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143|回复: 19
收起左侧

[讨论] 转载 在中医里讲,心与脑,该谁主神明?

[复制链接]

0

Rank: 7Rank: 7Rank: 7

社区居民

来自
内蒙古通辽
发表于 2020-9-14 08: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内蒙古通辽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热议话题
中医为何以心藏神,而不是脑藏神为主流之说?
这是个近现代论争的热门话题,至今仍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但,这可能是一个不存争论基础的伪争论!
这个争论要形成,逻辑基础是:心,在古代只是指解剖结构(血肉)之心,古人以此心来言主神明。所以错了几千年,现在要纠正为脑主神明才对。
问题是:心在古代只是指血肉之心吗?
要弄清这一问题,就有必要追溯到心藏神的理论起源。
文化沿革
任何观念的形成都有一个文化历史沿革,心藏神是从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系“心灵论”脱胎而来。
注意(此处敲黑板):灵或灵性是无形的,当心与灵相合并称时,说它完全是指代解剖之心,这不太说得过去。
用“心”来代表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泛见于古代哲学、文学、艺术、文字以及习俗等方面。
老子说:“不见可欲,使心不乱。”(《道德经·第三章》)
孔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庄子谓:“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子·应帝王》)
方士庶言:“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天慵庵随笔》)。
与精神、思维、情感有关的字,大多有个竖心旁或心字底。
在汉语中以心来表达精神、情感、思维的话语也一直习惯沿用,如“心有灵犀”、“独具匠心”、“心驰神往”、“惊心动魄”、“心情舒畅”、“眼不见,心不烦”等。
因此,作为人的思考所出之处的命名,中医循古例而用“心”就成了一种惯性;但血肉之心也是自古知之,亦循古例。
那么,“心”这个符号在中华文化中一直就是双肩挑的,既可为心脏(血肉之心),又可是无形的人体主宰及思维发生处(神明之心)的代称。
由于一直扮演着双重角色,日久就如庄周梦蝶般,不知我之为蝶,还是蝶之为我,产生了角色混融。
司外揣内
“司外揣内”就是根据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生理、病理表现)来反推人体内脏功能的方法。
这种研究方法为神明之心与血肉之心的角色混融提供了便利。
首先,血肉之心主血脉,其所运营的血,为神明之心的功能活动提供物质基础。所以《灵枢.营卫生会》曰:“血者,神气也。”
其次,神志、精神的一些改变,在外象上是心脑共见。
如精神一紧张,心跳加快(血肉之心),脉率加快(心,在体合脉),面色改变(心,其华在面),出汗(心,在液为汗),中风心神不清可见舌謇语涩(心、开窍于舌)。
“象类则比”,将神明之心与血肉之心作一定的联系就很自然了。

