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最近论坛有一些关于肉鸡光照是否应该采用间歇光照(限光)的讨论,而且发现现在的养殖户采用间歇光照的非常少,还没有认识到间歇光照的好处,为了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间歇光照的好处,本人从《中国家禽》找到一篇相关论文,转载过来让各位朋友看看,以期对养殖朋友有所帮助。文章中的间歇光照是全天采用1明3暗,实际养殖过程中简易棚可以在白天用自然光照,夜间采用1明3暗,效果也非常好。
间歇光照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氮留存的影响
贾汝敏(广东省湛江海洋大学农学院湛江524088)
李新社(甘肃省兰州华陇家禽育种公司兰州730060)
韩玉柱(甘肃省畜牧学校种鸡场武威733000) 摘要:选用400只7日龄艾维茵雏鸡(公母各半),随机分为2组(公母分饲,垫料平养),按2~4周龄,5~6周龄,7周龄3个生长阶段,分别比较间歇光照制度和连续光照制度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腹脂和氮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重复一次,结果表明,间歇光照(IL)能显著降低28日龄前肉仔鸡体增重和采食量,但随后出现补偿生长,到42日龄时,公鸡的生长速度能得到完全补偿,获得与连续光照(CL)相似的体重,而母鸡体重仍低于相应的CL组。母鸡受到的前期生长抑制要到49日龄时才能得到完全补偿。IL虽然降低了全期采食量,但却改进了饲料报酬。IL极显著地降低了28日龄腹脂率,显著降低了42日龄和49日龄腹脂率。氮平衡试验表明,IL可提高干物质消化率和氮利用效率。
关键词: 光照制度 肉仔鸡生产性能 腹脂率 氮存留
目前,肉仔鸡的饲养普遍采用连续光照程序,以获得最大的增重速度和采食量。然而,一些研究结果显示,改变光照程序(例如增加光照周期)可改善肉鸡的生产性能并降低腿病发生率及猝死症和其它原因引起的死亡率。总结现有成果,多数学者认为间歇光照比连续光照有较大的体增重,而对腹脂的看法不一。相比之下,所有的报道都认为间歇光照比连续光照有较好的饲料报酬。此外,间歇光照还可降低电费,减少腿病。
本试验的目的在于检验间歇光照制度(I明:3暗)和连续光照制度(23明:1暗)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日粮蛋白质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工厂化生产提供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设计
选400只(公母各半)本场孵化的1日龄艾维茵健雏,放于两个刨花垫料平养的的小间,公母分开饲养(200只/间),保温伞育雏,自由采食和饮水。所有雏鸡进行传支和新城疫免疫,每天提供23小时的光照(23L:1D),第一周光照强度为25lx(鸡体高度,下同)。起始温度为35℃,以后逐渐降至22℃(1℃/2d),全程饲喂由兰州正大公司生产的肉仔鸡全价颗粒饲料。7日龄时,将试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装于8个小栏(每个性别4栏,每栏25只)。一组采用23明:1暗的连续光照程序(CL);而另一组采用1明:3暗的间歇光照程序(IL),每日重复6次,定时钟自动控制。CL的光照强度为5lx,IL为20lx。试验在同一条件下重复一次,分别于1996年8月12日和10月26日在兰州华陇家禽育种公司中心试验室进行。
1.2测定指标
从7日龄起,以栏为单位每周定时称重并统计耗料量,计算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达28,42和49日龄时从每个处理组分别随机抽取10只鸡(公母各半)进行屠宰,测定腹脂重和腹脂率。
1.3氮平衡试验
从4周龄开始,每周从每个处理随机抽取20只鸡(公母各半)装入试验笼进行氮平衡试验,所喂日粮同平养鸡,自由饮水。每周前3d为适应期,后4d连续测定采食量和排泄物(粪和尿)。每天收集后冷冻贮存,测定干物质和氮含量。样品按氮代谢的常规方法处理,用凯氏定氮法分析样品,计算氮存留量和氮利用效率。
1.4数据处理
采用t检验法对各处理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次试验的数据放在一起参与统计处理。
2结果
2.1生产性能两期试验的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饲料/增重见表1。
