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4|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猪价淡季下跌探底,双节收储能否点燃回暖信号?2025年三季度生猪市场深度解析(下)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前天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四、养殖场户破局之道:理性应对周期波动

(一)优化出栏节奏,避免情绪性操作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生猪市场环境下,养殖场户若要在价格波动中保持稳定经营,合理安排出栏节奏至关重要。当务之急,体重在 110 - 120 公斤的适重猪应把握时机,顺势出栏。过度压栏会延长生猪饲养周期,大幅增加饲料成本。据专业测算,每延迟 10 天出栏,单头生猪成本增加 30 - 50 元。在猪价低迷时期,这无疑会压缩养殖场户利润空间,甚至导致亏损。

对于 50 公斤以下的仔猪,因其生长潜力有限,继续饲养难以带来显著经济效益,还会占用宝贵养殖资源。及时淘汰这些仔猪,既能减少饲料浪费,又能降低养殖密度,为其他更具潜力的生猪提供良好生长环境。同理,生产性能低下(PSY 低于 20 头)的低效母猪也应果断淘汰。这些母猪繁殖效率低,消耗大量饲料和养殖成本,及时清理可优化母猪群体结构,提升整个养殖场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通过精准的出栏和淘汰策略,养殖场户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避免因盲目压栏或拖延出栏造成经济损失,确保在市场波动中维持稳定经营状态。

(二)全链条降本增效,强化风险抵御

在成本控制方面,低蛋白日粮技术成为养殖场户的重要手段。该技术通过科学调整饲料配方,在不影响生猪生长性能的前提下,最多可减少 15% 的豆粕等高价蛋白原料用量。这不仅降低了饲料成本,还减少了氮排放,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部分养殖场户积极探索利用玉米替代物,如小麦、高粱、大麦等。这些替代物价格更具优势,合理搭配可满足生猪营养需求。广东一家规模化猪场通过使用小麦替代部分玉米,每月饲料成本降低 10 万元,大幅提升猪场盈利能力。

先进的环控设备也是降本增效的关键。智能温控系统可根据外界环境和生猪生长需求,精准调节猪舍温度,避免因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热应激损耗,将生猪成活率提升至 95% 以上。夏季高温时,智能环控系统通过水帘降温、风机通风等措施,为生猪创造舒适生长环境,有效减少因热应激导致的生长缓慢、疾病增加等问题,提高养殖效益。部分养殖场引入自动化饲喂设备,实现精准投喂,减少饲料浪费,进一步降低养殖成本。

此外,养殖场户应学会运用金融工具规避价格风险。生猪期货市场的发展为养殖户提供了套期保值的有效途径。通过卖出看涨期权,养殖场户可锁定部分产能收益,即便未来猪价下跌,也能保障一定利润空间。2024 年,某大型养殖企业通过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操作,成功锁定 50% 的出栏生猪价格,在猪价下跌情况下仍保持稳定盈利。这种金融手段的运用,有助于养殖场户应对市场价格波动,为生产经营提供更稳定预期,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

五、周期筑底回暖可期:政策与市场协同重塑平衡

展望未来,生猪市场处于关键转折点,“产能去化 + 消费提振 + 政策托市” 三股力量汇聚,共同推动市场格局重塑。随着四季度来临,能繁母猪存栏量已进入实质性调减阶段,这是积极信号,预示市场产能结构正逐步优化。加之春节前腌腊消费旺季到来,市场对猪肉需求将迎来高峰,供需格局有望从当前 “略过剩” 状态逐步转向更健康的 “紧平衡” 状态。

回顾历史,当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 3 个月环比下降时,猪价往往进入趋势性回升通道。按照当前市场走势和产能调整节奏推算,预计 2026 年一季度,生猪市场将迎来盈利修复重要窗口,这对整个生猪产业链而言是充满希望的消息。

在市场周期调整关键时期,产业链各方需保持理性冷静,以 “政策信号为锚、市场数据为纲”,在短期市场波动中坚守理性决策。养殖端应重点提升养殖效率,通过优化养殖流程、提高饲料转化率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市场价格波动时,不盲目跟风、不恐慌抛售,根据自身养殖成本和市场行情合理安排出栏计划,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加工端应把握市场机遇,在猪价较低时积极进行低价收储,增加原料储备,为后续生产加工做好准备。通过合理库存管理和市场预判,在价格回升时及时调整生产策略,实现产品增值。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在市场调整期间,不仅能享受到价格相对亲民的猪肉,满足日常生活需求,还能从稳定的市场供应中获得更多消费保障。

随着市场在周期性调整后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周期,整个生猪产业将迎来新机遇与挑战。在此过程中,产业链各方需共同努力,政府继续发挥有效政策引导作用,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企业和农户不断提升自身科学管理水平和市场应变能力,通过协同合作实现生猪市场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9-26 03:24 , Processed in 0.108614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