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061|回复: 10
收起左侧

新浪也在报道

[复制链接]

0

Rank: 7Rank: 7Rank: 7

添砖加瓦奖常驻居民奖优秀会员奖社区居民

来自
山东
发表于 2013-1-22 15: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东营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新希望六和管理模式形同虚设:养殖户不让进棚


2013年01月22日 07:43  每日经济新闻  我有话说(1人参与)



  管理模式
  “公司+农户”模式之惑:农户自行管理 源头质量隐忧难除
  每经记者 彭斐 鄢银婵发自青岛、临沂、济宁、重庆
  继去年12月18日被央视曝出“速生鸡”新闻后,山东六和集团提出了“投入1亿元人民币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养殖户全面提升饲养水平,从源头保障产品质量”的整改措施。这样的措施是否有效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在山东调查发现,在以新希望(13.59,-0.16,-1.16%)(000876,SZ)旗下山东六和集团为代表的,为农户提供土地、公司保证收入的“公司+农户”养殖模式下,源头产品质量隐忧难除。
  对于新希望六和这艘农牧旗舰而言,“公司+农户”的模式保证了其产业链的平衡,而当这种平衡被打破,这艘巨舰又将何去何从?
  可有可无的合同?
  在我国,肉食鸡产业的生产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全产业一体化模式,另一种是“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
  有报道称:在中国90%都是“基地+农户”的模式,其存在无疑更适合当下国情,较少的投资成本以及极大吸纳农村人口劳动力的特征使该模式受到各地肉鸡供应商的追捧。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年报显示,2011年,公司通过农牧产业的整体上市,注入了优质的农牧产业,实现了向鸡、鸭、生猪的全方面规模化养殖。此外,在原材料供应风险部分,该年报还提到“生猪、鸡苗、鸭苗占公司畜禽养殖生产成本的90%以上”。
  “六和也有自养厂。”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咨询养鸡为由,在与平邑六和泗水养鸡场负责人徐建伟交流时,他如是称。对此,在记者向新希望六和发送的采访邮件中,亦涉及其自养厂规模问题,但截至记者发稿,并未收到新希望六和方面的回复。
  长期跟踪新希望六和的陈姓券商人士则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之前我问过新希望,他们说绝大多数是代养的,这个比例很高,可能在80%、90%的样子。”
  养殖户老黄告诉记者,目前肉鸡养殖密度大约为8~9只/平方米,鸡舍的养殖频率大多在4批次/年。
  新希望六和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六和集团鸡料销量478万吨,鸡苗销售1.3亿只,鸡屠宰3亿只。假设六和集团屠宰的3亿只鸡都为自养,据上述数据计算,仅是鸡舍所涉及的土地就需要12500亩~14062亩。
  “农户代养有个好处,集团不用很多投入,尤其是土地,很快就会把量搞上去。”上述陈姓券商认为,“可以在人力、土地资源上节省很大一部分开支,这部分挺大的。”
  “按照村里的规定,建个大棚搞养殖,每年租金也就400多块,最关键还能盖房子养老。”曾为平邑六和代养鸭子的泗水县养殖户老王说。在上述券商人士看来,代养模式如此流行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拿地困难,而养殖户手中正好有其急缺的土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老王养殖场所在的327国道北侧一片区域看到,数十家养殖户将鸡舍、鸭棚搬到了曾是农田的区域,旁边即是他们平时的居所。
  老王说,2003年之前这里仍是大片农田,因为是基本农田,村民并不能在上面建房,但后来在询问村委会后得知,在农田搞养殖不算改变土地用途,这也直接提升了村民们的养殖热情。
  一位不愿具名的研究人士认为,“公司+农户”模式中,企业通过农户间接使用土地发展养殖,而农户则获得合同保证的最低收购价格,双方也是各取所需。
  “一传十,十传百。”养殖户老黄如是形容六和签约农户的扩展速度。“老百姓不再出去,都开始养鸡,这是10年前的事了,从那时起开始兴养合同鸡。”
  事实上,在“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中,尽管有合同约束,但不少养殖户却认为合同不过就是一张纸。在养殖户看来,合同中的保底价格才是吸引养殖户的关键点,其他的都不那么重要。“六和签的合同,如果市场价是1块钱一斤,他们也会按保底价收。”在老黄看来,这是平邑县多数养殖户选择为六和代养的主要原因。
  对于该模式,老黄认为:“粗放式的养殖模式下,农民也不怎么懂法,就知道看看价格就行,实际上那个合同(也可有可无),他(六和)如果真不要你的(鸡),你能怎么治他?”
  养殖喂“药”是惯例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多日调查采访发现,在“公司+农户”这一发展模式下,养殖户在多个环节均存在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刚进入老黄的鸡舍,一股鸡屎发酵后浓郁的氨气味道便扑鼻而来,刺激得让人睁不开眼。去年12月28日,将近6000只白羽鸡被卖到平邑六和后,除了两只瘦小的白羽鸡外,这个鸡棚已经空空如也。
