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651|回复: 1
收起左侧

中兽药原料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转载)

[复制链接]

鸡网学院研究生

Rank: 7Rank: 7Rank: 7

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山东 临沂
发表于 2009-9-21 09:3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临沂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概述
1 原料药
用于生产各类制剂的药物;属临床应用制剂的有效成分;药物主要活性成分的统称。
2 中兽药原料药
广义:泛指可以入药的全部中药材;
狭义:指那些临床剂型的主要组成成分。
二、中兽药原料药分类
1 原产物
中兽药多属天然产物可以直接入药;《中国兽药典》中,多数中药需简单加工炮制后入药,如枸杞、川芎、乌梢蛇等;传统中兽药复方或单味散剂,多采用原产物作原料药,如白头翁散中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大黄要制成单味散剂。
2 全成分提取物
便用临床应用、增加适口性、提高药效和疗效;包括复方、单味中药,均含有全部中药材有效成分;药物成分不明确,相关产品属三类药。
3 单体原料药
涉及到单体的提取、加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等研究方面,单体已被作为原料药临床使用。
4 有效部位
指从中药中提取的一类或几类化学成分的混合体,含量达总提取物的50%以上;有效部位新药既能体现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又能使药物有效成分更加富集,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更加明显;充分体现中兽医理论“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原则,其产品属二类药;有效部位的提取纯化,使化学成分更加清楚,较之三类复方制剂的粗提取物有质的飞跃;可使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和生产质量的控制更加具有针对性,药品质量更加稳定可控;科技含量大大提高,增加了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的可控制性,使其更易于同国际标准接轨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三、中药材资源
1 中药材资源现状
目前,全国有中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800~2000万亩;常用的600种药材中,可大量栽培的有400多种,年产量30万吨,约占全国供应量的70%;有400多种为野生中药材,年产量40万吨。
2 中药材品种
我国中药资源约12807种,民间药7000种(草药),民族药4000种(藏药、蒙药等)。
3 国内市场
中药材年销售额约200亿元人民币。
4 国际市场
国际中药市场每年销售额约160亿美元,我国仅占3%,大多为中药材,中成药很少。
5 中药GAP
2003年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正式受理中药材GAP认证申请。GAP制度对中药材生产环境、种植或繁殖条件、栽培和养殖管理、采收和粗加工、包装运输和储藏、质量管理、人员设备、文件管理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全国已有22个省、区把发展中药当作支柱产业,并大搞中药材GAP基地和中药材种植基地。目前全国已建立448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取得中药材GAP认证的企业约40多家。2004~2007批准的中药材GAP企业共49家。
6 影响我国中兽药原料药品质的因素
中医药现代化程度低、缺乏标准、检验监督制度和机构不健全。
我国中药材种植和养殖面积较广,种植面积大小不同,生产企业条件不均一,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对中药材的性能有明显影响。农药、化肥残留量超标、重金属超标、光照时间不够而致药性改变、药物的毒性增加等。
四、中药材标准研究
1 中药材标准化取得初步进展
1990~2005年版《中国兽药典》二部收载了大量中药及其制剂标准。
2 标准化制度逐步完善
我国中药在生产过程中实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中药在加工过程中实行《中药提取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EP)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中药在临床使用中实行《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中药在使用于临床前的研究必须符合《药品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中药在经营过程中也要遵循《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
上述“6G”规则是我国中药标准化在制度上的体现,是中药相关产品质量的保证,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推动力。

