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1|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国庆后豆粕市场态势分析:南北价差扩大与中美大豆谈判预期对后市的影响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来自
河北衡水
发表于 昨天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引言:国庆休市后豆粕市场呈现区域分化格局

国庆 7 天休市结束,国内豆粕市场从全面休市状态逐步进入分区复苏阶段。东北地区油厂开机率降至 30%,价格较节前稍有下跌;华南地区贸易商报价却逆势上调,川渝地区价格涨幅达到 30 元 / 吨。同期,CBOT 大豆期货受中美谈判预期影响小幅收涨,引发市场对于美国大豆出口前景的遐想。表面看似平稳的节后市场复苏,实际上隐藏着供需双方的激烈博弈以及区域间的竞争。

二、国际市场:美豆借谈判预期反弹,出口形势引发多空博弈

(一)CBOT 大豆:技术性反弹与政策预期共同作用

截至 10 月 7 日,CBOT 大豆主力合约上涨 0.32%,收于1021美分/蒲式耳,尽管较节前涨幅有限,但美国领导人通过社交媒体释放出 “中美即将就大豆议题进行会面讨论”的信号,使得市场对美国大豆出口前景重新燃起期待。根据美国豆农协会数据,2024 年美国对中国大豆出口量同比大幅下降 40%,此次谈判被视为“打开中国市场的关键契机”。

然而,国际机构发布的报告为市场降温:USDA 最新报告显示,美国大豆旧作库存达到 3.42 亿蒲式耳,创下近四年同期最高水平,加之巴西大豆播种进度超出预期,全球大豆供应过剩压力依然存在,CBOT 大豆价格反弹缺乏坚实的基本面支撑。

(二)中美贸易:从低谷迈向缓和的微妙转变

中国作为美国大豆的传统最大进口国,自 2024 年 5 月起进口量降为零,迫使美国启动 “百亿补贴” 计划以安抚豆农。此次谈判预期虽未明确大豆采购量,但市场将其解读为 “中美农产品贸易解冻的积极信号”,部分贸易商提前布局美国大豆远期合约,促使国内豆粕现货市场情绪短期内升温。

但业内人士提醒,即便恢复采购,中国已形成 “巴西(占比 70%)+ 阿根廷(占比 20%)+ 美国(占比 10%)”的多元化进口格局,美国大豆难以重回主导地位。

三、国内市场:区域分化加剧,南北价差扩大至200元/吨

(一)北方市场:开机率较低,价格稳中趋弱

东北产区:大连日清、营口嘉里等大型工厂维持开机生产,中小型工厂停机率达 70%,导致鲅鱼圈港口报价为 3000元/吨,较节前下跌10-30元/吨;吉林市场因物流限制,报价 3100元/吨,成为北方地区的价格高点。饲料厂普遍持观望态度,称 “节前备货可满足 20 天使用,节后根据盘面情况再进行补货”。

华北产区:天津中粮、三河汇福等主要油厂未停机,贸易商报价 2990-3040元/吨,较节前下跌10-20元/ 吨。但终端采购量较少,某饲料企业透露:“生猪养殖亏损进一步扩大,豆粕库存从15天压缩至7天,仅敢进行刚需采购。”

(二)南方市场:供应相对紧张,价格逆势上调

华东华南:上海贸易商报价 2930-2950元/吨,较节前上涨20-30元/吨;东莞市场报价2910-2930元/吨,上涨10-30元/吨。主要原因是节前油厂因胀库停机,假期期间库存消耗后,贸易商利用“供应短期缺口”小幅提价,饲料厂虽对高价有所抵触,但因库存不足只能被迫接受。

川渝地区:成都报价 3130-3150元/吨,重庆报价 3050-3090元/吨,较节前上涨30元/吨,涨幅居全国之首。当地油厂开机率不足 20%,且饲料厂从 5 号起集中复工,短期供需失衡推动价格上涨,某贸易商表示:“开机率恢复到 50% 至少需要 10 天,在此期间价格难以回落。”

(三)西北西南:休市特征显著,成交较为清淡

西安油厂 6 号恢复开单,但暂无报价,下游企业称 “等待连粕开盘指引,目前成交全依赖节前订单支撑”;云南市场因物流中断,报价较节前维持在 3100元/吨,实际成交几乎停滞。

四、供需面:供应压力持续存在,需求回暖力度有限

(一)供应端:库存处于高位且开机率存在分化

全国油厂豆粕库存节前达到145万吨,节后虽因停机有所消耗,但山东、华东等地库存仍超过50万吨,限制了价格上行空间。东北某油厂表示:“库存消化至少需要 2 周,目前开机率低并非产能不足,而是不敢过多生产,担心库存积压。” 开机率呈现“南北差异”:华北开机率为 65%,华南为 30.6%,东北仅为 20%,反映出企业对后市看法存在分歧 ——北方担忧需求疲软,南方则押注短期补库行情。

(二)需求端:养殖亏损抑制采购积极性

生猪自繁自养亏损扩大至74元/头,肉鸡养殖利润缩减至1.2元/只,饲料厂普遍降低豆粕配方比例,采用杂粕替代。全国饲料企业豆粕库存周期从 25 天降至 18 天,表明 “随用随采” 已成为主流采购策略。唯一的亮点是水产养殖的 “最后冲刺”:两湖、江西地区水产饲料厂国庆后加速备货,推动当地豆粕价格上调40元/吨,但占比仅 20% 的水产需求难以改变整体需求疲弱的格局。

五、后市展望:短期以震荡为主,关注三大关键变量

(一)价格走势:南北分化延续,短期难突破区间震荡

北方市场:预计10月中旬油厂开机率回升至 50%,加之东北玉米上市将分流饲料原料需求,豆粕价格或回落至 2950-3000元/吨。
南方市场:川渝、华东库存消化完毕后,若美豆谈判无实质性利好,价格将随开机率恢复而回调,预计回落10-30元/吨。

全国均价:短期将围绕2900-3100元/吨区间震荡,10月底或因饲料厂节前补库出现阶段性小高峰。

(二)关键变量:谈判进度、开机率、养殖利润

中美大豆谈判:若达成阶段性采购协议,CBOT 大豆或冲高至1050美分/蒲式耳,国内豆粕价格将跟随上涨1%-2%;若谈判落空,价格可能下探至2900元/吨。

油厂开机节奏:重点关注华东、华南10月中旬开机率能否达到 70%,若持续低于50%,供应紧张局面可能支撑价格。

养殖端补栏:生猪二次育肥若启动(目前入场量下降 40%),将提振豆粕需求,反之则延续弱势。

(三)给从业者的建议

饲料厂:以刚需采购为主,逢价格下跌可建立10-15天库存,避免追高采购。

贸易商:利用南北价差进行区域套利,关注华东-东北200元/吨以上价差机会。

养殖户:抓住豆粕价格震荡期调整饲料配方,推广低蛋白日粮(可降低成本0.2元/公斤)。

结语:豆粕市场进入博弈敏感时期

国庆后的豆粕市场,既是区域供需失衡的直观体现,也是中美贸易预期的重要检验。国际资本紧盯谈判窗口进行博弈,国内产业端则在高库存与低需求之间寻求平衡。对于从业者而言,应摒弃 “单边看涨/看跌”思维,密切关注即时供需数据(如油厂开机率、饲料厂采购量),才能在震荡行情中把握机遇。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10-13 07:28 , Processed in 0.135833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