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086|回复: 19
收起左侧

[大肉食] 种蛋码放经济效益的数学模型

[复制链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社区居民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发表于 2013-3-28 07:5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济宁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实际的孵化生产中,因孵化设备迅速的更新,导致很多老孵化师傅很难去熟练的使用和适应新的设备;同时很多新入列的孵化师傅又不知从何着手提高孵化率,往往只能道听途说,到头来仅仅停留在温湿度控制的这些基本环节上。以EIFXDZ90720巷道机为例,仅从温度和湿度着手是远远不够的。下面笔者就标题中的问题给大家分享,如有不恰当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很多师傅在孵化中都遇到过“入孵种蛋码放越密集经济效益越高吗?”这个问题,而且大多数师傅都认为码放越密集、“浪费”的孵化空间越小成本越低,成本就越低;事实答案真的是这样吗?且看笔者下面给各位以数学模型的形式做详细解答:

为了方便文章的表达,我们不妨做如下假设:
EIFXDZ90720型孵化机所使用的蛋盘可容纳共计42枚种蛋,分为7列,每列6枚;设蛋盘全部码满种蛋为“满码”,中间一列不码蛋为“疏码”。我们假设两种情况下的电费和设备费同样为C,因两种工艺下孵化时间相同,电耗主要维持“空气循环”“加热”“冷负荷”,其中前两个电耗很容易推断是相等的,冷负荷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                   CLQτ=KF⊿tτ-ε   W                  式中    K——围护结构传热系数,W/㎡•K;----两种工况相同。F——墙体的面积,;----两种工况相同。β——衰减系数;----两种工况相同。ν——围护结构外侧综合温度的波幅与内表面温度波幅的比值为该墙体的传热衰减度;----两种工况相同。τ——计算时间,h;----两种工况相同。ε——围护结构表面受到周期为24小时谐性温度波作用,温度波传到内表面的时间延迟,h;----两种工况相同。τ-ε——温度波的作用时间,即温度波作用于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时间,h;----两种工况相同。⊿tε-τ——作用时刻下,围护结构的冷负荷计算温差,简称负荷温差。----两种工况相同。可得:两种工况下,冷负荷相同。进而得知两种工况下设备费和电费相同,为C

假设此时鸡苗市场价格为Y元/只,种蛋成本为D元/枚。
满码:假设全部种蛋数90720枚=A[sub]1[/sub],上孵蛋孵化率X[sub]1[/sub],人工费7Z,那么满码的经济效益设为E[sub]1[/sub]= A[sub]1[/sub]X[sub]1[/sub]Y-A[sub]1[/sub]D-7Z-C
疏码:假设全部种蛋数77760枚=A[sub]2[/sub],上孵蛋孵化率X[sub]2[/sub],人工费6Z,那么疏码的经济效益设为E[sub]2[/sub]= A[sub]2[/sub]X[sub]2[/sub]Y-A[sub]2[/sub]D-6Z-C
若“疏码”的经济效益好于“满码”,那么7E[sub]2[/sub]-6E[sub]1[/sub]>0,△X=X[sub]2[/sub]-X[sub]1[/sub]>0,有:
7E[sub]2[/sub]-6E[sub]1[/sub]=7(A[sub]2[/sub]X[sub]2[/sub]Y-A[sub]2[/sub]D-6Z-C)-6(A[sub]1[/sub]X[sub]1[/sub]Y-A[sub]1[/sub]D-7Z-C
=544320Y(X[sub]2[/sub]- X[sub]1[/sub])-C
=544320Y△X-C>0
可得:△X>(实际计算C≈6000)
当市场苗价Y=2△X>0.55%

  即苗价2元的市场下“疏码”比“满码”提高0.55%的孵化率,效益就会增加。
当市场苗价Y=3△X>0.37%
    即苗价3元的市场下“疏码”比“满码”提高0.37%的孵化率,效益就会增加。
当市场苗价Y=4△X>0.28%

