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12|回复: 1
收起左侧

禽支原体感染资料

[复制链接]

鸡网学院本科生

Rank: 6Rank: 6

勤劳奉献奖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

来自
河南省郑州市
发表于 2007-8-13 16: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禽支原体病

--------------------------------------------------------------------------------

摘要:
  鸡毒支原体感染在鸡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如气管炎、气囊炎等,所以曾 经一度名之为慢性呼吸道病(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CRD)。在火鸡除去气囊 炎外主要造成传染性窦炎(Infectious sinusitis)。这种感染是性分布的。国内也 很普遍。

下面是禽支原体病的详细内容:

  支原体与禽源支原体

支原体是一种原核生物,在具有能力自体殖和合成自身大分子微生物中,体积最小,构造也最简单。整个细胞由3种细胞器组成,即脱氧核糖核酸、核糖体和细胞质膜。这是报告自体繁殖和合成大分子任务所的最低限度的细胞器种类,缺一即不能完成此种任务。细胞直径大约300-800nm,细胞形受到环境影响变化很大,在光学显微镜下呈多形,自球形到球杆状或其他形状不等。

支原体虽然能合成自身的大分子,但由于其基因组分子量微小(4.4-12×108道尔顿),只比痘病毒最大基因组(1.6-2×108)大1-2倍,为立克次体的(1-1.5×109)的1/2,大肠埃氏菌的(2.2×109)的1/5,携带信息量不多,而且其核酸中鸟嘌呤+胞嘧啶(G+C)含量大多在30%以下,就更加限制了信息的含有量,因而生物合成能力有限。为了合成自体的大分子就必须从外界摄取一些比较复杂的基质或前体,例如维生素、核酸前体、氨基酸、脂肪酸以及胆固醇等。支原体本身能的供应机构效率不强,必须摄取大量供应能量的物质。按其能源物质的不同,大体可将支原体分为3个类别,即发酵糖类的、水解精氨酸的和自尿素取得能源的。

支原体的繁殖是:分袭式的,基因组复制半保留式。但细胞分袭与基因组复制版有时不同步,当细胞分袭落后于基因组复制时就会出现多核形长丝状,当胞浆质不均等地分配于两个尚未分离的细胞时就会出现“出芽”状形态。

支原体没有细胞壁,也不含有任何细胞壁成分,所以对于青霉素和其他有降解或抑制肽葡萄糖合成能力的抗生素不敏感。胞浆膜在电镜下呈现为暗-亮-暗3个层次的一层膜构造。膜成分中蛋白质大约占2/3,脂类大约占1/3。需要固醇的支原体,膜中含有大量的胆固醇。体表的膜蛋白、脂多糖是主要的抗原,由这些抗原引起的抗体能抑制支原体的生长、代谢,并在补体的参与下溶解支原体。一些在支原体研究中专用的鉴定和检测方法,例如代谢抑制试验、生长抑制试验和表面荧少抗体技术等,其立足点就在这里。由于没有细胞壁,支原体细胞柔软、有弹性。在琼脂培养基上,支原体细胞通过毛细管现象渗入琼脂表面下发育分袭,向四方扩散生长,当到达表面时沿表面向四周铺开,形成支原体物有的“煎蛋状”菌落形态。液体培养基中支原体一般不呈现眼见混浊现象。

*.某些细菌L型的菌落为“煎蛋状”。

支原体主要营寄生生活,寄生于人类、动物、植物、昆虫以及细胞培养中。禽类的支原体发现的有十多种,其中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滑液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和火鸡支原体(Mycoplasma meleagridis)早已被证明是具有致病性的,最近国内学者又证明鸭支原体(Mycoplasma anatis)是鸭传染性窦炎的病原。此外,还有一些支原体种据认为也具有一定的致病力,但还需要进一步证实。不过,即使是致病性的支原体种,各个分离株之间的致病力也高低不一,差异很大。

在国内已经鉴定证实的禽源支原体种: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滑液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鸡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narium)、雏鸡支原体(Mycoplasma Pullorum)、禽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naceum)、依阿华支原体(Mycoplasma iowae)、和鸭支原体(Mycoplasma anatis)等7个种。

一、鸡毒支原体感染

鸡毒支原体感染在鸡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如气管炎、气囊炎等,所以曾经一度名之为慢性呼吸道病(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CRD)。在火鸡除去气囊炎外主要造成传染性窦炎(Infectious sinusitis)。这种感染是性分布的。国内也很普遍。

(一)病原学

鸡毒支原体在分类学上 于软皮体纲(Mollicutes)支原体目(Mycoplasmatales)支原体科(Mycoplasmataceae)支原体属(Mycoplasma)。到目前为止,这个种只发现1个血清型,但各个分离株之间的致病性和趋向性并不一致。一般分离株主要侵犯呼吸道。但也有对于火鸡脑有趋向性的,如S6株;有的对火鸡足关节有趋向性,如A514株。