表1 间歇光照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 公鸡 | 母鸡 | 公母平均 | IL | CL | IL | CL | IL | CL | 2-4周龄 | 7日龄体重(g) | 108 | 107 | 110 | 109 | 109 | 108 | 28日龄体重(g) | 863 | 957* | 839 | 916* | 851 | 936* | 平均日增重(g d) | 36.0 | 40.4* | 34.7 | 36.1 | 35.3 | 38.3 | 平均日采食量(g d) | 55.4 | 68.0* | 55.0 | 59.6* | 55.2 | 1.67 | 饲料增重 | 1.54 | 1.68* | 1.58 | 1.65 | 1.56 | 1.67* | 5-6周龄 | | 42日龄体重(g) | 1799 | 1785 | 1554 | 1673 | 1679 | 1729 | 平均日增量(g d) | 66.9 | 59.9 | 51.1 | 54.1 | 59.1 | 56.6 | 平均日采食量(g d) | 135.8 | 128.5 | 107.8 | 118.5* | 122.3 | 123.4 | 饲料增重 | 2.03 | 2.17 | 2.11 | 2.19* | 2.07 | 2.18 | 7周龄 | | 49日龄体重(g) | 2296 | 2231 | 1972 | 2066 | 2134 | 2149 | 平均日增重(g d) | 71.0* | 63.8 | 59.8 | 56.2 | 65.0 | 60.0 | 平均日采食量(g d) | 155.5 | 149.9 | 133.4 | 130.9 | 143.7 | 140.4 | 饲料增重 | 2.19 | 2.35* | 2.23 | 2.33 | 2.21 | 2.34* | 2-6周龄 | | 平均日增量(g) | 48.3 | 47.9 | 41.3 | 44.7 | 44.8 | 46.3 | 平均日采食量(g d) | 87.6 | 92.2 | 76.1 | 83.2* | 81.9 | 87.7* | 饲料增重 | 1.81 | 1.92* | 1.84 | 1.86 | 1.83 | 1.89 | 2-7周龄 | | 平均日增重(g d) | 52.1 | 50.6 | 44.3 | 46.6 | 48.2 | 48.6 | 平均日采食量(g d) | 98.9 | 101.8 | 85.7 | 91.1 | 92.3 | 96.4 | 饲料增重 | 1.90 | 2.01* | 1.94 | 1.96 | 1.92 | 1.98 |
注:*P<0.05;**P<(0.01)下同
2.1.1体重及增重
从CL和IL组鸡体重变化情况可以看出,IL对肉仔鸡的早期增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L组28日龄体重无论公母鸡均显著低于CL组(P<0.05)。到中期和后期,出现补偿生长,但公母鸡的补偿生长速度不一样,其中公鸡的补偿生长速度大于母鸡。42日龄时,IL的公鸡 能 达到与CL公鸡一样的体重,而母鸡的体重则比相应的CL母鸡低7.1%,但差异不显著(P>0.05)。到中期和后期,出现补偿生长,但公母鸡的补偿生长速度不一样,其中公鸡的补偿生长速度大于母鸡.42日龄时,IL的公鸡能达到与CL公鸡一样的体重,而母鸡的体重则比相应的CL母鸡低7.1%,但差异不显著(P>0.05).到49日龄时,IL母鸡的体重才能赶上CL母鸡,而公鸡重略高于CL公鸡(P>0.05)。
2.1.2 采食量
IL显著降低了2~4周龄的采食量(P<<0.05)。 到 中 、 后 期 , 由 于 IL的 补 偿 生 长 , 日 采 食 量 与 CL的 差 距 逐 渐 缩 小 (除 5~ 6周 龄 IL母 鸡 的 采 食 量 仍 显 著 低 于 CL母 鸡 外 )。 从 全 程 耗 料 情 况 来 看 , 2~ 6周 龄 IL组 的 日 均 采 食 量 无 论 公 母 或 公 母 平 均 都 显 著 低 于 CL组 (P<0.05); 2~ 7周 龄 除 IL母 鸡 显 著 低 于 对 应 的 CL母 鸡 外 , 公 鸡 和 公 母 平 均 值 都 低 于 CL, 但 差 异 不 显 著 (P>0.05)。到中、后期,由于IL的补充生长,日采食量与CL的差距显著缩小(除5-6周龄IL母鸡的采食量仍显著低于CL母鸡外)。从全程耗料情况来看,2-6周龄IL组的日均采食量无论公母平均都显著低于CL组(P〈0.05);2-7周龄除IL母鸡显著低于对应的CL母鸡外,公鸡和母鸡平均值都低于CL,但差异不显著(P>0.05)
2.1.3 饲料转化效率
IL组鸡各阶段和全程的饲料增重比都低于相应的CL。除母鸡外,2~4周龄和7周龄阶段IL的公鸡和公母平均值都较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这说明间歇光照确能提高饲料转化率。
2.2腹脂
表2 屠宰试验结果 | 28日龄 | 42日龄 | 49日龄 | IL | CL | IL | CL | IL | CL | 活重(g) | 864 | 948* | 1687 | 1742 | 2141 | 2138 | 复脂重(g) | 9.14 | 12.43* | 20.37 | 25.48* | 27.62 | 33.78* | 复脂率(%) | 1.06 | 1.31** | 1.21 | 1.46* | 1.29 | 1.58* |
