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浅议禽病流行的起伏变化
据不少从事兽医临床工作的职业兽医师反映,近年来我国禽病流行态势是喜忧参半,困惑不已。这是由各地禽病流行的起伏变化得出的研判,应该是符合实际的。
曾有专家指出,在我国,目前确认已知的禽病有80余种;常见病、多发病、渐趋增多加重病超过35种。但笔者以为,由于各地差异大,这所谓35种禽病是一个全局式的概况提法,并不会在一个省一个区域都发生,这说明在我国广袤的国土上,大的波及全国的普遍流行的禽病没有那么多种;并且一些曾经严重危害养禽业的疾病如今在许多地区已经少有发生或是渐趋温和化,在有的老养殖区甚至几乎绝迹了。笔者以为这是科技进步带来的可喜变化。这种进步有三个显著方面,一是养殖硬件条件的大幅改善,二是疫苗免疫质量的大幅提高。三是种禽企业的高代次鸡的检疫净化水平大幅提升。正是由于标准化硬件设施设备在各地的推进普及,使得饲养密度疏散,通风、清洗、消毒,温湿度可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准,条件性疾病、诱因型发病大大减少,即便有所发生也会较轻且较易治愈。正是由于多年坚持计划免疫和免疫技术与疫苗质量的提高,使得种禽母源抗体普遍增强,不同饲养阶段的禽体可以及时获得连续的免疫保障,疫病的预防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正是由于种禽企业的种鸡检疫净化更趋完善升级,绝大多数种鸡场坚持做“两白一支”(鸡白痢、鸡白血病、支原体)检疫净化都比较成功,使得垂直传播疾病发生率普遍减少,商品代雏鸡健康程度普遍提高。比如垂直传播的雏鸡白痢、支原体病已经很少见了,还有,前些年曾经喧闹一时的蛋鸡淋巴白血病发生率明显降低也是例证。
其他的一些老病如马立克、法氏囊、肾传支、传喉等跟十几年二十几年前相比较,发生率明显降低了;传喉、新城疫等的发病温和化也明显了;鸡痘等季节性发病虽然仍有发生,但比较前些年也病程短发病轻多了,在有的标准化场几乎绝迹。如前所述,这是硬件环境改善加上疫苗免疫质量提高以及种鸡检疫净化完善的三重功效支撑所致。假如这三重功效失去一项支撑,情况就会改观。据笔者了解,近年来在山东、河北、山西都曾有过的病例是有的肉鸡场认为已经连续多次批出栏都没有疾病发生,周边区域也没有听说有什么大的疫病流行,于是就停止了肉鸡的新城疫油苗注射免疫,也停止了21日龄的新城疫活苗饮水免疫,也没有发生问题;一家养殖场没问题,带动的别的场也如此这般的照做,接下来,问题就来了!这样做的场无一例外的出现大群鸡发病,造成不小损失。这些场的共同点就是硬件设施标准化程度高,误以为硬件标准化就可以保太平无事,实则不然。又一种情况是,养殖场的硬件施舍设备简陋或者是硬件虽则标准化但管理有大的疏漏;这样的场虽然免疫点滴不漏,可发病总比管理好的标准化场要多。但发病率、死亡率不像以前那么高那么惨烈了,流行也很局限。再有一种情况是,近几年一些新病或者新流行的老病陆续袭击各地鸡场,这样的发病则是不论鸡场硬件与免疫优劣,一律“照顾”。例如,滑液囊支原体病,安卡拉病等。而新病的致残率很高,新流行的老病发病率、致残率高但死亡率不高。有些病我们叫它新流行,是说它早就有,比如蛋鸡的生殖型传支,传染性鼻炎等。只是它早就在一些地区不怎么流行了,销声匿迹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如今又卷土重来了。
