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入冬以来,河北、山东、河南、江苏等地的养殖场都有家禽疫病出现超强毒病例的反馈与议论,主要有禽流感、滑液囊支原体、新城疫、甚至在一些地区已经沉寂多年的法氏囊炎,传染性鼻炎等也有病原出现超强的说法。
笔者就此进行了追踪调查。笔者认为,根据病毒检测结果和典型病例分析,家禽养殖业的超强毒病例确有存在并时有发生,但并不是疫病流行的主导趋势,许多被认为是超强毒感染的病例,实际上是饲养管理失误,饲料营养失衡所致;还有的是免疫抑制病的异化或叠加,再有就是用药不当致使机体代谢功能紊乱,是症侯群免疫力减弱而使原本非超强的致病毒株显得“超强”了。尤其是在不具备病毒检测设备与技术或病毒检测手段不完备的地方,人们往往把几种致病因素导致的混合感染归结为某某病,其依据就是一种典型症状及剖检印象,如果频繁发生又难以治愈,则认为是某某病的超强毒感染。
在养鸡生产实践中,哪个原因是导致目前这种所谓“超强毒病例”的主要原因呢?
这里不妨从免疫抑制的角度说起。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免疫抑制病有14种之多,常见的家禽免疫抑制病有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贫血、法氏囊、淋巴白血病、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等。由当前临床诊断的汇总来判断,上述病症不是广泛多发的,因此笔者认为,免疫抑制病不是造成当前所谓“超强毒病例”的主要诱因。但这并不是说,鸡群中免疫抑制不普遍。事实上,鸡群中更多的是非特定所属免疫抑制病的免疫抑制,更确切的说,这是由环境和管理等因素诱发的普遍的机体免疫力降低。在这里,饲养管理失误,饲料营养失衡就成了主要原因。
例如冬季鸡舍管理。标准化鸡舍实施的是恒温管理,恒温的实现,在夏季是靠水帘与风机的协同运作;在冬季则是靠暖风与最小通风量的协同运作。这里问题就来了,鸡群的生理代谢所需氧气是有一定的基础基本量的,这在夏季是可以充分满足的,而在冬季则不然。冬季为了保温要调小鸡舍通风量,可是鸡群的氧需量不能调小,因为调小了鸡群机体就会血氧偏低,就会影响生长发育与产蛋,还会使得机体免疫力降低。在现实中,夏季舍内外温差小,舍外温度普遍高于舍内,因而加大通风不会出大纰漏,冬季则不同,冬季是舍内外温差大,舍外温度普遍低于舍内,为了保温必须调小通风量,这样一来,冬季鸡舍的供氧量普遍不充足,这会使得鸡群处在一种亚健康状态,而调高舍温加大通风呢?这本不错,可是会导致能耗成本上升,这个矛盾解决起来不易。有的鸡场在管理鸡舍时,会出现侧风窗开闭不及时、侧风导流管设计不合理、没有混合给风风机、还有通风系统设备老化、人为操作失误等问题,再加上北方的大风降温天气一波接着一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的鸡场并不是个别的,而是在整个冬季或隐或现地产生着负作用的。这样一来,一个是舍内空气污浊而供氧不足导致的亚健康,再一个是舍外的低温风进入舍内有时会致鸡群受寒,这就会使机体免疫的原本正常的最后防线扛不住病原对机体的冲击,这时,无论主动免疫还是人工被动免疫,包括优质疫苗和优化的免疫程序所产生的效价都会有所降低或失败。所以说,这种饲养管理的失误是对免疫功能的一种抑制和削弱。从这个层面上讲,这是对病原病毒原本普通毒力致病力进攻的一种退让,即“我退敌进”、“我弱敌自强”。这跟原病毒株的变异强化是两码事,这是一种机体防卫的退让与打折,正基于此,致病毒株才会猖狂起来,显得超强了,是处在亚健康状态下的鸡群不能抵御常规环境中存在的常规致病源的侵袭。
