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304|回复: 15
收起左侧

一例疾病演变的戏剧性变化

[复制链接]

版主

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原创先锋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北邢台
发表于 2011-8-21 16: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月的2号,一户1400只、50日龄的蛋鸡突发疾病,表现精神差、流鼻液、个别肿脸的症状。因发现及时,所以只用了一个磺胺药和一个复合成分的病毒西药,三天即得以控制,可谓是一种轻微的病毒感染。既然状况恢复,所以也就停药了,而且,管理依旧,并没有采取特殊的措施。</P><> </P><>又过了三天,也就是本月的7号,此养殖户又带了几只死鸡过来,经解剖全部是包心包肝。经询问,他说有扎毛发呆的鸡只,昨天死了两只没在意,今天又死了三、四只,感到有问题了就过来看看是什么病。由于本人不愿拌料,所以用了一个大干药和一个病毒药饮水三天。但是三天过后却毫无起色,而且,呆鸡的出现和死亡也在不断增加。在我的坚持下,用了自拟中药“三炎消”结合大干药治疗,也是三天,并嘱他三天后再过来说说情况,以便决定下一步的用药。</P><> </P><>可是,在用药的第三天,他又拿过来5只死鸡,说今天死了七、八只。我问他怎么回事,他说由于天热,鸡群密度大,所以就一边用着药一边就把鸡群转入了蛋鸡舍,次日便又一次出现了流鼻液、精神发呆、采食下降,而且还死了七、八只。经对死鸡的解剖发现,有四只是喉头、气管出血,胸腺出血,肝脏有浅色条斑;腺胃略肿大,粘膜出血;胰腺边缘出血,十二指肠粘膜出血;未见肠道淋巴集结的肿大和出血。有一只是包心包肝,但喉头气管及胸腺与上同。</P><> </P><>根据如上病理变化,我让他改变治疗方案,用自拟方“瘟毒克”煎水饮用,同时与大杆药和复合病毒西药共同使用,病重鸡只采用中药煎汁灌服,以上方案联用5天。五天后,采食量恢复,粪便见好,死亡停止。</P><> </P><>以上案例给我们提示了什么问题呢?第一,莫做疾病的帮凶。当鸡病刚刚得以控制,此时,肌体的抵抗力尚未完全恢复,切不可人为地给鸡群制造应激,特别是转群,否则,饲养者便成了疾病的第一帮凶。第二,在我们运用中药的时候,一定要遵循中医理论,不能盲目使用。否则,非但疾病不除,且很有可能加重病情。正如上例,在鸡复受外感之时用攻里药,这就犯了“表证不可攻里”的大忌。即便是在自己不知晓的情况下,也应在第一时间咨询兽医,以免增加自己的损失。第三,要把管理放在第一位,不要有病了便把希望全部寄予药物,很多情况下,优良的管理也是一味良药。上例便是管理不良,导致了大肠杆菌的迅速继发,再加上不合时宜的转群,所以才引发了此次疾病戏剧性的变化。</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华惠动保,致力于禽病防治的最前

Rank: 7Rank: 7Rank: 7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山东济宁
发表于 2011-8-21 16: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济宁
老师说的很对,优良的管理是一味良药。用再好的药物去治疗,如果管理跟不少,治疗效果也会打折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高中生

Rank: 4

社区居民

来自
山东 济宁
发表于 2011-8-21 17: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
学习了,养殖在于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添砖加瓦奖勤劳奉献奖社区居民

来自
辽宁省沈阳市
发表于 2011-8-21 17: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滨州
谢谢老师分享!!值得学习!!三分治疗 七分护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初中生

Rank: 3Rank: 3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1-8-21 17: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绵阳
国家现在都提倡: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兼顾,防治结合了.养鸡生财不要有侥幸心理,俗话说:躲的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死一只鸡就相当于百元大钞从你眼前滑落消失,要懂得心疼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添砖加瓦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山东聊城
发表于 2011-8-21 17: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聊城
引用第3楼完美相遇吧于2011-08-21 17:09发表的 :
谢谢老师分享!!值得学习!!三分治疗 七分护理!!!! [url=http://bbs.jbzyw.com/job.php?action=topost&amp;tid=130918&amp;pid=1280336][/ur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添砖加瓦奖常驻居民奖优秀会员奖社区居民

来自
山东潍坊
发表于 2011-8-21 17:4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潍坊
谢谢老师分享!!非常值得学习!!三分治疗 七分护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终级

Rank: 10Rank: 10Rank: 10

添砖加瓦奖常驻居民奖优秀会员奖热心助人勋章社区明星社区居民忠实会员

来自
山东省潍坊市
发表于 2011-8-21 18: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潍坊
谢谢王老师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社区居民

来自
安徽阜阳
发表于 2011-8-21 19:4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徐州
引用第4楼wdlovelc于2011-08-21 17:12发表的 :
国家现在都提倡: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兼顾,防治结合了.养鸡生财不要有侥幸心理,俗话说:躲的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死一只鸡就相当于百元大钞从你眼前滑落消失,要懂得心疼鸡!!!! [url=http://bbs.jbzyw.com/job.php?action=topost&amp;tid=130918&amp;pid=1280341][/ur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专科生

Rank: 5Rank: 5

社区居民

来自
河北保定
发表于 2011-8-21 19: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保定
是不是传鼻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终级

Rank: 10Rank: 10Rank: 10

年度论坛贡献奖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常驻居民奖勤劳奉献奖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明星

来自
山东烟台
发表于 2011-8-21 19: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烟台
谢谢楼主的分享,这样的警钟对养殖行业的从事者来说有很大的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原创先锋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北邢台
 楼主| 发表于 2011-8-21 19:5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谢谢以上朋友的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讲师

Rank: 9Rank: 9Rank: 9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

来自
山西
发表于 2011-8-21 20: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西临汾
条理清晰、简洁明了;就这个病例我是这样认识的:起初的症状及处治均未把病情吃透,之后的包心包肝是原病的激发感染所至,再后典型病理变化明显了,确诊+ 处方 = 病就痊愈了;转笼应激存在,但即便不转笼,因前两次诊断处治均未到位,病情仍会继续;该文的可贵之处‘临床须向管理延伸’之见解,值得重视与学习。辛苦了、拜读多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讲师

Rank: 9Rank: 9Rank: 9

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忠实会员社区明星热心助人勋章新人进步奖原创先锋奖

来自
山东新泰
发表于 2011-8-21 20: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泰安

回 12楼(余辉) 的帖子

一般养鸡户育雏育成的地方小,也就是说蛋雏鸡到50多日龄的时候,密度已经太大了,管理上开始出现困难。可以这样想,密度大了,管理跟不上,疾病发生,因病根没除,所以反复;转笼后,环境改善,所以表现为病痊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Rank: 42

添砖加瓦奖优秀会员奖勤劳奉献奖原创先锋奖常驻居民奖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来自
河北邢台
 楼主| 发表于 2011-8-21 20: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邢台

回 12楼(余辉) 的帖子

谢谢余辉老师的点评。第一次的治疗应该是有效的,因为症状基本被控制。但是尚需巩固或特殊管理,比如加强消毒等,以此来控制继发病的发生。第二次治疗没有达到理想效果,是因为前病的复发,但从解剖上看,包心包肝以不为主题(5只之中有一只,与第二次解剖有区别)。只是第二次的中药恰恰起到了拉动的作用,表邪内陷的拉动,所以才导致死亡增加的结果。这是我的认识,希望朋友们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员QQ:780813550|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5-2 02:15 , Processed in 0.118455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