象类则比
“象类则比”的方式就是将同象或近似象的内容归为一类。
五行与八卦之象就是最常见的归类之象。
五脏中唯心之形态象泵而中空,火燃烧时外明而内暗,有中空之象;属火的离卦(☲)之象亦中空,八卦取象歌云:“离中虚”,其形象心。
从心主血脉角度观:心脏泵血而搏动,有节奏地收缩舒张,象火燃烧时的一鼓一翕,离卦中空,正有鼓翕空间,此鼓翕不独指心脏,也指血脉,因为脉管亦随心搏产生有规律的舒张和收缩。
从心主神明视野看:神明之心亦具火之象,神是无形的,五行中只有火最不具形质,近似无形;神思最为活跃,易动难静,完全停下来十秒钟都难以做到,而火性又热烈飞扬。《血证论·脏腑病机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盖心为火脏,烛照万物,故思神明。神有名而无物,即心中之火气也。”
郑钦安《医理真传·卷一》亦说:“离为火,属阳,气也,而真阴寄焉······一点真阴,藏于二阳之中,居于正南之位,有人君之象,为十二官之尊,万神之宰,人身之主也。故曰:心藏神。”
以五行为构架的藏象体系,所有功能都得归属五行,在这种前提下,神除了归火这一行外还能归那一行?
这下好玩了,名字一样,五行归属也一样,关系太暧昧了,这时“心”的符号面貌就更模糊了。至此,两“心”的心心相印已近水到渠成。
名正才能言顺
按小说情节,通常好事将近,总会有人跳出来棒打鸳鸯。中医发展不是小说,但情节竟然相近。血肉之心与神明之心的关系毕竟只是联邦或邦联,还不是真正的合二为一,故其内部关系还是要厘清一下为好。
明代李梴是第一个将两者关系清晰化的。他在《医学入门》中说:“心者,一身之主,君主之官。有血肉之心,形如未开的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有神明之心,神者,气血所化,生之本也。万物由之盛长,不著色象,谓有何有?谓无复存,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者是也。”
这里,他所说的“血肉之心’是指解剖学上的心脏,“神明之心”是指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及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之君主,不著色象,为(精)气血所化。
神既无形,为精气血所化,精气血所养。而血肉之心主血脉,营运气血。则《内经》“心藏脉,脉舍神”其意即脉为神之居,其中气血为神提供生化及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就得以顺理而解。
且神以脉为舍,脉通行全身,气血随之内而脏腑,外而四肢百骸无处不达,则神亦无处不应、无处不统,而为一身之主宰就是顺理成章事。故《灵枢·平人绝谷篇》说:“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反过来,神既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当然也包括主宰调控“血肉之心”的功能。这就是心主血脉与心藏神的真正关系。
但能不能据此认为,在李梴之前古人一直不知主神明之“心”并非“血肉之心”,或将脑功能糊里糊涂地当作血肉之心的功能呢?
不能!
就好象我现在对大家说:我们平时所说的“用心想,用心思考”的那个“心”不是“血肉之心”,而是脑的代称。听者肯定觉得这是废话,谁不知此“心”非彼“心”,习称而已,还要你来多嘴。
在古代,形式逻辑并不发达,很多事情,心中明白,但形式上并不一定非要把它梳理得一清二楚。李梴可能是在这个问题上第一个觉悟到“名正才能言顺”,有些事情还是说清楚为好的人。
这又带出了另一个问题,古人是否不知道结构脑的功能?
应该说,大体知道,但没有现代透彻。
依据何在?
又或者,现在人已经知道了脑的功能,那有没有必要将心主神明更改为脑主神明呢?
医家之言
这里不以《素问·脉要精微论》的:“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为铁证。
因为对这句话的解释存有岐见:有认为“精明”指的是精气神明,且后带“精神”两字,则脑主神明,古已知之;但也有认为“精明”两字指的是眼睛,则此句的意思就变为“头是眼睛所在之处”而已。所以这句仅可作软证,未算硬证。
暂时撇开有争议的“头者,精明之府”不论。
东汉张仲景《金匮玉函经·证治总则上》(注:《伤寒论》的古传本,同体而异名)所说:“头者,身之元首,人神所注”;
隋·杨上善《太素·厥头痛》所言:“头为心神所聚”;
唐·孙思貌《千金方·灸法门》:“头者,人神所注,气血精明三百六十五络皆上归头。头者,诸阳之会也”
都以“头”为脑的代称,并将脑与神联系起来。那么,古医家大致清楚脑与神存有关系应可确定。
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三十四卷》中提出的:“脑为元神之府”是医家第一个将与神相联时不以“头”称,而以“脑”谓者。“头”与“脑”同义词互换而已。因此,绝不能说李时珍是中医学中第一个明确脑与神关系的人。
百家之见
医家之外,还有百家。西汉《春秋纬元命苞》中有“脑之为言在也,人精在脑”、“头者,神之所居”之说,明确将“神”与“脑”联系在一起。注意:这书与《黄帝内经》大概是同时代。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思”字之解为:“容也,从心囟声,凡思之属皆从思。”段玉裁注:“思,从囟从心。自囟至心,如思相贯不绝。”(《说文解字注》),这里的“囟”应指脑吧?“心囟”并称,岂非心脑相通而成思?
