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十章:种鸡饲养管理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一、肉种鸡种蛋受精率偏低和受精率下降过快可能存在的原因;应从三个大的方面分析:一个是受精率高峰上去慢,但有受精率高峰;(产蛋三周后受精率能否达到91%以上)可能的原因是育成后期周增重不足;但14—18周体重与均匀度很好!!!。二个是受精率高峰上不去(92%以下),但高峰持续时间长.可能的原因是出现在14—18体重控制与均匀度不好;精子活力不行;但4—8周的体重与均匀度控制较好。三个是受精率高峰后下降过快;主要原因应出在高峰期体型控制方面;问题出在受精率下降前推6周的时间段内体重与体型控制不太好;
受精率下降过快可能存在的原因有以下五点:
1、管理方面的问题应是主要原因:各种原因造成种公鸡的营养从过剩到不足;管理上造成营养从过剩到不足:原因,公鸡31周前明显超重,而造成产蛋期公鸡不敢加料:使种公鸡造成过剩后的不足现象;多表现在混群后公母鸡控制分料不到位;使公鸡造成前期严重的超重现象,管理工作者由于种种心理,几周不敢上调料量,但可能体重仍然在升(这种体重上升可能与员工称重有关,种公鸡是挑鸡称重),这是一种假象,不是真实的体重上升。有时以发现公鸡严重营养不足了,但以问管理人员仍认为体重上升呀?(体重上升的真实性,可能是因为舍内员工称重没有代表性了),管理上造成营养从过剩到不足:
2、由于混群时挑选种公鸡的原因,怕公鸡超重限料过度,而造成种公鸡营养不足,尽而致使早衰(睾丸提前开始萎缩);管理上造成营养过剩到不足采取的措施:采取正当方法分饲,做到真正意义上公母鸡分饲;做到真正的分饲:分饲的有效性:在分饲初期建立公鸡分饲网的使用:公鸡料线符近两边一米处建具有升降功能的隔离网;作用是严格分离开公母鸡采食,并能给所有公鸡同等的采食时间。
公鸡分饲网制作办法:分饲网的组成:分饲网是由两片:长于公鸡料线两米,宽1米;另外两头用两个两米长,一米宽的网作门平时在两个长网上固定,放下后作为门前后封闭;也可以以栏长度只建两片长网即可;使用方法:放下公鸡料桶后,公母鸡分开,放下分饲网,严格分开公母鸡采食,放低公鸡料桶。
公鸡吃够其料量;增加称重鸡只的比例、次数和抽样的随机性,确保称重的真实性;防止作弊;即使种公鸡体重偏大,也要每周给予加料,确保每周都有一定的增重;每周都有好的增重。
由于混群时挑选种鸡的原因,造成种公鸡营养不足,尽而致使早衰;原因是:混群后种鸡个体失重;混入大公鸡,留下小公鸡;混群后没有立即称重,许多管理人员混群前称重算出平均体重,混群后再算体重进行对比,总觉超重不少,认为料量过大或公鸡偷吃母鸡料原因,但实际操作是混入的是大公鸡,也许只占全群公鸡的70—80%的大公鸡;它们的平均体重远大于两周后所称体重,实际上并没有增重,反而是有的体重偏轻;管理人员仍不加料,更有甚者还要减料;刚混入大群的公鸡采食不够,营养不足,应激过大,营养需要增多。实际没增重哪么多的,管理人员不敢加料,使公鸡造成早衰;
造成种公鸡营养不足,所采取的措施:混群前按比例选出公鸡选好后进行称重,作为产蛋期基础体重;(把混入大群的公鸡全群称重,算出平均体重)这点很关键。大数量挑、淘弱小公鸡时,要考虑存留者是否有足够增重;确保每只公鸡有一个好的周增重;
种公鸡混群前后应采取下列措施:混群前三周对公鸡进行分群:按要混的栋数进行分群:一批鸡五栋舍就分成七栏;确保中间五栏均匀度不低于95%;稳定两周后进行混群。体重均匀度恒定后再挑出里面短腿公鸡;混群后三周100%称重;以体重定料量;
3、病的影响;
4、 育成期关键周增重不够(12周以后)
种鸡在14—18周增重不足,会严重影响种公鸡性腺的发育,从而抑制睾丸生长,对后期精子活力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5、饲料营养方面;现代我们饲养的种鸡都接近宽胸型肉用种公鸡,饲料利用率明显提高,饲料方面;是不是给种公鸡造成了营养过剩;手册上饲养标准:公鸡粗蛋白要求是12%,但实际上在15%左右;(现以调到13%)另外原来育成料粗蛋白也高于标准1.5%;蛋白偏高,采食量就低,这势必导致其它营养成份不足;
饲料中氨基酸不能偏高:氨基酸偏高是增长体重,对生产没有什么好处;蛋白过高时,鸡体要把他转换成尿酸,消耗能量;日粮中蛋白水平高会影响到繁殖率;高蛋白与合适蛋白的受精率要差两个百分点;过量的赖氨基酸也会严重影响受精率;超体重的种鸡:体重增加,则饲料中能量、微量元素与维生素需要量相对增加,但不应增加蛋白含量。
6、母鸡过肥:现在种鸡母鸡过肥也成了主要问题;它同样影响受精率;原因有以下几点:过肥母鸡体内精子活力下降;公母鸡交配成功率低;种蛋品质下降;所以我们饲养肉种鸡产蛋期中,母鸡每周要减料,公鸡每周要加料是必需的。
正常情况下:公鸡每受精一次,可以确保母鸡5—7天都能产出受精蛋。若公鸡正常情况下,精子在输卵管中的存活时间应是7天左右。会有什么原因使输卵管中的精子活力降低呢?可能原因很多:如输卵管炎症,公鸡精子活力不强……。但有一个原因可能被我们忽视了:母鸡过肥。
腹腔高温环境的形成:鸡体自体通过各种机能活动,自身产生出部分热量,正常情况下,通过皮表面、排粪和呼吸等系列活动排出自身产生的热量。但腹腔内的热量只有通传递热量的方式通过粪便和皮肤散热。但在腹腔内增加了一层隔热层(脂肪)后腹腔内散热困难,腹腔内形成高温环境。
热中暑死的鸡只腹腔内温度均在45--60℃之间。高温环境下的精子:活力下降。精子运动迟缓不能进入卵泡内与卵结合;不良的生存环境使精子寿命缩短,从5—7天可能缩短到2—3天。加重公鸡的负担。最终引起受精率下降。环境温度在20℃时能促进睾丸发育与精子的生成,在30℃时对精子无不良影响,但温度达到34℃时就对精子有暂时性的抑制作用。若处在高温环境中,精子品质逐渐下降,精子的死亡加快、受精率降低。
采取的措施:
适量增加点公鸡比例(增加工作效率)
提高公鸡性欲(药物刺激)
提前强制换羽(决策上考虑)
控制不要再增加体重(宁愿短时间损失点产蛋)。
进行一次分群;
要区分体重大与过肥:体重大是育雏育成期超重造成的,不一定过肥;
二、肉种鸡分期管理的重点有哪些?