鸡毒支原体具有一般支原体形态特征,格兰氏染色阴性,发酵葡萄糖,不水解精氨酸,不从尿素取得能源,对毛地黄皂苷敏感,还原四氮唑,吸附鸡红细胞,溶解绵羊红细胞,不形成膜与斑。鸡毒支原体具有缓慢运动的能力,此种能力可能与其一种特殊微结构有关系,即在细胞的一端偶尔在两端有一小泡状物,支原体以此小泡接触于真核细胞,运动时顺小泡方向移动。

鸡毒支原体对环境抵抗力低弱。在水内立刻死亡,在20℃的鸡粪内可生存1-3天。在卵黄内37℃时生存18周, 在45℃中经12-14h死亡。液体培养物在4℃中不超过1个月,在-30℃中可保存1-2年,在-60℃中可生存10多年,冻干培养物在-60℃中存活时间更.一各个分离株保存时间极不一致,有的远远达不到这么长的时间。

鸡毒支原体致病力因株系不同而不一致。致病力又受到在无细胞培养基中传代次数的影响,一些原来有致病力的株经过培养基中传代会很快地失去致病力。即使是有致病力的株,在自然感染的鸡体上也经常引不起症状。火鸡比鸡更易感。有致病力的鸡毒支原体经过卵黄囊接种鸡胚可能导致鸡胚矮小、水肿、出血和死亡。

(二)流行病学

鸡毒支原体感染流行于全世界鸡场中。在国内也很普遍,南自海南岛北至黑龙江,西起新疆东到江苏、福建都有发生的报告。根据血清学调查,感染率平均在70-80%间。国内火鸡饲养业虽然处于起步之时,但也已从火鸡体内分离到鸡毒支原体,和火鸡暴发鸡毒支原体病的报道。在国内曾报道过鹧鸪的鸡毒支原体与大肠菌并发感染。从其他一些禽类例如鸭、鹅、麻雀等也分离出来过鸡毒支原体,但其在流行病学上的作用还不清楚。

影响到鸡毒支原体感染流行的因素,除去支原体本身的致病性以外,鸡折龄显然也是一个因子,鸡对支原体感染力随年龄地增长而加强。并发感染对鸡毒支原体感染有相当大的影响,即使是致病力不强的鸡支原体隐性感染,也常会因接种新城疫疫苗或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而暴发临诊的支原体病。这是由于这些病毒感染能促使支原体以百倍、千倍甚至更高的速度发育起来,终于导致疾病暴发。能促使鸡毒支原体感染加剧的病毒除上述二者外,还有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禽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和呼肠孤病毒等。在细菌中,大肠埃希氏菌与鸡毒支原体的协同致病作用极为显著,单独鸡毒支原体感染,鸡群中少有或没有死亡,如果同时有大肠菌并发感染,病状异常严重,造成惨重死亡。绿脓杆菌和嗜血杆菌也能促进支原体感染的严重性。

环境因素也起着影响鸡毒支原体感染流行的重要作用。鸡群拥挤加剧了病原的传播,同时拥挤是一种应激,减低了鸡的抵抗力。鸡舍污浊、粪便集蓄,空气中氨的含量增高刺激呼吸粘膜,方便了支原体的发育。当空气中氨含量为2×10-5时,鸡气管中鸡毒支原体含量为正常的10倍,当氨含量达到5×10-5时,支原体数量增加千倍。环境温度对感染也有明显的影响,在7-10℃中,实验感染鸡的气囊炎发病率为31-32℃的5倍,气囊炎的严重性也大为加剧。

营养的不足会导致支原体疾病的发生,曾有由于维生素A的缺乏,而招致支原体感染暴发的报道。

支原体的传播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是直接接触的方式,是感染禽呼出的带有支原体的小滴经呼吸道传染给同舍同笼的鸡或火鸡。另一种方式是经卵传播病原经过感染鸡的卵传染给下一代,这种方式可能更为重要。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发展中的国家,经常使用普通鸡蛋鸡胚培养制造禽用活疫苗,经卵传播的支原体在鸡胚中发育污染了疫苗,经过疫苗接种传染给被接种鸡,这种污染的疫苗在传染的作用上不可忽视。

关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机制研究得很不充分。鸡毒支原体的致病作用可能与其所产生的神经氨酸苷酶、过氧化氢、溶血素、溶菌酶或者外毒素有关,支原体以其小泡状体经过宿这细胞的叶酸受体吸附于上皮细胞上并侵入固有层,上述物质使上皮细胞纤毛停止活动、脱落,上皮细胞逐渐退化死亡,上皮脱落,组织出现炎症反应,抗原性发生变化甚至出现自身免疫反应。有些支原体存留于细胞表面达10个月以上。不同的菌株对细胞组织的趋向也不所不同,一般是趋向呼吸道,也有的趋向于脑组织或跗关节的,因而引起不同的症状。