道家在魏晋时期就有“泥丸”、“泥丸宫”的概念。“泥丸”时指脑神、时指脑;“泥丸宫”则指脑。
泥丸或泥丸宫的功能是主神、藏神。《黄庭内景经·至道章》说:“脑神精根字泥丸”、“泥丸百节皆有神”。
宋·张君房的《云笈七签·元气论》说得直接:“脑实则神全,神全则气全,气全则形全,形全则百节调于内,八邪消于外。”
道家著作中提到泥丸-脑-神关系的不在少数。不仅认识到脑是神汇聚之处,且气血、经络皆上奉于脑;脑中元神能通过七窍的感受来认知事物,并可进一步进行思考、分析。
百家之见,医家不可能不知,尤其是医与道相通之处甚多,李时珍的“元神”一说,即源于道家。据此可知,医家实际是明白脑与神之间的关系的。
为何仍以“心”代脑
中医为何仍以“心”这个符号代脑呢?
笔者认为,一是因于文化习惯,既然大家都心中有数,“用心想,用心思考”的“心”是神明之心而非血肉之心,习惯沿用并没有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就像现代专门研究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学科,称之为“心理学”,没叫“脑理学”也不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一样。
二是基于生理病理之象,神变之象多与心系有关,而“以象测藏”始终是中医藏象构象的主要方法。
三是心、肝、脾、肺、肾五脏或五个符号已占据了五行,成为了五行的代言人,若再有一个比五脏更重要的脑,却没有第六行可容,藏象构架必乱,既然五行火象就可沟通神明之心与血肉之心,何不借壳上市,心脑同用一个符号?就像藏象构建遇到五脏系统与五行相配时,放弃了重结构的古文经学之配不用,而用重功能、重象的今文经学之配一般。这更说明了中医藏象的取向,着重以功能、以象为凭。
简而言之,中医藏象学说已将脑的功能与“心”之符号相系,并分属于五脏,故其作为独立的奇恒之腑的探究就没有给予过多的重视。
中医该不该还神于脑?
如今中医若据解剖还神于脑,则未见其利先见其弊:
首先是五行构架全乱,五之外,多一个脑系统,是为六,则生克乘侮,母子相及等通通不用谈;而天人合一,五脏与自然应象也无法提,脑与那个时空相应?这个问题就能难死华佗、扁鹊、张仲景。原来与各脏相配且经临床证实行之有效的形、窍、志、液、华等大部分都得还之于脑,临床经验须重新摸索印证,这要花多少人力物力与时间?
以上还不是最麻烦的,更麻烦的是观念问题,此例一开,纷相效仿,中医所有不以解剖为主要依据的内容通通要改为以解剖为凭,则五脏重整、三焦去掉、经络取消······就成必然。
既然还神于脑,照此思路,则现代医学的神经系统是要加上去的,要不,如何体现解剖脑的完整功能呢?说到完整,则内分泌系统恐怕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免疫系统、代血液循环系统······等也应提到议事日程上吧?
这样,以象为据的中医框架不轰然倒塌就真是怪事了。
然后会很“科学”地重整出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医呢?
这回不用脑只用脚也可以想得出来,以人体为材料,以结构为模型,永远只能得出一个结果,就是整出一个跟在西医后面亦步亦趋,却永远达不到当时西医水平的山寨西医。这是我们要的“新”中医吗?
或者有人会担心,以“心”代脑会带来临床的混乱吗?
既然研究精神思维意识活动的学科,称为“心理学”,没称“脑理学”,由心理原因导致的躯体和精神症状称为心因性疾病,也没人提出质疑,没有在是否科学上大做文章,更没有因此引起临床操作的困难与混乱,为什么独对同样道理的“心主神明”之说大加挞伐呢?这不是双重判断标准吗?
临床上中医也不会碰到一个精神心理有问题的病人却把主攻方向放在血肉之心而置脑(神明之心)不理吧?术科更不会病在脑,而开刀在心吧?心中明白,临床自然可以不乱。
谁主神明争论的逻辑基础存在吗?
心、脑孰主神明之争的焦点是建立在中医一直是以“血肉之心”来主神明这个逻辑前提上的,但中医一直是以“血肉之心”来主神明的吗?
前已论证,“神明之心”的主流表达有二:
其一、精气血所化,精气血所养,无形的灵明之神,或称灵明神气;
其二、脑。
这两种内涵不管是那一种,都不是“血肉之心”。
当然,中国医学发展史那么漫长,不能完全排除有少数天真未凿的医家真把彼“心”当此“心”,但究非主流之见。
以非主流观点当作争论焦点,是否属“伪命题”?
“心理学”可以不换成“脑理学”,同理“心主神明”当然也可以不改作“脑主神明”。除非能提出充分的证据,这个改变利大于弊。当然,还须以先解决好上面提出的各种问题而不产生副作用为前提。
清代注重解剖的医家王清任在《医林改错·脑髓说》就感概地道:“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一段,本不当说,纵然能说,必不能行。” 可谓深明此理。
“象”始终是中医的主流。舍此则特色全无,只能沦为山寨。某版《中医基础理论》将“藏象”章名改为“脏腑”,即受到医界口诛笔伐,原因就在于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主推咳喘康、三黄翁、清营、郁黄和《鸡谱续》