让我们临床兽医师倍感困惑的是,既然有了硬件的改善与免疫、检疫质量的提高,可为什么一些沉寂多年的老病又卷土重来?一些新病则不论硬件设施设备标准化与否会一律侵袭各地鸡场?从理论上说,自然状态下的致病原存在周期性反强抑或变异。就是说,有些多发病常见病病原在经历了检疫净化、消毒、环境改善、疫苗免疫、药物防治的多重压力后,自我的逃逸选择能力逐渐增强,有时候,沉寂一段时间又开始活跃起来;而一些原本并不多发并不常见的病原会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致病力变得强大起来。还有人提出,病原的耐药性问题和超强毒株问题,新药、新疫苗的研发赶不上病原变化;也又有人提出,鸡的易感性问题,饲养密度问题(如多层高密度饲养鸡舍的兴起),局部地区的流行性问题,再有人提出,病原并没有出现大的变异,只是重新适应了目前的大环境(包括气候)与小环境(包括鸡舍)的问题等。这些都可能是老病死灰复燃的原因,但老病很多,为什么是此病而非彼病?也许有我们尚不清楚的原因,也未可知。那么新病呢?新病的来袭自然有境外传播源,也有在甲地不活跃跨区域到乙地活跃的事实,可它的致病机理,繁殖速度,传播方式,诱因条件,致病力强弱等都有待澄清认识,而这于目前又很不清楚。
所有这些加上我们目前尚不知晓的原因,就构成了近年来禽病流行起伏变化的一幅晃眼的图景,其中,有些空白有些模糊有些疑似的局部颇令我们困惑不已。
让我们试着分析一下,比如,蛋鸡的马立克氏病。早年间用冻干苗,保护率是85%,再加上4周龄以内的早期感染和法氏囊早期发病导致的免疫缺陷造成马立克疫苗作用甚微,所以发病率、致残率都很高;以后呢,由于有了液氮苗,基因工程苗,一日龄颈部皮下注射改18胚龄孵化器内连续注射,这病在许多地方几近绝迹;然而有报道显示,近年在上海、牡丹江地区出现超强毒株病毒,发病率达26%和47%。有专家指出这就是病毒漂变。这种漂变今后还会继续发生,所以不可掉以轻心。由此笔者想到,目前安卡拉病,滑液囊支原体病的流行起伏是否也会是某种漂变的过程甚至结果呢?假如是的话,那该怎样预防与治疗为上策呢?目前各地反馈的安卡拉病典型病例会不会就到此为止?有的地方反馈的心包积液综合征,包涵体肝炎是安卡拉还是安卡拉的温和型亦或是别的原因引起的心包积液或单一的包涵体肝炎?
又如,支原体病。早些年的那种导致严重气囊炎和败血症的呼吸型发病少见了,可关节型——滑液囊支原体却大行其道了。从流行病学角度说,除了垂直传播外,潮湿低温,鸡群拥挤,通风不良是支原体发病的主要诱因,可令人困惑的是,北方几省原本在秋雨连绵季节常发的支原体,现在冬春季干燥多风时节比秋雨季还要多发,并且南方比北方要潮湿的多,可支原体并没有比北方多发。难道所有的原因就是鸡舍里潮湿通风不良?可为什么标准化鸡舍通风除湿那么好也多发滑液囊支原体呢?
