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957|回复: 8
收起左侧

[原创] 蛋价与蛋鸡产能探讨

[复制链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来自
-省份-
发表于 2021-11-18 20: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北廊坊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以往的年景里,每当鸡蛋价格呈现上扬与回落或低谷迟滞时,人们总会习惯的探讨蛋鸡存栏量并把蛋价波动跟存栏量变化趋势联系起来加以分析。其中普遍的认知就是:蛋价之所以波动是因为全局范围的蛋鸡存栏增了或是减了所致,这包括了蛋鸡产业链的上游与下游产能过剩或者不足;再有就是鸡病的原因和消费淡旺季的原因。还有分析认为,蛋价起伏是按照若干时日的积累呈间隔段的有规律波动的,不足为奇。关于鸡病和消费淡旺季还有规律波动这里姑且不论。笔者想就蛋价与蛋鸡产能的关联做一分析,供业内同仁参考。

       一、关于上游产能过剩

       曾经有过这样的时候,蛋鸡养殖场户可谓有得赚,而同时,鸡蛋价格的上扬并没有如期拉动雏鸡价格的跟进,在有的时段里,种雏鸡价格低于商品鸡苗价格,种蛋价格低于商品蛋价格,种禽企业不赚还赔。又有的时候,种禽企业卖鸡苗赚得不少,可蛋价上不去,养鸡场户没得赚,这是为什么呢?最通常的解释就是鸡养的太多了,蛋鸡产能过剩了,而向上推导,这样的过剩是由提供上游种鸡场供种能力过剩引发的。

       据业内专家估计,我国蛋鸡的年更新数量为12亿只。依据理论推算,一套曾祖代鸡具有放大50套祖代鸡的供种能力,一套祖代鸡具有放大60套父母代鸡的供种能力,一套父母代鸡具有放大80羽商品代母雏鸡苗的供种能力;换言之,曾祖代鸡的供种能力可放大24万倍,这样有5000套曾祖代蛋种鸡就可以满足全国全年的商品代蛋鸡更新需求。据官方公布的国家蛋鸡核心育种场名单看,目前的保种培育量至少也有10万套。就是说曾祖代蛋种鸡的保有量具备了高出实际市场需求20倍的供种能力。

       曾祖代鸡的培育遴选十分严格,育种素材不能将就也不可太少,在选育过程中会陆续择优汰劣,也会陆续更新育种素材,所以保有量大些是合理的。并且,作为最高代次的原种场,基础设施和育种素材投资大,各项配套工作精准严谨,开弓没有回头箭,谁都想胜出,谁都不肯退,谁都想做好自己的“文章”。竞争有时候拼的是耐力,同等或近似条件下,坚持就是胜利。

       但是,对我国曾祖代的数量推算还不是全部,祖代鸡的情况也是供大于求的。据行业协会在监测企业的统计,我国祖代蛋种鸡常年存栏量(包括进口和国内自主培育)多年在45万套至75万套之间波动。那么,依此来计算,一套祖代鸡可以有5000羽商品代母雏的放大效应,有24万套在产祖代鸡就足可以供应市场了。这其中,由国外引进的祖代鸡数量大约占到我国祖代蛋种鸡存栏总量的18%左右,换种说法,就是有相当数量的高代次产能在国外。

       又据行业在监统计,我国父母代种鸡存栏量大约是2000万套至2400万套之间波动(也有人分析是1500万套,其中祖代企业饲养700万套,600家父母代场饲养800万套——这可能没有计算种雏鸡和后备青年鸡),而按12亿只商品鸡苗的年更新量,有1500万套在产父母代种鸡就可满足市场。所以父母代种鸡的总量也还是供大于求。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饲养父母代种鸡的小户,提供给小孵化场的种蛋,往往被忽略。笔者曾采访过一些小型种鸡场,他们往往饲养1000~3000羽种鸡,采用人工授精,夫妻二人或雇一两个人来经营;由于成本低,技术门槛也不高,跟随市场行情的变化饲养量可多可少,实在不行就停止输精,改卖商品蛋。这样的小场虽然于全局并无大影响,但它们总归是能填补一些市场遗漏空缺的,并且提供这部分种鸡的也是祖代鸡场的产能。

        对于商品代养殖场户来说,种源的总量供大于求,可以使得雏鸡苗价格更便宜,在其他因素不大变的情况下,更便宜就使得蛋鸡养殖的盈利天花板升高,有助于促进补栏和保量。这样,由于蛋鸡生产的周期长,高峰来临后“刹不住车”,蛋价波动受年节影响大,只要蛋价合适,商品代蛋鸡总量也是会始终处于饱和与过剩之间。这比供应趋紧要好。

