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68|回复: 2
收起左侧

[大肉食] 肉鸡大肠杆菌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

[复制链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添砖加瓦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

来自
吉林
发表于 2008-12-20 14: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吉林通化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近年来随着肉鸡养殖量的增加,养殖区域的不断扩大,由于养殖户对管理方面的疏忽,环境污染严重,肉鸡生产中大肠杆菌病日趋严重,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1,病鸡精神不振,常呆立一侧,羽毛松乱,两翅下垂,尾部羽毛被黄绿色粪便污染,食欲减少,冠发紫,排黄绿色粪便。
2,幼雏(多在1-5日龄)发病时精神不振,衰弱,下痢,粪便呈白色或黄绿色,腹部胀满,脐带愈合不良。
3,肉鸡发病后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羽毛逆立,呼噜,甩鼻及咳嗽症状,排黄绿色稀粪,饮料转化率降低,后期易继发腹水症。有些肉鸡群表现为头部肉芽肿。
4,幼雏早期死亡,脐带发炎,卵黄吸收不良,囊壁充血,内容物黄绿色,粘稠或稀薄样,脐孔开张,红肿,
5,气囊混浊,增厚,有干酷物,肿肿大,有白色纤维素状渗出,胆囊肿大,胆汁充盈。心包积液,有炎性分泌物,有些鸡头部皮下有胶冻状渗出物。
二。大肠杆菌病之所以难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1。病原因素:
   (1)鸡群体内有潜在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一种常在菌,肉鸡的消化道,特别是大肠内容物中均有大肠杆菌存在。可以说雏鸡出壳后肠道中就有大肠杆菌,而鸡体肠道内正常的菌群中致病性大肠杆菌约占10~15%。所以在肉鸡的一生中任何时候都有发生大肠杆菌的可能性。
(2)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多:
    目前已报道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号有60多个。不同地区,不同鸡场的大肠杆菌血清型一般不同,并且同一个鸡场内有多个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同时存在。
(3)并发感染和继发感染其他疾病:
   大肠杆菌病极易与其它病原(如支原体)合并感染,也常常继发于其它疾病(如新城疫,禽流感,传支等)感染之后,一量出现这种情况,由于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往往比较困难。
(4)耐药菌株增多:
    由养殖户把使用药物当作控制大肠杆菌的主要手段,并且在实际生产中有时用药不合理,如随意加大剂量,或低亮剂量长时间使用,投药途径不当,不注意轮换用药,这些错误的用药方法和用药程序是造成大肠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
2。管理因素:
(1)饲养环境条件差:
    很多鸡场饲养环境比较差,设备简陋,粪便不加以处理就随地堆放。冬天鸡舍内寒冷干燥,通风不良,氨气浓度过高易造成呼吸道损伤,夏天炎热潮湿,鸡舍内温度大,鸡群易出现热应激,平常灰尘飞扬,饮料堆放在鸡舍内,易受潮发霉变质。在这样的环境中大肠杆菌很容易污染饲料和饮水,成为潜在的传染源,当鸡群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环境中的大肠杆菌就会乘虚侵入鸡体内,感染机体造成发病。
(2)频繁:
     疫苗注射防疫,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换料,气候变化等对鸡群来说都是较大的反应,都能降低鸡群的抵抗力而感染大肠杆菌病。
(3)雏鸡鸡苗质量差:
鸡苗质量差常引起雏鸡的大肠杆菌病。造成雏鸡鸡苗质量差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A。种鸡发生大肠杆菌病造成种蛋带菌,孵化过程中大肠杆菌进入鸡胚而引起雏鸡发病。
B。孵化厂管理善,造成孵化室和出雏室污染大肠杆菌,可引起雏鸡在孵化过程中和出雏时感染大肠杆菌。
C。种鸡营养不良,发生疾病或中毒,孵化出的鸡苗抵抗力差,也容易感染大肠杆菌。
D。孵化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以及孵化过程中通风不良,缺氧等都能引起雏鸡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大肠杆菌病。
3。疾病因素:
(1)支原体的普遍存在:
多数鸡场都有支原体,鸡群感染支原体后引起慢呼,鸡的呼吸道受到损伤,大肠杆菌便可乘虚而入。
(2)发生病毒性疾病:
鸡群由于病毒的感染,呼吸道和受损伤,机体的抵抗力降低,大肠杆菌就能突破机体的保护力造成发病。
(3)免疫掏病的发生:
如发生法氏囊病,传染性贫血,网状内皮增生症等疾病以及饲喂霉变饲料均可降低鸡群抵抗力,从而发生本病。
三,防治对策:
目前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抗菌药物的研制速度有时落后于大肠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家禽产品出口的要求,对家禽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决定了必需改变“药物控制大肠杆菌”为主的防治策略。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借鉴一下:
1。推广使用微生态制剂
   据研究健康鸡群的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粘膜表面分布着致密的正常菌群。完整的正常菌群是抵抗外来致病菌的天然屏障。在鸡群体质良好的情况下,肠道致病菌与正常菌相比仅占极少的一部分,并且,其中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为条件性致病菌,在条件下或在体内发生变位时才转变为致病菌。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会破坏体内正常的菌群,使致病菌有机可乘,另外抗菌药物的毒性作用,影响机体免疫力,致病菌耐药性的产生以及药物残留等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微生态制剂具有迅速补充有益菌群,提高肠道有益微生物的比例,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使致病菌成为劣势菌,建立完整的微生物保护屏障,降低大肠杆菌的发病率等特点。
2。由“药物控制大肠杆菌”转向“控制环境”来达到控制大肠杆菌病的目的。
巨大的损失已经证明“药物控制大肠杆菌”很被动,不符合广大养殖户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必须走出这个怪圈。大肠杆菌是条件性疾病,所以必须切断大肠杆菌的传播途径,消除引起大肠杆菌病的各种诱因,这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环境的好坏,与鸡场的建设有很大的关系。要想控制环境必须建设标准化鸡舍:鸡场在选择场址,布局,排污等科学合理,进行鸡场标准化设计,阈推广乳头饮水器,肉鸡鸡舍要安装换气扇,暖风炉等技术。
4。科学的用药和整体调理结合
尽管目前抗菌素仍是治疗大肠杆菌的主要武器,但用药必须合理。用药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正确诊断,对症下药,正确掌握用量和疗程,根据抗菌素自身特性和病情轻重来选择给药途径,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不要滥用抗菌素,最好能将分离出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药敏实验,筛选出敏感的药物供临床上使用,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尽量避免使用影响免疫反应和生产性能的药物。
    提高鸡苗的质量,严格消毒,加强发病鸡群的饲养管理,保证饲料营养的全价,作好其它疾病的防治工作等都是降低大肠杆菌发病率的重要措施。来源:不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

来自
山东烟台
发表于 2008-12-20 17: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济南
大肠杆菌已经成为养鸡业的一大隐患,用药已经不能结决问题,出台一项能不用药物就能控制疫病的方法是至关紧要的,养鸡户期待有志之士早日研发出这个课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添砖加瓦奖

来自
河南开封
发表于 2011-3-27 19: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开封
这真是个养殖难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员QQ:780813550|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4-26 02:44 , Processed in 0.098229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