(三)症状

鸡毒支原体感染的出现,在自然情况下常常受到不利环境因素、应激以及并发感染的影响,难以确定感染的潜伏时间。有报道说,在5-7日龄鸡中有因3-5日前接种新城疫疫苗而暴发鸡毒支原体病的。人工感染1-3周后发病,但这个时间的长短受到实验中支原体菌株本身致病力大小的影响。

感染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道症状,表现咳嗽、喷嚏、气管罗音和鼻炎。鼻炎尤其常见于火鸡,患禽一侧或双侧眶下窦发炎、肿胀、严重时眼睛张不开。常有鼻涕堵塞鼻孔,有时鼻孔被粘液混合物堵满,病禽频频摇头急于甩掉,有时用翅膀拂擦鼻液致使翅上涂着鼻液变污。常出现轻度结膜炎,眼上有清性分泌物,但有时眼睛炎症也很严重。有时关节发炎出现跛行,但少见有站立不起的。在火鸡偶尔出现运动失调,这是由于支原体侵入脑内所致。也有报道引起腹水症状的。受感染鸡群生产性能下降。有报道说,感染鸡比正常无感染鸡少产卵1-20个,孵化率下降10个百分点,肉鸡存活率下降10个百分点,活重减少0.2kg,肉料比由1.85上升为2.2。也有报道说,在发病期间出雏率下降到40%上下,雏鸡有10%出现畸形。一般说来死亡轻微,但也有时出现10-20%甚至更高的死亡率。这大概都是由于环境应激或者并发感染所致。发病虽然常年都可能发生,但寒冷季节居多。幼鸡群比成年鸡群发病多,这与年龄有关,也可能与以往感染获得免疫有关。

(四)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主要出现在呼吸道,有时也出现在输卵管。呼吸道的变化也轻重不一。轻微的不易擦觉,鼻孔、鼻窦、气管和肺中出现比较多的粘性液体或者卡他性分泌物,气管略水肿。随着感染的发展,气囊逐渐浑浊,气囊壁上出现干酪状渗出物,开始时如珠状,严重时成堆成块。眶下窦出现炎症,在火鸡眶下窦呈现粘性和干酪状渗出物。有时会出现心包炎和肝周炎变化,此时经常可以分离到大肠埃希氏杆菌。出现关节症状时,关节周围组织刖胀水肿,关节液增多,开始时清亮而后混浊,最后呈奶油状稠度。

组织学变化:呼吸道上皮组织肥厚增生,纤毛脱落。上皮下层组织出现淋巴细胞、纲状细胞和浆细胞增生,而后逐渐变厚。淋巴滤泡中单核细胞聚集,粘液腺增生。气管粘液腺长而狭小伸展入整个变厚的粘膜中。肺组织有大量单核细胞和嗜异性细胞浸润。滑液囊表面细胞增生,滑液囊和临近组织单核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关节液中可出现大量嗜异细胞。

(五)诊断

鸡毒支原体病非是特有的,其他一些呼吸道疾病也能出现类似的症状。因此,这些症状的出现只能说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性,确实的诊断必须进行剖解检查、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分离。将这些检查结果共同考虑分析,始能作出最后确诊。

血清学反应:最常的血清学反应是平板凝集反应、试管凝集反应、血凝抑制试验和酶免疫吸附检测(ELISA)等四种。平板凝集反应是最常使用的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抗原一般是着色的。在20℃以上室温中将被检血清0.025-0.03ml滴于白色瓷板或下面垫有白色的玻璃板上,滴加等量抗原,以细棒或牙签快速搅拌,上下倾斜转动使二者充分混合,在2min内如出现背景清亮明显的凝集颗粒,则为阳性反应,否则为阴性反应。经过冻结或在冰箱中经过长期保存之后血清、受到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的鸡血清或使用法氏囊病毒活疫苗免疫的鸡血清,以及使用某些灭活疫苗尤其是油佐剂油疫苗后的鸡血清,在平板凝集反应中常会出现非特异性阳性反应。此时,将血清灭活并用磷酸盐缓冲液作1:2-1:4的稀释,可以减少这种假阳性反应的发生率。应用平板凝集抗原检测滑液支原体感染鸡血清也经常出现非特异反应,目前还没有消除这种假阳性反应的良好方法。平板凝集反应虽然存在有上述出现非特异反应的缺点,但由于其简便快速,依然为检验人员所采用。这种反应主要是对鸡群感染情况作出判断,不适宜作为个体诊断用。进行检测时,需应用血清,不能对全血进行检测,后者检出率明显低下。

试管凝集反应:将试管凝集反应抗原以PH7.1-7.2的石炭酸化磷酸盐缓冲液20倍稀释,在小管内加入0.08ml被检血清,加入已稀释抗原1ml,充分混合后在37℃中过夜,检查结果。上部液体清亮管底明显凝集沉淀的为阳性反应,否则阴性反应。

血凝抑制试验:是可靠的鸡毒支原体感染诊断的方法,常常用来确定其他方法判断的结果。进行检测时首先测定抗原血凝价,以4个血凝单位进行血凝抑制反应。当被检血清在1:80稀释仍能抑制红细胞凝集时,则为阳性反应。1:40稀释能抑制红细胞凝集时,为可疑反应。更低时为阴性反应。对血凝抑制反应可疑的病例,在21日后采血再进行一次血凝抑制反应一般不存在非特异交叉反应。

