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907|回复: 4
收起左侧

谈谈兽药技术员的学习和学习力

[复制链接]

0

Rank: 7Rank: 7Rank: 7

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天津万象
发表于 2012-1-9 14: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北保定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谈谈兽药技术员的学习和学习力
万象药业有限公司技术服务部  王中秋

  在经历了2011年的市场红火之后,兽药企业的技术服务人员有了一个普遍的感触,那就是自身的学习充电亟需加速加量。回顾起来,市场的红火有行情高涨与通胀的双重牵引;也有禽病防治的需求牵引;同时,也意味着对技术人员的需求出现质的提纯,也就是市场对整个技术服务体系的从业人员有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比较和选择,这是行业对服务质量的标准的一次提升过程,当然这个过程在以前几年也有渐进的萌生、扩展,今后也不会完结。说是标准也可以叫门槛的抬高,引导技术人员必须高抬腿才能“迈得过”(既达到客户满意),这是要消耗更多“能量动力”的。于是,许多技术人员感到在市场的能量发挥就像蓄电池放电一样,来不及补充,渐次减弱。这里就有了一个技术人员的需求与抱怨问题,既技术员想突破瓶颈提升自我,可是公司对此漠不关心——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应当承认,大多数企业在打造学习型团队、指导激励员工保持学习力上做的不够,但学习力的保持和提升主要还是个人的事。
  笔者以为,技术员首先要明了的是:学习力比学习内容更重要。
  学习力有天生的成分也有后天环境的成分更有自我发挥的成分。学习力不单单是对学校课本老师讲课的领悟、模仿、吸收、应用。我们早在上小学之前就具有学习力了,如我们学吃饭、学说话、学系鞋带等。一个人自小学一年级起直到大学毕业,学得了不少知识、技能、可谓具有了充分的学习力,也会从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的学业算是完成了,今后主要是学着干事情了。干过一段时间以后,习以为常了,以为不过如此,全学会了。想突破却不知从何入手,这时就形成瓶颈感或停滞感,还有的人会有无所作为的满足感,以致蹉跎岁月,空掷光阴。当工作面临新困惑新压力时,又会痛感学的少学的粗不够用。笔者以为,这实质上是学习力的萎缩或僵化,虽然这其中也有学习,但已经不是主动的、积极地、有目标的、有约束力的、自强不息般的学习了。
  学习力的萎缩,首先是失去方向感或视野过于狭窄。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这自然是在工作中为企业所用。做为企业的员工,当前和今后几年行业、企业的需要就是我们学习的目标。那么,企业需求的主题是什么呢?据一份权威组织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依次是:适应环境的能力,交往沟通的能力,自我表达的能力,应用专业技术的能力。
  这在许多人看来太平淡了。毕业这么些年了,市场上走南闯北有什么不能适应?什么人没打过交道?以技术说服赢得客户,并推荐产品哪样不是如此这般做的?可问题恰恰在于我们的如此这般正渐渐力不从心!亟需充电学习的焦虑本身就是证明!
  有一位业内同仁对此做了一段精辟说明:“不可能依赖公司来帮助突破(学习的)瓶颈,(技术员)还是自己的自我学习力不够,自我兴趣面、知识面太窄了。毕业这么些年,有多少人完整的看过几本书?寥寥无几。大家平时看的都是应付问题时的查看,工作需要时才看一下。这种基于现实的需要的功利性的学习、实践、培训都不能突破自我更不会提升自我。企业的培训是外在的,如果没有内在的足够的知识体系来承载,那是不会见效的。”
  失去方向感或视野过于狭窄势必会使得学习的主动性降低,自我约束力薄弱涣散。这才是我们所说的学习力亟待提升的关键!
  由此,我们来反省一下自己,我们的环境适应力、交往沟通力、自我表达力、技术应用力真的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了吗?举例口才来说,请想一想你的口才,在发音、吐字、语速、用词、素材论据、逻辑条理上有可以改进的吗?你的语言能让众人听得津津有味产生共鸣认同吗?我们每天都在关注怎样比昨天见识更丰富更明晰吗?
有待改进提高的方面还多着呢!
  其实,这四个方面的能力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持续不断的学习能力。