种鸡常规分期:按常规去分:可分为育雏期、育成期、预产期和产蛋期:育雏期:0--6周:提高机体自身的抵抗力;育成期:7—18周:均衡的周增重;预产期:19—24周:合理的周增重;产蛋期:25—66周:合理的用料;产蛋期又分为产蛋高峰期(25—45周)和产蛋后期(46--66周)。
种鸡各期有自已的管理重点,分把种鸡全期分为两个生命薄弱期和四个管理重点期;
第一个生命薄弱期是:0—1周:
0—1周;是种鸡从出壳到自身正常生活动开始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从尿囊通过蛋提供营养一下过渡到通过胃肠道吸收营养的过程;呼吸也从尿囊通过气室呼吸转成肺呼吸;机体所有系统启蒙发育期。所以我把这个期定为种鸡的第一个生命薄弱期。
从接鸡到一周未的生理特点与生长管理方面:发育特点:种蛋入孵后开始发育,活体进入生长时期:生长所需营养全部通过尿囊供给,在雏鸡喙壳后,由尿囊呼吸转成肺呼吸,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活生命出生。经过系列操作后,接转到育雏场内:雏鸡进入生长初期级段,开水开食后刺激胃肠道开始发育,也是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和体温调节功能快速发育期,同时也是其他系统的启蒙发育期;
管理重点;刺激食欲及开水开食工作
第二个生命薄弱期是:22—30周:这一时期内,种鸡刚开产期,种鸡从单独生长阶段进入了生长和生产阶段;由于生殖系统调节,生长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给鸡只造成重大的生理应激,使自身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产道炎症增加,也降低了机体对病的抵抗力,这个时期又是一个危险期,所以我叫它第二个生命薄弱期。
管理重点;预防各种应激合理加料
第一个管理重点期是:4—8周:是骨骼快速发育期,8周时的骨骼长度以达到成年骨骼长度的85%以上;这一时间的均匀度直接决定了体成熟均匀度的高低。体成熟均匀度的高低又直接决定了种鸡一生中的生产性能的高低。这一时期的管理也是至关重要。所以我叫这个期为第一个管理重点期。
管理重点;控制增重的合理性
第二个管理重点期是:14—18周:是生殖系统快速发育期,这一时间的均匀度直接决定了性成熟均匀度的高低。性成熟均匀度的高低又直接决定了种鸡一生中的产蛋高峰的高低。这一时期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所以我叫这个期为第二个管理重点期。
管理重点;控制增重的合理性;
第三个管理重点期是:32—40周;高峰后的管理,减料是重要工作,减料的同时应考虑到蛋重与体重和生产性能的互补情况,这一时期技术含量很高,一点不能马糊,一时错会导致终生错,也是种鸡生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所我定为第三管理重点期。
管理重点;控制减料的合理性;
第四个管理重点期是:45—55周;是公鸡的管理重点,因为35—55周是睾丸开始萎缩期,何时开始是我们控制的重点,这一时期,产蛋进入后期,员工开始松懈,但对于公鸡的管理正是关键时期,所我称这个时期为第四个管理重点期。
管理重点:控制公鸡体型和体重,防止各种应激。
三、肉种鸡管理中的几大瓶颈问题
现代肉种鸡管理过程中的几大瓶颈问题是困扰肉种鸡饲养行业的几个严重问题,它们分别是产蛋高峰后期产蛋率下降过快;肉种鸡脱羽时间不断前提;受精率不稳,后期下降过快;修整期不规范化管理带来的危害;冬季温度偏低和温差过大造成的危害。由于这几个瓶颈问题的存在,导致肉种鸡的生产性能极差;全期入舍母鸡累计供种蛋数不超过160枚/套的比比皆是,不超过150枚/套的也大有人在;全期入舍母鸡累计供健雏数不超过130只/套的比比皆是,不超过120枚/套健雏的也占一半以上。根据罗斯标准:产蛋40周的肉种鸡供种蛋应为173枚/套;供健雏数为146.6只/套;但几乎没有一个生产场能达到这个标准,这是为什么?
