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4|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猪价再跌4.6%!农业农村部发声!邵根伙:建议猪企年出栏不超3000万头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来自
河北衡水
发表于 昨天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7月24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中旬生猪(外三元)价格较上旬下跌4.6%,显示出供应饱和下的猪价压力。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前一天,农业农村部召开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明确提出“调减母猪产能、减少二次育肥、控制出栏体重”等重磅措施,让持续博弈的生猪市场迎来新的调控信号!

19.jpg

农业农村部确定猪业调控方向

据媒体报道,此次座谈会释放的政策方向颇具针对性。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在会上指出,当前生猪产业面临产能阶段性偏高、价格波动风险大等问题,推进转型升级仍有不少短板。基于此,调控举措直指核心矛盾:严格落实产能调控,合理淘汰能繁母猪,适当调减存栏;同时从流通端发力,减少二次育肥,控制肥猪出栏体重,严控新增产能。

这些措施的提出备受业内认同,因为这是对行业积弊的精准施策——近年来,二次育肥作为短期投机手段,常导致市场供应节奏紊乱,比如2024年部分时段,二育占比一度攀升至15%,直接加剧了价格波动,而控制出栏体重则能从源头避免“大猪压市”的现象。

在此次座谈会上,大北农董事长邵根伙博士提到的一组数据引人关注:前3家猪企市场占比接近20%,前30家超过40%,前300家达65%,并且部分企业仍在扩张。这种集中度的快速提升,既带来规模效应,也加剧了市场失衡风险。因此,邵根伙博士提出“单一企业年出栏不超3000万头、自繁自养单个母猪场不超万头,大力推行种养结合,扩大适度规模猪场,鼓励家庭农场”等建议,目标直指产能核心。

不过,政策落地仍面临现实挑战——例如“谁来调节产能”的问题,虽然明确了“合理淘汰能繁母猪”,但具体到哪些企业减产、减多少,仍需建立更精准的调控机制。

邵根伙博士提到的“前3家企业占比近20%”,也反映出市场集中度提升带来的协调难度——部分头部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即使在价格下行期仍有盈利,主动去产能的动力不足。这种情况下,“订单养殖、托管代养”等合作模式的推广,或许能成为平衡大中小企业利益的一种方案,让中小场户在产能调控中不被边缘化。

13.png

还有一大困难是,大型猪企们已投建的养猪项目成本高、供应高,这意味着要调减这部分产能的话,必将承担不菲的经济损失。因此,从当下现状来看,调减母猪产能的速度不会很快,不过对于“二次育肥和出栏体重”的调控,却很有可能能够立竿见影!

中国养猪业,二次育肥或成为过去式?

众所周知,针对二次育肥和压栏等问题,头部企业对政策信号的响应已有先例。此前在农业农村部的引导下,牧原、温氏等企业已主动调整出栏节奏,将肥猪出栏体重从130公斤以上逐步降至125公斤左右,部分企业甚至试点120公斤标准体重出栏。而此次政策再度明确“控制体重”,意味着这种调整将从企业自主行为升级为行业共识,那些依赖“压栏增重”博取利润的模式,生存空间将进一步压缩。

实际上,二次育肥本质上是市场投机行为,养殖户通过低买高卖赚取价差,却人为放大了供应波动。2025年上半年,受猪价阶段性反弹刺激,二育活动曾短暂抬头,导致6月中大猪存栏环比增加1.2%,加剧了7月的出栏压力。

此外,二次育肥还带来疫病风险的提升,一头猪原本需要经历1-2轮的运输被屠宰,但加上二育后无疑会增加运输次数。这意味着在运输过程中,生猪有感染和传播疫病的风险。并且,二育养殖户讲究快进快出,所以对生物安全的追求往往也不如一般规模场严苛。

好在,此次政策明确限制后,配合此前对大型猪企“不向二育户销售仔猪”的引导,预计下半年二次育肥占比有概率从当前的8%降至5%以下。而长远来看,随着产能调控机制的完善和市场预期的稳定,这种短期投机行为可能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让生猪价格更多由真实供需决定。

最后,除了产能问题以外,农业农村部还在座谈会上重点提到了要加快建立现代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加快补齐中小养殖场户防疫短板、深入开展养殖业节粮行动、大力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加快推进生猪全产业链转型升级等措施,每一条都关乎养猪业的高质量发展。

总的来说,农业农村部的座谈会让我们看到养猪业健康高质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决心,相信当养殖不再依赖“规模扩张”和“价格投机”,而是转向“节粮减耗”“种养结合”,行业就会真正走出“暴涨暴跌”的周期循环。正如国家所重视的,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最终要实现“稳产保供”与“农户增收”的双赢,而减少二次育肥、控制出栏体重,正是迈向这一目标的重要一步。

来源:猪好多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7-26 09:21 , Processed in 0.107906 second(s), 2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