  在此,笔者愿意以一些有关学习的格言警句来与业内同仁共勉: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人不倦。”、“学问是经验的积累,才能是刻苦的忍耐。”、“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驰马易放难收。”、“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靠怎样做来提升学习力?
  养成随时记笔记的习惯。笔记使人精确,用笔记把你每天的工作回顾一遍梳理一番,记下收获、困惑、疑难、解决方案、缺憾等,即有利于丰富个人素材又有助于文字表达的锻炼,提高写作水平。
  养成与人讨论、争论的习惯。思想、理念、观点是在交锋、碰撞中升华的,不同的认知可以互补,就算是错误的东西也总会有合理的成分。思想长期不交锋就会钝化,就会僵化,讨论、争论会促使人思考别人与自己的对错,这样就要吸取新的自己所不知道的内容素材。
  养成大声朗读、演讲的习惯。朗读、演讲也是开动脑筋的过程,要把准备好的素材告诉大众,你就得先消化素材,还要随时修正不对的地方。可以充分利用开会发言、内部培训的机会培养自己的演讲功底,演讲不一定必须是大场合,当然有大的场合锻炼更好。
  养成充分利用网络沟通互助的习惯。网络已经走进我们大众生活,许多信息量大门类齐全的内容可以通过网络快捷方便的传递、获取,利用我们业内的专门网站,大家随时可以交流技术服务中的新体会新产品新方案,利用网络还可以广博地获取各方面的新信息,开阔视野,增加谈资。
  养成给自己定向定时定量定题的习惯。有的人自学能力强,可以自律,随时学习。有的人就要靠集体氛围,设定题目设定时间段来学习。就好比人们在健身房锻炼在广场集体歌舞一样,环境让人奋发。我们可以组成学习小组,互相激励督促,把所需学习的内容分成几个单元,在规定的时间里一个一个的专深完成。
  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坚信机遇会照顾有准备的人。
  著名评书演员单田芳在一次电视节目采访中介绍过他的成长经历,头一次说书买了七张票,散场剩一人。被打成右派下放北大荒,车拉到地方,行李卷往下一扔,四周一看,几间泥土坯房,望不到边的空地。耙地,一上午才耙到地那头。五年间,边干边背书。没资料,全凭脑子记。如果当年单田芳放弃了,心灰意冷,那他的潜能也就浪费了。
  这里岔开话题说个笑话,相信我们谁也不会如那个著名的“凤姐”那般,“九岁博览群书,二十岁达到顶峰”而以阅读自认为不少的《知音》、《故事会》来傲视于世人。
  再接下来就是,学什么内容?
  提到学习的内容,真是浩如烟海。也可以这样说,任何人哪怕是学富五车的学界泰斗;他的学问再丰厚渊博跟人类五千年文明史相比,在人类知识的总量面前那也是不及格额的。我们的学习是补充更新型的,限于时间、精力、各个人学习力的局限性,我们是不可能穷尽各种知识的;但我们可以有选择的比较系统的补充之,这里所说的补充不是那种狭隘的缺什么补什么,而是在知识、技能、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等的精深与广博之间编织适宜的经纬网,围绕我们职业的核心需求日积月累我们的知识结构。这结构一定是有利于在今后行业适应力各等方面使我们更上一层楼的。在这里要指出,我们的专业技术作为补充学习的一支,要有自己个人的专长,比如个人在禽呼吸道病、球虫病、营养代谢病等某方面比较别人更擅长更精深,形成自己的强项。因此,针对技术门槛不断提高的现实,个人可以给自己定一两个选题,或是在公司指定的专题范围内选择,或是在学习互助小组的帮助下定题,限定时间如三个月至半年搞通透。可以充分利用技术员禽病研讨会或请资深技术主任解答疑难问题,一时得不到解答的要记录下来,找大家讨论,事后可以请教专家或在网上寻求解答。还可以给自己定写技术稿件的任务,如每月一两篇。总之是通过这些形式精通别人所不知道的;也了解自己所不了解的,以备不时之需。在禽病日趋复杂化的当前,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学问是随时拿来为我所用的。
  我们在适应环境,交往沟通中不能单凭专业技术。比较起来,如果说技术员的专业技术精深有所不足的话,那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广博知识面就更不足了。有的客户喜欢谈论伊朗、阿富汗、利比亚,有的客户喜欢玩电子游戏,有的客户对养生保健感兴趣,有的客户愿意看传奇故事,有的客户入迷于电视连续剧(如《步步惊心》《后宫甄寰传》)。我们怎么办?人家谈论热烈,你在一旁僵着晾着?怎么融入呢?我们肯定不能面面俱到,但是我们可以择其一二有所涉猎。比如历史、文学、医学、哲学、时事政治、日常实用技术等。这方面的储备不仅可以增加谈资,更重要的是会给你做人做事的启发,领悟世间真谛,结交更多朋友,开阔视野,厚积薄发。那我们会不会陷入钻研学问的迷宫中成读死书死读书的书呆子而不能自拔呢?当然不会,我们根本没有那个时间资源!每天能挤出半小时至一小时来持之以恒长此以往就已经很不易了!
  笔者以为,技术员在学习积累中要采取扬长避短与取长补短相结合的思路,目标既是专家又是杂家。还要注意在学习中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观点,知识新陈代谢的观点。