现代肉种鸡管理工作中35周前的管理很少出现大的问题(疾病除外),而且60%以上的生产场产蛋高峰期都能达到或超过标准,在这个阶段里出现的问题的就是受精率偏低。但常规系肉种鸡饲养过程中,受精率达到标准的很多;究其原因到底是怎么回事?肉种鸡品种的改变在饲养管理方式也会有很大的改变,一些守旧的管理方法,导致管理人员不能跟上肉种鸡育种的变化;当时的观点是在6周前有一个大的体重,后期增重在15克左右;现在的管理重点是肉种鸡在每个生长期都有一个均恒的增重,30周后要有一个好的增重:30克/周,要想有这么好的一个增重,就要靠持续加料来完成;这一切一切都是造成我们生产成绩差的一系列原因。
下面讨论一下几个瓶颈问题:
高峰后期产蛋率下降过快:上高峰期间的管理很容易,因为所有员工都特别用心去工作,上至场长,下到生产区舍内员工,面子,增胜心与产蛋率天天上升,都增加了员工的斗志与关心度,再加上场长能天天过问鸡群产蛋的情况,所有人都在关心产蛋高峰的高低。就因为所有人的关心,所以上高峰这个阶段往往都很顺利(疫病出现除外)。产蛋率达到高峰后员工会有高峰产蛋率能维持多长的心理存在,鸡群管理也可以,但斗志减了不少,然后管理开始松懈,等产蛋率到80%以下,对员工的打击很大,再加上产蛋率的一直下降,员工就有点心灰意冷了。此时,作为管理人员要给员工讲解清楚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所以产蛋后期产蛋率下降过快的主要原因是管理松懈和关心不够造成的。由于这个原因会造成一系列不良的连锁反应:用料不合理;舍内温度偏低;后期鸡只出现增重不足或失重;从而造成产蛋率下降过快。
后期产蛋率下降过快应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1、作为管理人员应按产蛋率正常的下降情况,给各栋制定出每天的产蛋性能指标,让员工有个奋斗的目标,产蛋率有所下降,但也能达到管理的标准,心理平衡了工作热情也就高了;
2、作为管理人员应确保后期鸡只不失重,抽样准确,加减料合理;
3、加强基础管理,舍内小气候的控制。
肉种鸡脱羽时间不断前提;肉种鸡换羽本身是一个很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提前换羽就不正常了。鸡群羽毛的发育程度、颜色、质地情况与鸡群的年龄、营养状态、疾病影响密不可分。正常情况下鸡群要300天以上才会出现羽毛脱落、喙尖断裂、羽质粗糙、颜色暗淡等现象,如果提前出现了上述现象则极有可能与营养情况、疾病情况有直接联系。从营养上说,羽毛是由含硫氨基酸、亮氨酸、微量元素及粗纤维等构成,出现早期脱羽、断羽、毛色暗淡等情况,说明构成羽毛成份的这些营养物质出现了缺乏,因此在饲料中及时补充上述营养物质是解决早期脱羽断羽等问题的主要手段;从疾病上讲,任何疾病的出现对鸡群营养的吸收与利用都会造成直接的影响,这不可避免地也会对鸡羽毛的质地等造成影响。如禽流感后期造成长久羽毛脱落、羽虱造成羽毛脱落、某些情况下对鸡群进行疫苗免疫也会造成羽毛脱落、重者甚至出现换羽现象等。
脱羽现象不断提前就不正常了。主要原因可能排除不了疫病的问题,但饲料营养方面也不容忽视,因为脱羽的同时都有体重增重不足的现象。首先我们讨论一下疫病的问题:大家分析一下哪批鸡开始脱羽的前几周是否有异样的生产情况存在,也许哪种疫病没有引起大的问题。
受精率不稳与后期受精率下降过快;现在肉种鸡生产中的产蛋高峰期,周均产蛋率超过86%的鸡群比比皆是,但受精率达到93%以上的很少,而且到40周后受精率又会下降过快。公鸡饲喂不足或饲喂过度就会引起问题的发生。一般在40周后会出现饲喂不足的现象:喂料量不足,公鸡的精液产生量降低,导致交配频率低,性活力下降。具体表现为:公鸡无精打采,羽毛脱落,触摸胸肌感到松软,交配行为减少,叫声减少或停止,肛门的颜色变得苍白、干燥。尽而会出现受精率下降过快,1—2周的时间能下降5—8个点左右。
究其原因:也就是育成后期体重不合理和30周后的周增重不足、体型偏痩。其实有多少管理者了解,现在肉种公鸡的管理存在的问题是后期增重不合理呢?
应从三个大的方面分析:
第一个大方面是受精率高峰上升缓慢。(产蛋三周后受精率能否达到91%以上)可能的原因是育成后期周增重不足或者是管理上出现大的应激。
第二个大方面是受精率高峰上不去(92%以下)。可能的原因是出现在14—18体重控制与均匀度不好,关键期增重不足可能是主要原因;精子活力不行;生长关键周出现大的应激,抑制了睾丸的发育,发挥不了最大的潜力。
第三个大方面是产蛋高峰过后下降过快(40周后),月受精率下降超过三个百分点以上;主要原因应出在高峰期体型控制方面的问题;问题出现在受精率下降时前推4周的时间段内体重与体型控制不太好。
第四个大方面是疫病的问题,疫病对种公鸡的影响是促进了睾丸的萎缩,疫病过后我们了解多的是产蛋率的恢复,又有谁知道睾丸性能的恢复情况。
修整期不规范化的管理:现在的种鸡场是谈疫色变,而且多发生在产高峰期和育雏期,究其原因,是不是很难说清楚,疫苗防疫已经很频繁了,隔离消毒也可以说做的不错了,但就是杜绝不了疫情的发生。可能许多人都能说出许多原因来,但有一个原因是不容忽视的:上批鸡淘汰后清理是否彻底间隔期是否足够长?
休整期规范化管理的目的是彻底杜绝本批鸡所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对下批鸡的影响。
现在人们最关心的病是禽流感,都知道它的病原毒株极易变异,在清理过程中,如果稍有不彻底之处,则会给下批种鸡饲养带来灭顶之灾;在现有种鸡场清理消毒过程中,好多场只重视了舍内清理工作,往往忽视了舍外清理不好的危害。舍外清理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整理工作要求做到冲洗全面干净、消毒彻底完全;淘汰鸡后的消毒与隔离要从清理、冲洗和消毒三方面去下功夫整理才能做到所要求的目的。清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做到以下几点,就能保证种鸡生长生产安全:淘汰完种鸡到进鸡时要间隔45天以上;10天内舍内完全冲洗干净,舍内干燥期不低于20天。任何病原体在干燥情况下都很难存活,最少也能明显减少存活时间;
舍内墙壁地面冲洗干净,空舍10天以后,再用20%生石灰水刷地面与墙壁;管理重点是刷生石灰水要均匀一致。
对刷过生石灰水的鸡舍,所有消毒(包括甲醛熏蒸消毒在内)重点都放在屋顶上和没刷到生石灰水的地方,这样效果会更加明显;
舍外也要如新场一样:如何做呢?污区土地面清理干净漏出新土后,地面最好铺洒生石灰所有人员不进入活动;以确保生石灰所形成的保护膜不被破坏。净区地面严格清理漏出新土,并一定要洒上生石灰,更不要破坏生石灰形成的保护膜;
舍外水泥路面:冲洗干净后,水泥路面洒20%生石灰水和5%火碱水各一次;若是土地面应铺1米宽砖路供育雏舍内人员行走;把育雏期间煤渣垫路并洒上生石灰碾平(不用上批煤渣)以杜绝上批鸡饲养过程中对地面的污染;传给本批种鸡。
通风开始到接鸡后20天注意进风口的每天定时消毒;
确保接鸡20天内进入舍内的鞋底不接触到土地面。育雏期间水泥路面洒20%生石灰水,每天早上吃饭前进行,可以和洒火碱水交替进行。这样做会使路面洁白。有两种作用:起到很好的消毒作用;路面洁白美观,人们也不忍心去污染它,万一污染了也会迫使当事者立即清理干净。
冬季温度偏低和温差过大的危害:所有病原体在冬季最冷的时候,存活不成问题,但繁殖过快的可能性不大,但很多疫病的发生都在这个季节,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冷应激的发生:冷应激是舍内温度和温差太大有关;任何疫病的发生都有一个不为人知或少为人知的诱因存在,只有这种诱因的存在,疫病才会突破种鸡机体的保护屏障,致使种鸡发病。
舍内温度控制(按理论数据):
鸡只在产蛋期的适宜温度是18--28℃。
临界温度是:最低13.8℃---最高30.8℃
临界温度以外对产蛋率会有明显影响;
考虑供温系统改造,确保舍内温度不低于18℃,再低也不要低于16℃;
采取的措施是:保证舍内温度不低于18℃,温差不高于2℃。
但是我们一些种鸡场管理人员由于对种鸡对温度适应认识不够,再加上育成后期,冻不死鸡,又不产蛋,就忽视了对育成种鸡温度的管理,使冬季育成鸡舍温度明显偏低,年初开产后出的鸡雏问题较多。这个问题不容大家忽视,否则后果难以预料。
四、父母代肉种鸡的均匀度:
什么是鸡群均匀度 ?