可使用微量板进行微量血凝抑制反应。

检测血清中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国内近年来也有报道。这是一种敏感的血清学检测方法,但在特异性上还有待改进。有一些特异性反应,尤其是应用灭活疫苗后的非特异性反应,应用ELISA似乎还难以排除。

可以使用卵黄液代替血清进行血凝抑止试验和酶联免疫疫吸附试验。以注射器吸取卵黄液0.05ml置于试管内,加入0.5ml磷酸盐缓冲盐溶液,充分混合震荡,在2500rpm中离心沉淀30min,取上清液代替血清进行,. 这种抗体液中,卵黄液已用缓冲盐溶液对倍稀释,所以试验中1:40的血凝抑制价即可作为阳性反应判断。

有使用琼脂扩散反应作为诊断方法报道。有报道说,用亲和素-生物素斑点免疫结合检测法可提高检测的特异性。

国内有报道说,用间接法斑点酶联免疫检测法(Dot-ELISA)检测鸡口咽拭子上的鸡毒支原体抗原进行诊断,结果与分离病原结果有80%-90%的符合率,适合于大规模抗原样本的检测,可用作疫病早期诊断的依据和进行流行病学等调查。

在某些多年无鸡毒支原体感染的种鸡群中,曾发现一些28-36周龄鸡出现平板凝集试验反应阳性,但血凝抑制(HI)抗体价达不到1:80的反应阳性标准,有人认为这是由于毒力低微的鸡毒支原体变种经卵传播后引起的。相反,国内曾发现一些感染鸡的血清,平板凝集试验检测阴性反应,而血凝抑制抗体价达到1:80的阳性标准。对于这种现象尚没有满意的解释。

以血清学反应检测时,都应同进行阳性对照血清与阴性对照血清的对比检测。

病原支原体的分离:分离病原支原体是一种可靠的诊断方法。分离病原时必须有适于病原生长发育的培养基。这种培养基成分复杂,有种种不同的处方。一般都含有牛心浸液、酵母浸液,马血清或猪血清、葡萄糖、酚红、青霉素与醋酸铊。其中,血清提供固醇和脂肪酸,葡萄糖提供能源,酚红有助于观察PH变化,青霉素和醋酸铊控制细菌和霉菌污染。

下列处方虽已舍弃牛心浸液,但用于分离鸡源支原体,其中包括鸡毒支原体,效力颇为满意。

基础液: NaCl 5g

kcl 0.4g

mgso4.7h2o 0.2g

na2hpo4 1.6g

kh2po4 0.1g

葡萄糖 10.0g

乳蛋白水解物(difco) 5.0g

去离子水 1000ml

以上各物溶解后在115℃中灭菌20min,置冰箱中备用。

培养基配制:

基础液 860ml

猪血清(56℃灭能30min) 120ml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即辅酶I,NAD),1%溶液 10ml

l-盐酸半胱氨酸,1%溶液 10ml

精氨酸盐酸盐,10% 20ml

酵母自溶物或酵母浸液,25% 10ml

青霉素 1000单位/ml

醋酸铊(1/80) 10ml

酚红,1% 1-2ml

以N/1NaOH调整PH达7.4

以上各物质中酵母液、酚红和醋酸铊溶液用115℃灭菌20min保存于冰箱中备用。辅酶I、半胱氨酸和精氨酸溶液用0.45um滤膜滤过,除菌后置于-20℃中保存备用。临配制前10min净融化的辅酶I溶液和半胱氨酸溶液混合后加入培养基中。猪血清可用马血清代替,不论哪种血清在使用前都应当预先经过对支原体生长发育的支持能力检测,选择支持能力良好的血清使用。

配制溶液用水应为无离子水或玻璃双蒸馏水。

液体培养基分装于螺丝帽试管中或加橡皮塞试管中。

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高质量琼脂(Noble agar)制成,琼脂含量1%-1.2%。半固体培养基中含量为0.2%-0.5%。

用于分离培养支原体的材料常用的有:气管、肺、气囊、鼻窦分泌物等。分泌物可直接接种于培养基中培养,脏器组织可剪成小粒投入培养基内,在37℃中培养。一般在接种的第2天,液体培养基变黄色,这种颜色的改变不是由于支原体的发育所致,而是组织中产酸的关系。支原体对酸敏感,在酸性环境中死亡很快,所以必须立即移植于新鲜培养基内继续培养。培养物如果在5天左在不风颜色变化则再移植,有时这样盲目移植接种3-4次,才能出现颜色变化。如果颜色由红变黄,则可能是发酵葡萄糖的支原体生长;如果由红变紫,则可能是水解精氨酸的支原体生长。鸡毒支原体是发酵葡萄糖的。如果经过3-4次移植都不呈现颜色变化,可以认为无支原体生长。

