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5批鸡的总结与体会
我的一些习惯性思维和做法
我很在乎的那些细节
养鸡就是干(执行)活
一批鸡的成败需要所有参与其中的人(包括场长,安排活也是活!)干好各自应该干好的活,任何一环掉链子最终的利润都会打折扣。
活就是那些活,几乎不需要什么新花样,干却因人而异,成败在于是否真的按鸡群需要干(执行)到位。
公司近十年来积累了大量的成功做法和可操作性很强的宝贵经验,用好它们养好鸡不难,关键在于认真彻底精确地干(执行)到位。
目前已经几乎不需要大家再做什么刻意的创新和改善了,毕竟那些前辈们创下的神奇记录不是创新就能超越的。
我始终坚持的
任何时候都始终坚持利用所有能利用的资源让鸡群的生产性能发挥到最大化;
任何时候只要能做到,就要努力做到最好,由其是通风,只要老天爷允许能大点还是大点好;
任何时候都要留一定余量,由其是人的劳动量,超出人为可控范围的活想干好很难;
任何时候都要善待我们的一线生产人员,因为是他们在用劳动给我们创造着财富;
任何时候只要鸡群分散均匀就说明它们是舒服的,张口不一定就是好事;
生物安全
说实话,在我们寿光生物安全几乎是空谈,但是做绝对比不做好,做的越细就越好;
我很怀念甲醛和火碱!!事实证明它们的价值比缺陷更应引起重视!!
虽然带鸡喷雾作用不是很大,但是仅仅除尘这一作用就值得坚持!
我的习惯做法:大环境一周至少消毒一次(以前用火碱,现在用二氯结合液化气;每周至少带鸡消毒一次,难养的时候每天一次。
湿度
以前没觉得湿度有多么重要,实践和时间证实,湿度对鸡群生产性能的影响非常大。湿度的控制比较难搞,因为我们这里极端干燥是常有的事,不过能往上加加还是比妥协好。
干燥的时候湿度如果难以达标,最起码要搞定粉尘。
我习惯用雾线,因为即使杯水车薪,但是至少可以压一压粉尘。
我的习惯做法:用雾线喷温水(55度以上,每次200斤)结合洒水,尽量用较小的工作量实现加湿除尘消毒的目的。
温度
只要鸡群分散均匀没有相互依偎的意思就说明它们不冷;
以张口多少来判定温度是否适宜本身就是一种强加于鸡群的经验主义错觉;
任何时候都不要不问鸡就随意调整,肉鸡的信号是丰富的,仅仅依靠温度探头所反映的温度来调整是不负责任的想当然;
我的习惯做法:首日35度左右,7天30度左右,以后每天0.3,特殊情况(气温骤降)稳住不降。15-25日龄以稳为主,该缓就缓缓。28天以后只要有张口就降,一般0.3-0.5.
通风
只要能做到,在鸡群舒适的情况下只要老天爷允许能多大就多大;
最小通风量仅仅是计算依据(底线!!),实际生产中能完全走最小通风量的时候并不多;
风机是创造条件的,小窗决定量的大小。负压10-30之间相对都是安全的。“一杯热水和一杯凉水混”
小窗基数1.5厘米,每一个小风机对应1.5厘米;前大后小,一般见一个小风机减少0,5厘米。
我习惯小风机全用上不够了再加大风机,4大以内用大拖小混着用,4大以上不再用小风机。
风机的状态很需要时刻关注,“命根子不硬,命再硬都白搭!”。
冬季1.2倍以上,春秋1.5倍以上,其他时间2倍以上。
4个大风机以内的风冷效应几乎可以忽略,小窗全平对应四个大风机,四个大风机以上需要观察鸡群对风的反应;
高温季节我习惯大窗少风机低负压,低温季节我习惯高负压偏小窗口。
风机最少开1分钟,15日龄后最多停1分钟;
将最小通风量简化为体重,以鸡的大小和需求为核心操作;
平衡好温度 湿度 空气质量等环境要素;
保守不一定就非要执行最小通风量;
“冷了的鸡有救,闷了的鸡谁也没招!”
湿帘
湿帘是控温设备,是用来帮我们控制鸡群感受的,不仅仅只是用来“降温的”。
一般首日38度,每天减0.3.
原则上只要达到启动温度都可以用;
设定:6秒20分用来检查设备,8秒15分,10秒10分,12秒8分,15秒6分,20秒4分,30秒2分,1分1分。从来不全开。
疑惑:极端条件下小日龄鸡群湿帘的合理利用?这两批鸡我都不到十日龄就用了湿帘。
思考:不同日龄鸡群能承受的环境底限和上限?
锅炉
既是热源又可以正压通风;
参数是可以调整的,夏季65,85.冬季85,95.
在极端寒冷的情况下,引烟机不停温度更好控,炉子更好烧。
锅炉工很重要,特别是在低温季节;我让他们拿饲养员奖金的平均数,深冬还会适当给加点。
人员分工
饲养员一般不参与环境控制,他们只要干好本职工作就行。
一个学生配合我做环境控制;
电工维护设备;
低温季节锅炉工控制温度;
留1-2名备用人员,防备突发事件;
集体活(上鸡 防疫 出栏等)所有人都参与;
头疼脑热等小病要备下3-5种常用药;
吃住都和他们一样;
时刻关注他们的情绪。
善待我们的技术人员,他们不容易也不尽完美,但是他们过去现在以后都在给我们制造着财富!
如果不够专业,不要过多干预一线生产!
如果不能一直参与一线生产,不要急于干预一线生产!
我很在乎的一些细节
时刻关注天气预报;
温度探头和607;
用电量;
小窗拉杆;
木窗阳光板;
锅炉状态;
人员的心态和情绪;
发电机电瓶和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