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有很多人都认为进口过多是打击国内玉米的罪魁祸首,然而并不清楚到底是什么进口多了,今天我来带着大家了解一下到底是进口什么冲击了国内的玉米市场。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据海关数据显示,玉米进口配额是720万吨,15年进口为473万吨。 15年玉米替代品酒糟进口682万吨,我国酒糟年消费量在1000万吨左右,进口占到接近70%,严重挤压国内酒糟消费空间,也就间接减少国内玉米消耗量。 大麦进口1070万吨。 高粱进口1069万吨。 木薯进口937万吨。 这些玉米替代品15年进口量接近4000万吨,而且都是极低的关税,价格相当便宜。 这才是冲击玉米的主谋。 在加入WTO的时候,因为玉米是比较主要的品种,所以采取了配额保护的方式,配额之外关税是65%,只要我们的玉米价格没有超过配额外加关税的价格,对国内玉米就没有太大冲击。 随着科技的发展,玉米突然发现有越来越多的替代品,这些替代品比如说大麦、高粱、玉米酒糟、苜蓿,这类东西它在生产玉米淀粉或者生产以玉米为主的饲料产品的时候都可以替代玉米。但是这个现象主要是科技发展之后,新的配方、新的调整使得这部分粮食成为玉米替代品。 但是这些玉米替代品是在当时没有考虑到的,也没有采取配额制度,当初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进口,所以关税非常低。大麦关税3%,高粱2%,酒糟 5%。 大家可以看到这些替代品关税非常低,而且没有配额制度,所以只要有需求就可以无限制的进口。 2015年,中国消费玉米17755万吨,而进口玉米替代品就达到接近3800万吨,等于占了中国玉米21%的消费量,总消费量的五分之一就被顶替掉了。 那么被顶替掉的3800万吨玉米,要么留在农民手里,要么进入了国家的库存,就那么放着,不管是在谁的手里,都加重了中国玉米的恶化,在农民手里,变不出钱来,农民收益成问题,在国家存着,国家还要保管等等,增加了财政负担。 现在国家迫切的想把玉米价格降下来,不是为了堵玉米进口,是为了堵这些替代品进口,如果玉米价格降到可以和这些进口替代品持平的话,那么中国的玉米每年就能多消费接近4000万吨。 这将会大大的缓解中国玉米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