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3-27 17: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六、病毒分离:
取青岛某地一发病鸡群病鸡的腺胃, 经处理后接种9~ 10日龄的SPF 鸡胚, 盲传至第5代后分离到1株病毒(L 9603)。该病毒可使鸡胚规律性死亡, 并具有典型丸状病变特征。用感染L 9603的鸡胚尿囊液对25日龄雏鸡进行攻毒试验, 结果攻毒发病鸡与自然发病鸡具有同样的症状和病理变化。试验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日龄有关, 日龄越小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9603鸡胚尿囊液纯化后的样品经磷钨酸负染电子显微镜观察, 纯化病毒有囊膜, 呈球型, 大小为60~ 180 nm。
七、鉴别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诊症状,剖检出现的肉眼病变和显微病变做出初步诊断。目前还没有血清学试验用于TVP的诊断,所以新发病地区和有混合感染的鸡群很容易误诊,要特别注意鉴别诊断。
1.发病初期因临床症状基本一致,容易误诊为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只有通过剖检,才能进行鉴别,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肾脏肿大苍白,外表呈槟榔花斑状,输尿管变粗,切开有白色尿酸盐结晶。
2.发病中期容易误诊为新城疫或维生素E、硒缺乏症。新城疫感染时,病鸡有神经症状,除腺胃乳头有出血外,喉头、气管、肠道、泄殖腔及心冠脂肪均见出血,气囊浑浊,多呈急性、全身性败血症,病死鸡往往不表现生长迟缓等症状而突然死亡。用卵黄抗体治疗有效,经注射ND I系苗后,一般可以控制死亡。而腺胃炎主要表现为患病鸡生长迟缓,消瘦,病死鸡除腺胃壁水肿增厚外,其他器官病变少见。而维生素E、硒缺乏症,主要表现为小脑软化、渗出性素质、鸡营养不良、胰腺萎缩纤维化等症状和病变,有的腺胃水肿,肌肉苍白,但通过补充亚硒酸钠维生素E,可以很快治愈,死亡率不高。所以,通过观察临庆症状,剖检病变,防疫治疗可以进行鉴别诊断。
3.发病后期腺胃肿大明显,容易误诊为马立克病(MD),以及饲料源性霉菌毒素、变质鱼粉等中毒引起的腺胃炎疾病。腺胃型MD 主要发生于性成熟前后,病鸡以呆立、厌食、消瘦、死亡为主要特征,鸡群或许有眼型、皮肤型、神经型的病鸡出现。而腺胃炎发病日龄远远早于MD的发病日龄,而且不见特殊姿势;该病的腺胃肿胀是腺泡的肿胀而不是肿瘤,由此可与MD区别。腺胃型MD腺胃肿胀一般超出正常的2倍~3倍,且腺胃乳头周围有出血,乳头排列不规则,内膜隆起,有的排列规则,但可能伴有其他内脏型MD发生,即除可见腺胃肿胀外,其他内脏器官如肝、肺、肾等也可见肿胀,且有黄豆大、蚕豆大灰白色油质样结节,有的还有灰白色肿块;有的病鸡坐骨神经干肿大变粗、横纹消失,所以通过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可鉴别诊断,
4.饲料中毒引起腺胃肿大剖检时胃内有黑褐色、腐臭味的内容物,也可以通过检查饲料质量进行鉴别。
5.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一般发病为30日龄左右,病鸡精神沉郁、缩头、垂翅、排黄白色稀粪, 同时伴有肌肉出血,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出血,法氏囊肿胀, 皱褶水肿、出血, 内有浆液性渗出物等表现,腺胃无变化。用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卵黄抗体治疗效果明显。患腺胃炎的病鸡也出现精神沉郁、缩头、垂翅、拉稀等症状,但对发病鸡群用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卵黄抗体注射无效, 且能促进死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