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5|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5元猪价困局:21省价格下滑背后的产能调整与行业变革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猪价急剧下行:5元区域扩大,4元预警显现

国庆假期结束后,生猪市场价格出现大幅下跌。全国21个省份的猪价已跌破5元/斤,广西、新疆等地的价格低至 5.3-5.5元,海南是唯一保持在 7 元价位的地区。据猪场动力网监测数据显示,自9月中旬以来,猪价以日均 0.1-0.2元的速度持续下降,相较于8月的高点,累计跌幅达到18%。自繁自养户每头猪的亏损扩大至80 元,外购仔猪育肥户单头亏损超过 150元,整个行业陷入了销售即亏损的困境。更为严峻的是,产能过剩的问题仍在加剧。8月全国生猪定点屠宰量达到3350万头,同比增长29.6%,创下历史同期最高纪录;生猪出栏均重飙升至128.55公斤,意味着每头猪多产出10公斤的过剩猪肉。农业农村部发出预警,若广西等西南省份因洪涝灾害导致非洲猪瘟跨境传播风险增加,猪价可能会加速向4元/斤下跌。

二、三重压力:产能、成本与信心的相继受挫

产能过剩:4038万头能繁母猪引发的连锁反应截至8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仍高达4038万头,超出正常保有量3.7%,这意味着未来10个月将多出 600万吨猪肉供应。尽管牧原、温氏等龙头企业已启动产能缩减计划,但中小散户的跟风补栏使得产能去化进程缓慢。2025 年上半年仔猪价格暴跌 35%,但二元母猪存栏量仍在增长,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PSY)提升至 28 头,变相使产能放大了 12%。

成本倒挂:饲料价格下跌仍难以扭转养殖亏损局面虽然玉米、豆粕价格同比下降 15%,养殖成本降至13 -14元/公斤,但猪价跌破 12元/公斤,导致全行业成本倒挂。四川某中型猪场负责人表示:“当前销售生猪等同于亏损出售,但压栏会使每头猪每天多消耗8元饲料,在两难境地中只能选择认亏出栏。”期货市场也发出预警,生猪主力合约2511跌破12300元/吨,空头持仓量创下半年来的新高,表明资本对后市并不看好。

信心受挫:双节利好未达预期,政策支撑效果有限中秋和国庆双节本应是消费旺季,但却成为了市场下行的重要因素。全国白条肉日均成交量同比下降 12%,屠宰企业开工率不足 35%,冻肉库存攀升至 120 万吨。尽管9月四次启动冻猪肉收储,累计收购8.5万吨,但由于市场对产能去化进度不满,猪价仅短暂反弹0.3元/公斤后便继续下跌,政策托底的效果被产能过剩所削弱。

三、行业分化:龙头企业策略调整与中小散户退出

龙头企业:通过极限降本实现战略调整

牧原、温氏等头部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勉强维持微利。牧原将生猪养殖成本降至12.2元/公斤,通过楼房养猪技术将 PSY 提升至32头,即便如此,单头利润也被压缩至10元;温氏推行 “公司+家庭农场”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将肉猪上市率提升至 93%,但面对5.5元/斤的区域猪价,也不得不加速淘汰低产能繁母猪,9月淘汰量环比增加 20%。

中小散户:大量退出,行业加速整合

山东、河南等地散户猪场存栏量同比下降 35%,部分地区出现了清栏退养的情况。河北某 500 头规模的猪场主表示:“仔猪售价为240元/头,连饲料成本都无法覆盖,不如尽早转行。”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统计,2025年三季度全国散户退出率达到18%,但由于龙头企业出栏量逆势增长15%,市场份额加速向头部集中,行业规模化率突破 75%。

四、破局路径:4元价格促使产能实质性调整

产能去化进入关键阶段

农业农村部明确要求,2026年初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 3900 万头以下,牧原、温氏等 25 家头部企业合计承担 100万头的调减任务。但根据市场规律,猪价必须跌破多数养殖场的成本线(5.5-6元/斤),才能引发实质性的产能去化。2021年猪价从14.5元/斤腰斩至7元才完成深度调整,当前行业成本中枢下移,可能需要4.5-5元/斤的价格才能实现有效去产能。

消费端需求反应:低价未能有效刺激消费增长

终端消费出现了价格下跌但销量未明显增长的现象。超市五花肉售价跌破13元/斤,较去年同期便宜4元,但销量仅增长5%,禽肉、水产等替代品分流了30%的蛋白需求。营养专家指出,居民日均畜禽肉摄入量已超过膳食指南推荐量的 45%,健康意识的提升正在抑制猪肉消费的增长,低价策略难以刺激需求,产业需向品质竞争转型。

五、未来展望:短期波动与长期转型

短期来看,10月猪价预计将在5 -5.5元/斤的低位区间震荡,广西、云南等疫情高发地区存在跌破4元的风险;中期需关注 11 月腌腊季能否带来季节性价格回升,若南方腊肉加工量同比增加20%,猪价有望反弹至6-6.5元/斤;长期则取决于产能去化的进度,当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3700万头以下,猪价才有望回归到7-8元/斤的合理区间。对于养殖户而言,当前是现金储备的关键时期。散户应摒弃投机心态,及时淘汰低效母猪,优化出栏计划;龙头企业应加速布局食品加工领域,如预制菜、低温肉等,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来弥补养殖环节的亏损。正如四川某饲料企业负责人所说:“这轮调整并非简单的周期性波动,而是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的必经过程。”

结语:价格调整下的行业变革

2025 年的生猪市场正经历一场激烈的产能调整。5元猪价并非终点,而是行业深度变革的开端。当产能过剩成为市场共识,政策干预遭遇市场规律时,只有具备成本优势和转型能力的企业才能在低价环境中生存。对于保障 14 亿人口的肉类供应而言,这或许是一次必要的调整,旨在使产能回归合理水平,价格反映供需关系,推动中国养猪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面对当前猪价下跌至5元的情况,消费者是否会选择囤肉?养殖户应采取果断止损还是坚守等待市场回升的策略?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10-11 17:05 , Processed in 0.354415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