在固体培养时,是将加有组织小块的液体培养物或盲目传代的或已变色的液体培养物滴1-2滴于平板表面上,转动平皿使之铺满表面,放在有5%二氧化碳的潮湿环境中培养,1周后在扩大镜下检查有无菌落生长。最初的一二代菌落经常不呈现曲型的“煎蛋状”形态,常须经过几次移植后才有典型菌落生成。

有支原体生长后,须用抗鸡毒支原体血清对分离物进行血清学鉴定。常用的血清学方法有:生长抑制试验、代谢抑制试验、表面荧光抗体试验。也可以利用血细胞吸附抑制试验进行快速鉴定。

从发病鸡一般都能分离出鸡毒支原体。无症状的血清学反应阳性鸡体内也可以分离出鸡毒支原体,只是分离率比较低。甚至从血清学反应阴性鸡中还是有可能分离到的,不过分离率就更低了。

鉴别诊断:由于鸡毒支原体病的外表症状并不是特有的,所以当鸡群出现呼吸道症状时,要注意与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鼻炎、滑液支原体感染以及鸡霍乱的鉴别诊断,火鸡出现窦炎时要注意与衣原体感染的鉴别诊断。鉴别诊断时有的可以应用血清学方法,有的可用病原分离的方法。

治疗:在病初可以试用一些对支原体有抑制作用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抗生素可以拌在饲料内或者经过饮水投眼,也可以注射。土霉素和四环素的用量为每吨饲料400g;泰乐菌素为每4.5L水内加2-3g;北里霉素为每吨饲料内300-500g。泰妙菌素(支原体净是泰妙菌素的种制剂)饮水含量为120-500mg/L,不论饮水或饮料拌服都要连用几天。如果投药效果不良,就要考虑并发病的问题,或者是病原株对所作用的抗生素具有抗药性关系。

(六)防制措施

目前国内还没有培育成无支原体感染的种鸡群,可以说所有鸡场都存在着鸡支原体感染,在正常情况下不出现明显症状。一旦因不利因素应激,就可能暴发疾病引起死亡。所以平时一定要作好饲养管理,提供平衡饲料,注意清洁卫生,合内不准积水,笼内不拥挤,避免名种应激因素。

1.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一种减少支原体感染的有效方法。疫苗有两种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

弱毒活疫苗:目前国际上和国内使用的活疫苗是F株疫苗。F株致病力极为轻微,给1日龄、3日龄和20日龄雏鸡滴眼接种不引起任何可见症状或气囊上变化,不影响增重。与新城疫活疫苗B1或LaSota株同时接种,既不增强彼此的致病力也不影响各自的免疫作用。免疫保护力在85%以上,免疫力至少待续7个月。国外有报道,接受活疫苗免疫接种的鸡群产卵率高于未接种疫苗的鸡群,平均每只产卵鸡多产卵7个。有人提出,在一个鸡场内边疆应用F株疫苗后,场同 毒支原体野外株感染可以逐渐为F株所代替。

灭活疫苗:油佐剂灭活疫苗效果良好,用后能防止本病的发生并减少诱发其他疾病,增加鸡蛋产量。国外有报道,边疆使用两个代次的鸡,可以清除群内支原体感染。但也有人报道,效果并不如此明显。

2.清除种卵内鸡毒支原体 经卵传播是鸡毒支原体的一条重要的传播途径,阻断这什么样途径对防治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培育无支原体鸡群的基础。有两种方法可以用来降低或消除卵支原体:抗生素处理法与加热法。

抗生素处理:将孵化前的种卵温到37℃而后立即放入5℃左右的对支原体有抑制作用的抗生素溶液中15-20min;也可以将卵放在密闭容器抗生素溶液中,抽出部分空气,而后现再徐徐放入空气使药液进入卵内;也有将抗生素溶液注射入卵内的。这类方法的缺点是:清除卵内有报道,以支原净(泰妙霉素制剂),红霉素和氯霉素的8×10-4溶液处理后,和支原净处理后只比不处理的对照降低32个百分点,红霉素处理降低3-21个百分点,氯霉素无效与不处理的对照完全相同。处理后的孵化率降低8%。

加热法:对孵化器中的种蛋,压入热空气,使温度在12-14h内均匀上升到46.1℃,而后移入正常孵化温度中孵化,可以收到比较满意的消灭卵内支原体的效果,但种卵孵化北下降8-12%。国内报道,应用恒温45℃的温箱处理种蛋14h,而后转入正常孵化,收到相当的消灭卵内支原体的效果,只要温度控制适宜,对孵化率没有明显影响。

对其他传染性疾病进行预防接种活疫苗时,应严格选择无支原体污染的疫苗。许多病毒性活疫苗中常常有致病性支原体的污染,鸡由于接种这种疫苗而受到感染,所以选择无污染活疫苗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预防措施。

