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357|回复: 3
收起左侧

养殖业到低咋地了

[复制链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社区居民

来自
河北省沧州市
发表于 2013-4-8 16: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7日下午,记者探访了济南市历城区董家镇 林家村的多位养鸡户。虽然截至目前,山东省尚 未发现H7N9病例,但是由此引发的市场连锁反 应导致活鸡价格大幅跳水,部分赶在“风口”上的 养鸡户首当其冲,损失惨重。 连夜卖掉4500只鸡,赔了一万多 尹玉凤是历城区董家镇林家村的一位养鸡 户。正月初六,当别人还在走亲戚串门时,尹玉 凤就开始忙活着清理鸡棚了。正月初十,正式上 了4500只鸡苗,这是今年的第一棚鸡。她心里盘 算着,如果每只鸡能挣3块钱,两个月下来,就 能有一万多元的收入。一个星期前,眼瞅着50多 天的辛劳马上就有回报,谁料千里之外突然传来 H7N9疫情。虽然截至目前,山东省尚未出现 H7N9确诊病例,但是活鸡价格已经大幅跳水。 “跌得太快了。”尹玉凤说,此前活鸡的收购 价格是4.7元/斤,H7N9病例爆出之后,活鸡价格 开始下降。6日下午,收购商开出的价格已经跌 到3.7元/斤。尹玉凤本来还想再沉一下,等这阵 风刮过去,价格上来再卖,但是到晚上11点时, 价格又跌至3.4元/斤。她不敢再等了,当天晚上 将4500只鸡全卖了。果然,第二天早上的收购价 格又跌至3.2元/斤。“根本耗不起,一棚鸡每天能 吃掉1000多斤饲料,光饲料钱就得1800元。所 以,只要出笼的时候赶上了,躲都躲不过。” 尹玉凤算了一下,这棚鸡一共赔掉一万多 元,而如果没有H7N9风波的影响,即便成本再 高一些,这棚鸡至少也能净赚7000多元。 林家村的6个养鸡户均不同程度遭受损失, 王莉几乎与尹玉凤同时上了4300只鸡苗,同样损 失上万元;王光娥比尹玉凤早五天上鸡苗,早几 天出笼,少损失了几千元。为了省钱,她们不请 专业的抓鸡队,自己亲自上阵,四五千只鸡装上 车,手上一片红肿。 养了三次鸡,摊上两次“大事儿” “一共养了三棚鸡,赔了两次。”尹玉凤说, 第一棚鸡出笼时,价格不高不低,一共挣了5000 元钱。第二棚鸡出笼时,正好赶上速生鸡事件, 每斤跌至3.7元,一下赔进去七八千元。养了两棚 鸡,一分没回本,还搭进去2000多元。“不养鸡 了!”一气之下她又去劳务市场打工,几个月下 来,又攒下一笔钱。几经权衡,为了照顾上学的 孩子,她和丈夫又决定回家养鸡。没想到这次又 赶上H7N9,又赔进去一万多元。 他们每三天就会喷一次消毒液,每五天就会 清除一次鸡粪,每七天就会给鸡喝一次防疫药 水。尹玉凤说,如果发生大规模疫情,最受伤的 是养鸡户。对于这一点,养过8年鸡的王光娥体 会更深。王光娥说,8年来她经历过不少类似风 波,虽然多数后来都被证明没有那么严重,短暂 恐慌之后,该吃的又开始吃了,价格也上去了, 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但是总有那么一批赶 上风口的无辜养鸡户遭受一次重大损失。 政府能否 给些补贴 “我们养鸡户太不容易了,熬多少夜才能养出 一棚鸡啊。”尹玉凤说,头10天的小鸡最折腾 人,对温度要求非常高,每个小时都要往火炉里 填一次煤,往水槽里倒一次水。由于害怕出问 题,晚上她干脆就睡在鸡棚里,找几个塑料箱子 拼在一起,搭成简易的床铺,一晚上定七八个闹 钟,刚眯一会儿就又得起床。“有时候三天三夜不 出鸡棚,连眯一会儿都不敢,生怕睡着了出事 儿,出来之后都不知道头晌还是后晌了。” “这是我养过的最好的一棚鸡,红红的鸡冠 子,雪白的鸡毛,谁见谁说好,可偏偏就碰上了 这阵风!”尹玉凤眼圈发红,泪珠在眼眶里打转。 她说,快达到出笼期的前几天,自己几天几宿睡 不着觉。” 尹玉凤说,没想到不但没有挣到钱,还又赔 进去一万多。“政府能不能给养鸡户一定的补贴? 或者适当给养鸡户发放小额贷款也行。”尹玉凤 说。 分析:高密度养殖 成病毒温床 禽流感再袭,十多年来,从H5N1、H9N2到 H7N9,禽流感频频“光顾”我国,花样不断翻新。 虽然原因尚迷雾重重,但密度高、卫生差的家禽 业养殖现状,已然成为病毒滋生的“温床”。 据不完全统计,禽流感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 感大范围发生,在全世界已经有十多次,我国更 成为“重灾区”之一。部分专家认为,这与我国现 有禽畜高密度的养殖环境、不科学的运输手段等 分不开。 不少禽类养殖户减少场地投入、以数量取 胜,“过密化”饲养成为禽流感传播的重大安全隐 患。 天津一家规模较大的养殖场负责人告诉记 者,现在肉鸡通常采取高密度养殖,不少养殖场 一平方米挤着十几只鸡,很容易发生疫病。华东 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上海生态学会顾问徐宏发 说,狭小的空间里动辄养殖成千上万甚至十几万 只家禽,大大增加了病毒、细菌的传染风险,变 异速度也有可能加快。“超过一定规模后,密度每 增加一倍,感染疫病的风险要增加六倍。”中国兽 药协会副秘书长王忠强说。现在一些养殖小区没 有按照标准建设,没有形成饲料和防疫统一。专 家表示,阻击禽流感,源头的监控和预防必须到 位。

