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禽流感
禽流感也有很多别称,如禽疫、真性鸡瘟等。
2.1 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属的病毒;可分为三种类型。A型流感病毒感染所以种属的动物,而B和C都可以感染人,C型同时也可感染猪。所有禽类的病毒株是A型、而严重的人流感病毒株也是A型;尽管不是所有的毒株都致病,但A型是高毒力的毒株。根据其表面血凝素抗原(H)和神经氨酸酶抗原(N)的不同(有时又分别叫HA和NA),可对A型流感病毒进行分类。
B型流感病毒主要感染人类;C型流感病毒比较温和,人类在15岁后身体通常都有针对它的特异性抗体。
禽流感根据致病性和毒力强弱分为,低致病性禽流感(LPAI )、中等毒力的致病性禽流感(死亡率)和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三种类型。低致病性禽流感有H1到H15不同的亚型;中等毒力的致病性禽流感主要是一些H9亚型,该类型的流感死亡率达30%;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主要是H5和H7亚型,一些低致病性的禽流感H5和H7亚型有时也可以变成高致病性流感病毒,死亡率90%。
2.2 重要性和病史: 最早发生的禽流感在1878年,意大利发生鸡群大量死亡,当时被称为鸡瘟。低致病性禽流感首例发现于20世纪中期。20世界70年代在水禽上发现。
2.3 经济损失:发病后要立即扑灭、销毁;高感染率和高死亡率;隔离和检疫;销毁后政府的赔偿金等造成巨额直接经济损失。1983年,美国暴发禽流感(H5N2),直接造成的损失达650万美元的经济损失,销毁禽只170万只,禽蛋价格下降30%;1999-2000年,意大利暴发H7N1,政府赔偿农户1亿美金,180万只禽被销毁,间接损失达5000万没美金;1997,香港暴发H5N1,直接损失达1300万美金;损失140万只禽类。2001香港再次暴发H5N1,损失380万美金。2003年,欧洲暴发H7N7,3300万只禽类被摧毁,占苏格兰养殖量的1/4。2004年,东南亚暴发H5N1,有8个国家遭到该病毒的袭击,造成1亿只禽类被销毁。2004-2005,东南亚和欧亚大陆暴发,由于迁移的鸟类使该病毒传至欧亚大陆。
2.4 流行病学:该病全世界都有分布。最近暴发的国家有苏格兰、澳大利亚、墨西哥、美国、东南亚、中国 、欧亚大陆。
2.5 发病率和死亡率
商业鸡群的在2-12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通常高达100%,虽然现在有所降低,但危害仍然很大。蛋鸡几周后可能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幸存下来,但是不再产蛋。
2.6 传播:病毒最初通过禽类、迁移的水禽、宠物鸟进行传播;也可通过发病家禽附近的气雾、饮水、螨、蝇等都能够传播该病毒。病毒存在于呼吸道分泌物和动物粪便中;蛋内也可以存在,但不能存活和造成扩散。
人为传播:最初以为人类缺乏禽流感的受体而不会感染人,直至1997香港暴发禽流感,致使18人感染,6人死亡,才发现该病在禽类和人之间也是可以传播的。2003年在荷兰也暴发了83人感染的案例,一位57岁的兽医在去过一个禽流感发病场后死于急性呼吸道症状,被证实感染了H7N7毒株。
2004至2005年H5N1毒株在南亚暴发,到2005年10月20日,印尼、越南、泰国、和柬埔寨等国共有118例发病,61人死亡。这些病例的大多数来自于接触过、或者到过发病养禽场。在越南,有报道人传人的病毒株;但多数情况还是病禽传给人的。
猪被认为是鸟类和人类共感染的混合器,因为它有哺乳类和禽类共同的受体。这种共感染可以导致新的毒株(病毒重组后)的出现,它将会增强禽流感病毒感染人和其它哺乳动物的能力。