在正常的鸡群中大约75% 的公鸡和78%的母鸡应在各自性别平均体重的10%的范围内,才能称其为均匀度满意的鸡群。鉴于公鸡的体重较大,公鸡中体重差异也会大些。但是许多鸡群达不到这一均匀程度,当然也有比此还要好一些的。
那么:造成均匀度差的因素是什么?均匀度差具体开始的时间? 均匀度差能不能防止?
导致均匀度不良的十个因素: 1. 公母鸡的个体差异; 2. 雏鸡到场时鸡只体重的均匀度;3. 早期脱水; 4. 育雏温度不适; 5. 通风不足; 6. 挑 食; 7. 饲养密度偏大; 8. 饲喂和饮水空间不足;9. 饲料质量;10. 疾病。 以上这些因素90%都可以由人来调控。
均匀度差具体开始的时间?
雏鸡放入育雏舍几个小时之内,均匀度差的问题就会开始滋生。现代化杂交选育的肉鸡六个星期内体重可达2.6公斤左右。为达到此目标,雏鸡最初的体重在育雏的第一周内通常可呈5倍的速度增长。以这样的生长速率,均匀度的问题会愈来愈差且变化速度很快。因此必须对此加以认识。我们饲养的父母代肉种鸡到开产前才是正常生长六周时的体重,要控制其生长,让其按要求时间达到其生长体重。所以喂养料方面就特别重要。
提高均匀度的喂料原则是:在同一时间内相同条件下,每一只鸡都能吃到相同料量。
获得良好均匀度的鸡群: 认真考虑导致均匀度差的因素有助于查明问题,采取措施改进鸡群均匀度。
1. 公母鸡的个体差异:大自然使公鸡在6--7周龄时要比母鸡重150--200克,大自然还保证出世的鸡雏比例大约是一半公鸡一半母鸡。
有时农户投诉说,他们收到的母鸡比公鸡多,这一点必须要明白,除非刻意要求,孵化厅不会在商品代鸡出雏时做鉴别工作。在快速增长的肉鸡群中,由于早期鸡冠生长速度很慢,有时很难识别公母鸡。
通过羽速鉴别的慢羽肉鸡品种到场后进行分饲,自然地就会提高5%-8%的均匀度。在大群并高密度饲养条件下这种方式更为有利。分饲的公鸡可在5周龄出栏,给第6周龄的母鸡留有更多的生长空间。
2. 雏鸡到场时体重的均匀度。当订购大批雏鸡时,通常孵化厅难以从同一日龄的种鸡群提供所需量的雏鸡。蛋重的不同会导致雏鸡体重的不同,因此应将其分别饲养。将不同体重的一日龄雏鸡分别饲养是获得鸡群均匀度的第一步骤。
3. 部分鸡的早期脱水:如果雏鸡需经长途运输,特别是气候较炎热的地区,雏鸡容易脱水。雏鸡体重中70%为水份,脱水可大大减少其体重。雏鸡必须在到场时立即饮水(水中应有电解质和葡萄糖)。所有雏鸡立即饮水十分重要。雏鸡拖延饮水会导致早期生长受阻,日后会出现均匀度不良现象。为了保证所有雏鸡马上能饮到水,建议做到下列两点:在雏鸡放到育雏栏之前,先将每只雏鸡的嘴浸触到饮水器之内。最初4-5小时内将饮水器的数量比平常增加50-100%, 这段饮水时间的同时要喂上料。
4. 育雏温度不适:初生的雏鸡没有羽毛无法控制自己的体温。因此要为其提供热量使其保持温度。第一周垫料高度的温度应为32℃。该温度必须每周降低2℃,直至第三周龄。再者,该温度必须均匀地分布于所有鸡只上方。尚若雏鸡受凉,雏鸡会发抖或拥挤在一起,不吃饲料,体重降低,就会导致早期均匀度较差。
为防止上列情况发生,建议如下:1 每个育雏栏内要放入适当数量的雏鸡。2最好使用燃气式育雏伞,为雏鸡提供适宜的条件,提高均匀度。3 育雏栏上应悬挂温度计,保证温度适宜。4 要保证不要温度过高,温度过高易使雏鸡脱水。
5. 通风不足:当雏鸡在一起育雏时,必须排出其释放的二氧化碳和氨气并引入新鲜氧气。要以适宜的方法进行适当的通风。雏鸡早期受氨气侵害会严重破坏其呼吸道系统。受损害较其它鸡只严重的鸡只均匀度较差。鸡只生长最基本的要素是适量的新鲜氧气。
6. 挑食:雏鸡出于本能会挑选饲料中较大的颗粒进食。有些地方采用玉米碴做开食料的方法并不可取,这样会使雏鸡养成挑食的习惯;其结果鸡只营养不平衡,导致均匀度差。鸡只应从一日龄开始采用肉鸡开食料。
7. 饲养密度偏大:通常,饲养人员在有限的鸡舍内拟将饲养的鸡只数量扩得越多越好。饲养密度过大属于目光短浅。密度大不仅使鸡只造成活动面积的竞争,也会造成饲喂和饮水方面的竞争。同样,还会造成舍内新鲜空气不足。任何方面面积的不足都会影响均匀度。较弱小的鸡只受害较大,影响利润收获。密度大还会使鸡只应激大,使肠道中共存的大肠杆菌生物体发作,引发如CRD等方面的疾病,从而影响均匀度。在开放式鸡舍,要保证每只鸡在4周末以前拥有465平方厘米的面积,以后为930平方厘米。
8. 饲喂面积和饮水面积不足:过去饲养人员每100只鸡用两个料桶,这在10年前对于那些长势较慢的肉鸡足以了。然而现代的肉鸡需要随时随地都要吃到料。而且所有的鸡只要同时从喂料器中采食。经验告知我们,每100只鸡使用8--10个料桶才可能使鸡只体重和均匀度都能达到满意的程度。最初增加的投资饲养几批鸡群即可补偿。饮水也是最重要的营养成份,尤其是炎热季节。饮水面积不足会导致较弱小的鸡只脱水、均匀度较差。要保证所有鸡只任何时候都能得到干净、凉爽的饮水。
9. 饲料质量:一个人也许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饲料配方。尚若他不能设法获得高质量的各种原料,将其粉碎成正确的规格并能充分搅拌混合,再好的配方也等于没用。饲料生产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最好由专业人员来生产。由上述因素引发的饲料质量问题都会导致营养不平衡,挑食或许导致疾病。这些因素严重影响着均匀度和生长速率。
10. 疾病:任何疾病都会毁灭鸡群的均匀度。也许鸡只离开孵化厅时是健康的,然而在运输开始,呼吸道疾病就会进犯侵害。饲养场内不同日龄的鸡群越多,引发疾病的机会就越多。有一点必须明白;如果鸡群中有20%患有明显的疾病,那么大多数的鸡只正在与无症状的传染做拼搏。疾病对不同的鸡只致病的程度也不同,采食饮水量下降,增重停止或降低。通常整个鸡群都不会再有利润可图。防重于治,全进全出、生物安全、适宜营养和免疫程序可防止大多数疾病。必须制定98%成活率的目标,用实际饲养结果来检查疾病预防程序实施的效果。