3 分析新技术加快了中药材标准化进程
4 指纹图谱鉴别技术推动了中兽药标准化进程
分类:中药材(下转第12页)(上接第7页)指纹图谱、中药原料指纹图谱、中药产品指纹图谱、中药制剂指纹图谱。
三大特性:系统性、特征性、重现性。
五、中药原料加工新技术
1 有效成分提取新技术
1.1 超微粉碎技术
优点:明显提高中药制剂的生物学活性;改善中药药代动力学 特性;拓宽生药入药的剂型;改善溶解度、崩解度、吸收率、附着力、提高生物利用度。
1.2 超临界萃取技术
优点:提取分离融为一体、物料不存在相变、不需要高温回收。
应用:挥发油、生物碱、木质素、黄酮类、醌类、苷类、糖类。
1.3 超声萃取技术
优点:目标提取成分扩散速度快溶剂混合充分有效部位提取率高;瞬间稳定升温,对热不稳定成分影响较小,提取时间短。
应用:单味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如生物碱等。
1.4 微波提取技术
优点:提取率高、选择性好、耗能低、设备简单、易操作。
应用:用于热和酶不稳定的中药有效成分、多糖、挥发油、黄酮、蒽醌、皂苷类化合物提取。
1.5 酶法提取技术
优点:提取率高、时间短、细胞壁易破。常用酶有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复合酶。
1.6 半仿生、仿生提取技术
整体药物与分子药物研究方法的结合;依据生物药物在胃肠道转运的原理,为口服中药制剂设计的一种提取工艺;利用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转化原理,通过模拟胃肠内环境,提出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在低温下提取中药;引进了酶催化技术,在体外使药物转化成可能在机体内易于吸收和利用的活性物质。
2 中兽药分离新技术
2.1 大孔树脂吸附技术
优点: 选择性好、得率高、纯度高、 分离省时、省力、环保。
应用:可应用于黄酮(苷)类、皂苷类、生物碱以及游离蒽醌、酚类等的提取。
2.2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
优点:不存在样品的不可逆吸附,样品可定量回收,可最大程度控制样品变性;分离效率高,产品纯度高,不存在载体对样品的吸附和污染;制备量大、溶剂消耗少。
应用:生物碱、黄酮、蒽醌、香豆素、萜类等成分的分离。
2.3 膜分离技术
优点: 可以在原生物体系环境下进行物质分离,有效膜面积大,滤速快,无二次污染;富集产物或滤除杂质效率高;无需加热浓缩,适用于热敏性成分。
应用:可用于制备注射剂、口服液、浸膏等。
2.4 分子蒸馏技术
优点:操作温度不高、蒸馏压强低、受热时间短、分离程度高。
应用:适合于高沸点、低热敏性物质的分离,如分离挥发油,分离大蒜有效成分。
六、展望
中兽药是今后动物疾病预防、治疗和保健首选药之一。中兽医药现代化是中兽药打开国际市场的金钥匙。完善中兽药原料药生产、加工技术,制定标准化体系,可实现临床用药规范化,保证临床安全用药。加快中兽药原料药创新的研发和成果转化步伐,增强中兽药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
建议加强以下研究:
1 加快中药栽培技术研究
优化中药种子培育;优化种植基地周边环境;发展中药材生态化种养模式;利用生物技术拓展中药栽培新思路;开展兽用中药材GAP研究;开展中药材病虫害的生物防治研究。
2 开展野生药用植物品种研究
我国野生药用植物种类达到10000种以上,民间应用较广,疗效显著,但因缺乏标准而不能被承认和推广。国际著名中医药企业均每年拿出20%以上的利润用于科学研究,我国多数企业对科研投入重视不够。我国仅对500余种植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只发现了100余种药用植物,美国等每年投入大量经费进行药用野生植物的研究和开发。
3 深入开展中药材生物信息学研究
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建立种质资源基因库,保持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药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基因水平对物种进行研究、保存及利用为今后重新构建已绝种的植物物种提供依据;揭示“道地”药材的本质、改进药材鉴别技术以及寻找新药材;开展中药材化学特性、疗效特征与基因型间的相关性研究;建立中药材基因库和信息库。

4 优化中药原料药的加工工艺研究
加强全植物入药的研究,降低成本;分离有效部位,研究其疗效多样性,综合利用中药材;引进和开发新技术,提高中药原料药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活性作用;加强中药材配伍的基础研究,保证原料药的安全性。
5 加快中药材品质鉴定和标准化研究
制定兽用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应与人用中药材标准有区别;建立中药材鉴定新标准和新方法;利用色谱、光谱学技术,开展中药材指纹图谱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6 加快成果转化研究
拓宽攻关课题研究的资金来源,加大中药原料药现代化的科研投资力度;科研单位与企业开发相结合,开拓中药成果转化新途径,产学研相结合,解决产研项目资金投入不足的瓶颈问题;引进高新技术,缩短科研成果转化周期,提高效率;建立中药原料药科技孵化线,制定行业标准;加强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7 健全法制体系
制定有关涉及濒危珍稀物种保护的政策和法规;建立相关制度,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建立种子库、基因库基地;加大执法力度和执法监督,坚决打击不法商贩,做到切实保证中药材产品质量,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研究生

Rank: 7Rank: 7Rank: 7

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山东 临沂
 楼主| 发表于 2009-9-28 21: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临沂
既然大家不喜欢这类文章,以后就不在转载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4-5-11 13:03 , Processed in 0.605388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