新华社

已有 2 人鼓掌 积分 时7日下午,记者探访了济南市历城区董家镇 林家村的多位养鸡户。虽然截至目前,山东省尚 未发现H7N9病例,但是由此引发的市场连锁反 应导致活鸡价格大幅跳水,部分赶在“风口”上的 养鸡户首当其冲,损失惨重。 连夜卖掉4500只鸡,赔了一万多 尹玉凤是历城区董家镇林家村的一位养鸡 户。正月初六,当别人还在走亲戚串门时,尹玉 凤就开始忙活着清理鸡棚了。正月初十,正式上 了4500只鸡苗,这是今年的第一棚鸡。她心里盘 算着,如果每只鸡能挣3块钱,两个月下来,就 能有一万多元的收入。一个星期前,眼瞅着50多 天的辛劳马上就有回报,谁料千里之外突然传来 H7N9疫情。虽然截至目前,山东省尚未出现 H7N9确诊病例,但是活鸡价格已经大幅跳水。 “跌得太快了。”尹玉凤说,此前活鸡的收购 价格是4.7元/斤,H7N9病例爆出之后,活鸡价格 开始下降。6日下午,收购商开出的价格已经跌 到3.7元/斤。尹玉凤本来还想再沉一下,等这阵 风刮过去,价格上来再卖,但是到晚上11点时, 价格又跌至3.4元/斤。她不敢再等了,当天晚上 将4500只鸡全卖了。果然,第二天早上的收购价 格又跌至3.2元/斤。“根本耗不起,一棚鸡每天能 吃掉1000多斤饲料,光饲料钱就得1800元。所 以,只要出笼的时候赶上了,躲都躲不过。” 尹玉凤算了一下,这棚鸡一共赔掉一万多 元,而如果没有H7N9风波的影响,即便成本再 高一些,这棚鸡至少也能净赚7000多元。 林家村的6个养鸡户均不同程度遭受损失, 王莉几乎与尹玉凤同时上了4300只鸡苗,同样损 失上万元;王光娥比尹玉凤早五天上鸡苗,早几 天出笼,少损失了几千元。为了省钱,她们不请 专业的抓鸡队,自己亲自上阵,四五千只鸡装上 车,手上一片红肿。 养了三次鸡,摊上两次“大事儿” “一共养了三棚鸡,赔了两次。”尹玉凤说, 第一棚鸡出笼时,价格不高不低,一共挣了5000 元钱。第二棚鸡出笼时,正好赶上速生鸡事件, 每斤跌至3.7元,一下赔进去七八千元。养了两棚 鸡,一分没回本,还搭进去2000多元。“不养鸡 了!”一气之下她又去劳务市场打工,几个月下 来,又攒下一笔钱。几经权衡,为了照顾上学的 孩子,她和丈夫又决定回家养鸡。没想到这次又 赶上H7N9,又赔进去一万多元。 他们每三天就会喷一次消毒液,每五天就会 清除一次鸡粪,每七天就会给鸡喝一次防疫药 水。尹玉凤说,如果发生大规模疫情,最受伤的 是养鸡户。对于这一点,养过8年鸡的王光娥体 会更深。王光娥说,8年来她经历过不少类似风 波,虽然多数后来都被证明没有那么严重,短暂 恐慌之后,该吃的又开始吃了,价格也上去了, 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但是总有那么一批赶 上风口的无辜养鸡户遭受一次重大损失。 政府能否 给些补贴 “我们养鸡户太不容易了,熬多少夜才能养出 一棚鸡啊。”尹玉凤说,头10天的小鸡最折腾 人,对温度要求非常高,每个小时都要往火炉里 填一次煤,往水槽里倒一次水。由于害怕出问 题,晚上她干脆就睡在鸡棚里,找几个塑料箱子 拼在一起,搭成简易的床铺,一晚上定七八个闹 钟,刚眯一会儿就又得起床。“有时候三天三夜不 出鸡棚,连眯一会儿都不敢,生怕睡着了出事 儿,出来之后都不知道头晌还是后晌了。” “这是我养过的最好的一棚鸡,红红的鸡冠 子,雪白的鸡毛,谁见谁说好,可偏偏就碰上了 这阵风!”尹玉凤眼圈发红,泪珠在眼眶里打转。 她说,快达到出笼期的前几天,自己几天几宿睡 不着觉。” 尹玉凤说,没想到不但没有挣到钱,还又赔 进去一万多。“政府能不能给养鸡户一定的补贴? 或者适当给养鸡户发放小额贷款也行。”尹玉凤 说。 分析:高密度养殖 成病毒温床 禽流感再袭,十多年来,从H5N1、H9N2到 H7N9,禽流感频频“光顾”我国,花样不断翻新。 虽然原因尚迷雾重重,但密度高、卫生差的家禽 业养殖现状,已然成为病毒滋生的“温床”。 据不完全统计,禽流感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 感大范围发生,在全世界已经有十多次,我国更 成为“重灾区”之一。部分专家认为,这与我国现 有禽畜高密度的养殖环境、不科学的运输手段等 分不开。 不少禽类养殖户减少场地投入、以数量取 胜,“过密化”饲养成为禽流感传播的重大安全隐 患。 天津一家规模较大的养殖场负责人告诉记 者,现在肉鸡通常采取高密度养殖,不少养殖场 一平方米挤着十几只鸡,很容易发生疫病。华东 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上海生态学会顾问徐宏发 说,狭小的空间里动辄养殖成千上万甚至十几万 只家禽,大大增加了病毒、细菌的传染风险,变 异速度也有可能加快。“超过一定规模后,密度每 增加一倍,感染疫病的风险要增加六倍。”中国兽 药协会副秘书长王忠强说。现在一些养殖小区没 有按照标准建设,没有形成饲料和防疫统一。专 家表示,阻击禽流感,源头的监控和预防必须到 位。