  即苗价3元的市场下“疏码”比“满码”提高0.28%的孵化率,效益就会增加。





在实际孵化中,据笔者的统计“疏码”比“满码”孵化率平均提高0.84%,在湿度很高的雨季该数值更是高达1.66%。


另外,在巷道机中“疏码”比“满码”孵化率要高,且雏鸡质量更优秀,尤其在空气湿度大的雨季更为明显


经多次实际测量数据得,“满码”比“疏码”高温点温度相比平均高0.47℃,达到平均39.05℃;高温点温度过高,确定对发育中的胚胎不利。在空气湿度大的雨季,高湿频繁出现,导致18天失水率远低于12%甚至不足8%,“疏码”可以加快气流速度,间接提高种蛋失水率,实验效果明显。下面是20批种蛋分别以“满码”和“疏码”对比孵化实验数据:




  



结论:并不是种蛋码放越密集经济效益就越高,反之,适当的降低种蛋码放密度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且能够提高初生雏鸡的质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社区居民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楼主| 发表于 2013-3-28 07: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济宁
很抱歉,很多实验数据无法上传,word文档写的,复制过来就格式完全不一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社区居民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楼主| 发表于 2013-3-28 07: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济宁
上边推导的公式无法显示,我把原版word文件放到这里,请指正

种蛋码放经济效益的数学模型.doc

80.5 KB, 下载次数: 436

原版文件[attachment=17549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社区居民

来自
辽宁
发表于 2013-3-28 09: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
高手向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明星

来自
安徽亳州
发表于 2013-3-28 09: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亳州
有点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博士生

Rank: 8Rank: 8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明星

来自
山东省聊城市
发表于 2013-3-28 09: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聊城
你说的正确 那就是孵化箱设计的不合理 我认为你说的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社区居民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楼主| 发表于 2013-3-28 14: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济宁
我说的是对34入孵或者334入孵两种情况下,理论和实际都能证明,这种方式确实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如果采用每4天入孵一次,就类似于这个模型了。因为后者单个巷道蛋车数不会超过5辆,通风效果和上文中的相当。
文中推导的公式无法显示,可以打开我上传的附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社区居民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楼主| 发表于 2013-3-28 15: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济宁

回 3楼(十年123) 的帖子

十年123:高手向你学习 (2013-03-28 09:12) 
还有好多篇这种文章,有时间的时候我都贴出来,大家共同学习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社区居民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楼主| 发表于 2013-3-28 15: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济宁

回 5楼(张洪卢) 的帖子

张洪卢:你说的正确 那就是孵化箱设计的不合理 我认为你说的对  (2013-03-28 09:38) 
孵化箱设计是在理想工作条件下,而实际中很多指标我们无法达到。标准504h孵化且34入孵或者44入孵才好。标准是高温点温度不高于38.5℃,实际中经常会超过这个温度的,你可以测量一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社区居民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楼主| 发表于 2013-3-28 15: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济宁

回 4楼(鸡不可失) 的帖子

鸡不可失:有点意思  (2013-03-28 09:26) 
谢谢,初来乍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社区居民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楼主| 发表于 2013-4-16 09: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济宁
这实验分享算是白分享了,竟然没人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3-4-27 22: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黄山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社区居民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楼主| 发表于 2013-4-28 06: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济宁

回 11楼(qingfeng1517) 的帖子

qingfeng1517:若“疏码”的经济效益好于“满码”,那么7E2-6E1>0   怎么出来的??啊啊啊 好高深好高深 晕了点...直接看结论吧.. (2013-04-27 22:17)
呵呵,这篇文章的数学建模要有数学功底才行。如果很想知道,可以联系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Rank: 35

社区居民

来自
北京
发表于 2013-4-28 09: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社区居民

来自
浙江省杭州市
 楼主| 发表于 2013-4-28 10: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济宁

回 13楼(bjliuxl) 的帖子

bjliuxl:看了你的帖子,感觉你很有想法,也很有能力。目前的依爱90720型巷道机,在3、4入孵或者更密集的入孵条件下,生产指标确实不是最高。就像你说的,鸡蛋多,内部环境控制不理想。巷道内10台车要比12台车孵化效果好。但是在种蛋量大,雏鸡销量大的时候,提高入孵频率会减少种蛋转商的 .. (2013-04-28 09:26)
呵呵,我共计对7种以上的入孵方式做过实验。是有规律的。根据这些规律,即使不能及时的变更为最佳入孵方式,但是也可以准确的预测孵化率,少浪费雏鸡也是一种成本节约。真正的好东西期刊上很难看到的,大家都不愿意分享,只有我这种傻子才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员QQ:780813550|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5-1 12:58 , Processed in 0.162429 second(s), 3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