  例如:
  上世纪60年代,新城疫的免疫关键在I系苗,打一针保半年,可到了90年代,油苗、水苗一齐上(死十活)能保多久?体液免疫同时又要有粘膜免疫保护的理论告诉我们,每1.5~2个月,就得对鸡群搞一次IV系苗或克隆苗饮水,是理论引导了实践,还是实践修正了理论?我想是后者。在另一些地区,自本世纪初起,对开产蛋鸡是每三个月打一次油苗,以次来替代频繁的饮弱毒苗,据说效果也不错的。还有在服务实践中,有技术员反映,一些地区为治疗鸡痘竟打I系多倍量!这在理论上根本解释不通。再如,鸡传鼻的治疗,90年代初,链霉素,红霉素是首选药(同治支原体)现在呢?已经很少用了。是耐药性问题变异株问题困扰所以然。再如,理论上认为,饮双抗不会获得抗体,只有肌注才行,可实践告诉我们,饮双抗往往有效。还如,近几年来,国外家禽育种技术进步飞快,商品肉鸡出栏日龄平均每年提前一天,这在我国的国情环境下,如此快速生长的个体与群体,饲养管理、饲料营养、免疫、早期育雏等方面要做哪些改进以适应之?原有的方法理念怎样修正跟上这种变化?养鸡业的空前发展导致了实践突破旧理论。
  实践本身太丰富多彩了,我们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而学习新东西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实践第一的观点。
  人的思维、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知识、经验的积累由少到多,由薄而厚,就会上一个平面、台阶,所以点滴积累很重要。我们技术水平的提高,就是这样一个过程,由数量积累(通过主观努力)达到质量提高的过程,这种学习不同于在校期间,在校是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过全忘记。大考小考,老师的法宝。考分考分,学生的命根。我们现在的学习,是实践性极强的积累过程,只有注重实践变化注重点滴积累注重知识更新才能日渐成长。
  为了今后发展计,为了今后适应变化着的实践计,我们就是要硬性给自己规定一些学习的任务,强迫自己完成,甚至要有点完不成就寝食不安的轻微焦虑症。
  “三人行必有吾师。”“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既文章。”
  2012年元月9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荣誉版主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添砖加瓦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辽宁锦州
发表于 2012-1-9 16: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朝阳
毛伟人说过,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何况我们平常人乎,就得活到老学到老,否则就会淘汰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明星

来自
江苏省徐州市
发表于 2012-1-9 17: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徐州
那么深奥的文章啊,我这个技术员看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明星

来自
河北衡水
发表于 2012-1-9 17: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不知道兽医学不学临床微生物学和临床药理学。
现在80后学习起来总觉得不如60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广东广州
发表于 2012-1-17 13: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回 3楼(刘中杰) 的帖子

刘中杰:不知道兽医学不学临床微生物学和临床药理学。
现在80后学习起来总觉得不如60后。 (2012-01-09 17:55)
    大家都很多没有时间借口,不过这种不同层面和隔绝存在,业务行业新的人才和生意路子打开门道。坏事有时未必坏透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员QQ:780813550|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4-26 23:44 , Processed in 0.120852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