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反向思维三:少做疫苗
按道理讲,预防家禽疾病,做疫苗是必不可少的办法,很多疾病都要依靠做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这是正向思维。 但是在生产实践中,却会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不做疫苗还好,做了疫苗反而病多,或者是做了疫苗跟没做一样,家禽照样发病。这让养殖场非常烦恼。面对这种现象,我们会建议养殖场减少做疫苗的频次,以降低发病率。这是反向思维。 为什么建议少做疫苗?
01频繁做疫苗带给家禽的应激
做疫苗本身是为了预防疾病,但是现在家禽的疾病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因此做疫苗的频次也越来越多,疫苗品种也越来越多。导致出现这样的现象:隔三差五就得做个疫苗,有时候是不同品种,有时候是同一品种加强免疫。 频繁地做疫苗,不但不能产生相应的抗体,反而给家禽造成巨大的应激,不管是打针、饮水、还是别的途径,应激影响了家禽免疫系统的工作,使得做完疫苗病更多。因此,减少疫苗的频次,对家禽健康是有好处的。
02不健康的状态下做疫苗适得其反
因为各种原因,家禽一直处于不健康的状态,比如:霉菌毒素,胃肠道炎症,呼吸道症状,免疫抑制等等,如果在不健康的状态下做疫苗,不但不产生抗体,反而带起来疾病,适得其反。 所以,建议少做疫苗,如果必须要做,尽可能在调理好疾病,让家禽达到健康状态后,再做疫苗。如此,相对好一点。
03疾病变化太快,疫苗跟不上变异
疾病变化的速度之快,是无法想象的,也许今年还在研究这个毒株,但是临床上早就变成另外的毒株了,等我们做下去刚研发出来的新疫苗,家禽体内早就又变了。这是让人非常头疼的事情。所以有时候疫苗做下去达不到预防效果,既然如此,还不如少做疫苗,反正也跟不上变异,少做还能让病毒变异得慢一点。
04非特异性免疫力需要用其它办法弥补
有些疫苗可以起到增强特异性免疫力的作用,但是对于非特异性免疫力,还是需要通过调理机体、平衡阴阳来弥补的。此时,就不能执着于疫苗免疫,而是要用一些中药(例如大芪芍,芪芍增免散等)或者其他办法来提高免疫力,降低发病。反着干,正着收益,有何不可?
反向思维四:先泻后治和先补后治
治病的时候,要分析病因,把握时机,这一点很重要。遇到了疾病问题,直接对症下药,这是正向思维,这也是普遍的做法。但是遇到了棘手的问题,或者错过了治疗时机,该怎么办?此时,就要用到反向思维,先缓解冲突,再对症下药。
01先泻后治
此法适用于代谢障碍性的疾病。比如:花斑肾,堵支气管,这类疾病不少见。遇到这类疾病,不能直接下抗菌消炎药,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加重病情。此时我们反着来,先泻:有花斑肾就用清肾利水的药(如保肝利肾口服液)先把花斑肾搞下去,然后再用抗病毒+抗菌药治疗继发感染和其它疾病。有堵支气管就用清肺化痰的药(如肺疫清、(新版)麻杏石甘口服液)+清热解毒药(如板青败毒口服液、大清瘟)先把肺热清出去,再用抗菌消炎药治疗继发感染。
02先补后治
此法适用于久病体虚或者慢性消耗性疾病。比如:长期治不好的慢性呼吸道病,长期治不好的大肠杆菌病等。遇到此类疾病,也不能直接下抗菌药,抗菌药用得越多,越好不利索。此时,先用补虚药(如大芪芍、芪芍增免散)和调肝利肾药(如疏肝利肾散),或者健脾胃的药(如健脾理中散、胃肠安散)等,补上一段时间,待大群精神有所好转,状态好看后,再下治疗药,可获得良好效果。 这些经验,都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提炼和总结出来的,既然按照一贯的思维达不到效果,那就从反方向去想,只要结果好,正反都可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