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IBDV引起的以破坏鸡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于1957年首次确诊于美国东海岸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因此又称为甘保罗病(Gumboro Disease)。
 病原:双股RNA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病病毒(IBD),IBD有二个血清型,I型IBDV对鸡有致病力,Ⅱ型没有致病力。近年研究表明,I型存在变异毒株和超强毒株(VVIBDV),能突破传统疫苗的保护。
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病鸡是主要的传染源。其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毒,污染饲料、饮水、垫料及用具等,经消化道传染,也可经呼吸道、眼结膜传染。
 易感动物:过去一直认为鸡是IBDV的唯一自然宿主,最近研究表明,麻雀、鸭、鹅均可自然感染IBDV,成为病毒的携带者,2-15周龄最易感,3-6周龄危害最严重。
 流行特点:1、本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和品种差异;
2、发病日龄明显变宽,自然情况下3-6周龄发病机率最大,现在3-180日龄均可发生本病;
3、出现变异毒株,IBDV变异株的抗原性与血清I型有明显差异,致病特性与亚临床型症状为主,没有高死亡率和腿肌出血等症状,不引起炎性反应,但可引起肝坏死和明显的脾肿大,典型病变是法氏囊迅速萎缩,并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
4、多与大肠杆菌、球虫、ND混合感染;
5、免疫接种后仍然发病:
①、潜伏期 ②、母源抗体被中和 ③、超强株与变异株感染;
 临床症状:鸡群突然发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达95%以上,感染后3天开始死亡,5-7天达死亡高峰,然后鸡群迅速康复,呈尖峰式死亡曲线。
病初鸡自啄肛门,羽毛蓬松,采食减少,畏寒、精神萎顿,卧地不起,排黄白色水样稀便,泄殖腔周围污染,鸡场首次发病症状典型,多呈急性经过,再次发生较缓和,死亡率一般在30%以内。
 病理解剖:死鸡脱水,胸肌与腿肌呈条状或斑状出血,肾脏肿大、呈花斑肾、并有尿酸盐沉积,法氏囊变化最明显,感染后4-6天肿大、出血、有淡黄色胶冻样渗出液,7-10天萎缩,超强毒株感染法氏囊呈紫葡萄样出血。
 诊断要点:1、发病突然,发病率高,尖峰死亡曲线,症状消失快;
2、肾肿大,花斑肾,尿酸盐沉积;
3、排黄白色水样稀便;
4、法氏囊肿大出血,有胶冻样渗出物或干酪物;
5、胸、腿肌肉条状或斑块状出血。
 防治措施:搞好环境卫生及免疫接种工作,以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防止出现交叉感染,鸡群感染发病用以下方法可以把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
1、 紧急注射高免卵黄液0.5-1.5ML/羽、芪抗100G/250L水集中饮用、冰威抗毒散
1000G/250KG饲料自由采食,连用3-5天;
2、 双宝花合剂或独威100G/200L集中饮水3-5天,冰威抗毒散1000G/250KG拌料,连用3-5天;
3、 如遇继发感染对症、对因治疗;
4、 雏鸡8-10天使用植物血凝蛋白饮水,100G/200L连用三天可以有效控制早期法氏囊炎的发生。
杨选章 2008-11-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