3.培育无支原体感染鸡群 鸡支原体感染虽然极为普遍,但是利用支原体对不利环境、药物和温度的脆弱性,可以培育成功无支原体感染鸡群。有报道,无支原体感染鸡群每只母鸡比普通鸡群鸡平均多生产0.5-1kg蛋。饲养无支原体感染鸡在经济上颇为有利。培育无支原体感染鸡的主要程序如下。

(1)以有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处理种鸡,降低母鸡的支原体带菌率和带菌强度,从而降低蛋的污染率和污染强度。

(2)用45℃经14h处理种蛋,消灭蛋中的支原体。

(3)种蛋小批量孵化,每批100-200只,减少孵出的雏鸡相互之间可能的传染机会。

(4)小群分群饲养,定时进行血清学检查,一旦出现确实的阳性反应鸡,立即净小群淘汰。

(5)在进行全部程序时,要做好孵化箱、孵化室、用具、房舍等的消毒和隔离的工作,防止外来感染群内。

由这种程序育成的鸡群,在产蛋前全部进行血清学检查一次,必须是无阳性反应群才能用作种鸡。当完全阴性肥应亲代鸡群所产生的蛋,不经过药物或热力处理孵出的子代鸡群,经过几次检测都未出现一只阳性反应鸡后,可以认为已建立成无支原体感染群。

支原体,又称霉形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仅由胞浆膜包裹的原核微生物,是目前所知的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繁殖的最小微生物。广泛存在于人、动物、植物、昆虫体内,其中部分支原体对人或动物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在兽医学上是一类重要的病原微生物,对禽、猪、牛及实验动物等具有广泛的致病性,主要侵害呼吸道和生殖系统,还能引起关节炎、乳腺炎以及眼部感染。
从禽类分离的支原体根据其致病性的差异,可以分为三组,即明显具有致病性,如鸡毒支原体、滑液支原体、火鸡支原体;在某些条件下具有致病性,如鸡支原体、鸭支原体、莱氏无胆支原体、尿原体和鹅支原体以及非病原性支原体。禽支原体中,最常见的且对鸡致病的有鸡毒支原体、火鸡支原体和滑液囊支原体。
  鸡毒支原体感染也称为慢性呼吸道病(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CRD),在火鸡则称为传染性窦炎,临床上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其主要特征为咳嗽、流鼻液、呼吸道罗音,严重时呼吸困难和张口呼吸。火鸡发生鼻窦炎时主要表现眶下窦肿胀。感染病症发展缓慢且病程长,有时发生其它病毒或细菌混合感染。剖检可见鼻窦、气管卡他性渗出物和严重的气囊炎。感染此病后,幼鸡发育迟缓,产蛋下降,饲料报酬降低,而且可在鸡群长期存在和蔓延,还可通过蛋传播给下一代。
病原:
本病的病原为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大小为250-500nm,能通过450nm的细菌滤器。在电子显微镜下形态不一,基本上是球状或球杆状,也有丝状及环状的。用姬姆萨氏染色着色良好,革兰氏染色阴性,着色较淡。本菌为好氧和兼性厌氧,鸡毒支原体对培养基的要求相当苛刻,不同的菌株对培养基的要求也可能不同。几乎所有的菌株在生长过程中都需要胆固醇、一些必需的氨基酸和核酸前体,因此在培养基中需加10%~15%的灭活猪、牛或马血清。MG在37℃pH7.8左右的培养基中生长最适宜。液体培养基接种前pH值以7.8左右为宜,接种后24~48h下降到7.0以下。MG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培养3-5天可形成微小的光滑而透明的露状菌落,用放大镜观察,具有一个较密集的中央隆起,呈油煎蛋样,但某些种不呈此典型状态。
  如果将支原体接种7日龄鸡胚卵黄囊中,能生长繁殖,但只有部分鸡胚在接种后5-7天死亡,鸡胚的病变为胚体发育不全,全身水肿,关节肿大,尿囊膜、卵黄囊出血。如连续在卵黄囊继代,则死亡更加规律,病变更明显。
  鸡毒支原体对外界抵抗力不强 ,离开禽体即失去活力。对干热敏感,45℃ 1h或50℃ 20min即被杀死,经冻干后保存4℃冰箱可存活7年。在水中,15℃存活8-18天。4℃存活10-20天以上。对紫外线的抵抗力极差,在阳光直射下会很快失去活力。一般消毒药可很快将其杀死。MG对链霉素、四环素族、氯霉素、红霉素、泰乐菌素敏感,对新霉素、多粘菌素、醋酸铊、磺胺类药物有抵抗力,故醋酸铊和青霉素常作为添加剂加入到培养支原体的培养基中以抑制杂菌的生长。本菌容易产生耐药性

