奏。但现实情况是,政策执行面临较大阻力。10月中旬,猪价跌破11元/公斤的关键心理价位后,市场上的二次育肥行为再度活跃。据市场监测,华北、华东等地区的二次育肥户纷纷入场,大量收购标猪进行二次育肥,导致标猪收购量周内增加了15%。这一现象在短期内确实缓解了生猪市场的供应压力,使得猪价出现短暂企稳甚至小幅反弹。

不过,这种短期市场调节行为难以改变长期供应过剩格局。以牧原、温氏等为代表的头部养殖企业,在10月纷纷减少出栏计划,环比减少幅度达到8%。这一举措虽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猪价,但也为后续供应埋下隐患。随着年底临近,养殖集团为完成年度出栏任务,必然会有集中出栏动作。同时,腌腊季节的到来,也会刺激大猪集中上市,进一步增加市场供应。预计到12月,实际供应压力将远超预期,二次育肥户也会在价格上涨后集中抛售,形成“短期挺价-中期抛售”的恶性循环,使得猪价再次面临大幅下跌风险。

三、需求呈“季节性钟摆”特征,腌腊季行情存疑

(一)短期需求两极分化

10月的猪肉市场,需求端表现低迷。由于缺乏重大节日刺激,居民猪肉消费热情降至冰点。数据显示,白条肉走货量每周减少了12%,这意味着市场上猪肉销售速度明显放缓,大量白条肉积压在仓库中。屠宰企业同样面临困境,开工率仅维持在55%,为减少损失,不少企业不得不将猪肉入库,导致冻品库存激增,目前已增至45万吨,创下近两年来的新高。

不过,市场存在变数。随着11月到来,气温逐渐转凉,南方地区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腌腊季,这给低迷的猪肉市场带来一丝希望。腌腊季是南方地区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都会制作腊肉、腊肠等腌腊制品,对猪肉的需求量会大幅增加。预计届时屠宰量将从当前的120万头/日迅速增至150万头/日,这将有效提振市场需求,为猪价的阶段性反弹提供有力支撑。回顾2024年12月的腌腊旺季,北方猪价曾在短短一天内上涨0.4元/公斤,成为当年猪价走势中的唯一“高光时刻”,今年的腌腊季能否重演这样的行情,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二)长期消费疲弱,性价比替代效应显著

从长期视角来看,猪肉市场需求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在宏观经济承压的大环境下,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对价格更加敏感。猪肉作为“可选蛋白”,在众多低价蛋白的冲击下,需求被严重分流。鸡蛋批发价已跌破4元/斤,白羽鸡肉均价较猪肉低30%,水产价格也持续处于低位。这些低价蛋白凭借价格优势,吸引大量消费者,使得猪肉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2025年三季度的餐饮行业数据,进一步印证了猪肉需求的疲弱。餐饮行业的猪肉采购量同比下降了7%,许多餐厅为降低成本,纷纷减少猪肉菜品供应,或者选择使用其他肉类替代品。预制菜企业在原材料选择上,也更倾向于使用鸡胸肉、鱼肉等,因为这些肉类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加工方便,能够满足预制菜大规模生产的需求。这种性价比替代效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压制生猪需求的上限,给猪肉市场的复苏带来重重困难。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10-18 11:29 , Processed in 0.133994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