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6-14 15: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吉林四平
二、产能相对过剩的成因分析
1.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的作用。受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的影响,2006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开始回升,2008年初达到最高点(19元/公斤),广大生猪养殖户为了趋利,筹措资金,纷纷填栏,生猪存栏由2006年一季度的69.71万头增加到2008 年底的78.85万头,增长了13%;母猪存栏由2006年一季度的5.21万头增加到2008年底的6.27万头,增加了20%。永定区120余家养殖大户重整旗鼓,进仔填栏,生猪生产迅速发展。
2.国家养殖扶持政策的刺激。从2007年开始,国家对生猪养殖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比如母猪养殖补贴、生猪良种补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厂(小区)扶持政策及母猪、商品猪保险政策等等,2007-2009年全市共利用国家投资近3000万元,带动社会投资近2亿元,其中,2007-2008年全市共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户)项目62个,国家扶持资金1190万元。永定区官黎坪生猪养殖小区利用国家投资40万元,加上自筹资金新建猪舍12000平方米,采用租赁形式发展养殖户36户,存栏生猪近5000头。慈利县近10名打工返乡人员从事生猪规模养殖,该县零溪镇的于涛、通津铺镇的向涛年出栏生猪在500头以上。据畜牧水产部门统计,2009年一季度,全市生猪规模养殖户、生猪存栏及生猪出栏数同比分别增长9%、15.6%和15.3%。因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场、户)项目的实施,全市每年新增生猪存栏近22万头。
3.猪肉销售淡季及出口下降的影响。从本地及周边居民的消费习惯来看,每年春节各家各户都有一定量的腊肉和晒肉储备,每年上半年消费者对鲜肉的需求会明显减少;同时,随着社会物资供应更加丰富、保健营养学知识的逐步普及和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肉类消费呈多元化趋势,且蔬菜、水果的摄取量越来越大,肉类特别是猪肉的摄取量越来越小。再加上,全省生猪出口同比下降,更加剧了生猪供应的相对过剩。
4.养殖成本降低对价格下滑的抑制。生猪养殖户为扩大利润空间或减轻亏损压力,想方设法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比如:江苏、四川有的地方采用塑料大棚的形式进行猪舍建设,并建立和完善了生猪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减少了风险,降低了成本。四川隆昌仔猪外销价仅为4.1元-4.2元/公斤,其成本价远远低于本地。我省养殖业较为发达的长沙、常德、益阳、浏阳等地采用全价料饲养生猪,比本地浓缩料配成全价料每吨节约开支在300元以上。本地部分养猪大户采用自育、自产、自销的方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也取得了明显效果。同时,国家养猪的扶持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养猪户的经营成本。由于生猪良种补贴的实施,养猪户原配种一次需要60元费用现只要40元;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资金的发放,降低了养殖户的投资成本;商品猪、母猪保险费80%由国家承担,增强了养猪户的抗风险能力等等。上述内因和外因的双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此轮生猪价格的过快下滑,也是此轮生猪价格下滑期拉长的主要原因。
三、对策及建议
1.完善生猪价格预警机制,减少生猪填栏的盲目性。当生猪价格上涨时,加上国家养猪扶持政策的刺激,广大养猪户一哄而上,生猪填栏存在一定盲目性。因此,建议国家、省测定生猪填栏最高警戒线,并通过信息平台在适当的时候予以公布提醒。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首先应建立生猪存栏的统计网络,加强生猪存栏的统计工作,确保生猪存栏数据的基本准确。其次要把生猪、能繁母猪存栏的最高临界数据纳入《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的调控目标,并在生猪填栏饱和期前公布(包括最高存栏数、实际存栏数)。再者最高或最低临界数据应根据生猪市场供应情况及生猪出口情况适时予以修正。
2.建立并启动猪肉储备机制,调节市场猪肉的供需矛盾。今年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启动《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省、市应积极行动起来,较大幅度地增加省、市级政府冻肉储备和大型企业商业储备规模。我市的猪肉储备机制还很不成熟,张家界(6.21,-0.07,-1.11%)港越公司、永定丰业公司猪肉收储还刚刚起步,市级猪肉储备还不够到位,应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3.引导多元化养殖和品牌养殖,顺应人们肉类消费多元化趋势。一是要抓住当前猪市低迷,种猪质优价低的机遇,支持和引导养殖户购进优良种猪,淘汰劣质种猪,更换并扩大优良种猪群,增加本地良种猪的饲养比重。二是引导规模养殖户利用自身承包的山地,开展牛、羊等多种家畜饲养,此亏彼赚,以降低市场风险。三是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根据我市旅游经济的特点,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肉类动物进行养殖,以增强养殖户应对市场的灵活性。比如桑植空壳树乡彭彬进行野猪饲养,不受生猪价格涨跌的影响,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4.引导养殖户借鉴外地饲养经验,进一步降低养猪成本。采取组织考察、业务洽谈等形式,走出去学习养猪发达地方的先进经验,包括栏舍建设、仔猪繁殖、饲料生产及其销售等等,不断增强本地生猪的市场竞争力。同时积极推广“猪-沼-果”、“畜-沼-鱼”、 “猪-沼-菜”等立体养殖形式;推广健康养殖新技术,促进生态养殖的快速发展。
5.切实加强生猪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促进生猪养殖的良性循环。首先要建立并完善生猪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机制。从配种、仔猪、活大猪到出栏销售各环节,要有专门组织提供有偿服务(合理的),减少中间环节的无谓耗损,降低养猪户的经营成本。其次养殖户(场)和屠宰企业应建立产销合作机制,发展生猪订单生产和期货交易;相关部门应牵线搭桥、加强引导。再次清理整顿生猪及饲料运输、屠宰和猪肉运输、销售等环节的不合理税费,从严查处不法行为,促进生猪养殖的良性循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