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王留英
收起左侧

中医理论文章连载(转载)

[复制链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社区居民

来自
山东德州
发表于 2009-10-21 22: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德州
西医只治标,病人体质越治越差,中医标本兼治,既治好病又强壮体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原创先锋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北邢台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2 13: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4.因势利导思想——顺势
“顺势”治疗思想首出于《内经》,其内涵包括:顺应脏腑气机之势、顺应经气运行之势、顺应天时地理之势、顺应病人情志喜恶之势、顺应机体自我调控之势等。主要体现了中医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因势利导思想。为了对“顺势”有个基本了解,这里简单举例说明。比如以顺应机体自我调控之势和病邪所居的部位之势为例。中医在祛邪治病的过程中,十分讲究因势利导,即根据病邪所在部位和病人机体自我调控的能力趋向的不同,因其势而就近引导,使之排出体外,以达到正气不受或少受损伤的目的。《素问·阴阳应像大论》早就有:“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等论述。意思也就是说,要根据病邪在表、在里、在上、在中、在下等不同情况,分别选用解表、涌吐、消导、攻下等法治之,。至张仲景则有更为具体的应用,如对水气病的治疗,曾提出“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这也是因为,腰以下肿,提示水气病位在下、在里,故可应用利小便的方法,使潴留在里、在下之水,就近从小便排出体外。腰以上肿,说明病在上而近表,故可用发汗的方法,使停积于上部近表的水气化为汗排出体外。再如对于呕吐的治疗,仲景认为:“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所谓欲吐,表明病邪在上,且意味着正气有驱邪上出之势。据此,用吐法正合因势利导之意。若用攻下法,则有悖于机体自我调控之势,以致正虚邪陷,反而加重病情。
5.动态论治思想
疾病不是孤立、静止不变的,而是始终处在不断的运动发展变化中,表现为过程与阶段、量变与质变的有机统一。因此,临床治疗决策除抓住疾病阶段的主证确定治则、治法,选择主方、主药,保持理、法、方、药的基本协调,往往还要把握疾病的量变、质变规律,审度疾病特定阶段的邪正消长趋势变化,针对疾病阶段寒热、虚实的程度进行方剂药物的加减或剂量的调整。即使是基本相同的病症,如果因各种因素而出现了症状差异,那么治疗也当不同,即所谓“同病异治”、“证变法变”、“病变药变”。此外,治疗思想的动态性还表现为重视标本分析,根据疾病阶段的主导矛盾变化,因势利导,灵活施治。仍以前面的水肿病为例,如果属肾阳虚衰所致,常法为温阳利水消肿,首选方剂为真武汤:炮附子、茯苓、白术、生姜、白芍。但若患者水肿较甚,宜增加大腹皮、猪苓、泽泻等增强利水之功。若水肿即将影响心肺,阻滞气机,则还要加用宣肺、健脾利水的杏仁、薏仁等,或另择一方。由此可见,临床治病是在动态条件下进行的,疾病的变化决定着治疗的变化。变化是绝对的,而不变是相对的。因此,应通过方剂的选择、药物的加减、剂量的调整、剂型和疗程的变化等来应付千变万化的临床病证。这种在治疗中知常达变的运用,是中医临床论治思想动态性的基本表现形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高中生

Rank: 4

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

来自
黑龙江
发表于 2009-10-22 23: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齐齐哈尔
建议置顶,加精。
谢谢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社区居民

来自
河南郑州
发表于 2009-10-24 10:5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平顶山
引用第5楼wkfsj123于2009-09-10 15:14发表的  :
切中要害。不是中医不治病,而是一般人都没学会,没有融会贯通。    [url=http://bbs.jbzyw.com/job.php?action=topost&tid=59755&pid=562896][/url]
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小学生

Rank: 2

社区居民

来自
江苏省泰州市
发表于 2009-10-24 10: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虽然现在中医的处境越来越尴尬,江湖庸医到处打着幌子四处招摇撞骗。让我很是气愤,毕竟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确实玄奥。希望能够通过老师的文章,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学前班

Rank: 1

来自
山东聊城
发表于 2009-10-25 17: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聊城
希望王老师继续发表同样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高中生