流行病学

鸡毒支原体在国内的鸡群中感染相当普遍,根据血清学调查,感染率平均在70%~80%之间。鸡和火鸡对本病有易感性。少数鹌鹑、珠鸡、孔雀和鸽也能感染本病,对实验动物无致病性。
  影响鸡毒支原体感染流行的因素除了菌株本身的致病性以外,鸡的年龄、环境及并发感染等均具有明显的影响。鸡对支原体感染的抵抗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强,小鸡比成年鸡易感,病情表现也更严重;寒冷、拥挤、通风不良、潮湿等可促进本病的发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病毒感染及大肠杆菌混合感染会使呼吸道病症明显加重,当鸡毒支原体在体内存在时,弱毒疫苗气雾免疫也可能激发本病。
  本病的传播有垂直和水平传播两种方式。易感鸡与感染带菌鸡或火鸡接触可感染此病,病原体通过病鸡咳嗽、喷嚏的飞沫和尘埃经呼吸道传染。被支原体污染的饮水、饲料、用具也能使本病由一个鸡群传至另一个鸡群。被感染的种鸡可以将支原体垂直传给种蛋,感染早期和疾病较严重的鸡群经卵传播率高。垂直传播可构成代代相传,使本病在鸡群中连续不断地发生。
  用带有支原体的鸡胚制作弱毒苗时,易造成疫苗污染而散播本病。创伤、气管损伤也能加剧鸡毒支原体的感染。

症状:

有的感染鸡群不出现症状或直到有并发感染或有诱发因素出现时,才表现临床症状。人工感染潜伏期为4-21天,自然感染潜伏期的长短与鸡的日龄、品种、菌株独立及有无并发感染有关。幼龄鸡发病时,症状较典型,表现为浆液或浆液粘液性鼻液,使鼻孔堵塞妨碍呼吸,频频摇头、喷嚏、咳嗽,还见有窦炎、结膜炎和气囊炎。当炎症蔓延至下呼吸道时,则喘气和咳嗽更为显著,并有呼吸罗音。病鸡食欲不振,生长停滞。到了后期因鼻腔和眶下窦中蓄积渗出物而引起眼睑肿胀。病鸡的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全身症状有体温升高和精神食欲不振等。肉用鸡由于生长发育缓慢或停顿、逐渐消瘦而等级下降,经济损失显著。成年母鸡产蛋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上,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死胚和弱胚增多,且弱雏的气囊炎发生率高。如果发生输卵管炎则可能产出软皮蛋。
  成年鸡很少死亡,幼鸡如无并发症,病死率也低。产蛋鸡感染后,如继发大肠杆菌,还出现厌食和腹泻,死淘率增高。


病变:

鸡毒支原体感染与其他一些呼吸道疾病的症状类似,因此,临床上出现某些症状只能说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性,确诊须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血清学检查。
  血清学检查最常用的有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进行血清学检查时,应当进行阳性与阴性对照血清的对比试验。
  分离鸡毒支原体是一种可靠的诊断方法,但必须有适合于鸡毒支原体生长发育的培养基。通常取气管、肺、气囊、鼻窦分泌物等接种培养基,并用抗鸡毒支原体阳性血清对分离物进行鉴定。常用的鉴定方法有生长抑制试验、代谢抑制试验和表面荧光抗体试验等,也可以利用血细胞吸附抑制试验进行快速鉴定。
  最近一些分子生物学方法也用于MG的诊断,如rRNA基因测序、DNA探针、以及PCR扩增rRNA后进行RELP分析。
  鸡毒支原体感染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禽曲霉菌病等呼吸道传染病极易混淆,应注意鉴别诊断。


诊断:
病鸡明显消瘦。单纯感染鸡毒支原体的病鸡,可见鼻道、气管、支气管和气囊内含有混浊粘稠或干酪样的渗出物,气囊壁变厚、混浊。呼吸道粘膜水肿、充血、增厚。窦腔内充满粘液和干酪样渗出物,并可波及到肺和气囊。自然感染的病例多为混合感染,如有大肠杆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参与,则容易见到纤维素性肝周炎和心包炎。鸡和火鸡还常见到明显的窦炎或输卵管炎。可见
  组织学变化较为特征,被侵害的组织由于单核细胞浸润和粘液腺的增生而使粘膜显著增厚,粘膜下常见有局灶性淋巴组织增生区(淋巴滤泡反应),以及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呼吸道的组织损伤表现为纤毛上皮的肥大、增生和不同程度的水肿。在肺,除了肺炎和淋巴滤泡反应外,有时还出现肉芽肿。实验性地感染鸡可以造成输卵管炎,并有干酪性分泌物,但自然感染病例并不多见。

防治:

由于支原体感染在养鸡场普遍存在,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如遇环境条件突然改变或其他应激因素的影响时,可能暴发本病或引起死亡,因此必须加强饲养管理和兽医卫生防疫工作。
感染本病的鸡多为带菌者,又可通过卵传递,因此很难根除本病,但在生产实践中可以采取下述措施减少损失或净化本病。
  1、疫苗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减少支原体感染的一种有效方法。国内外使用的疫苗主要有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弱毒疫苗既可用于尚未感染的健康小鸡,也可用于已感染的鸡群,免疫保护率在80%以上,免疫持续时间达7个月以上。灭活疫苗以油佐剂灭活疫苗效果较好,多用于蛋鸡和种鸡。免疫后可有效地防止本病的发生和种蛋的垂直感染,并减少诱发其他疾病的机会,增加产蛋量。
  2、消除种蛋内支原体 阻断经卵传播是预防和减少支原体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培育无支原体鸡群的基础。可以采用抗生素处理和加热法来降低或消除种蛋内支原体。方法是将药物注入气室,或者将蛋放在药物溶液中,加压使药物浸入。也可以在种蛋入孵时先加温至37.8℃,然后将种蛋置于5℃左右的对支原体有抑制作用的抗生素溶液中,浸泡15~20min,但这种方法对支原体消除不彻底,对孵化率也略有影响。热处理法用的较少,方法是将种蛋于恒温45℃处理14小时,后转入正常孵化,可以有效地消灭种蛋内支原体,只要温度控制适宜,对孵化率无明显影响。
  3、培育无支原体感染鸡群 主要程序如下:
  ⑴ 选用对支原体有抑制作用的药物降低种鸡群支原体的带菌率和带菌强度,从而降低种蛋的污染率;
  ⑵ 种蛋45℃处理14小时,消灭蛋中支原体;
  ⑶ 种蛋小批量孵化,每批100~200枚,减少出雏时相互之间可能的传染机会;
  ⑷ 小群分群饲养,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查,一旦出现阳性反应鸡,立即将小群淘汰;
  ⑸ 在进行全部程序时,要做好孵化箱、孵化室、用具、房舍等的消毒和兽医生物安全工作,防止外来感染。
  通过上述程序育成的鸡群,在产蛋前全部进行一次血清学检查,必须是无阳性反应才能用作种鸡。当完全阴性反应亲代鸡群所产种蛋不经过药物或热处理孵出的子代鸡群,经过几次检测都未出现阳性反应鸡后,可以认为已建立成无支原体感染群。
  一些抗生素(如泰乐菌素、壮观霉素、链霉素和红霉素等)对本病有一定的疗效。但由于支原体易产生耐药性,所以在选用药物之前,最好进行药敏试验。并采取交替用药的方法。

支原体简介
1898年,E.Nocard等从患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牛中首次分离出支原体,当时称PPO(胸膜肺炎微生物,pleuropneumonmia organism)后来,人们从其它动物中陆续分离到多种类似于PPO的微生物,因此就相应地称作PPLO(类胸膜肺炎微生物,pleuropneumonmia-like)。从1995年起支原体的名词就正式代替了以前的PPO和PPLO。
---- 1967年,日本学者土居养二等发现患“丛枝病”的桑、马铃薯、矮牵牛和泡桐的韧皮部中常有相应的支原体,从此发现了植物支原体病原。目前,一般把植物支原体称为类支原体(MLO,即Mycoplasma-like organisms)。?
---- 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是整个生物界中能独立营养的最小生物。?
---- 支原体对人类的害处明显大于益处。许多支原体能引起动物(牛、绵羊、山羊、猪、禽和人类)的病害;类支原体则可引起桑、稻、竹和玉米等的矮缩病、黄化病及丛枝病;一些腐生的支原体常常分布在污水、土壤或堆肥中;在受污染的组织培养液中,也常找到支原体的踪迹。?
---- 支原体的特点:①支原体的直径约为150~300nm,一般为250nm左右,因此,在光学显微镜上属勉强可见;②缺乏细胞壁,并由此引起一系列的其它特性,例如,细胞呈革兰氏染色阴性反应,多形,易变,有滤过性,对渗透压敏感,对表面活性剂(肥皂,“新洁尔灭”等)和醇类敏感,以及对抑制细胞壁合成的青霉素、环丝氨酸等抗生素不敏感等;③菌落小,直径一般仅为0.1~1.0mm,并呈特有的“油煎蛋”状;④一般以二等分裂方式进行繁殖;⑤能在含血清、酵母膏或胆甾醇等营养丰富的人工培养基上独立生长;⑥ 具有氧化型或发酵型的产能代谢,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生长;⑦ 对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四环素、红霉素以及毛地黄皂苷等破坏细胞膜结构的表面活性剂都极为敏感,由于细胞膜上含有甾醇,故对两性霉素、制霉菌素等多烯类抗生素也十分敏感。?
---- 目前已知的支原体种类已超过80种。按拍杰氏分类系统(1984),它们的分类地位是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柔膜菌门(enericutes)、柔膜菌纲(Molllicutes)的支原体目(Mycoplasmatales

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国,随着集约化养鸡事业的发展,饲养方式改变,饲养密度提高,在通风不良、空气中氨和灰尘增加或在低温等环境中,或其它疫病混合感染,甚至接种鸡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等活疫苗后,都可诱发支原体病。该病已经成为集约化养鸡的重要疫病之一,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鸡网学院初中生

Rank: 3Rank: 3

来自
湖南
发表于 2007-9-23 23: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南衡阳
好好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4-11-23 01:24 , Processed in 0.901440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