五、肉种鸡寒冷季节鸡常发生的一些疾病问题:随着天气的不断变冷,养殖业也进入了比较困难的时期。(11月到来年2月这段时期为何疫病多发)
近几年来,以到冬季每个肉鸡管理人员都会提心吊胆的工作,苦思敏想着如何预防疫病的发生,现在管理种禽的普遍认为,只要冬季不发病就算是成功了,现在就不同了,冬季的肉鸡问题太多了,连肉鸡安全都保证不了,更何况利润了。其实只要不出现疫病问题还是肉鸡成功还是相对多的。有专家统计在全年的疫病发生数量上,这一时期的发病比率占全年的85%以上。哪么到底为何这个阶段疫病多发呢?其实管理工作者都知道:冷应激是造成的疫病多发的主要原因;出现冷应激的原因有两大点:设备性能的问题和生产管理方面的问题;
设备性能的问题:可能存在“小马拉大车”的问题;就是供温设备在最冷时候就不能把舍内温度提到要求的范围上来;这点可以让场家人过来,在天气最冷的夜里试烧供温设备的供温情况;真不行的话增加设备就是了。有些场就是这方面的原因,管理人员知道是这方面的原因也不去说什么了。可能在理论方面供温设备能应能供上温度,但要配合到鸡舍的建筑情况和保温性能方面就有所差距了。一定要现场试验并对员工进行培训才能发挥其最大供温能力。生产管理方面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比较多,但也外乎这几点:1、煤质量问题;2、人员素质问题;3、管理方法不当;4、鸡舍的保温问题;
1、煤质量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把好煤的质量关和充足的供应量;对员工就要求煤灰的质量和舍内温度,不要着重考核煤的用量,不浪费只从煤灰里没有烧不透的煤块就行了。2、人员素质问题:热风炉工素质偏低,管理者认为热风炉工就是临时工,工资水平偏低,也就招不来优秀的锅炉工;采取的措施:要提高临时工的工资,让平时优秀员工去烧热风炉;另加技术补助150元,加入考核工资里面。不烧热风炉时转成普通生产区员工就是了,让他们觉得工作的重要性,不是低人一等的临时工。
3、管理方法不当;由于对热风炉工重视不够,缺少有效的管理办法,热风炉工出现问题没法处理,也没法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低温现象连续出现,加大了种鸡冷应激的比率;采取措施除上面方法外,管理人员要以身作则在哪天气最恶劣的条件下如大风降温和下大雪时也就是天气最冷的时候,管理人员要起来陪热风炉工烧一会热风炉,帮助他们加加煤也行,和他们聊聊天、谈谈心,道一声:“你们辛苦了”。4、鸡舍的保温问题;鸡舍的保温性能有两方面的问题存在:第一是鸡舍基本建设方面,对保温性能的重视方面,墙体的厚度和房屋顶的保温情况好坏;第二方面是管理方面的问题:这方面纯粹管理方面的问题:有的鸡场到12月份风机、水帘还没有完全封闭呢。进入10月份后应逐渐对鸡舍的各个出入口进行保温处理。开始把白天不用的风机在外面进行封死,不能在舍内封。对进风口水帘进行封闭。到11月底就留下一个主风机和四个横向风机就行,防止风机口出现滴水成冰现象;同时对门口采取保温措施;
其实说这么多只有一个观点;如何提高舍内小气候的质量是管理的关键。舍内小气候包括舍内空气质量、温度、湿度和舍内卫生,保温要在舍内空气良好的情况下去进行,不能为保温去损害通风,也不能为了通风,让鸡群处于冷应激状态;这其实就是个设备与管理方面的问题;我们只要在良好的通风情况下,又能使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还会出现这个时期发病率高的原因吗?我不是要大家重视温度不重视湿度,我是想让大家能把鸡群饲养在合适温度下(20℃以上),不要因为温度偏低再去损害什么。我们去分析提高温度的费用与肉鸡健康和安全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提高温度的费用要控制或是低温带来的危害要控制;
其原因为:①在寒冷季节,良好的保温措施给大多数的病毒和细菌(大肠杆菌等)提供了生存、繁殖及传播的较佳条件。
②我省整体养殖业水平不高,饲养条件差,管理水平跟不上。在冬季既要保证鸡舍的温度,减少饲料的浪费,降低养殖成本,又要保证鸡舍的通风和鸡舍内的适宜湿度(主要是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这样就使得在冬季鸡舍的通风、温度及湿度三者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导致鸡群在寒冷季节长期处于缺氧、低温、高湿、高氨、高二氧化碳的恶劣环境之中,导致机体抵抗能力降低,易患各种传染性疾病。③在我省的大部分地区,由于天气原因,常常导致在日粮中最主要的原料(玉米)水分偏高,以至于日粮的水分偏高,尤其是玉米,在时间略长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霉变(玉米发生霉变后主要是黄曲霉毒素),而造成鸡群黄曲霉中毒:
黄曲霉素中毒: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玉米、大豆、花生、豆饼、花生饼等粮食易繁殖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素。当家禽食入了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垫料时极易引起中毒。主要症状:雏鸡多为致死性中毒,表现为食欲不振,不爱活动,异常尖叫,啄羽,双腿无力,生长不良,贫血苍白,排白色或血色稀粪,全身皮下出现点状出血或斑块状淤血,死前共济失调。成年鸡产蛋量下降,蛋孵化率低,贫血、出血、肝脏损害、瘫痪、生产性能不好和死亡率增加;免疫状况不好,易感染其他传染性疾病。