Rank: 4

来自
山东临沂
发表于 2009-10-25 22: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
谢谢王老师,辛苦了,现在的兽医大部分也不是不喜欢用中医的手段来治病,不懂中医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再有就是关于利润,一大包中药,有好几味甚至十几味药,给配好了,很麻烦,利润也很低,到养殖户手里面还要熬水,也是很麻烦,使用不方便是次要的,关键是利润比西药低不是一点点。关联到论坛上关于兽医素质的问题,我认为要让中医发展,先要提高兽医素质,只有兽医真心为救死扶伤,把利益放在第二位,中兽医,中医的崛起便指日可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学前班

Rank: 1

社区居民

来自
辽宁省铁岭市
发表于 2009-10-27 20: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锦州

回 楼主(王留英) 的帖子

很好的文章,把现代人对中医的歪曲一针见血的表达出来了。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常驻居民奖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

来自
辽宁铁岭
发表于 2009-10-28 10: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沧州
支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

来自
山东日照
发表于 2009-10-28 19: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菏泽
王老师这几天怎不见上传连载中医文章,是不是太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原创先锋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北邢台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12: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二.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即治疗疾病的总的法则,又称治则。治疗原则是在整体论治、辩证与辨病相结合论治、调平论治等治疗思想确立的前提下,针对临床疾病现状进行周密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的,用以指导具体的立法、处方、遣药。治疗原则与治法不同,治疗原则是指导治疗的总则,治法则是治则的具体化,从属于一定的治则。举例言之,针对疾病病机的邪正相争,及其盛衰变化,即有扶正和祛邪两个治疗总则。而治法中的益气法、养血法、温阳法、滋阴法,均属于在扶正治则下的具体治法。治法中的汗法、下法、吐法、逐水法、涤痰法、祛瘀法等,均属于在祛邪治则下的具体治法。这就是说,治则囊括治法,治法具体治则。再从我们养鸡行业来说,比如鸡得了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从症状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是由外邪侵染所致,那么我们的治疗总则便是祛邪(而不是扶正)。而我们所应用的方药如: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止咳化痰等则是具体治疗的体现。因此也可以说,治则是方向(治疗方向),治法是治则之内的细化。
治则大致可分为六种:1.治病求本。2.扶正与祛邪。3.调整阴阳。4.调整脏腑功能。5.调理气血。6.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下面分述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原创先锋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北邢台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18: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1.治病求本
“本”即是本原、根本之意。治病求本,就是在疾病的各种临床表现中,探求疾病的本质、根本原因,并针对其本质、根本原因采取正确的治本的医疗。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即有“本”便有“标”,这里首先应该有一个清楚的理解。“本”和“标”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具有多种含义,主要用以说明病变过程中各种矛盾的主次关系。如从邪和正而言,则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从病因和症状而言,则病因为本,症状为标。从疾病新旧而言,则旧病为本,新病为标。从疾病先后而言,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还有内外、虚实的标本变化等等。如何运用“治病求本”是临床正确辨证论治的关键,这必须从“正治与反治”和“治标与治本”两个方面予以掌握。
首先正治与反治的治则,出自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的“逆者正治,从者反治”。正治指的是逆疾病的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又称为逆治。逆者反也,即谓所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症状性质相反。如“热者寒之”,是以寒治热,《内经》亦称“治热以寒”。也就是说,用寒凉性的药物治疗证候性质属于热的病证。“寒者热之”,是以热治寒,即是用温热性的药物治疗证候性质属于寒的病证。“虚则补之”,即是补法,是用扶正的药物治疗证候性质属于虚弱的病证。“实则泻之”,即是泻法(此处所谓的“泻”,不能理解为狭义的、局限性的“泻下”,而是广义的泻法,泛指各种祛邪的治法,如泻下、祛痰、祛瘀、消导等),是用祛除邪气的药物治疗邪气有余的实性病证。总之,是逆疾病性质而治,即“逆者正治”。
“反治”则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故又称为从治。从者顺也,即谓所用方药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反治法在实质上仍属于“治病求本”。如“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是用热性药物治疗里有真寒、外有假热的病证。“寒因寒用”,是以寒治寒,即是用寒性药物治疗里有真热而外有假寒的病证。“塞因塞用”,是以补开塞,即是用补益药物治疗有虚性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通因通用”,是以通治通,即是用通利药物治疗有实性通泄不止症状的病证。总的来说,是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法则。
从以上之说中,正治容易理解,即是应用于病邪性质相反的药物去治疗。这就好像是某物体温度太高用冷水冷却,或者是水太凉用火去加热;也好像是某物质不足去加以补充,或者是某物质过盛去加以通泄等等。但是,反治却不能这么简单地去理解。虽然也可谓盛(多)者抑之,衰(寡)者补之,但它的本质是对真假的分析掌控。比如前面所谈的“热因热用”,它的关键点是:里有真寒,外有假热。是阴寒内盛,格阳与外的表现。在具体临床中,虽然发现其人有身不恶寒,面色赤等热象,但又有手足厥逆、下利清谷及脉微欲绝等寒证。此即谓《伤寒论》中的通脉四逆汤证,治疗用大辛大热的通脉四逆汤,以破阴驱寒,回阳固脱,通达内外即愈。另外再比如“塞因塞用”,主要是针对虚性闭塞不通的病证而言,其关键点是真虚假实证。举例说明:如脾虚胀满证,由于脾气虚亏,不运水谷,而致脘腹胀满,时胀时减,无硬块,喜按,食欲不振,脉虚弱,且无水湿、食滞等有形实邪的征象,治疗采用补脾益气之剂,使脾气得健,运化有权,则胀满诸症自愈。其它“寒因寒用”和“通因通用”也同样是对真假互现之证的治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原创先锋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北邢台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9 19: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2.治标与治本
在变化多端的复杂病证中,常因标本缓急的不同,而在治疗上有先后之别。其治疗原则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但如果标本并重则标本同治,这也是普遍的治疗法则。那么急则治其标是说明,在某些病例中,因发病急骤,或因出现某些危及生命的症状,从而影响到本病治疗时,则采用先治标病的治法,以首先控制病势,赢得治疗时间。缓则治其本指的是,在病情相对比较和缓的情况下,则针对疾病的本质、根本原因,直接先治本病的治则。此治法适应于标病病势轻缓的病证,大多用于慢性病和急性病的恢复阶段。例如:肺痨咳嗽,肺肾阴虚多为其本,咳嗽为标,治疗时不用一般的止咳药治标,而采用滋养肺肾阴液治其本。另外,比较常用的是标本同治的治法,它适用于标本病并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先治标(或本)病,而不顾本(或标)病,则有碍于该病证的治疗。如素体气虚,复兼外感,虽外感不甚,但单独解表则伤正气,而单独补气又有碍表邪。因此,必须采用益气解表并用,以兼顾标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初中生

