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对立而又统一,相反相成,消化与转化,成为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源。‘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一切事物产生和消亡,都是由阴阳的变化开始的。
2、阴阳属性:一般是以‘上下、动静、有形无形’等为原则。风是向上、运动的,无形的、温热的、向外的、明亮的、亢(kang、高的意思)进的、兴奋的、强壮的等,属于阳;凡是向下的、静止的、有形的、寒凉的、向内的、晦暗的、减退的、抑制的、虚弱的,属于阴。
3、阴阳辩证: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相对立又相互依存,‘背为阳、腹胸为阴,而属阴的腹胸、胸在腹前属阳,腹在胸后属阴’。脏为阴、腑为阳,而属于阴的五脏,又可分为‘阳脏(心、肺)和阴脏(肝、脾、胃)’。
4、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互根、即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热为阳、寒为阴,无热也无所谓寒。上为阳、下为阴,无上而所有下,孤阳不生、独阴不长,阴为体、阳为用,(‘体’即本体,结构或物质基础)。‘用’指动能(功能或机能活动),体是‘用’的物质基础。用又是体的功能表现。‘阳在内、阴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二者不可分割的。
5、阴阳消长:阴阳在相互对立,相互依存情况下,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出于此消彼长变化过程中,‘阴消阳长、阳消阴长’,机体各种机能活动(阳),必然消耗一定的营养物质(阴),各种营养物质的转化,必然消耗一定的能量,‘阴盛阳虚’、或‘阴虚阳亢’,机体保持阴阳相对平衡。若超出这个限度,引起相对平衡失调,则进入病理过程。
6、阴阳的转化: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家畜外出风寒,寒邪入里、郁久化热,寒甚则热;由于持续高热、热甚伤脾、气血两亏,呈现出体弱无力,四肢发凉等虚寒症状,这就是‘热甚则寒’。
第二节:阴阳在中兽医学上的应用:
在中兽医学上,认为生理、病理、病症、防治等方面,均可阴阳的对立统一,互为消长转化。
1、生理方面:物质为阴、功能为阳,物质或物质的贮藏是阳的‘源泉’,阳代表机能的活动,起着‘卫外固守阴精’的作用,没有阴精就无所产生阳气,而阳气的作用又不断化生阴精,它们之间同样相互对立、相互依赖,互为消长、互为转化关系。
2、病理方面:疾病的发生是由于阴阳对‘平衡关系的破坏或失调。在正常情况下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相对的平衡,以维持生理活动。‘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否则阴阳不和、便发生偏盛偏衰而发病’。阴阳偏盛:阴气偏盛而损阳气,阴盛则寒;如寒湿之邪侵入畜体,使‘阴胜其阳’而发生‘冷伤之症’,牲畜表现口色青黄,脉象沉迟,鼻寒耳冷、身颤肠鸣,不时起卧。相反、阳胜则能消耗机体的阴液,引起‘阳胜则热’病症;如燥热之邪(阳邪)侵犯畜体,使‘阳胜其阴’,而可发生‘热伤之症’牲畜表现为唇舌鲜红、脉象洪数,耳搭头低、行走如痴等症状。‘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3、辨证施治(以阴阳为其纲领或依据):【寒热虚实、表里正邪】八证。‘寒热’为病性、‘虚实’乃正邪消长。‘表里’是病位深浅上分别阴阳,‘邪证’是以阴阳的偏盛偏衰、或邪入阴及邪入阳、而使阴阳失调所致。‘正证’是‘阴平阳秘’的健康状况。在色脉方面:凡口色‘白青黑’,脉象‘沉细迟涩’者为阴证;而口色‘红黄(赤)紫’,脉象‘浮洪数滑’者为阳证。“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从病理变化方面辩证:凡偏盛的为‘实’,即可分为‘阳实证’(热证),及‘阴实证’(寒证);凡偏衰的为‘虚’,可分为‘阳虚证’(出现寒象)及‘阴虚证’(出现热象)。
4、施治原则:由于阴阳偏盛偏衰是疾病发生经过的根本原因,所以在施治上‘以泻其有余、补其不足,调其阴阳、补偏救弊’,促其阴阳重新达到相对的平衡为原则。
(1)阴阳两治法:‘除阴先令生心血,去热须将肾水滋。阴疴阳治阴方疗,阴症阴医阳药施’。
