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460|回复: 7
收起左侧

鸡传染性腺胃病自然感染病例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复制链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添砖加瓦奖勤劳奉献奖

发表于 2008-10-14 14: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接收沈阳东陵某种鸡场,铁岭某种鸡场,新民肉鸡饲养户,辽阳肉鸡饲养户,锦州黑山蛋鸡饲养户,抚顺肉鸡饲养户等11例送检病鸡。病鸡发病日龄在20~80日龄不等,日死亡率达2%~5%,眼观病鸡精神沉郁,机体极度消瘦,拉稀粪便, 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利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初步诊断为鸡的传染性腺胃病。使用中草药制剂对患鸡进行治疗4天后,用腺胃型传支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使病情得到了控制。采取病鸡腺 胃组织,处理后接种于SPF鸡胚,传代,收取第三代SPF胚尿囊液,负染后进行电镜观察,发现 了典型的冠状病毒,最终确诊本病为鸡的传染性腺胃病(腺胃型传支)。并且取病鸡的各个组织器官做石蜡切片,H.E染色,通过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现将本病的病理剖检变化和病理形态学变化报告如下。
       1 剖检变化
        病死鸡尸体极度消瘦,肛门周围羽毛粘有粪便,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乱。剖检见腺胃极度肿胀,黏膜层乳头出血,乳头水肿,突起,按压有脓性液体流出,有的黏膜组织因坏死而形成凹陷的溃疡。有的病死鸡腺胃肿大呈大的椭球形。肌胃瘪缩,肌肉松弛。肠道黏膜脱落。肝呈深褐色,有的可见到针尖状灰白色坏死点。部分病鸡胰脏萎缩,色泽变浅。气管内略见少量黏液,肺偶有出血点,脾肿大,胸腺及法氏囊萎缩。其他未见明显病理变化。
       2 镜下变化
       取病鸡腺胃、肠道各段、脑、脾、心肌、肾、法氏囊、肝,胸腺、肺、胰脏等器官,用福尔马林液固定48~72小时,石蜡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主要变化如下。
腺胃黏膜上皮完全脱落,固有层水肿变性,见多量的炎性细胞呈局灶性或弥漫性浸润,病变严重的,黏膜层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单管腺腺管结构破坏甚至完全消失,黏膜下层淋巴组织消失,结构疏松,有的淋巴组织消失后为炎性渗出物和炎性细胞所覆盖。腺胃复管腺呈现严重的炎症变化,多数病例腺管结构破坏,腺管间有大量的炎性细胞呈广泛性浸润,腺管分泌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脱落的上皮细胞与炎性细胞及炎性渗出物汇集在腺管管腔中间,炎性渗出物微嗜伊红着染。有的病例表现为腺管数量减少,但是腺管显著扩张,其上皮细胞发生萎缩,核皱缩或崩解,多脱落于管腔间。腺胃间质显著增宽,水肿,有炎性细胞浸润。腺胃肌层细胞变性,个别病例发生凝固性坏死。浆膜层结构水肿、疏松、明显增宽,多见炎性细胞浸润。
       肝组织结构破坏,肝细胞严重颗粒变性和水泡变性,肝窦内皮活化,窦腔内淤血,库否氏细胞呈微增生变化,同时见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多数病鸡肝组织可见散在分布的坏死灶,坏死灶内肝细胞溶解,胞核皱缩或崩解消失,坏死灶变成嗜伊红着染的纤维素样物质,偶见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肝小叶间质扩张,有多量炎性细胞浸润。汇管区周围聚集多量的炎性细胞。
       肠道病变以小肠为主。十二指肠绒毛上皮坏死、脱落,固有层发生炎性水肿,呈充、出血变化,腺管结构破坏,管腔间出血、渗出。部分肠腺管腔明显扩张,囊肿,内充盈肠腺分泌物,嗜伊红着染。空肠黏膜绒毛脱落、消失,黏膜层萎缩变薄,肌层细胞变性,偶见蜡样坏死。
心肌纤维颗粒变性或个别区域发生坏死性变化,肌纤维断裂,纤维间水肿扩张,见散在的淋巴细胞浸润灶。心外膜水肿,外膜下见淋巴细胞浸润灶。
       脑组织水肿,见胶质细胞浸润增生,脑血管内淤血,血管内皮略有增生,但未形成“管套”。
脑基质变性,偶见小的坏死灶。
脾组织白髓区淋巴细胞减少,有的仅见轮廓。中央动脉鞘周围淋巴组织几乎完全消失,中央动脉管壁呈增生性变化。红髓区间质增生,在其间隙内见有嗜伊红着染的团块物质沉着。
肺组织血管内淤血,肺泡中见有少量尘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小的支气管上皮可见坏死脱落,支气管周围可见炎性细胞浸润。
        胸腺及法氏囊的淋巴组织萎缩或减少,法氏囊的皱襞缩小,淋巴滤泡减少,甚至完全消失, 间质水肿扩张。胸腺的淋巴实质几乎完全消失,髓质区见多量空泡形成。
肾组织的主要病理变化发生在肾小管。肾小管上皮混浊肿胀,严重的发生坏死脱落。坏死的上皮细胞核皱缩崩解,形成小的坏死灶。
        胰腺组织萎缩,胰腺腺泡缩小,结构不清,腺泡上皮坏死、浓缩,内层为嗜伊红着染的透明团块样物质,胰岛萎缩甚至消失。
       3 小结与讨论
        3.1 根据临床眼观变化,剖检变化,细菌学检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及病原的分离鉴定,确定本病为鸡的传染性腺胃病(以下称传支)。据报道,传支血清型达26种之多,在临床上多见呼吸型、肾型、腺胃型和生殖道型等。诸多血清型的产生显然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分子变异有关。其分子变异涉及两个方面,即点突变与同源重组。点突变的根本原因是RNA聚合酶缺乏校正能力,由于高密度的饲养群体和疫苗使用后免疫选择的压力导致新的中和抗原位点不断出现。在普遍使用活疫苗免疫的情况下,不同毒株的混合感染往往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就为不同毒株的同源重组提供了物质基础,而点突变又往往是同源重组的前提条件。