  老黄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因为太轻,两只没怎么长肉的鸡就放在了大棚里,也没有再喂食。
  按照该老黄的说法,两只存活的白羽鸡,12月28日至1月14日已有超过半月时间没有喂食,现在还能存活,已经养了15年鸡的老黄,对此也颇为惊讶。
  在去年12月21日,上海食安办发布 《关于百胜集团[微博]自检情况的调查通报》,确认了肯德基[微博]2年瞒报8批鸡类产品抗生素超标的事实。
  在媒体的曝光镜头里,一只白羽鸡40天吃下了18种抗生素,然后又走上了我们的餐桌。人们对此关注的焦点问题并非饲养周期短,而是激素和抗生素的滥用。
  公开数据显示,在1984年,肉鸡长到2.0千克体重需要49天,而到2010年却只需要34天。
  对此,老黄坚定的认为,“(鸡)长得快、肥,依我说,不是加的激素,与品种有直接关系,即使吃一斤药也长不出肉来。”
  “就好比好端端的人,谁愿意吃药,这并不是什么好现象。”老黄说,吃药多,反而会起相反的作用,吃药只能损害鸡的肾功能,损害机体,不会长胖。
  老黄还同时表示,“相比于刚开始养鸡,每只鸡有三毛钱的药就行,现在每只鸡得七、八毛钱。”
  “一只鸭子必然得吃3毛钱的药,这个药得强制性地卖给你,喂他们(六和)的鸭子就得吃他们提供的药。”曾是平邑六和签约养殖户的老王说,这些药的价格也比市场上略贵。
  考虑到降低养殖成本,养殖户也会从市场上购买兽药,“我们对于一分一厘都会计算在内。”重庆市长寿区曾同国内某养殖基地签约养殖的黄某透露,至于市场购买兽药的药量、喂药时间等方面的管控,则多半由养殖户自己决定。
  检疫合格证议价可买
  “一般32天就停了,公司要求是32天,42、43天卖鸡,休药期一般超过7~10天左右。”老黄说,在屠宰前两三天,平邑六和还是要做药残检验的。
  平邑六和徐建伟表示:“鸡和鸭的养殖,整体差不多,得经过公司验收,绝对得提前化验,我们公司现在只杀无药残的鸡。”
  老王以养鸭子为例称:“停药一般在25天、26天之后,鸭子一般喂40多天,但此时也不是完全停药,到后期看鸭子长势,如果有发病迹象,还得继续喂药。”
  事实上,根据农业部《肉鸡饲养管理准则》,养鸡场要建立生产记录档案,详细记录每天的用药情况、鸡群健康状况、出售日期和购买单位等。
  但之前曝光的肉鸡加工企业中,有的没有进行宰前检验就宰杀了,相关企业检验人员甚至直接为养殖户填写饲料日志、用药记录。
  对于饲养记录,老王的回答更为干脆:“有,后来都得要,但谁给他们填啊?最后都是糊弄地写上,闭上眼画上几个数就行了。”
  上述陈姓券商人士直言:“六和集团对养殖场的控制是比较严的,但对于养殖户具体监管,就有些鞭长莫及了。”
  对于出售前必需的检疫,老王称:“检疫费用,一只的话1毛钱,看你的合同,但这里面也能讲价,像我们也就养1500只~1600只鸭子,最后讲讲,100块钱也就挡着过去了。”
  “这种情况要是说没有,是假的,但是这种情况都是个别的。”山东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研究员张洪杰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出问题的一般就是养五六百只,要不再多点的,这些小养殖户,你都不知道他们在哪里养的,养鸡不去申报。”张洪杰称。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预防系副主任常维山表示,“‘企业+农户’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药残,但它下面养殖户多了,你不能百分之百控制,这是肯定的。”
  福建圣农发展(12.57,-0.15,-1.18%)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剑华向媒体表示,美国前五大养鸡企业都是一体化的产业链模式,去年这五家所占的美国市场份额高达67%,而在中国,90%都是“基地+农户”的模式,风险也自然凸显。
  “自检”规定形同虚设
  “企业为养殖户提供统一的鸡苗、饲料、用药、技术等,最后进行统一的收购,这样可以降低企业自建养殖场生产的风险,但不利于企业进行全程的监控,难以保障其质量。”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宋杰凝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多位分析人士也认为,山东六和集团便是“公司+农户”模式的代表,这种模式的缺点就是风险不好把控。
  1月11日下午4时许,在多方打听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了距田润食品以北约10公里的一家六和签约养鸡场。
  该养鸡场位于平度市白埠镇杨龙村以北约两公里,即使在该养鸡场鸡舍东侧的生活区域,大门亦是“铁将军”把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考察市场为名,试图到鸡场探寻。该养鸡场负责人说:“还是到田润问吧,那里比我们这清楚。”
  “养鸡场的位置都比较偏,像他们这种情况,即使想监管,也不可能那么及时。”在一位新希望六和员工看来,进都不让进,里面的养殖情况,只有养殖户自己最清楚,即使有违规的地方,也很难发现。
  平邑县卞桥镇一位六和签约养殖户透露,近日,养殖户接到了六和方面的口头通知,凡有陌生人打听有关养鸡的细节,一律不能作答,如出问题,由养殖户自己负责。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尝试向六和集团肉食事业部经理赵景全求证,但电话始终未能接通。

