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老王说蛋鸡—— 关于蛋鸡700天的思考
笔者曾于四五年前在相关媒体报道中注意到欧洲家禽业发达国家的蛋鸡100-500计划。所谓蛋鸡100-500计划,即蛋鸡饲养100周,生产500枚蛋的育种目标计划。这是伊莎(ISA)公司于2011年提出的,此目标据传可望在2020年达到。然而,2020年尚未来到,我们国内蛋鸡养殖业关于蛋鸡700天的热词却已经提早预热了大约一年多了。
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欧洲的100—500计划是育种目标计划,就是说,届时要培育出能够饲养100周(700天)产500枚鸡蛋的蛋鸡新品种,而不是指现有蛋鸡品种的饲养周期延长到700天产500枚蛋。笔者在这里说的直白一点,新品种尚属未来,而新概念却提早出发了。正所谓“未来以来”!笔者以为,我们的蛋鸡养殖业提早接受或讨论或实践蛋鸡饲养700天是有益的。
那么,饲养100周也就是700天产500枚蛋的鸡群的生产性能是怎样的概念呢?
由于正处于育种实验阶段的欧洲的蛋鸡100—500育种目标计划的新品种尚未见市场推出更未见商品代普及;我们可以就目前普及的蛋鸡品种试着作这样分析:700天产500枚蛋,按100%的产蛋率每日一蛋计,饲养全程不产蛋的天数是200天。首先,每日一蛋的高产性能不可能维持500天!要明了,任何新品种的培育都是为了商品代推广的,纯系或某种特定条件下饲养的鸡,在设定时段里产设定的鸡蛋枚数并不难;问题是,难就难在取得商品代的推广价值或者叫生产效益。500枚鸡蛋等于29.4公斤,而事实上,按我国目前蛋鸡生产水平,饲养72周的产蛋量多在14~18公斤/只鸡;国内极少数的场能达到20公斤/只鸡左右;国外先进的蛋鸡饲养水平也就是平均20~21公斤/只鸡。按平均产蛋的高数值20公斤算,折合鸡蛋枚数为340枚(不包括无壳蛋软皮蛋)。这在饲养500天的现实指标中已经算是上限了;以此为基点,距离700天有200天的时差,而距离500枚蛋(或29.4公斤)则有160枚的“蛋差”(或9.4公斤“斤差”)。从简单算术的层面不难算出,要鸡群在200天里产出160枚蛋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是不可能的呢?因为这200天又有一前一后之分——开产前需要育雏育成时间;这段时间以前是18周龄也就是126天见初产蛋,以后普遍的提前了大约两周,既112天见初产蛋。达到50%产蛋率需要的时间大约是两周或多一点,也就是14~17天;然后再有大约15~20天达到90%以上产蛋高峰,这个90%以上高峰可维持10个月左右,期间可有95%~98%产蛋峰值,养的好的鸡群能维持峰值1~2个月。再往后,60周龄也就是420天以后,大多数的鸡群就只有85%~89%的产蛋率了。从上述这么一笔账可以算出,200天的时差里有110天要扣除做育雏育成时间(如果改变光照管理提早结束育成,就会出现体重和体重均匀度不达标,蛋鸡早产早衰)。于是这200天还剩90天,这90天里,从初产见蛋到进入高峰需要大约30~35天,这期间的产蛋枚数平均不会超过20枚,很有限。于是,90天就减少到55~60天来做末尾延后。养鸡人谁人不知,蛋鸡饲养到600多天能有每日一蛋的产出?最后的60天有51枚的产蛋就是高指标了!再算上进入高产期之前的20枚,共计71枚,距离前边提到的160枚的“蛋差”算是缩减为89枚有待兑现。怎样兑现呢?要把这89枚鸡蛋列入自产蛋高峰起直至700天结束,这是多少天呢?这是大约550天。从算数层面看,550天里增产89枚鸡蛋,不是没有可能,业内有人提出,只要能把蛋鸡群中的间隔休产天数压缩,就能实现。按目前的高产鸡连续产蛋13-16枚(取中按14枚计)休产1天计,大概是每月休产2天,即每月产蛋28枚,假设在550天里把这每月2天的休产日全改为产蛋日,那是多少天呢?大约是37天,按产37枚蛋算,还有52枚的蛋差未能兑现!
而这,已经是“高岗填土”式的高估算设想了。
养过蛋鸡的人都心知肚明,这在实践中的兑现几率几乎为零。
我们大家想一想,就算我们把管理水平、营养平衡、育雏育成质量这三项做到极致,这样逼近每日一蛋的生产性能,已经没有多少潜力可挖了。
所以笔者认为,若要想达到饲养700天产500枚蛋的生产水平,蛋种禽的育种先进性是不可或缺的,是起引领作用的。就目前行业公认的几个蛋鸡品种生产性能发挥看,饲养700天的实际市场经济意义不大。这里就需要再分析一下为什么意义不大。
蛋鸡饲养到老龄,会有一个钙磷吸收率大幅下降问题,此时,补再多的钙,也会比高产盛产期出现更多的薄壳蛋、裂纹蛋、厚皮蛋;这些蛋只能减价出售或是掺入饲料回喂。还有物理结构增大的容易破损的正常蛋,因为运输起来破损率高,大鸡蛋散装价也会有所降低。这样一来,鸡场的生产效益也许不算低,可市场效益并不高,折合料蛋比不划算。
再者,目前大多数鸡场在鸡群产蛋高峰期过后,都要调整饲料配方,改1号料为2号料,为的是投入产出比更有利可图;大家都明白,200天的鸡喂1号料与600多天的鸡喂1号料那产出毫无疑问肯定有差距,这样的差距账谁都会算。假如为了在后续的200天里凑数式的硬挤产蛋枚数而投入了更高的饲养成本或者时间成本那才得不偿失呢。
还有,鸡蛋价格、饲料价格、死淘率、蛋壳质量、老龄鸡的淘汰出售体重和价售与时机都会对鸡场经济效益核算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不是产蛋性能达不达标的问题,而是继续饲养与换羽抑或淘鸡重新育雏哪个更划算的问题。笔者以为,我们应该考量的是,延长饲养200天所获的产蛋效益与育雏育成成本两相比较哪个更符合鸡场整体经济效益。蛋鸡延长饲养周期的目的是为了节省育雏育成成本,如果延长了产蛋而所得市场效益还不如新近育雏育成合适,那就不应一味的以延长多少天产多少蛋来做追寻目标。
由此,笔者的结论是,更早的开产日龄和更早的高峰期日龄、更长的高峰期维持和更趋缓的下衰时段及幅度是要有赖于家禽育种新品种为牵引的,在这个新品种尚未面世以前,不宜以现有品种鸡来说事,也不宜张冠李戴。因为那会误导人们过高的寄希望于新品种而忽略了其他因素。因为饲养蛋鸡除了品种的原因外,更多的是取决于雏鸡-育成鸡质量、饲料营养、饲养管理这三个要素的协同配合。这三个要素中有一个不给力,就不会达到理想效益。
就我国目前蛋鸡饲养管理水平与生产效益看,更新品种的先进性不是主要的,现有品种已经够先进的了;目前公认的几个都挺好蛋鸡品种之所以产蛋性能发挥不充分,是有多种原因的,有时候人们容易忽略老生常谈式的原因分析,希望求新求异,也是人之常情。但这也容易导致对品种的误认和商业考虑的夸大宣传。
我们企盼更佳品种原本不错,但仅凭品种本身还不能取得更高效益,虽然培育新品种很前卫也很重要,但这还有其他因素的匹配和科学预判才能有更好的市场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