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43|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牛肉库存敲响警钟:进口激增下的产业困局与政策期待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来自
河北衡水
发表于 前天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库存高企成市场“堰塞湖”:进口激增倒逼行业承压

(一)库存指数连涨五月,创近三年新高

中国牛肉市场当前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态势:一方面,进口量持续处于上升趋势;另一方面,库存积压问题极为严峻。依据FAXCARNE数据,以2023年12月国内牛肉库存指数为100的基准,至2025年9月该指数已突破90%,与去年年末的75%相比大幅攀升,且实现了连续五个月的增长。海关总署数据表明,2025年三季度月均进口量达到27.4万吨,相较于2024年同期的22.1万吨增长了24%。仅2025年9月单月到港量就致使库存增加3.2万吨,冷库周转天数延长至45天,创下2022年以来的最长周期。

(二)进口牛肉“低价倾销”加剧库存压力

澳大利亚、新西兰借助自贸协定所赋予的优势,以极具竞争力的“地板价”冲击国内市场。进口冷鲜牛肉到岸价低至35元/公斤,比国产牛肉成本价低20%。2025年前三季度,这两国占据了中国98.7%的进口牛肉份额,累计进口量达27.64万吨。尽管进口量仅增长了0.1%,但进口金额却大幅上涨24.9%,达到76.34亿元。这一现象反映出国际供应商在国内需求疲软之际实施“变相涨价”,而国内进口商由于前期囤货过量,陷入了“高库存、高成本”的两难困境。

二、进口激增背后的“双向挤压”:养殖户与市场的双重困境

(一)国内养殖端深陷亏损泥潭

库存高企直接致使国产牛肉价格承受下行压力。批发市场均价从2024年同期的72元/公斤降至2025年10月的66.61元/公斤,跌幅达8.9%。河北、山东等地养殖户出栏一头肉牛亏损高达1500元,65%的中小散户因连续8个月亏损超千元而被迫退出市场,能繁母牛存栏量同比下降7%,为2018年以来的最大降幅。正如巴西经纪商所指出的,库存犹如“悬在市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养殖端陷入了“越囤越亏、越亏越抛”的恶性循环。

(二)市场流通陷入“双轨制”割裂

一方面,进口冻品仓库爆满,山东、江苏等地冻牛肉库存率超过75%,部分企业为回笼资金,以低于成本价10%的价格进行甩卖;另一方面,高端市场对优质国产牛肉的需求十分旺盛,宁夏滩羊、内蒙古雪花牛肉溢价达到30%,但因产能不足,无法填补低端市场的空缺。这种结构性失衡导致市场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终端消费者陷入了“低价不敢买、高价买不起”的选择困境。

三、保障措施成破局关键:业界呼吁政策“及时雨”

(一)商务部启动保障措施调查,释放积极信号

面对当前的产业危机,中国已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启动保障措施调查。自2024年12月起,商务部对进口牛肉展开了为期8个月的立案调查,重点评估进口激增是否对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若调查结果认定损害成立,可能会采取临时关税、配额管理等措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屠新泉指出,这是“为国内产业争取调整窗口期的必要手段”。参考2023年对进口猪肉实施的保障措施,预计此次措施可将进口量压减15%-20%,从而为国产牛肉腾出价格空间。

(二)上海进博会成政策落地“观察窗”

11月5日开幕的上海进口博览会成为关键时间节点。往年数据显示,进博会期间牛肉采购量占全年的12%,2024年阿根廷、巴西等主产国借助展会推动对华出口增长18%。但在2025年,业界更加关注展会所释放的政策信号,即商务部是否会在会上明确进口保障措施细则,如设定年度进口配额上限、提高特定国家关税等。某国内进口商透露:“目前每签订一笔订单都面临较大风险,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市场处于观望状态。”

四、破局之路:短期纾困与长期转型并重

(一)短期:政策托市与库存消化双管齐下

建立临时收储机制:建议国家启动3-5万吨冻牛肉收储工作,以缓解市场抛压。参考2024年猪肉收储经验,预计可拉动价格回升2%-3%。

优化进口关税结构:对低价进口碎肉加征15%关税,同时降低高端牛肉进口税率,引导市场向优质产品转型,以平衡供需结构。

(二)长期:规模化养殖与全产业链升级

数据显示,规模化牧场的养殖成本比散户低15%,疫病防控能力强30%。农业农村部正在推进“肉牛标准化养殖工程”,目标是到2025年将规模化率提升至55%,并扶持龙头企业建设“养殖-屠宰-加工”一体化项目。例如,牧原股份的分割品加工产能已达300万吨,附加值较毛牛提升40%。唯有通过产业升级,才能从根本上抵御进口冲击。

结语:政策落地能否扭转“牛”困局?

当前牛肉市场中,库存高企是外在表现,进口无序是直接诱因,而产业脆弱则是根本问题所在。业界对进口保障措施的期待,本质上是对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强烈诉求。当300万养牛户的生计与千万消费者的餐桌紧密相连时,政策的出台不仅要有效缓解短期库存压力,更要为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毕竟,只有确保国产牛肉在合理价格区间内具备竞争力,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牛肉市场的稳定发展。(数据支持:FAXCARNE、海关总署、农业农村部)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11-2 05:17 , Processed in 0.115187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