  在平度市食安办向记者提供的材料中显示,(六和集团田润食品公司)业务员每周要对养殖户巡查,检查养殖户用药等情况,并要求所有肉鸡宰前3~5天必须采样检验,检验合格后才予宰杀。
  “这类养殖模式的弊病很明显,就是风险不可控。你可能去检测一家两家,但是几十万的农户养鸡,而且各家的方式、添加的药物各不同,你总不能每家去挨个检测吧?”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陈剑华向媒体表示。他介绍说,发达国家的白羽肉鸡养殖也多采用“企业+农户”模式,但由于他们管理和要求更为严格,养殖户素质较高,也更规范。
  记者调查还发现,这一规定形同虚设。“他们(六和方面)来了,我们养殖户根本不让他们进棚。”老王说,“他们的技术都不如养殖户自己懂得全,有些片区经理即使到了养殖场地,要到棚里看看养殖情况,人家都不让他们进去,他们走的鸡棚鸭舍太多,就怕把病毒带进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社区居民

来自
山西晋中
发表于 2013-1-22 16: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晋中
鸡管不住,能不能管住人,管住抗生素?
抗生素滥用仅仅是养殖方面的问题吗?
肉鸡的抗生素滥用靠堵还是靠疏?
有没有对人体无影响的抗生素?
人吃五谷生百病,鸡病了就等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常驻居民奖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明星

来自
山东日照
发表于 2013-1-22 16: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
无休无止的报道何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发表于 2013-1-22 16: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六和公司投资再多钱也没用,能使养鸡技术得到全方位提高吗?凭现在大家这样臭的养鸡技术去养鸡,只会越养越糟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山东省日照市
发表于 2013-1-22 17: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日照
不让它们进棚就对了     假如硬闯打断狗腿没商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常驻居民奖忠实会员

来自
山东潍坊
发表于 2013-1-22 18: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
就是不让进气死他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山东济南
发表于 2013-1-22 18: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临沂
看来媒体不把养殖户置于死地不罢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天津市
发表于 2013-1-22 18: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一定要健康食品,国家就得下大力气,真格的检验,每一批屠宰的鸡,检验合格,贴上健康证,固定投放销售地点,像烟草一样,实行专营制度,由终端控全程,谁要是不能适应要求,就只能被无情的淘汰,到那时,卖不合格药的人和厂子,南郭兽医,不懂管理瞎养鸡,不能帮助养殖户养好鸡的龙头,乱屠乱宰的小厂子,经营死鸡的,都的回家抱孩子,大家也就才有可能吃到放心鸡。
就像有人拿刀杀人了,你去管刀厂,还是去抓杀人的人,不言自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高中生

Rank: 4

社区居民

来自
东营河口
发表于 2013-1-22 21: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东营
看来媒体不把养殖户置于死地不罢休,,俺也想说这句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广东省广州市
发表于 2013-1-22 21: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回 7楼(天津宝坻老王) 的帖子

天津宝坻老王:一定要健康食品,国家就得下大力气,真格的检验,每一批屠宰的鸡,检验合格,贴上健康证,固定投放销售地点,像烟草一样,实行专营制度,由终端控全程,谁要是不能适应要求,就只能被无情的淘汰,到那时,卖不合格药的人和厂子,南郭兽医,不懂管理瞎养鸡,不能帮助养殖户养好鸡的 .. (2013-01-22 18:29)
此话说的有道理,应该去追究养殖高层技术管理人员的行政责任,政府要定期监管检查重点龙头企业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很规范,有没有拿食品卫生安全当儿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明星

来自
陕西省渭南市
发表于 2013-1-23 10: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
个别媒体上的某些记者为了赚足眼球和自身的利益不惜炒作而达到目的,对眼前表面现象大加描述,而对其中一些深层次的东西不敢去挖掘、剖析。真不知道他们上大学时新闻专业的老师是怎样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员QQ:780813550|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4-26 02:48 , Processed in 0.106361 second(s), 2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