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25-35日龄这个阶段视为肉鸡养殖过程中最难养的时期,号称肉鸡的“鬼门关”,最关键的是“养鸡桥梁”阶段,此时的鸡发病复杂,难以辨认,肉鸡30天之前好好的,为什么之后总是发病?容易误诊,往往误投药,出现用药后不见效果或是效果不佳的现象。肉鸡翻倍死为何?
(一)饲养管理
要注意天气变化,更换饲料,最重要的是通风换气必须加强。
1、更换饲料也要循序渐进,一般过渡4天。也就是第一天旧饲料3/4,新饲料1/4;第二天旧饲料2/3,新饲料1/3;第三天旧饲料1/2,新饲料1/2;第四天旧饲料1/3,新饲料2/3;第五天全部为新饲料。
2、天气变化时,提前用抗菌药预防疾病。
3、加强通风换气,是重中之重的工作。
4、预防曲霉菌病的发生。
(二)防治疾病
在此阶段容易出现以下问题:采食量不正常地突然性增加、猛增,这样往往在1-3天就发病,采食量不增加,平稳过渡;采食量下降、粪便变稀,拉饲料粪便或带油的脂肪性粪便部分鸡下痢,蹲坐、不愿动;死亡率不高,千分之三—千分之十不等。出现上面的症状鸡群,从大群表面上看精神尚好,但是应注意疾病的防治。
1、温和型禽流感:无论蛋鸡还是肉鸡,特便是肉鸡,在此阶段最容易出现温和型禽流感。介绍一下特点:(1)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是以深秋、冬春季最为严重。(2)呈现地方性流行,往往是相邻鸡舍相继发生,有种“隔村不隔户”的说法。(3)最集中发病的日龄,在25天以后,35日龄左右发病率最高,有的甚至最早在12日龄就有发病,常规的思路治疗效果不佳。特别是肉食鸡死亡高,况且体重不增加,没有办法提前卖鸡的无奈。(4)发病初期的症状轻微,仅仅以甩鼻、打喷嚏、呼噜为主要治疗症状,有轻微伤亡或不伤亡的表现,采食量维持不增或者是略增,3—5天后,伴着绿色粪便的出现死亡,采食量下降,更有甚者死亡惨重,还有的鸡群伴随着肿头肿脸、流泪等表现。(5)大群表面上看似是慢性呼吸道病或者是大肠杆菌病,如果采用慢性呼吸道病或者是大肠杆菌病的办法是不能达到治疗效果。甚至有的解剖会误诊为新城疫或法氏囊,但是用新城疫疫苗或肌注抗体后,有的鸡群出现大批死亡。
2、新城疫预防:在此阶段经常发生非典型新城疫,此阶段一般是禽流感诱发或者是并发造成的,所以有的用户紧急接种新城疫往往会造成大批量的死亡。在此建议养鸡人,在此阶段慎用新城疫疫苗,即使想用也必须要做小群试验,以防大批量死亡造成损失。
3、衣原体性黑肺病:
衣原体即鹦鹉热也是此阶段常发病。尤其肉食鸡,鸡群常出现呼吸困难,伸脖怪叫的状态,用治疗慢性呼吸道病的方法治疗无效。但从目前来看,该病很容易与呼吸型禽流感混淆,也是垂直传播疾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