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

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新人进步奖添砖加瓦奖常驻居民奖

来自
山东省德州市
发表于 2020-9-14 10: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德州
如今中医若据解剖还神于脑,则未见其利先见其弊:首先是五行构架全乱
关于脑主神明的问题,在隋朝、唐朝已经认识到,但没有纳入到主流的医学观点中来。关于脑主神明,与眼耳鼻之间的功能相关,王清任《医林改错》中提到了这个问题最为详细。这个道理,学习过现代动物解剖学的也不成问题。也不要惊讶中医的藏象学说如此的与实际不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来自
湖南省
发表于 2020-9-14 11: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娄底
楼主好文章.点赞:中医最基础的文章.最难解释清楚的文章.也是百家解释最混乱的文章.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社区居民

来自
内蒙古通辽
 楼主| 发表于 2020-9-14 12: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通辽
本帖最后由 探索1979 于 2020-9-14 12:17 编辑
张彭蒲南 发表于 2020-9-14 10:12
如今中医若据解剖还神于脑,则未见其利先见其弊:首先是五行构架全乱
关于脑主神明的问题,在隋朝、唐朝已 ...

章老师好,我比较不赞成下面三个论据
中医为何仍以“心”这个符号代脑呢?
笔者认为,一是因于文化习惯,既然大家都心中有数,“用心想,用心思考”的“心”是神明之心而非血肉之心,习惯沿用并没有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就像现代专门研究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学科,称之为“心理学”,没叫“脑理学”也不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一样。
二是基于生理病理之象,神变之象多与心系有关,而“以象测藏”始终是中医藏象构象的主要方
三是心、肝、脾、肺、肾五脏或五个符号已占据了五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社区居民

来自
内蒙古通辽
 楼主| 发表于 2020-9-14 12: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通辽
本帖最后由 探索1979 于 2020-9-14 12:20 编辑
hu215A01 发表于 2020-9-14 11:56
楼主好文章.点赞:中医最基础的文章.最难解释清楚的文章.也是百家解释最混乱的文章.

hu老师好,不是我写的,而且我也在质疑中医生理学(五脏六腑等)方向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20-9-14 13:50:26 来自触屏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
中医是重功能轻结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社区居民

来自
内蒙古通辽
 楼主| 发表于 2020-9-14 14: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通辽
本帖最后由 探索1979 于 2020-9-14 15:02 编辑
撒哈拉 发表于 2020-9-14 13:50
中医是重功能轻结构。

也许当时主流医学并没有心肾脾相关功能正确认识,后期即使有此认识也如文中所说那三个理由而不得而之,撒哈拉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总版主

为养殖业排忧解难!

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Rank: 50

优秀会员奖原创先锋奖勤劳奉献奖添砖加瓦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山东省
发表于 2020-9-14 15:38:10 来自触屏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把猪的心脏给人换上,换心的病人康复后仍会有时以嘴拱墙的形态。心主神明不能以西医角度来评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BZYW监察大使

走快乐养鸡之路

Rank: 43Rank: 43Rank: 43Rank: 43Rank: 43Rank: 43Rank: 43Rank: 43Rank: 43Rank: 43Rank: 43Rank: 43

优秀版主奖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常驻居民奖热心助人勋章

来自
内蒙古
发表于 2020-9-14 16:32:03 来自触屏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此心非彼心,中医理论的心并不单单是解剖上的心,或许它也包括了解剖学上脑的功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社区居民

来自
内蒙古通辽
 楼主| 发表于 2020-9-14 17: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通辽
马连松 发表于 2020-9-14 15:38
把猪的心脏给人换上,换心的病人康复后仍会有时以嘴拱墙的形态。心主神明不能以西医角度来评判!

马老师好,能把你看到的报道发上来看看吗,我没有看过,我估计跟肌肉记忆有相似之处,这个人体生理学都有讲到,但西医只是说脑是主要记忆思维器官并没有说是唯一,而是主要,而观中臣则认为是主要的记忆思维器官,肾是主要的生殖器官。还有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社区居民

来自
内蒙古通辽
 楼主| 发表于 2020-9-14 17: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通辽
可兽医 发表于 2020-9-14 16:32
此心非彼心,中医理论的心并不单单是解剖上的心,或许它也包括了解剖学上脑的功能

所以才找相关古籍有所阐述吗,可是没有找到,多是非主流医学典籍或阐述不明或多为近代解说,不足支持其关点,但无论器官说还是功能说如不理清其在此基础建立的理话都缺乏科学性 可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来自
湖南省
发表于 2020-9-14 17: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娄底
心脏系统由心脏.心包.血液.脉管.所属经脉六个部份组成.心脏位于胸中.意识思维由心神主宰.生命活动由心血维持.心者.君主之宫也.神明出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来自
湖南省
发表于 2020-9-14 17: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娄底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心藏脉.脉舍神.心主血.血舍神.心者.五脏六府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社区居民

来自
内蒙古通辽
 楼主| 发表于 2020-9-14 17: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通辽
hu215A01 发表于 2020-9-14 17:45
心脏系统由心脏.心包.血液.脉管.所属经脉六个部份组成.心脏位于胸中.意识思维由心神主宰.生命活动由心血维 ...

hu老师好,意识思维由心神主宰,这个心神指的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来自
湖南省
发表于 2020-9-14 18: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娄底
裹护于心的膜.称为心主.心包.是全身筋膜的重要部份.心包包括了大脑之膜.心包的功能.实际是指大脑的功能.历代医家將神志异常称为邪入心包或痰浊蒙蔽心包.故心主神明这一功能与心包更为密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1-3 07:04 , Processed in 0.118408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