病理剖检:肝脏肿大,色泽苍白变淡,有出血斑点,胆囊扩张,胰腺有出血点,胸部皮下和肌肉常出血;在慢性病例,可见腹水症和心包;病程较长者,肝脏缩小,韧度增加,出现结节;表面出现弥散、白色、针头帽大小的病灶或界限分明隆起的结节。肾肿大、苍白,并有一种致密的尿酸盐沉淀为网状结构。显微镜检查可见,肝脏脂肪变性,胆管增生和广泛的纤维变性,并伴有静脉炎及胰腺和肾脏的变性病变。防治:不喂霉变饲料,特别是潮湿多雨的春季要注意防霉。如仓库被污染,可用甲醛加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对发病鸡可使用制霉菌素,成鸡用3--5万单位拌料,连用3天。同时可多饮用葡萄糖多种维生素水溶液。
肉种鸡腹水综合症发病情况:本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心肺循环障碍,导致大量浆性液体在腹中积聚和右心扩大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危害生长速度较快的肉鸡,多见于4--5周龄,发病率一般为3%--5%,是冬季肉鸡最严重的疾病。占冬季肉鸡死亡的50%左右。本病由许多因素引起,但最主要是缺氧引起。如鸡舍通风不良,密度过大,氨气和二氧化碳浓度高,致使鸡舍缺氧;蛋白质含量过高或饲喂颗粒料,加重代谢负担,增加氧的消耗;饲料或饮水中钠离子超量,会引起血容量增加而出现呋喃类、霉败饲料中毒及肝循环障碍等。
病因分析:引起肉鸡腹水综合症的原因较为复杂,属多因素疾病,其中舍内慢性缺氧、寒冷、氨气浓度过高、饲喂高能饲料、生长速度过快、营养因素(如硒、维生素C、磷)缺乏、中毒(如食盐、药物)及遗传因素是导致肉鸡腹水综合症的主要致病因素。主要症状:病鸡精神沉郁,不愿活动,拉稀,腹部膨胀,触之如水囊有波动感,严重病例可视粘膜发紫,头面部发紫,呼吸困难,逐渐衰竭死亡。在抓鸡时易抽搐死亡。剖检可见腹水增加,液体清亮淡黄色或带血色,积液可达100--500毫升。有纤维蛋白凝块。肝肿大淤血或萎缩硬化;肺水肿淤血;肾淤血肿胀,质地变脆;心脏增大,右心扩大,心肌柔软。肺淤血、水肿,肝及胃肠萎缩、淤血。
防治措施:①除去病因,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环境。冬季养鸡要注意保暖,防止舍内温度过低,在保证舍内一定温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通风,改善环境和卫生。不能为了保持温度而将门窗紧闭或加大饲养密度。如果取暖的方式不当,使舍内环境极度恶化,温度、氨气、二氧化碳及一氧化碳的浓度显著升高,氧含量严重不足,都可使腹水综合症迅速发生。改善环境最有效的方法是平顶山正大目前正在推广的标准化肉鸡舍,从根本上解决了冬季通风与保温的矛盾。1)理搭配饲料。适当降低蛋白质含量,冬季肉鸡饲料的能量不要太高,食盐不能过量,钙磷要平衡。早期限饲。肉鸡在2--3周可进行适当限饲,喂给90%的正常日粮,适当补充维生素(每公斤饲料补充维生素C200--500毫克)。尤其是维生素E及碳酸氢钠(0.2%)。2)控制饲料饮水中钠离子的含量,更要注意饲料的霉败变质。3)减少应激反应,防止中毒。尤其要防止投喂对肾脏、肝脏的毒性较大的磺胺类药物;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其他抗生素也不能用量过大。4)药物治疗。腹水综合症常继发大肠杆菌病,或慢性呼吸道病,可选用氨苄青霉素或阿莫西林(10克/100公斤水)、环丙沙星类(5--10克/100公斤水)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肉种鸡肿头综合症:鸡肿头综合症(SHS)是以鸡头部发生明显皮下水肿及扭颈、角弓反张、共济失调为特征的新疾病。首例报道为20世纪80年代初的南非,现涉及世界大多数国家。
病原:为TRT/SHS病毒,在分类上属副粘病毒科肺病毒属,是感染禽类的第一个肺病毒。一般认为鸡肿头综合症是鸡先感染TRT/SHS病毒后继发大肠杆菌感染,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大肠杆菌的协同作用,不可能产生本病的典型病变。发病情况 :鸡肿头综合症是由禽肺炎病毒引起并继发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的一种多因素传染性疾病,冬季多发。肉仔鸡、肉种鸡、商品蛋鸡均可发生,以肉鸡常见。
症状 :SHS主要发生于鸡(包括肉用种鸡、肉鸡和产蛋鸡),火鸡也可感染。肉鸡易发日龄4~7周龄,肉用种鸡和蛋鸡则各年龄均可发生。本病以水平接触传播为主,传播速度缓慢,病程2~3周,死亡率为2%~20%;减蛋幅度一般在10%以内。临床表现为肉鸡头部皮下水肿,先为打喷嚏、咳嗽,24小时后出现结膜潮红,头部皮下水肿并扩展到肉垂和下颌组织,有的肉髯发绀,严重时虚脱死亡。商品蛋鸡和肉种鸡的症状特点为肿头,极度沉郁,因脑定向障碍而反复摇头,扭颈,角弓反张,共济失调,产蛋鸡的产蛋率和种蛋受精率下降,并表现一定的摇头、斜颈等神经症状。病变:鼻甲和气管粘膜出血,鸡冠、面部、喉周围水肿或有干酪样物质。有不同程度的纤维性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多数可见到卵黄性腹膜炎。剖检头面部皮下,可见黄色胶冻样或脓性水肿。
