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今天,2009年4月23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11个“世界读书日”。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使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之所以选择这一天,因为这个日子是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
从大道理来说,确定“世界读书日”,是为了促进人们更加注意阅读书本,使人类能持续不断的汲取来自书本的知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随着电子时代的来临,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即时性的电子信息获取,而在不知不觉中远离了书本。
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在互联网普及的社会背景下,近年来人们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大为降低。就在昨天,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的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08年成年人阅读率为69.7%,其中图书阅读率仅为49.3%,61.2%的中国人对自我阅读状况表示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
在电子化时代,我们习惯了“快餐文化”,在生活中获取的知识日趋零碎化、功利化,很多人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通过搜索引擎找到零碎的知识,并且很容易以讹传讹;
在电子化时代,我们习惯了数字输入而远离了笔和纸,以至于在某个时刻,我们突然惊奇地发现,除了自己的名字,其他很多常见的字,居然都可能无法用笔准确地写出来!
在电子化时代,我们去书店的次数越来越少,我们家中书本上的尘土越积越厚,甚至我们的下一代,也正在习惯数字媒介,曾经那些朗朗的读书声,曾经那些校园里最美的风景线,正在远离我们的视野,远离我们的生活。
其实,我们深知书本和网络的区别,我们懂得真正系统的知识,依然主要来自好书。在这个数字盛行的时代,“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依然是真理,在这个时尚不断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真品位。
但是,我们也的确有太多的理由乃至借口远离书本——我们要生活,生活逼着我们追求效率;我们要功利,功利迫使我们做很多事都放弃长远,只讲眼前。于是,读书就成了我们首先抛弃的对象。
我们一边对同伴、对孩子、对朋友念叨读书的好处,但一边却在不自觉地逃避读书;我们一边告诫自己要静心读书,一边却又在找各种理由冷落书本。我们有太多的理由不读书,但我们也有更多的理由重新读书。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那是古人对读书的功利理解,但它至少还肯定了读书本身的意义,而今天,我们的黄金屋在哪里?我们的颜如玉在何方?我们的书本,是否已经影踪全无?
亲爱的,关于读书,您懂得的道理,一定比我所了解的更多,您对阅读意义的理解,一定比我更深刻。那么剩下,我想我们必须付诸行动——
让我们再次亲近书本,听听那久违的翻书的声音,闻闻那尚未淡化的墨香,感受一下曾经在很多小学作文里提到的阅读的氛围吧;
让我们再次亲近书本,从字里行间找到那些历史,接近那些故人,那些故事,在书本里,我们其实可以打破时空界限,重新发现那月落乌啼的千年风霜,重新感知亚里士多德笔下的境界;
让我们再次亲近书本,或许什么都可以不在乎,就为了那灯下片刻的祥和与宁静,就为了我们还记得自己是个真正的知识分子。
我们也许很累,也许很苦,但我们告诉自己,这些都不会挡住我们亲近书本的冲动,当我们不再需要凿壁借光,当我们毋须映雪借萤,我们已经有了很幸福的读书条件,有了这一切,那么,哪怕每天只花一小时,抑或是半小时,我们也去再次亲近书本吧!(陈杰人)
来源中青在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