有不少饲养者认为鸡群没病就是健康。当家禽采食,粪便,精神状态无异常时,表面上看是健康的,可操作管理不当等诱因已经使致病因子潜伏在鸡只的身体内了,只是在待机而作乱,只是我们没有察觉它罢了。
又如冬季饲料营养。每年新玉米上市都会有鸡场因为饲料的原因导致鸡群腹泻、维生素缺乏、生长慢、产蛋无高峰等症候发生,究其原因,就是用来配合饲料的新玉米含水偏高,造成饲料配方成分失真——能量不足、维生素损耗、霉菌毒素增加等。有人认为霉菌是夏季生长的,冬季不会有霉菌和霉菌毒素,这是认知误区。事实上,玉米在收获前的田间就会有霉菌和霉菌毒素产生了,再加上收储运输过程中的捂闷,霉菌毒素污染的不在少数。要知道,霉菌毒素的毒副作用、维生素不足或失衡也是会影响机体免疫力的。尤其是,持续量霉菌中毒会导致鸡的淋巴细胞溶解,这会破坏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正常机能。
饲料原料的涨价会使得生产厂家设法降低成本,这已经不是秘密。例如使用棉粕。有的饲料厂家由于使用的棉粕脱毒技术不过关,会导致棉粕里棉酚的毒性加大,使鸡群呈慢性中毒过程。有的厂家饲料中棉粕含量偏高,有的达10—12%,这就超过了规定的配比标准。国外曾有试验表明,饲料中添加9%的棉粕,饲喂产蛋鸡两个月后,新城疫抗体水平比对照组明显下降,产蛋率下降,一些器官呈出血性病变。有分析认为,这种希图节省饲料成本的作法,是非典型性新城疫频发的原因之一。
还有,饲料中微量元素添加不足或使用劣质甚至假冒微量元素。据调查我国2/3的国土面积缺硒,植物性饲料大多贫硒,而家禽机体缺硒可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减弱,降低机体抗体水平,还会对白细胞的更新,正常值的维持产生不利影响,而白细胞又恰恰是机体的常规防卫细胞。缺硒还会使侵入机体的病毒加速复制,导致各种疾病。这是一个隐形的渐进的过程,不易察觉。这种情况下,高质量疫苗与科学的免疫程序,规范的操作方法都只能是事倍功半。
那么,如前所述,用药不当这个原因该怎样理解呢?
笔者以为,这主要是指中兽药的滥用和乱用。由于国家绿色环保与食品安全的政策导向,化药中的大部分抗生素和抗病毒药被限用禁用,陆续退市。这是大势所趋也是人心所向,养殖业顺势而为改用中药本无不当,但是,过量使用中兽药就绝对安全吗?真的一点毒副作用都没有?有没有掺杂使假的?见效慢的中药会不会被厂家忽悠的加几倍使用?没病也忽悠当防病药大量用?治不好病、防不住病就转移话题说是超强毒病例?老实说,我们养殖业对中兽药的应用——包括对症施治、有效剂量、疗效的稳定性、配伍禁忌与拮抗、毒副作用界定、对免疫的损益等等,并没有研究透彻,更谈不到精准给药,由此所导致的显性与隐性损害更难于统计!难怪有人说,中兽药的滥用和乱用已经成为养殖业的一项新公害。这样的用药现状,难道对鸡群免疫力就没有不良影响?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反正笔者持怀疑态度。
总而言之,所谓超强毒侵袭的病例,一部分是确有其事,另一大部分则是由各种因素的我方(鸡群)防御机能弱,而使敌方(致病源)显强所造成的;这是一个复杂、持续、多变、互动的过程,需要我们在临床诊治实践中由微观到宏观,由单一到综合;由有针对性的投药用苗到全面加强饲养管理,注重调节饲料营养,积累更多的经验;提炼出更明晰的思路,以便做出更准确及时的判断。此外,就当前的疫病防治现状说,出于增强免疫的考虑,在应用疫苗过程中,配合使用胸腺素、干扰素、左旋咪唑、矿物硒、维生素E,还有含有增强免疫成份的中药提取液,也是必不可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