新华社

已有 2 人鼓掌 积分 时7日下午,记者探访了济南市历城区董家镇 林家村的多位养鸡户。虽然截至目前,山东省尚 未发现H7N9病例,但是由此引发的市场连锁反 应导致活鸡价格大幅跳水,部分赶在“风口”上的 养鸡户首当其冲,损失惨重。 连夜卖掉4500只鸡,赔了一万多 尹玉凤是历城区董家镇林家村的一位养鸡 户。正月初六,当别人还在走亲戚串门时,尹玉 凤就开始忙活着清理鸡棚了。正月初十,正式上 了4500只鸡苗,这是今年的第一棚鸡。她心里盘 算着,如果每只鸡能挣3块钱,两个月下来,就 能有一万多元的收入。一个星期前,眼瞅着50多 天的辛劳马上就有回报,谁料千里之外突然传来 H7N9疫情。虽然截至目前,山东省尚未出现 H7N9确诊病例,但是活鸡价格已经大幅跳水。 “跌得太快了。”尹玉凤说,此前活鸡的收购 价格是4.7元/斤,H7N9病例爆出之后,活鸡价格 开始下降。6日下午,收购商开出的价格已经跌 到3.7元/斤。尹玉凤本来还想再沉一下,等这阵 风刮过去,价格上来再卖,但是到晚上11点时, 价格又跌至3.4元/斤。她不敢再等了,当天晚上 将4500只鸡全卖了。果然,第二天早上的收购价 格又跌至3.2元/斤。“根本耗不起,一棚鸡每天能 吃掉1000多斤饲料,光饲料钱就得1800元。所 以,只要出笼的时候赶上了,躲都躲不过。” 尹玉凤算了一下,这棚鸡一共赔掉一万多 元,而如果没有H7N9风波的影响,即便成本再 高一些,这棚鸡至少也能净赚7000多元。 林家村的6个养鸡户均不同程度遭受损失, 王莉几乎与尹玉凤同时上了4300只鸡苗,同样损 失上万元;王光娥比尹玉凤早五天上鸡苗,早几 天出笼,少损失了几千元。为了省钱,她们不请 专业的抓鸡队,自己亲自上阵,四五千只鸡装上 车,手上一片红肿。 养了三次鸡,摊上两次“大事儿” “一共养了三棚鸡,赔了两次。”尹玉凤说, 第一棚鸡出笼时,价格不高不低,一共挣了5000 元钱。第二棚鸡出笼时,正好赶上速生鸡事件, 每斤跌至3.7元,一下赔进去七八千元。养了两棚 鸡,一分没回本,还搭进去2000多元。“不养鸡 了!”一气之下她又去劳务市场打工,几个月下 来,又攒下一笔钱。几经权衡,为了照顾上学的 孩子,她和丈夫又决定回家养鸡。没想到这次又 赶上H7N9,又赔进去一万多元。 他们每三天就会喷一次消毒液,每五天就会 清除一次鸡粪,每七天就会给鸡喝一次防疫药 水。尹玉凤说,如果发生大规模疫情,最受伤的 是养鸡户。对于这一点,养过8年鸡的王光娥体 会更深。王光娥说,8年来她经历过不少类似风 波,虽然多数后来都被证明没有那么严重,短暂 恐慌之后,该吃的又开始吃了,价格也上去了, 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但是总有那么一批赶 上风口的无辜养鸡户遭受一次重大损失。 政府能否 给些补贴 “我们养鸡户太不容易了,熬多少夜才能养出 一棚鸡啊。”尹玉凤说,头10天的小鸡最折腾 人,对温度要求非常高,每个小时都要往火炉里 填一次煤,往水槽里倒一次水。由于害怕出问 题,晚上她干脆就睡在鸡棚里,找几个塑料箱子 拼在一起,搭成简易的床铺,一晚上定七八个闹 钟,刚眯一会儿就又得起床。“有时候三天三夜不 出鸡棚,连眯一会儿都不敢,生怕睡着了出事 儿,出来之后都不知道头晌还是后晌了。” “这是我养过的最好的一棚鸡,红红的鸡冠 子,雪白的鸡毛,谁见谁说好,可偏偏就碰上了 这阵风!”尹玉凤眼圈发红,泪珠在眼眶里打转。 她说,快达到出笼期的前几天,自己几天几宿睡 不着觉。” 