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52|回复: 0
收起左侧

有关动物微生物的部分常识

[复制链接]

鸡网学院高中生

Rank: 4

原创先锋奖金点子奖

来自
陕西渭南
发表于 2007-7-17 22: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陕西渭南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_repeat_0%]
有关动物微生物的部分常识评论/浏览(2/6)发表时间:2007年5月15日 23时10分
[%repeat_0 match="/data/option"%]
[%=@title%][%=@count%]票 [[%=@percent%]%]

有关动物微生物的部分常识
一、名词解释
1.病原微生物:凡能引起人和动植物发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2.人工主动免疫:人工给动物接种抗原物质(如疫苗)所产生的特异性免疫.
3.抗原:凡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4.灭菌: 应用理化方法杀灭物体的所有微生物的过程。
5.消毒: 应用理化方法杀灭物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6.免疫: 机体对内源性和外源性异物进行识别、排斥和清除,维持自身内外环境平衡和稳定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功能。
7.血清学试验:体外发生的抗原与抗体反应.
8.生物制品: 利用微生物、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或人和动物的组织制成的用于免疫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制剂。
9.类毒素: 外毒素用03%~0.5%甲醛37℃处理后,使其失去毒性而仍保留良好的抗原性,称类毒素。
10.无菌:环境或物品中没有活微生物存在的状态。
二、简答题      
1.  简述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1)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2)温度:病原菌常用的培养温度为37℃;(3)酸碱度:病原菌常用的酸碱度为pH 7.2~7.6;
(4)适宜的渗透压;(5)气体:与细菌生长繁殖相关的气体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
2.  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其在生产中的意义。
(1)初次应答特点:1有明显的潜伏期。
                   2最早产生的抗体是IgM,其次产生IgG,最后产生IgA。
                   3抗体总量较少,维持时间短。
(2)再次应答特点:1潜伏期显著缩短。
                   2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G,且与初次应答间隔时间越长,IgM产生的越少。
                       3抗体总量高,维持时间长。
(3)意义:利用再次应答的特点,免疫时应间隔一段时间再次接种,可起到强化免疫的效果。
3.  简述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1)病料的采集、保存和运送:应采集症状明显、濒死或刚死亡的动物,低温保存,及时送检;
(2)细菌形态学检查:用病料触片染色镜检或培养后涂片染色镜检;
(3)细菌的分离培养:根据平板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特征初步鉴定细菌;
(4)细菌的生化试验:细菌纯培养后,选做适当的系列生化试验,鉴定细菌的种类;
(5)动物接种试验:接种试验动物以进一步鉴定和检验细菌的毒力;
(6)血清学试验:用诊断液检测病料中的病原菌或血清中的抗体。
4.  温度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何影响?谈谈此影响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高温:有杀菌作用,可利用高温消毒、灭菌;
(2)适宜温度: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可利用适温进行微生物的培养;
(3)低温:可降低微生物的代谢,延长微生物的活性,用低温进行微生物的保存和食品的防腐。
5.  简述体液免疫的抗感染作用。
(1)中和作用:抗毒素可中和外毒素的毒性,抗病毒的抗体能使病毒丧失感染性;
(2)免疫调理作用:抗体及其激活的补体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3)局部的黏膜免疫作用:分泌型IgA在消化道、呼吸道等黏膜上起抗病原微生物吸附的作用;
(4)激活补体的作用(免疫溶解作用):抗体结合抗原后激活补体而导致靶细胞的溶解;
(5)ADCC作用:K细胞等倚赖抗体清靶细胞:
6.  什么叫传染性变态反应?在临床上有何实际意义?
(1)传染性变态反应:由某些细胞内寄生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Ⅳ型变态反应,是在传染过程中发生的,故又称为传染性变态反应。
(2)意义:用于结核杆菌、布氏杆菌等胞内致病菌所致疾病的检疫,如牛的结核菌素试验
三、论述题
   (1)疫苗的质量:疫苗应购自国家批准的生物制品厂家。购买及使用前检查是否过期,并剔除破损、封口不严及物理性状。
(2)疫苗的保存和运输: 一般来说,灭活苗要保存于2~15℃的阴暗环境中,非经冻干的活菌苗(湿苗)要保存于4~8℃的冰箱中,这两种疫苗都不应冻结保存。冻干的弱毒苗,一般都要求低温冷冻-15℃以下保存。疫苗运输的理想温度应与保存的温度一致。
(3)疫苗的稀释与及时使用:一切用于疫苗稀释的器具,包括注射器、针头及容器等,使用前必须洗涤干净,并经高压灭菌或煮沸消毒。必须选择符合要求的稀释剂来稀释疫苗。疫苗应于临用前才由冰箱内取出,稀释后应尽快使用。
(4)选择适当的免疫途径:接种疫苗的方法有滴鼻、点眼、刺种、皮下或肌肉注射、饮水、气雾、滴肛或擦肛等,应根据疫苗的类型、疫病特点及免疫程序来选择每次的接种途径,一般应以疫苗使用说明为准。
(5)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目前没有适用于各地区及各饲养场的固定的免疫程序,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
(6)免疫剂量、接种次数及时间间隔  在一定限度内,疫苗用量与免疫效果成正相关。过低的剂量刺激强度不够,不能产生足够强烈的免疫反应;而疫苗用量超过了一定限度后,免疫效果不但不增加,还可能导致免疫受到抑制,称为免疫麻痹。因此疫苗的剂量应按照规定使用,不得任意增减。
(7)疫苗的型别与疫病型别的一致性  有些传染病的病原有多种血清型,并且各血清型之间无交互免疫性,因此对于这些传染病的预防就需要对型免疫或用多价苗。如口蹄疫、禽流感
(8)药物的干扰  使用活菌苗前后10d不得使用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药,活菌苗和活病毒苗不能随意混合使用。
(9)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7-17 20:24 , Processed in 0.287997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