从表2看出,IL组鸡在28,42和49日龄的腹脂重均显著低于CL组(P<0.05)。 IL的 腹 脂 率 在 28日 龄 时 极 显 著 地 低 于 相 应 的 CL(P<0.01), 在 42和 49日 龄 时 显 著 低 于 CL(P<0.05)。 说 明 间 歇 光 照 可 减 少 腹 脂 的 沉 积 。 <0.05)。IL的腹脂率在28日龄时极显著地低于相应的CL(P〈0.01),在42到49日龄时显著低于CL(P〈0.05)说明间歇光照可减少腹脂的沉积。
2.3氮存留
表3 氮平衡试验结果
| 4周龄
IL |
CL | 5周龄
IL |
CL | 6周龄
IL |
CL | 7周龄
IL |
CL | DM采食量(g只 d) | 84.8 | 92.0 | 97.4 | 107.3 | 118.2 | 122.7 | 135.3 | 140.7 | DM排泄量只(g只 d) | 38.5 | 39.5 | 45.7 | 47.4 | 53.0 | 47.8 | 61.3 | 65.6 | DM0消化率(%) | 0.546 | 0.571 | 0.531 | 0.558 | 0.552 | 0.529 | 0.547 | 0.534 | 日氮采食量(mg克增重 d) | 14.44 | 15.30 | 17.43 | 17.41 | 18.50 | 21.59 | 22.46 | 23.64 | 日氮排泄量(mg克增重 d) | 6.47 | 7.30 | 8.68 | 9.21 | 8.16 | 11.10** | 10.04 | 12.13* | 净氮利用率(%) | 0.552 | 0.523 | 0.502 | 0.471 | 0.559* | 0.409 | 0.553* | 0.487 |
从表3中可看出,IL鸡各周龄的干物质消化率均高于CL(P>0.05),说明间歇光照可提高鸡的饲粮干物质消化率。IL净氮利用率有随周龄增大而提高的趋势。IL组净氮利用率在4周龄和5周龄时高于相应周龄的CL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6周龄和7周龄时均显著高于CL组(P<0.05), 其 中 6周 龄 时 达 极 显 著 水 平 (P<0.01)。 说 明 间 歇 光 照 虽 降 低 了 采 食 量 , 但 提 高 了 氮 的 利 用 效 率 , 增 加 了 氮 的 存 留 , 因 而 相 应 地 提 高 了 饲 料 报 酬 。 6周 龄 和 7周 龄 时 IL净 氮 利 用 率 的 显 著 提 高 , 还 说 明 了 在 补 偿 生 长 期 间 , IL有 提 高 日 粮 蛋 白 质 利 用 率 的 趋 势 。 <0.05),其中6周龄时达极显著水平(P<0.01)。说明间歇光照虽降低了采食量,但提高了氮的利用效率,增加了氮的存留,因而相应地提高了饲料报酬。6周龄和7周龄时IL净氮利润率的显著提高,还说明了在补偿生长期间,IL有提高日粮蛋白质利润率的趋势。
3 分析与讨论
间歇光照可降低肉鸡生长前期的增重速度,随后出现补偿生长。公母鸡补偿生长速度不一样,说明母鸡比公鸡更长的生长时间方能达到完全补偿生长。因此,使用间歇光照制度时,最好实行公母分养,以各自的体重为依据来确定出栏时间,这样可满足公母鸡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需要,提高经济效益。本试验结果与Buyseetal.(1994a)的报道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后者报道在1L:3D光照制度下,母鸡47~49日龄体重显著高于23L:1D光照的鸡(P〈<0.05), 而 本 试 验 结 果 为 49日 龄 时 IL母 鸡 的 体 重 略 低 于 相 应 CL母 鸡 的 体 重 (P>0.05),而本试验结果为49日龄时IL母鸡的体重略低于相应CL母鸡的体重(P〉0.05),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可能与试鸡品种有关,不同基因类型的鸡其生长速率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别。
间歇光照可显著降低腹脂,这可能是由于间歇光照推迟了腹脂沉积的时间。由于间歇光照降低了肉鸡生长前期的采食量,其能量摄入也受到了限制,从而影响了腹脂沉积。本试验结果不同于间歇光照增加腹脂的报道,而与Buyse(1994b)的报道一致。
氮平衡试验结果与Buyse(1994b)的报道相一致。间歇光照可提高氮的利用效率,是因为间歇光照减少了氮的排泄,从而增加了氮的存留。另外,在补偿生长期间,IL的氮利用率显著高于CL组,这与IL的鸡在补偿生长期间血液中生长激素(GH)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浓度较高相一致。
IL改善饲料报酬的原因可能是减少了鸡的运动,降低了维持需要的能量消耗。另外,IL降低了腹脂沉积,提高了饲料转化效率。间歇光照鸡的成活率提高了1.5%。
4 结论
4.1间歇光照能显著降低肉鸡4周龄前的体增重,4周龄后出现补偿生长,但公鸡补偿生长速度快于母鸡。
4.2间歇光照能降低鸡的采食量,减少腹脂,提高了饲料转化效率。
4.3间歇光照能提高日粮干物质消化率和氮利用效率。
4.4实行间歇光照时,建议公母分开饲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