防治措施:⑴改善饲养环境。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疫区可预防注射鸡肿头综合症灭活苗。⑵发生疫情时,使用广谱抗生素,防止细菌性疾病继发感染,减少死亡和损失。可选用磺胺间甲氧嘧啶(0.03%)、环丙沙星或氨苄青霉素治疗,可适当配合抗病毒药物。⑶免疫。可选用弱毒苗(1日龄喷雾)或灭活苗免疫。小结:在冬季要想获得较好的养殖效益,最主要的工作是选择优质高效的系列禽料,加强饲养管理,做好保温、通风等关键环节。鸡舍要及时通风换气,不能因为鸡舍饲养密度过大或通风不良而蓄积大量二氧化碳以及由于粪便和垫料发酵腐败而产生大量有害气体。鸡舍内氨的含量不得大于15PPM,一般以人们进入鸡舍后无烦闷感觉和眼鼻无刺激感为度;饲料存放过程中控制好存放条件,不要使其发生霉变及其他变性,减少因中毒及环境(空气质量)不好而引起的各类条件性疾病发生。如右图明显表现的是舍内严重供氧不足的表现,鸡只头申向透风地方(墙根处),但又不往透风地方(墙根处)因为哪里有风,温度偏低,所以鸡舍表现是温度不高,同时又供氧不足的表现。
六、肉种鸡强制换羽程序目的:保证换羽种鸡有良好的生产性能,健康的体况,较高的受精率,较多种蛋和雏鸡,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鸡的强制换羽是指采用人工措施,以缩短换羽时间和延长产蛋期为目的的一项养鸡生产技术。正确运用强制换羽技术可以达到缩短换羽期10周;减少培育后备鸡费用,节约成本;延长产蛋利用期30余周,获取更多的种蛋、鸡苗、商品蛋等产品;净化种鸡群,改进蛋的品质的目的。同时强制换羽可作为市场计划调节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市场疲软的时机,掌握市场运作时间差,以缓解市场供需平衡,在低谷时减少损失,在高峰时增加收入。强制换羽既仿照了鸡自然换羽的诱发原理,又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以较低的死淘率换取大群同时换羽,达到使老龄鸡重新利用的目的。目前种鸡常用的人工强制换羽方法为连续绝食法,在实施强制换羽前,制定详尽的计划方案是其成败的关键。肉种鸡的强制换羽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强制换羽的主要技术指标
可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借鉴其他场的成功做法,结合本批次鸡群情况、季节和生产实际,制定明确的技术指标作为实施方案的指导性要求。
1) 绝食天数13~16天,根据季节和失重率适当增减2~3天。
2 )停料5~6天,全群产蛋率必须降至1%以下,或者均不产蛋。
3 )从停料到产蛋率50%的死亡率控制在5%以内,以3%~4%为宜。
4) 失重率控制在27%~30%。
5) 恢复供料后18~22天见蛋,23~27天产蛋率不低于5%,45~50天产蛋率达50%左右,65~75天产蛋达高峰。
2 换羽准备期
1) 分群和调群:在换羽前2~3天进行。对换羽鸡群全群称重,分成大、中、小3栏,并分别饲养于不同的鸡舍,以便根据体重失重情况采取不同的绝食天数,提高换羽成绩。
2) 挑鸡:结合分群进行,挑除病弱残鸡,包括消瘦、皮肤感染和有腿病的鸡;挑除已换羽的鸡(毛白而发光);挑出低产鸡:冠萎缩,耻骨间距小,腹部大而硬,体重大且龙骨长的鸡。
3) 驱虫:分群前进行,用广谱驱虫药对鸡群驱虫一次。
4) 防疫:分群后进行,主要进行NDⅣ系疫苗两倍量点眼,ND+IB+EDS-76灭活疫苗注射,禽流感灭活苗注射。
5) 药品:准备足够的电解多维、粗贝壳粉、NaCl等药物。
6) 遮黑:换羽鸡舍用黑塑料布全部遮黑,以利控制光照时间。注意必须确保通风设备工作正常。
7) 更换垫料:换羽前2~3天清除原有全部垫料,更换少量的新鲜垫料。
8) 减料、减光:换羽前5天开始减料、减光,每天减料20g,料量减致每只每日60g时,开始绝食。光照分次逐渐减至8h,光照强度减至2~3lx。
9) 其他:准备好足够的垫料及用具,对鸡舍内的各种设备进行调试维修,调低母鸡料桶,把公鸡料桶挂高。根据鸡群情况适当修喙,以减少因互啄造成的损失。
换羽前鸡群仍按产蛋期规程饲养,公鸡单独饲养,不换羽、不遮黑。
3 换羽期: 从绝食第一天开始到失重率达到标准为止的一段时间。采用连续绝食法,换羽期一般为13~16天,技术要点是要求鸡群快速停产。
1) 绝食时间以失重率和死亡率为标准,灵活掌握。第一周死亡率应低于1%,10天内低于1.5%。失重率达27%~30%期间即可恢复供料。
2) 停水期间死亡率不高于1%,否则要及时恢复供水。
3) 光照以上下午各开4h灯,便于鸡喝水为宜。
4) 进鸡时只铺少量垫料,换羽开始后要及时清扫鸡粪和鸡毛,防止鸡食羽毛和杂物,停料后2天开始据脱换羽毛情况局部或者全部换垫料。
5) 开始换羽的第1天称重1次,作为基础体重来计算每天的失重率。换羽期第8天开始抽7%~10%鸡只称重测算失重率,以后每两天称重1次,从第11天每天称重一次,根据各栏失重率达27%~30%即可恢复供料。称重时如发现各栏失重率相差太大,对失重率太低的栏可适当限水0.5~4天,使其快速达到全群标准。
6) 注意室温控制在20℃以上,搞好通风。
7) 每天统计死淘数、换羽的实施情况、体重变化及鸡群状况等。
8) 不限量补钙。绝食前2天每吨饲料中加68kg的粗贝壳粉;停料后2天,每天下午每只鸡补给15g贝壳粉;停料期间对失重过快的鸡群(死亡率高、应激大),视情况适当补喂贝壳粉;体重减少20%,至开始喂料前每只每天10g贝壳粉。
9) 停料第5天开始饮水中加电解多维,7天后多维素和NaCl(0.3%)同时加,并可以和拜固舒等营养药交替使用至恢复供料。
10) 换羽期间随时挑出失重率过高(体重过低)、濒死鸡、病鸡等,单独饲养并及时喂料使其成活,尔后淘汰,以减少损失。
