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面临的现状
各种“大事件”接连发生,让我们这个脆弱的行业显得弱不禁风。
被蒙蔽了双眼的那些应该吃鸡的人不了解甚至曲解了我们的生活和我们可爱的鸡宝宝。
肆虐的疫情让我们和我们的鸡宝宝都变得异常脆弱,“赢”好像仅仅只是个传说。
行业被动转型的阵痛和主动升级的压力让我们从未像今天一样迫切地希望自己变得更强大,时常会被压得喘不过气。
各种“恐怖”构筑了我们自己的蒙太奇。
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这是实实在在摆在我们眼前的现实。
我们该如何面对?
我不知道这个问题该如何回答,因为那个大大的问号每天都在我的脑海里翻腾。想必大家的体会跟我也差不到那里去。
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只能带着问题的苦恼坚持奋斗。
既然选择了坚持,就只能对自己狠一点,再狠一点。
既然选择了坚持,就应该对我们的鸡宝宝好一点,再好一点。
既然选择了坚持,就必须把“活”干的细一些,再细一些。
篱笆墙内和外面的世界
篱笆墙内就那么十几二十几号人,生活没有外面的世界那么精彩,但也没有那么复杂。
篱笆墙内有十几万张嘴每天等着我们伺候,外面恐怕不会有比这更刺激的事了。如果我们赢了,我们绝对有底气向外面的世界大声吼出“我太他妈牛了!!!”。
鸡宝宝们有时不那么可爱,动不动就会死给我们看。但是它们更多的时候是可爱的,它们给我们的快乐绝对比疼痛更真实。
会有各种烦恼和困惑,但快乐始终是主旋律。有一天,回头想想,篱笆墙内的一切都会是美的。
人
我们会跟不同的人一起工作,肯定避免不了摩擦。这对我们而言不一定是坏事。摩擦起电,会产生动力。
我们都会有缺点,这决定了我们需要协助。
没有人是完美的,团结就能互补,大家一起才会做出完美的事。
学习和改善会让我们更强大。
总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会让沟通更有艺术性。
分享和交流是我们提升能力的快捷途径。
学习
只要你不是最牛的那个人,想成为最牛的那个人就得不断学习。
拿来主义可以帮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这个行业发展到现在,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技术资源供我们利用了,前提是我们要学好它们。
公司成立至今积累了充足的建立在我们实际条件基础之上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供我们利用,关键在于我们的拿来意识和执行强度。
身边到处是比我们牛的人,每个人都会是我们的好老师。没有一个老师会不喜欢好学生。
沟通
养了五年鸡我最大的改变就是沟通能力多少有了点,以前几乎就只是个或说话的哑巴。
尊重是沟通的关键,不然我们自己就会给自己添堵。
观察是沟通成败的主要内容,了解对方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意图。
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沟通起来会更容易。
必要的时候该重复就重复,啰嗦不一定就不好,关键在于必须让对方完全领会自己的想法,这样至少会减少不必要的误解。
事后的跟进很重要,至少能及时纠正错漏。
我们的定位
技术员是鸡场最重要的人员,是关系鸡场成败的核心力量。
再牛的核心没有必要的帮手照样会输的很惨。
弱的核心如果团结并利用好身边的同志,也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好的技术员不一定是最听话的,不能把正确的事坚持干下去而一味听话的肯定不是好技术员。多数场长同志不是专业的,他们的话不一定总是正确的。
不能很好利用场长作为鸡场负责人这一重要团队组成之一的技术员会受很多冤枉累。
我们干的事
说实话,我们可爱的鸡宝宝很“变态”,跟它们玩是比较恐怖的事。
我们干的事多少有些不正常,我说我就爱干这事多少有些违心不够真诚。但是干长了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没了别的更好的选择,那就得真的爱上它,不然会更不正常。
我们干的事想远了会是很伟大的,因为我们营养了很多人,即使他们一点都不了解。
我们这个行业和企业目前正在疼痛中逐步向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安全化转型,我们努力坚持奋斗下去。有一天,我们真的会发现我们也是挺牛的那一种。
我们干的活
说实话,养鸡不能算个好活,不然也不会有半路逃离的。但是既然留下并打算坚持下去,努力干好至少自己会更快乐。
这不是个好买卖,“这年头挣钱真的有点难!”。好买卖不少,但是干不好一样没得赚。努力坚持干好这不算很好的买卖至少会有得赚。