       如果从更全面的角度看,我国蛋鸡的总量还有统计不完善的空缺存在,就是局部不在监的养殖场所饲养的品种和数量。这是历史、地理和群众消费口味与消费习惯的惯性所致。例如,众多的地方品种鸡、林间、农家散养鸡、乌鸡、绿壳蛋鸡、节粮型矮小鸡、肉蛋兼用型如固始鸡、狼山鸡;华凤鸡(贵妃鸡杂交海兰商品代)等;有些品种鸡产蛋在局部地区是消费的强项,如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鸡蛋消费就不以通常的高产鸡鸡蛋做主项。

       看待产能过剩不仅仅只从存栏量考虑,还有两个指标可供参考,一是家禽育种技术的提高,具备了更高产的潜力;二是集约化养殖和技术标准的提升,使得在原有存栏量不变状态下的大群体单产性能的充分发挥。这方面的过剩或是“潜在过剩”比起存栏数量的过剩来要更具有刚性。如大群体鸡施行全进全出;阶梯笼养、层叠笼养,通风、控温、光照、集蛋、清粪、饲喂、饮水、消毒和部分免疫自动化。这样的鸡场生产效益高,生物风险小,单位鸡只的单产发挥更佳。

       这样的效益提升会引发总存栏量缩减吗?是会的。但这是渐进式缩减。一方面,由于管理好,生物安全系数高,产蛋高峰期维持的更加持久,再加上蛋价行情好,许多鸡场都是饲养到80-90周才淘汰,这样一来,产蛋周期拉长了大30%,与此同时鸡苗需求量也就随之下降了大约30%;淘汰延迟,补进也延迟,变化的只是鸡群的日龄结构,而鸡群更新变缓而产能不减,受损的是种禽企业。所以作为种禽企业,难怪有人担心如果鸡的单产水平再有提高,加上管理到位,疫病大幅减少的叠加作用,蛋鸡养到90周以上普遍起来,则鸡苗需求量会下降50%,这种担心不无道理。

        而另一方面,事情还不仅如此,单产性能发挥好就使得产蛋总量有所改变,这个改变会影响蛋鸡存栏量的加减。以我国近几年鸡蛋总产量计,大多是在年产2200万吨至2400万吨之间。12亿只蛋鸡要平均年只产20公斤才有2400万吨的年收获,这样的生产指标,目前在我国大多数鸡场是难于实现的,所以,12亿只在产蛋鸡是不完全统计,如果按协会统计,我国蛋鸡平均产蛋17.1公斤计,实际在产数量应该在14亿只左右。如果14亿只蛋鸡平均每鸡增产1公斤蛋,就意味着在保证2400万吨年产量的前提下,可以减少近7000万只在产鸡的存栏。而这,只能是缓慢的渐进的减少,因为,从总量的层面讲,产蛋提升的难度要大于存栏升降的难度。

       也有人提出,蛋价多年来是波动的是与淘汰鸡价格紧密关联。例如,有的鸡场养到60周就淘鸡,那是因为淘汰鸡价格合适,大约在18~19元/只,可与一只120天的青年鸡生产成本相等。鸡场从经营上论,淘汰老鸡,补进鸡苗或购进青年鸡以待下一轮蛋价提升比继续饲养更合适(这也会促进分段饲养的发展——青年鸡专业养会多起来)。但这样早淘早补进的成本回收预期和不可预见性风险并不小,这不会成为蛋鸡产能削减的主力。

       产能过剩并不会导致饲养密度“过盛”,还会促进饲养密度更趋合理,过去那种小场林立,密度大通风差的环境会得以改善,因为大家首先是种禽企业要拼技术门槛的进一步提高;要提供“7~500天的全程服务”(峪口禽业孙浩总经理语)。这样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形成合力,加上设备技术的辅助,会从雏鸡质量到饲养全过程更科学合理,鸡群因此更少发病。由于产蛋期拉长,补苗期后延,青年鸡场增多,鸡蛋行情风险被几个环节分担;那种因养鸡赔钱而大量淘汰鸡;之后又因存栏缺口而蛋价上扬的局面会趋于起伏平缓——至少会比前几年平缓。不会出现如奶农宰牛倒奶、果农砍树埋果般的衰败局面,。一旦有缺口出现,行业巨大的生产能力会迅速填补,尤其是专业的青年鸡场会提供及时补栏的鸡群“素材”。这样就缩短了从补进到开产的时段,阻挡了行情起伏造成的剧烈波动。行情不好就淘鸡,行情转旺就一哄而起的补栏不像以前那样凸显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蛋鸡养殖的产能过剩不会很快“消肿”;这还不包括业外热钱的阶段性涌入的催化作用和大家都坚信坚持就是胜利的理念。所以,笔者认为,蛋鸡的产能过剩是蛋鸡养殖的常态,我们的养殖同仁应该顺应这样的常态,不跟风、不盲从,理性判断,在常态中稳住阵脚。

