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5-6 19: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四平
(二)优化畜禽产业发展结构,突出产业区域优势
一是优化畜禽养殖结构。优化畜禽饲养结构,发展“节粮型”养殖,耗粮少,见效快,对改善人类食物营养水平,逐步以禽肉替代部分猪肉为主的食品结构,是当今世界发展畜禽生产的趋势。2009年,我市生猪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61.5%,形成了以生猪产业为主导优势产业的发展格局,然而,如果生猪单一产业比重无限提高将会导致畜牧业发展结构不合理,抵御市场风险的整体能力下降。因此,我们要坚持“稳定生猪生产,突出发展节粮型草食牲畜,积极发展家禽养殖”的思路,在推进生猪基地建设的同时,以江油全省獭兔大县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以北川、平武、安县为核心的兔业优势区域发展;以奶业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以涪城、安县、三台、江油、游仙为核心的奶业优势区域发展;以北川白山羊、平武黄牛品种资源保护为重点,加快推进以北川、平武、江油、安县、梓潼、三台、盐亭等地山区为核心的肉牛、羊优势区域发展;以绵英鸭业养殖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以安县、北川、游仙、三台,江油为核心的家禽产业优势区域发展;以山区极重灾区产业恢复突出特色优势为重点,加快推进以平武、北川、安县、江油等地山区为核心的生态蜂产业优势区域发展。最终形成区域优势明显,产业结构科学的发展格局。
二是优化生猪产业内部结构。大力倡导规模化、标准化养殖,通过技术培训和指导,有效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比例,优化养殖结构;进一步完善生猪良繁体系,着力引导全市种猪养殖龙头企业加大优质种猪繁育力度,切实提高良种供给能力,有效规避从外引种的风险;同时积极指导全市养殖场(户)趁低淘汰土劣种猪,全面推行良种良法,优化品种结构,科学控制能繁母猪存栏比例,稳定生猪产能;加快推进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实现全程“可控型”生产,建立品质保障。
(三)大力提高生猪产业科技含量,全面提升生猪“优质率”
一是抓好养猪场的科学规划,从承载能力、生态建设和场区建设的长远效益入手,按照标准化、规模化建设的要求,抓好大型养猪场建设的规划布局、场址选择及相关设施的配套完善。在场址选择上,远离居民区和水源;对养猪场饮用水,进行消毒管理,确保符合安全卫生标准;对养猪场污水处理,加快设施建设,并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实现达标排放。
二是着力扶持发展环境友好、节能环保、可持续、健康养殖生猪产业,实施“畜?沼?植”生态工程技术、零排放生态养猪技术、粪污固液分离工程技术,促进生猪生产走生态养殖的路子。
三是在我市安县、三台、游仙等地已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全市综合推广“无抗养殖(MRM)、生态养殖和RFID”控制溯源等新技术,以我市现有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为重点,快速推进建立生猪优质保障体系和“可控”养殖、安全生产控制及溯源体系,全面推进优质生猪养殖基地建设,切实提升生猪品质,以高品质产品攻克出口“壁垒”,真正实现我市生猪产品顺利走出省门、国门,实现生猪产品高附加值,避免“小范围区域性竞争”。
四是加强技术服务。组织全市各级畜牧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对口指导服务,提供咨询和信息,帮助养殖户增强信心,科学养殖,增强抗风险能力。
(四)全面实施加工带动战略,打造“名优”品牌
依托长林、双汇等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生猪精深加工,开拓高端产品,以加工促发展,以加工带基地, 实现畜产品加工增值,尽快改变以“原字号”外销为主的局面。通过资本运作、品牌经营,扶强扶壮现有的加工龙头企业,促其迅速扩张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尽快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和大型企业集团,迅速增加生猪产品加工总量,不断优化畜产品加工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充分发挥我市生猪产品加工产能优势,积极参与国家及省生猪储备计划,以供给时间差效应有效缓解生猪供求矛盾。与此同时,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按照进口国要求组织标准化生产,进行产品认证和卫生注册认证,及时赋予具备条件的生猪养殖加工企业进出口经营权。鼓励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加强对外合作,开展境外投资办厂、境外上市。市外经贸发展促进等资金应优先支持畜产品出口企业的技改项目贷款贴息、名牌出口商品培育等。继续落实好出口退税的有关政策,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专项扶持资金规避市场风险,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