养好鸡不是用嘴说这么容易的事,但是养好鸡的路还是比较明朗的,那么多成功的经验如果我们掌握好了并努力坚持并干彻底难就不算什么了。
鸡宝宝们都是比较讲良心的,我们真心付出了,它们想死给我们看也不那么坚决。
我们拿什么保护我们的鸡宝宝
我们现有的资源让鸡宝宝们吃好喝好几乎已经都具备了,不好干的活是怎么让他们健康并安全地上餐桌。
我们所受的诋毁一定程度上是我们做了孽的报应,食品安全本就是紧箍咒,现在的疼痛迟早要发生的,早疼早醒悟。
回归管理的本源是我们保护我们的鸡宝宝的唯一选择。
强化管理的精细程度,把活干的更细一些至少会更安全。
我们必须弱化过往对药物的恶性依赖,我们的保卫战不是靠药物能打赢的,何况现在已经几乎没什么药物能对我们有切实的帮助了。
生物安全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堡垒,被攻破了想不输都难。
是什么要了我们鸡宝宝的命
“病毒”很猖獗,但是如果没有合适的条件,它们的力量也不会那么恐怖。我们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做了它们的帮凶,管理中的疏漏,工作中的懈怠,自己不够强大都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我们本就很脆弱的鸡宝宝。
如果我们真的严格按标准为我们的鸡宝宝创造它们所需要的一切条件,所谓的那些“病毒”侵袭的时候鸡宝宝的自我保护也不会那么不堪一击。
绝对理想的标准条件很难做到,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努力做得更接近些。
事实上要了鸡宝宝命的因素中我们也是其中之一,有时甚至是主犯。
这个冬天有些邪
对我们而言,截止目前这个相对温暖的冬天反而让我们体会到了撕心刻骨的酷寒。
老天爷就那样,他要总是照顾我们他就不是老天爷了!
但是很多同志的成绩证实了我们的输更多的还是因为我们努力不够。
如果我们始终坚持完善消毒 防疫 保温 通风 加湿 除尘等细节工作,不偏离常识和科学的指引,至少不会这样挨揍。
平衡---我低温季节的环境控制思路
鸡舍环境调控工作必须以鸡群感受为准,不进鸡舍看鸡就做出的调整安排是对鸡宝宝的不负责任,有时会直接造成不必要的不良应激。只有听鸡的话,干起活来才会让它们满意,它们就会老老实实生长不找事。
事先关注当日24小时至一周内的天气预报很重要,这样干起活来才会有较合理的计划,会少干不少不必要的冤枉活。
计划应该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超出人为控制范围的调控计划是不合理的,做不到的事硬要求做只会适得其反。
绝对理想的环境条件是很难真正做到的,但必须作为调控的方向和目的,不然会背离常识惹鸡宝宝生气找事。
温度 湿度 温差(24小时温差和舍内局部温差) 空气质量等环境要素在这个时候会因为外界的变化呈现出各种矛盾,这在春秋两季要比冬季表现的更突出。环境调控的难点和突破口都在于这几大要素之间的平衡,平衡的依据在于鸡群的实际感受,平衡的关键在于通风,温控设备相关参数的设定是掌握平衡的重要手段,而小窗的开启方式是最重要的关键点也是最主要的活。
在温度 温差 空气质量合适的前提下采用相对省力的办法加湿除尘。
任何调节都应在不损伤设备的情况下执行。
舍内局部温差的控制最细也最重要,因为如果局部温差大所有工作都是徒劳,对鸡群也极不公平,热着的和冷着的鸡宝宝都会生气长病甚至死给我们看。小窗的开启方式与供热方式有很大联系,通风量的设定与供热状态的平衡极为重要。在这方面只有每一批都做好记录才能总结出最有效最合理的具体操作细节,所以饲养记录很重要,不能只记死淘饮水等常规内容,用电和每天结合具体情况的细节调整都不应遗漏。
依据鸡群体重结合外界条件设定适宜通风量,保证锅炉处于比较稳定的工作状态,把热量充分送到鸡舍远端,保证最容易低温的区域温度够用。(动不动就想省煤的想法很要命,因为你会因此而永远找不到通风与保温的平衡点)只要通风设定不超出暖风炉的供热上限,让锅炉工(锅炉工很重要,对他们的培训时刻都要关注)控制好加炭量不用害怕会保不住温.暖风带在最初启用的时候用温度计测量出风口温度就能够通过调节暖风袋出风口来实现合理的热源分配,一般每次扩群之前调整好就问题不大,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做的再细点更好。在上面的前提下就会很容易确定小窗的开启方式(原则最小的地方也得满足鸡的需要(一般不宜低于15毫米),前后差距要随实际情况具体操作(一般3-5毫米由近到远递减)。
结语
钱难挣,鸡难养,但始终有同志养好了鸡还挣了钱,因为他们好好干活。
行情不乐观,但是养好了鸡利润还是会有的,前提是我们好好干活。
疫情不乐观,但是好鸡还是要有的,前提是我们好好干活。
强化日常生产的所有细节效益会更好。
不断学习,自己强比什么都强。
好好干活,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