        3.2 本病主要病理变化发生在腺胃及肠道,剖检腺胃以肿胀和坏死为主,组织学变化以组织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为主,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本病病毒对器官组织具有特异的亲嗜性,即主要亲嗜消化道,这与临床眼观变化及剖检变化相吻合。因为本病的主要组织学变化是各器官组织发生变性和炎性细胞增生,故在组织学上鉴别诊断应与某些中毒病相区别。
         3.3 目前报道眼观腺胃增生的疾病主要有腺胃型传支、传染性腺胃炎、增生性腺胃炎、腺胃发生肿瘤和某些中毒性疾病。肿瘤性腺胃增生可以通过病理组织学直接确认。而腺胃型传支、传染性腺胃炎和增生性腺胃炎则没有病理组织学的各自典型变化,必须通过病原的分离鉴定得以最后确诊。腺胃型传支目前公认的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腺胃炎是由螺旋型病毒(目前尚未归属)引起的,增生性腺胃炎是由呼肠孤病毒(尚未确定)引起的,此三种疾病均可引起鸡的生长抑制。某些中毒性疾病也能够引起腺胃肿大,但由中毒引起的腺胃肿大多以坏死、出血和溃疡为主。某些结节性增生的肿瘤在肉眼上即可发现脂状增生物。
        3.4 腺胃型传支的发病日龄范围很广,并且在我省具有一定的流行倾向,能够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本病的防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防制本病建议首先使用中草药制剂控制病情,辅以适当的抗生素预防继发细菌感染,之后再用腺胃型传支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对于上皮的坏死及出血性变化则直接使用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实践证明,上述措施在临床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对于本病的预防,则直接用腺胃型传支疫苗对鸡群进行常规免疫预防接种。
段亚良,张 英 (辽宁省动物防疫站,辽宁 沈阳 11016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添砖加瓦奖常驻居民奖优秀会员奖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明星

来自
山东滨州
发表于 2008-10-14 16: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滨州
好帖!!顶!再麻烦你,请把治疗方案,详细介绍一下。包括所用的药物及药物的成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荣誉版主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勤劳奉献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江苏连云港东海
发表于 2008-10-14 18: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连云港
楼主辛苦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高中生

Rank: 4

发表于 2008-10-14 20: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
哪个厂家的腺胃型传支苗效果好,您说的是用水苗还是油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学前班

Rank: 1

来自
河南郑州
发表于 2009-3-8 18: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鹤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

来自
辽宁
发表于 2009-3-9 09: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丹东
有腺胃苗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讲师

Rank: 9Rank: 9Rank: 9

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明星

来自
山东菏泽
发表于 2009-3-27 21: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菏泽
楼主辛苦!多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讲师

Rank: 9Rank: 9Rank: 9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常驻居民奖勤劳奉献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

来自
辽宁大连
发表于 2009-3-29 09:4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大连
引用第5楼袁永明于2009-03-09 09:23发表的  :
有腺胃苗吗?
最好能介绍一下疫苗的使用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员QQ:780813550|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4-26 11:12 , Processed in 0.108062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