       二、影响蛋价的蛋鸡产能残值
      
       笔者对蛋鸡产能过剩的理解和判断大体上就如上所述。此外,笔者还想提出一个问题来供业内同仁参考,那就是,影响蛋价的蛋鸡产能残值也值得提起。什么是蛋鸡产能残值呢?蛋鸡是用来产蛋的,那么,年更新的淘汰母鸡去哪了?并没有烘干磨成骨肉粉拌到饲料里,而是绝大部分流入社会公众的食品链中,这样一来,就有了10亿只老母鸡(扣除大约2亿只因各种原因不能食用的只数);此外,父母代种蛋孵化出的雏鸡有50%是公雏鸡,年补充10亿只后备母鸡,就会有10亿只公雏鸡。这些公雏鸡去哪儿了?有的变身“炸铁雀”摆到饭店的餐桌上,有的为千万家农户买去饲养到中秋宰杀过节。严格的说,这些不属于蛋的范畴,但是它是蛋鸡产能的派生物,是直接进入食物链的,它不会直接影响蛋价,可是它会间接抵消替代鸡蛋消费。10亿只淘汰母鸡+10亿只当年饲养当年宰的青年公鸡占全国年出栏鸡总量的六分之一。这六分之一做为动物蛋白食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会平抑鸡蛋消费需求的。按1只鸡折抵5枚鸡蛋算,20亿只鸡等于100亿枚鸡蛋,相当于3330万羽高产蛋鸡一年的产量。按10万羽在产蛋鸡规模场计算,这相当于333万座规模场。而这种折算不同于类比其他动物蛋白食品,因为这是蛋鸡产能的残值部分。所以,判断蛋鸡产能不应该忽略这部分残值,它对蛋价的影响是隐形的。

      由市场经济的规律看,从来就没有量身打造的、可钉可铆的产能,产能的恰到好处的动态平衡也只是暂短的,大多数只存在于理论家的分析论坛里。如果没有终端消费市场的消费做助力,市场规律就会调整产能——存栏量,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

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

来自
河南安阳
发表于 2021-11-18 20: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安阳
又见王老师文章   拜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来自
-省份-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8 20: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廊坊
谢谢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21-11-19 02:35:13 来自触屏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
金玉良言,老前辈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总版主

以真心实意帮助养殖业为己任.

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

优秀版主奖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常驻居民奖原创先锋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北邢台
发表于 2021-11-19 09:4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分段没分好,看起来费劲,观点小标题实在不突出。再编辑一下段落和层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来自
-省份-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9 16: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廊坊
问心无愧 发表于 2021-11-19 09:46
分段没分好,看起来费劲,观点小标题实在不突出。再编辑一下段落和层次。

谢谢老师指正!写的匆忙,没修改。怎样改一下?已发的在网上改不了。是否有哪位老师帮忙给纠正一下?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总版主

以真心实意帮助养殖业为己任.

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Rank: 41

优秀版主奖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常驻居民奖原创先锋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北邢台
发表于 2021-11-19 17: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老王观点 发表于 2021-11-19 16:43
谢谢老师指正!写的匆忙,没修改。怎样改一下?已发的在网上改不了。是否有哪位老师帮忙给纠正一下?谢谢 ...

王老师谦虚了,我大致帮你分了一下段落,但是,小标题只有一,没有找到二。这样的话可以不用一小标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来自
-省份-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0 11: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廊坊
问心无愧 发表于 2021-11-19 17:25
王老师谦虚了,我大致帮你分了一下段落,但是,小标题只有一,没有找到二。这样的话可以不用一小标题。

好的!已修改。谢谢了!以后写帖子一定要注意,避免失误。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初中生

Rank: 3Rank: 3

发表于 2021-11-26 18:46:30 来自触屏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保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2-12 00:44 , Processed in 0.153239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