调查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或‘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阳实证则用属寒、凉的阴药;阴实证则用属温、热的阳药;阴虚证则‘补阴’,阳虚证则助阳。若阴阳俱病,病症比较复杂时,可采用‘温清并用、功补兼施’的方法。
(2)在预防方面:机体与外界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必须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当外界环境条件发生剧烈变化、或机体适应能力降低,不能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时,便引起疾病的发生。‘治末病’就是预防之原则,通过加强饲养管理,以增强其机体的适应能力。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ke)疾不起。“凡养马者:冬暖屋、夏凉棚,切忌宿水、冻料、尘草、砂石...食之”。从协调畜体的阴阳出发,用药‘四时调理’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3)从营养角度:草膘料力水精神。在这里强调‘水’的重要性。
第三节:五行
1、五行的概念:五行属古代哲学思想,是对自然界物质属性及相互关系的认识。五指‘金木水火土’五类物质,行指‘运行或运动’。一般认为、凡有润下性质的属水,有炎上性质的属火,有曲直性质的属木,有从革性质的属金,有稼穑(se庄稼)属土。
2、五行归类
3、五行相互关系:五行主要是以:生、克、乘、侮(wu)来说明事物间相互联系及生理、病理过程的。生、克属于正常情况,乘、侮是属于反常情况。
五行相生:即相互资生促进的意思,借以说明事物有相互协同的一面。任何一行都有生我及我生的关系,生我为‘母’,我生者为‘子’,五脏的相生关系,可按五行归属类推。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即相互制约、克制的意思。任何一行都有克我、我克的关系,我克者为‘所胜’,克我者为‘所不胜’,五脏的相克关系,也可按五行归属类推。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相乘:‘乘’有乘虚侵袭的意思,指相克得太过超出正常制约的限度,使事物间失去了相对平衡的一种表现。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五行相侮(wu),‘侮’有持强凌弱之意,相侮即反克,是事物间关系失去相对平衡的另一种表现。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4、五行在中兽医上的应用
(1)在生理方面:按五行的属性以分别脏器器官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如脾、肉、口属土,肺皮毛、鼻属金;肝能制约脾(木克土),脾能滋生肺(土生金),而肺又能制约肝(金克木),心火可以助脾土的运化(火生土),肾水可以制心火(水克火)..,以此通过这种生克制化以维持相对的平衡协调,而保持着正常的生理活动。
(2)在病理方面:疾病是五行生克制化的关系失调,而出现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子病犯母所致。如肝病传脾(木乘土),肺病传心(金侮火);肝病传心、是母(肝母)病及子(心火);脾病传心、是子(脾土)病犯母(心火)。五脏疾病的传变、以此类推。
(3)在辨证施治方面:根据五行学说,五脏疾病的转变及口色,“察色应症”是以五行分行四时,代表五脏分旺四季,又以相应的五色(青黄赤白黑)的舌色变化,根据相乘相侮的关系,来判断健病及予后。如肝木旺于春,口色桃色者平、白色者病,红色者和、黄色者生,黑色者危、青色者死。
子病犯母或母病及子的转变病症相对较轻、易于治疗,一般予后良好。肝病传于南方火,父母见子必相生;心属南方丙丁火,心病传脾祸未生。
按乘侮的传变病都较上为重,如心家有病传于肺,金逢火化倒销影;肺家有病传于肝,金能克木病难愈。
抑制其过亢、辅助其过衰,使其恢复健康成为施治的关键。
(4)其它方面:脏的病变往往又牵扯到其它的脏器,调整有关脏器控制其传变,如‘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肝木乘脾、舒肝健脾(扶土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