尹玉凤说,没想到不但没有挣到钱,还又赔 进去一万多。“政府能不能给养鸡户一定的补贴? 或者适当给养鸡户发放小额贷款也行。”尹玉凤 说。 分析:高密度养殖 成病毒温床 禽流感再袭,十多年来,从H5N1、H9N2到 H7N9,禽流感频频“光顾”我国,花样不断翻新。 虽然原因尚迷雾重重,但密度高、卫生差的家禽 业养殖现状,已然成为病毒滋生的“温床”。 据不完全统计,禽流感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 感大范围发生,在全世界已经有十多次,我国更 成为“重灾区”之一。部分专家认为,这与我国现 有禽畜高密度的养殖环境、不科学的运输手段等 分不开。 不少禽类养殖户减少场地投入、以数量取 胜,“过密化”饲养成为禽流感传播的重大安全隐 患。 天津一家规模较大的养殖场负责人告诉记 者,现在肉鸡通常采取高密度养殖,不少养殖场 一平方米挤着十几只鸡,很容易发生疫病。华东 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上海生态学会顾问徐宏发 说,狭小的空间里动辄养殖成千上万甚至十几万 只家禽,大大增加了病毒、细菌的传染风险,变 异速度也有可能加快。“超过一定规模后,密度每 增加一倍,感染疫病的风险要增加六倍。”中国兽 药协会副秘书长王忠强说。现在一些养殖小区没 有按照标准建设,没有形成饲料和防疫统一。专 家表示,阻击禽流感,源头的监控和预防必须到 位。

新华社

已有 2 人鼓掌 积分 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社区居民

来自
安徽六安
发表于 2013-4-8 17: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六安
两只龟在田头一动不动,专家问老农,两只龟在干什么?老农:它们在比耐力,谁先动谁就输。专家指着龟壳上有甲骨文的龟说:“据我多年研究,这只龟已死五千多年了。另一只龟伸出头说:草!死了也不说一声,害老子在这干等!刚说完,带甲骨文的龟说话了:你输了吧!靠,专家的话你也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江苏省宿迁市
发表于 2013-4-8 18: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宿迁
记者懂个狗屁  死的那些人都是养鸡的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博士生

Rank: 8Rank: 8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明星

来自
山东省聊城市
发表于 2013-4-8 19: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聊城
我还赔一万多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员QQ:780813550|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4-26 16:31 , Processed in 0.210475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