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雏鸡的早期死亡一般指15日龄以前死亡的鸡只,其死亡率高低不等,有时甚至占整体的30%,其死亡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将其大致总结如下:
1.种鸡方面:
1.1种鸡群净化问题 :众所周知,鸡沙门氏菌及支原体,一般情况下在成年鸡体内呈隐性感染,化验、检测淘汰不严格,则会造成经种蛋垂直传播而感染刚出壳的雏鸡,感染的雏鸡还可以水平传播致使鸡群发病,雏鸡早期死亡最早在1日龄开始,死亡率高达20%,有时甚至会继发细菌病如大肠杆菌,死亡率会更高。
1.2种鸡营养缺乏:主要是维生素尤其以Vc、鱼肝油缺乏最常见,微量元素、先天性营养缺乏可造成出壳后不能站立、跛行,脐部吸收不良 等而影响成活率,故在雏鸡出壳后应喂给全价配合饲料,以喂颗粒料为宜,同时饮水中添加多维、牛黄VC、鱼肝油等。
2.孵化方面:
2.1种蛋摆放不当:种蛋收集后正确的摆放应是大头朝上、小头朝下(气室),如斜放或倒放,则会造成胚胎不能通过气室进行呼吸,出壳后雏鸡因脱水死亡或是在破壳过程中因雏鸡体力衰竭而死亡。即使偶然存活下来这类雏鸡的抵抗力也较弱。
2.2种蛋污染:种鸡场应规定每天收集蛋三次,可以有效防止鸡粪及空气中的细菌污染。另外,种蛋存放时应采用熏蒸消毒,如方法不当(清洗或喷雾)则会造成壳表面水分过高(以黄曲霉为主)则会生长污染蛋壳,这种雏鸡一般在出壳后10天内死亡。
2.3孵化设备污染:近几年来,随着市场需求,许多大中型孵化场采用巷道式孵化器,这样可以有效提供雏鸡的供应数量,也可降低雏鸡成本,但此种孵化器不易清理,各种细菌在孵化室内滋生感染雏鸡,引起雏鸡脐炎、肺炎、腹膜炎等等,雏鸡出壳后1—2天内死亡,死亡率可高达10%,故每孵化一批鸡苗后应彻底清理,消毒孵化设备。
3.饲养管理
3.1温、湿度不适宜:温度及湿度在雏鸡前期饲养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两项指标,正常情况下,前五天内湿度应控制在34—36。C、湿度不能超过55—65%,温度过低易造成拥挤,扎堆及传染病的发生。此外,高温高湿易造成环境中细菌的滋生,污染环境、饲料及饮水。
3.2煤气中毒:在育雏期只注重保温,忽略了通风而发生煤气中毒,使雏鸡大批死亡。
3.3断喙不当:主要指蛋雏鸡,断喙时应遵守操作技术,应在雏鸡上喙的1/3和下喙的2/3处切断,断喙过重,致痛雏鸡,使其厌食,另外易伤到鼻腔及上呼吸道而发炎,也可造成雏鸡死亡。
4.传染性疾病
4.1大肠杆菌:两周内的雏鸡易发,多见于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不当,维生素补充不足和患有支原体、传支等疾病造成的继发感染,引起较高的死亡率,重点是要做好消毒工作。
4.2传染性支气管炎:雏鸡前期主要以肾传支为主,本病主要损害雏鸡的肾脏,造成后期生殖系统发育不良(蛋鸡),没有产蛋高峰期,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本病(在疫区以接种肾传支单苗最好)。
4.3脑脊髓炎:一般侵害6—20日龄的雏鸡,发病率高,雏鸡多因采食、饮水困难衰竭而死,因本病可垂直传播,故种鸡在发生此病期间以种蛋应废弃而不能孵化。
上述为雏鸡早期死亡常见的原因,其它还有药物使用不当,运输中死亡等等,如果加强育雏期饲养管理,严格执行孵化及种蛋的消毒制度,及时的药物预防为主等等,就能很好的预防雏鸡的早期死亡。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