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16|回复: 0
收起左侧

炎炎夏季,如何防治热应激

[复制链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

来自
辽宁省大石桥市
发表于 2007-7-17 22: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辽宁营口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肉鸡最理想的环境温度为23度左右,在此温度范围内,鸡生长最快,饲料转化率最高、鸡群的应激很小。高温环境,将会对鸡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当温度达到32度以上时,鸡就陷入热应激状态。夏季养鸡由于温度高,加上鸡体自身散发的热量,极易产生热应激,轻者引起生产性能下降,严重的可引起大批死亡。因此,如何预防热应激,是夏季养鸡的“重中之重”,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一、热应激造成的危害
家禽对高温非常敏感,当外界温度达到27度时,成鸡便开始喘息、采食量降低、生长迟缓;环境达到32度时,鸡处于热应激状态,即可发生昏厥;当温度超过36度时,就会有鸡只死亡。“应激”是万病之源,热应激可使部分鸡只死亡,有些鸡虽未死亡,但对其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导致鸡生长减慢,饲料转化率降低,抵抗力下降,极易继发其他疾病等。
二、引起热应激的因素
1、外因: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通风不良。
2、内因:鸡没有汗腺,有比较高的深部体温,其全身被覆羽毛,有很好的隔热作用。主要靠加快呼吸来散发热量,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这种散热机能明显降低,导致体温升高,进而引起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体内电解质紊乱,引发呼吸性碱中毒、导致低血钾症,严重时导致死亡。
3、人为因素:密度过大、水温高鸡群拒喝或因缺水、限水而导致机体脱水。
4、疾病因素:某些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不耐热,特别是因呼吸系统疾病导致呼吸不畅,使鸡体不能及时散发热量等。
三、热应激的临床症状
1、患鸡呼吸急促、张口喘气,两翅张开。雏鸡远离热源。
2、食欲降低、口渴贪饮,粪便呈水样,含未消化的饲料,生长缓慢。
3、死亡高峰多集中在11:00--16:00,死亡鸡只多体重较大,鸡冠发紫(雏鸡的喙发紫),口流黏液。
4、初期张口呼吸,后期卧伏不动,体温急剧上升,呼吸衰竭、死亡。剖解可见:肌肉发白、似半煮熟样,心外膜、心冠脂肪出血,肺脏淤血、水肿,喉头、气管充血,脂肪自解而呈油脂样。
四、热应激的防治措施
1、加强舍内通风,炎热季节最好采用纵向通风、湿帘降温。也可安装排风扇,有条件的也可安装喷雾设备效果更佳。
2、降低饲养密度,及时淘汰病、弱、残鸡。
3、安装隔热设备及遮阴物,防止夏季阳光直射。如在鸡舍两侧加附遮阴网,也可在鸡舍周围种植树木或藤类植物(丝瓜、葫芦、南瓜等),来减少阳光辐射。
4、夏季鸡群饮水量增多,排出的粪便较湿,加上雨季舍内空气湿度大,鸡舍内极易形成高温高湿的环境。因此,及时清除舍内粪便、更换垫料,控制舍内湿度。
5、供给鸡群充足的饮水,每次少抽、勤抽,有条件的话,还可在饮水中加入冰块,同时适当增加饮水器的数量,及时调整饮水器的高度,保证每只鸡都能喝足清洁的凉水。
6、肉仔鸡可进行早期适应高温环境饲养,是畜禽增强抗热应激能力,如将5日龄左右的小鸡饲养于36度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然后饲养于常温下。
7、固定日常工作程序:如喂料、清粪、消毒等,按时进行。防止打乱鸡群的“生物钟”,尽量减少人为应激。
五、为更好的防治热应激,除有效的降温手段外,还应做好以下几点:
1、中午炎热时候不要停水、控水,把用药、免疫安排在早晚凉爽的时间进行。如需要控水也应尽量缩短控水时间。
2、加料时应避开高温,中午炎热时间可适当控料,下午天气凉爽时间早开灯,以满足鸡群的采食欲望。
3、及时防治呼吸道疾病,如在炎热时间用呼吸泰喷雾。既能防暑降温,还能有效的缓解呼吸道症状,保证机体散热畅通。
4、保肝健肾、强心利尿,夏季养鸡更应该强化健肾观念,每10天用一个疗程的可利通、速
利通合剂,防止肾肿、尿酸盐沉积。
5、添加抗应激药物:如VC、NaHCO3、安乃近等;当鸡群出现中暑时,可用凉水喷在鸡身上,淋湿鸡的羽毛;并迅速将严重的鸡放至凉爽处或将其放至凉水中,并在鸡冠、翅膀内侧放血,同时用仁丹(3-6粒/只)或藿香正气水(2-3滴/只)解救。
    以上都是一些基本的防治热应激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最好与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才能有效的改善夏季养殖环境,最终达到我们追求的最佳生产性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7-22 13:48 , Processed in 0.096646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