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3|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80%抽检传闻下的全球牛肉贸易震荡:中国“最严监管”如何重塑供应链?(下)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来自
河北衡水
发表于 昨天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三、监管升级背后:食品安全与产业保护的双重逻辑监管升级的背后,蕴含着保障食品安全和平衡产业发展的双重考量,这并非简单的贸易限制,而是从国家战略和民生角度出发的重要决策。

(一)食品安全:30%兽药残留超标案例倒逼政策收紧

在食品安全方面,相关数据令人警醒。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进口牛肉不合格案例中,巴西、乌拉圭产品占比达到32%,主要问题集中在氯霉素、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超标。2024年,某知名连锁超市销售的巴西牛腩被检出磺胺类药物残留,这一事件在市场上引发轩然大波,严重损害了消费者信任。

为从源头上解决这些问题,此次“四个最严”监管特别强化了“全链条追溯”要求。出口企业需建立养殖、加工、运输环节的区块链溯源系统,利用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信息透明的特性,实现“从牧场到餐桌”的秒级查询。如此,消费者只需扫描产品上的追溯码,便能清晰了解牛肉的产地、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兽药、加工环节以及运输轨迹等信息,真正做到让消费者吃得安心。这一举措不仅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是对整个进口牛肉行业的规范和净化。

(二)产业托底:国产牛肉被压制在33.2元/斤,急需喘息空间

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国内肉牛养殖正面临严峻挑战。国内肉牛养殖已连续8个月亏损,活牛价格跌至10年最低,仅为12.9元/公斤。母牛屠宰量同比增加15%,基础产能面临严重萎缩风险。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进口牛肉的冲击。2024年进口牛肉到岸价为28元/公斤,而国产牛肉价格为66.4元/公斤,进口牛肉价格比国产牛肉低了58%,这严重压缩了本土企业的生存空间。

农业农村部测算表明,若进口牛肉价格提升5%-10%,就能带动国产牛肉价格回升3%-5%,这看似不大的价格回升,却能为规模化养殖场争取到2-3个月的成本缓冲期。在这2-3个月里,养殖场可调整养殖策略,优化养殖结构,降低成本,逐步走出亏损困境。适度的监管政策犹如给国内肉牛养殖产业注入一剂强心针,为其提供了宝贵的喘息和发展空间。

四、未来展望:从短期震荡到全球供应链重构

(一)短期(1-3个月):政策细则落地前的博弈期

在未来1-3个月内,10-11月将是政策真空期,市场将持续炒作监管预期。进口商为应对可能到来的监管政策,降低成本和风险,极有可能提前囤货。大量囤货行为将导致市场上的牛肉需求短期内迅速增加,而供应相对稳定,根据供求关系原理,这必将推高短期价格。

到了12月,若海关总署明确抽检比例(预计在50%-60%),市场恐慌情绪将得到部分缓解。因为明确的政策细则使市场参与者对未来情况有了更清晰的预期,不确定性降低,价格将回归理性。在此期间,建议贸易商锁定“双证齐全”(输华注册编号、兽药残留检测报告)的产品,尽量规避中小供应商。因为中小供应商在应对监管升级时,可能因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无法及时满足监管要求,从而增加贸易风险。而“双证齐全”的产品,在质量和合规性上更有保障,能够降低贸易商的风险。

(二)中长期(6-12个月):全球贸易“再平衡”加速

从中长期来看,巴西和乌拉圭为重新赢得中国市场信任,极有可能通过技术升级提升产品质量。例如,建立中资控股的合规加工厂,借助中国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从源头确保牛肉质量安全。如此一来,既能满足中国市场对牛肉质量的严格要求,也能继续保持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中国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的高端牛肉贸易可能会增长15%。这两个国家一直以高品质牛肉闻名,在巴西、乌拉圭供应受限的情况下,有望填补南美供应缺口。国内企业也将抓住机遇,加速布局“国产高端牛肉”赛道。像宁夏滩牛、延边黄牛等地理标志产品,已凭借其独特品质和口感受到市场青睐,溢价率达到40%。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牛肉需求的不断增加,这些地理标志产品有望承接消费升级需求,在国内市场占据更大份额。

(三)行业启示:从“价格竞争”转向“标准竞争”

此次监管风暴,本质上是“全球食品供应链规则重构”的一个体现。随着中国在全球牛肉市场的地位不断提升,从“最大买家”升级为“标准制定者”,出口国需要适应更严格的标准。例如,兽药残留标准方面,氯霉素限量从0.3ppb降至0.1ppb;碳排放方面,要求提供牧场碳足迹报告。这些“新门槛”的出现,意味着全球牛肉贸易正从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向标准竞争。

对于国内产业而言,要借政策窗口期提升育种技术。目前,国产肉牛PSY(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这里类比为每头母牛每年提供的犊牛头数)仅1.8,低于巴西的2.5。育种技术的提升,能够提高肉牛的繁殖效率和质量,降低养殖成本。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足,应对周期波动。在全球贸易格局不断变化的当下,无论是进口还是国产牛肉产业,都需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新的规则和标准,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语:在震荡中迈向“价值供应链”

网传的“80%抽检”或许是市场情绪的放大,但中国对进口牛肉的监管升级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这场始于食品安全的政策调整,正在重塑全球牛肉贸易的底层逻辑——从单纯的“量价博弈”,转向“标准壁垒”与“产业韧性”的深度比拼。对于从业者而言,唯有主动拥抱合规化、透明化,才能在这场供应链革命中抢占先机;对于消费者而言,更严格的监管终将转化为“舌尖上的安全感”,而这,正是中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

来源:肉类食品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10-24 02:36 , Processed in 0.239964 second(s), 2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