4 恢复期
鸡群从开始喂料到产蛋率达50%为止,要求开产要慢,给鸡一个充分的恢复体力的时间。
1) 恢复期的长短要鸡的失重情况:失重率不低于27%,鸡体脂肪基本耗尽,鸡胸骨棱角明显,胸骨边延1.5cm处几乎摸不到肌肉。鸡的羽毛脱换情况:正常为换羽开始7~10天内主要为体躯小羽脱落,10~20天主翼羽开始脱落,50天内脱落70%,每次脱落1~3根,脱落后10天左右重新长出新羽,产蛋率达50%时,已有5根以上脱换,说明换羽效果较好。
2) 供料后每周称重一次,计算其平均重和体重恢复率,一般供料后10天体重恢复至原重的80%,20天恢复至85%(一般体重在3200g,体重恢复至80%~82%时见蛋),经50~60天体重基本恢复。称重后恢复快的栏适当减少加料,恢复慢的栏适当增加料量。
3) 换羽日粮的营养要求。 从供料到产蛋率达5%时使用换羽料,然后用三份制过渡法过渡到产蛋料。
4) 光照要据体重和产蛋情况而定,一般掌握见蛋时光照达14h,到产蛋率达35%时光照达16h。
5 公鸡的管理
最好选用24周以上的新公鸡,体重达到标准或略超过标准,受精率最高。在见蛋前公母混群(约35~40天),初放时按100∶11,然后剔除因体重小而失去配种能力的公鸡,比例达100∶10即可。公鸡的饲喂基本同正常鸡群,产蛋期放公鸡前加分饲罩,饲养管理按产蛋期的要求进行,料量在145g左右,喂公鸡料。
如果换羽后仍使用原有的公鸡,应在换羽前把公鸡挑出单舍饲养,饲喂原日粮90%的料量(约130g),维持到换羽的第28天左右开始加料,每天每只加料7~8g,加到高峰料量时维持。对公鸡每周称重一次,把公鸡的失重率控制在8%以内效果较好。
肉种鸡的强制换羽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具体情况把停料、停水、光照有机地结合运用,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绩。换羽后鸡群的高峰产蛋率达原高峰产蛋率的90%以上、受精率90%以上,说明换羽是成功的,否则就要吸取经验教训,修改完善原有的方案,以达到理想的换羽目的。强制换羽操作程序:时间 | 料量g | 料号 | 第1天 | 60 (在上、下午分两次饲喂) | 333 | 第2天 | 80 | 333 | 第3天 | 100 | 333 | 第4天 | 120 | 333 | 第5天 | 130-135 | 334A | 第6天 | 以后恒定料量直到5%加料 | 334A
| 高峰料量 | 170-172 | 334A |
挑选标准:1、种母鸡的挑选标准:要求体形适中,体重标准,冠髯红润,羽毛干净,活泼精神,没有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的高产母鸡。2、种公鸡的使用标准:1)尽量使用性成熟的年轻公鸡。2)使用老公鸡标准:体形标准,不超重,冠髯红润,毛色洁净,鸣叫洪亮,活泼精神,没有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的优良公鸡。
种母鸡的换羽操作程序:1)对所需要进行换羽的鸡舍:清除垫料,清扫卫生,全面喷雾消毒。2)转入所需换羽的母鸡,数量准确。3)投服3天的抗菌素(饮水或拌料),减少细菌感染,减少死淘率。4)在规定时间鸡舍遮黑,升高喂料系统,换羽开始。换羽过程中,每天巡视鸡舍,观察鸡群,及时拣出死鸡、淘汰病弱鸡。5)换羽第1天,按5-10%的数量称基础体重,可在不同位置圈2-3个栏圈,每栏100只左右母鸡,按要求时间全部称量。6)在第一周末相同时间称重,计算失重率。失重率(%)=(基础体重-现在体重)÷基础体重。
7)以后在固定时间及时称重。根据失重率的变化,及时进行称重并计算失重率。8)失重率达28-30%时,停止换羽,准备第二天喂料。9)以后按常规要求,每周末5%称重。10)喂料型号与喂料量:(如上表)11)用药与免疫:(1)、在换羽过程中,前3天限水,以后在饮水中加入消毒剂。(2)、换羽过程中,每天坚持带鸡消毒。(3)、开始喂料后,定期加拌多维素、抗菌素、预防感染,减少死淘数量。(4)、在第四周:左旋咪唑驱虫(饮水或拌料)。(5)、开产前一周,进行免疫: 新支二联: 喷雾 ND;H9+H5 肌注两针 12)光照:(1)、第一天在喂料的同时(或在前一天晚上)撤除遮黑,实行自然光照。(2)、在喂料后第6天(周末),光照时间:14小时。(3)、一周后加光至15小时。(4)、到5%产蛋率时,加光至16.5小时后恒定。强制换羽后几个重要生产指标
序号 |
项目 |
第一产蛋周期标准 |
第二产蛋周期标准 |
备注 |
1 |
饲养周期 |
64周 |
44周 |
|
2 |
产蛋周期 |
40周 |
35周 |
|
3 |
种蛋量 |
173.7 |
120枚 |
|
4 |
健雏数 |
146 |
95只 |
|
5 |
高峰产蛋率 |
85% |
76.5% |
|
6 |
高峰受精率 |
93--95% |
90—92% |
|
7 |
期健雏孵化率 |
84.3% |
79.2% |
|
8 |
全期受精率 |
92% |
89% |
|
9 |
产蛋期死淘率 |
8% |
10% |
|
|
|
|
|
|
判定强制换羽成功与否:1、高峰产蛋率是否能达到第一个产蛋周期高峰产蛋率的90%以上。也就是说第一产蛋周期高峰产蛋率为85%,则第二产蛋周期高峰产蛋率应在76.5%以上。2、期健雏孵化率是否能达到第一个产蛋周期健雏孵化率的94%以上。也就是说第一产蛋周期健雏孵化率为84.3%,则第二产蛋周期健雏孵化率应在79.2%以上。3、产蛋期死淘率控制在10%以下。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