还有境外引种的因素。从原来的传统引种国到由于禽流感封关转而由并非家禽业强国的西班牙、波兰、新西兰引进高代次种鸡;(后又由于西班牙、波兰也发生禽流感疫情,新西兰成了唯一引种种源国。)这本就是我们的无奈之举,禽流感封关了,其他禽病的病原是不是都被封关呢?尽管有引进境外家禽的45天隔离饲养的规定,但从传播途径说,封关很难做到彻底的严防死守。或许,引进高代次家禽会携带某种病原而自身有耐受力不发病,可到了异国他乡会传染低代次发病呢!这方面的考虑但愿是杞人忧天。
再比如蛋鸡的传染性鼻炎发病呈增多趋势。据笔者有限的了解,这种老病的死灰复燃主要集中在山东聊城、滨州、东营,河北邯郸、保定、张家口等地,用疫苗也不大管用。而发病没有成连片流行,即便是在一个地域也是跳跃式的发病。发病与养殖硬件简陋呈正相关。传染性鼻炎是老病,已经连续多年少见典型发病了。在饲养管理条件较前大有改善的如今;在沉寂了多年甚至有的地方销声匿迹了多年的如今,发病的增多是何原因呢?笔者曾怀疑传闻中的病例是不是有误诊的可能?但是到现场看过,也了解了治疗用药和疗效,认为传染性鼻炎确实是存在和比往年多发了。
有专家指出,免疫接种对本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国内排位前五的蛋种禽公司的父母代种鸡群均做传染性鼻炎的免疫接种;而据几家大的种禽公司提供的商品代蛋鸡的推荐免疫程序表的规定,都有建议针对传染性鼻炎流行地区接种疫苗的表述(而事实上许多商品蛋鸡场已有多年不做这项免疫了)。这说明,本病虽然不如几种大病那样危害大,传播广,也比几种大病容易治疗,但仍是不可不防的。 除了养殖硬件问题,免疫质量问题,种鸡检疫净化问题,病原漂变问题,境外传播和跨区域活跃问题,笔者还想提一个生物饲养的安全密度问题。生物安全饲养密度不是指某个饲养场场区里栋舍间距以及栋舍内部的饲养密度,而是说每平方公里内的平均密度,是指环境密度。比如说,有一个3000只蛋鸡存栏的养殖场,它的周边3公里范围内没有其他养殖量,那就意味着,每平方公里有1000鸡的生物饲养密度(按包括鸡场原本面积计);而在一个10万只蛋鸡存栏的养殖场,要把生物饲养密度稀释到每平方公里有1000只鸡,那就要在这家鸡场周边有100平方公里范围的面积里没有其他养殖量(按包括鸡场原本面积计)。遗憾的是,这在养殖大省和养殖大县是不可能的。现实中的环境饲养密度只有一个养殖场与养殖场的间距参考数,许多时候甚至连这个参考数也无法掌控。这样一来,病原聚集的生物隔离屏障和稀释空间寥寥无几。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再加上人多地少的国情,许多地方比如华北平原,其养殖场是星罗棋布,各自为政的。这里所谓养殖场科学设计中的鸡舍设上风口——粪污、死鸡堆埋在下风口简直就是空谈!甲鸡场的下风口正是乙鸡场的上风口;某县的养殖区上风口正处在毗邻县的养殖区下风口;再配上阡陌纵横四通八达的交通,病原微生物的空气传播,接触传染几乎畅通无阻经年累月。至于说所产粪污的隐患,那更是里三层外三层。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年产畜禽粪污38亿吨,其中超50%没有得到无害化处理就消纳在农田、果园、菜棚。冀中平原上拉鸡粪的三马车一天要跑4~5家鸡场,各种病原被人为的四处流动不已,这难道不是疾病多发的原因之一?可以想见,处在这样病原隐患持续围攻的地理环境中的鸡场,通风、消毒、免疫、温控、预防性投药等日常饲管稍有贻误就会导致鸡群发病的。
不过,有时候老病复发与新病流行起伏不一定都是坏事,至少我们是认真诚实的正视问题了;也加深了我们对病原周期性返强和饲养环境改善后发病规律的认识。重温老病也许还可以唤起我们久违的担当意识和职业自信感。也许我们是被某种表明现象迷惑了,因为这些年来,有些病在高强度免疫的压力下渐趋温和又在新条件下反弹,有些病被大病如禽流感、新城疫的多发必发所混淆,不明显了;有些病由于有大病的症状典型被掩盖了,有些病是继发混感,其临床症状互相抵消,不易分辨了;有些病因为混继发交织在一起,无奈之中只好取个什么新名字,叫什么新病。其实,它就是个老病也未可知。总之,尚未被认知和有了认知却难于解决的问题是不少的,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让我们在实践中砥砺前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