Rank: 3Rank: 3

来自
山东  菏泽
发表于 2009-10-29 21: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菏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原创先锋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北邢台
 楼主| 发表于 2009-10-31 12: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2.扶正与祛邪
扶正即是扶助正气之谓,祛邪则是祛除邪气之说。扶助正气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以及病后的康复能力。祛除邪气可使正安,是治愈疾病的必然过程。从正邪关系看,因为疾病是正邪交争的过程,正邪交争的胜负决定着疾病的进退,因此,治疗当正邪兼顾,祛邪之中顾护正气,扶正之外兼顾祛邪。扶正与祛邪二者虽有不同,但却是互有联系,相互为用,相辅相成。扶正使正气加强,有助于祛邪,祛邪能排除病邪,消除对正气的侵害,使邪去正安,有助于正复。既然两者是不同的两种治则,那么也各有各的适应范围。扶正适用于以正虚为主要矛盾、且邪气不盛的虚性病证。祛邪适用于以邪实为主要矛盾、且正气未衰的实性病证。在广泛的疾病治疗中,又往往会出现正虚邪实的病证,对此应做到扶正与祛邪兼用,使扶正不留邪,祛邪又不伤正。具体有如下两种治法。其一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适用于正虚重于邪实,即正虚较为急重者。其二是以驱邪为主,兼顾扶正。适用于邪实重于正虚,即邪实较为急重者。对扶正与祛邪的治则,另外尚有先祛邪后扶正和先扶正后祛邪两种治法。它们分别适用于(1.).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耐攻或兼顾扶正会助邪的病证,对此则要先祛邪后扶正。如热结肠腑,化燥伤阴之证,即应先攻后补,以大承气汤急下存阴,待实热祛除后,继而养阴。(2).正虚邪实,但以正虚为主、正气衰竭的病证,此时如去攻邪反而伤正,因此应先扶正后祛邪。如内有虫积而正气大虚之人,不宜驱虫。治应先健脾扶正,待正气得以适当恢复后,再行驱虫消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4-11-22 11:25 , Processed in 0.137974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