2.7 临床表现:潜伏期通常为3-14天,个别禽会无任何临床症状就死掉了。常见症状有,病鸡精神沉郁,饲料消耗量减少,消瘦;母鸡的就巢性增强,产蛋量下降;轻度直至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和大量流泪;头部和脸部水肿,神经紊乱和腹泻。 另外,禽流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异很大,取决于禽类种别和毒株以及年龄、环境和并发感染等,通常情况为高发病率和低死亡率。在高致病力病毒感染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2.8 剖解变化:突然死亡病例见不到大体病变;一般病例可见脱水和肌肉的严重充血;也可见到头颈部皮下水肿。剖检时,大量的液体可从口鼻腔流出;体腔或浆膜瘀斑或出血。肾脏严重充血有时有白色尿酸盐沉积物。青年鸡或者最急性死亡病例,仅见脱水和肌肉严重充血。
2.9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根据突然死亡、减蛋、面部水肿、发绀、出血等临床表现,再加上血清学、微生物学等诊断方法对于该病的诊断是必须的,可以通过病毒分离、ELISA检测、RT-PCR等手段进行确诊。该病的诊断要与强毒新城疫病、传支、传喉、衣原体、支原体等病做区别诊断;
实验室诊断:需要分离病毒;也可通过琼脂凝胶免疫扩散(AGID)试验、ELISA或者RT-PCR确切诊断。高致病力毒株可通过敏感鸡群的致死性试验诊断。然而,不是所有的禽类产生相同的抗体;HI试验虽然有用,但亚型不一致时常见抗体水平低下。
2.10 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对中等强度致病性的禽流感做好防疫防范工作,加强H9N2亚型病毒的防疫工作是必须的;合理科学的使用禽流感疫苗,该病毒的疫苗对不同亚型不能进行交叉保护,建议选用低毒力的天然弱毒株来制苗并进行防控,减少强毒株散毒的危险。
2.11 公共卫生意义:通常人感染禽流感的危害是比较低的;不同毒株在人群中传播和感染的能力差异也较大。1983年美国和1999-2000意大利等高威胁个体感染的原因是从未接触过病毒或者血清中缺乏抗体。但是在1997香港暴发的案例又是在家禽生产者中广泛传播;2003年感染的多数人是缺乏个人生物措施,如没有带手套和口罩、没有穿白大褂等。也有家禽生产者传给其家人的案例。这些暴发的情形强调了公共卫生部门需要和兽医部门通力合作才能有效控制人畜共患病的威胁。
2.12预防和控制:推荐的做法是一定要确切诊断高致病性禽流感,减少发病的鸡群。具体措施包括消毒污染用具、接触过的用具和邻近养禽场;不乱丢弃病死的尸体、废料和病禽接触到的物体。
2.13净化措施:主要是清洁和消毒,灭鼠和灭蚊蝇也很重要,在发病地减少鸡群数量,焚烧病死尸体,合理处理好废弃物和饲料。如果是泥地,至少铲除移开3厘米厚度的土壤;尸体和废弃物至少在1.5米深处焚烧,这样会平静90多天;建筑物应该用黑色塑料覆盖以防野鸟、昆虫和啮齿类进入鸡舍。高压水龙头冲洗设备和物体表面。一定要等所有用具清洗和消毒好后再对房舍清洗和消毒,然后再进鸡苗。
2.14 预防与疫苗:卫生消毒和生物安全在防制禽流感上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有水禽和候鸟的地区放养家禽是不合适的。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告诫养禽者禽流感病毒是怎样被引入传播和感染发病的。疫苗免疫方面要使用灭活苗;同型HI的疫苗可保护同型病毒的攻击,如H5亚型的疫苗可保护其它H5亚型的攻击。很多经济实惠的商业性疫苗使用致弱的自然强毒株,其潜在危害是可致禽流感病毒再重组出现不可预测的结果,甚或出现新的强毒株。
三、饲料配方支持的免疫力
3.1 核苷酸及其背景知识
间期细胞的增殖是从细胞核中DNA储存的信息开始的;DNA的基本成分是由核苷酸、即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的。核苷酸在DNA中呈线阵排列。一个动物细胞的DNA大约含有3X109个核苷酸、长达一米。核苷酸的合成是需要时间和耗费能量的。细胞中嘌呤的合成过程非常复杂、从不同的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和)开始涉及到14个不同的生物学步骤。如果在饲料中添加核苷酸则既可节约能量、又可缩短时间。
在体内,组织中核苷酸的合成(肝脏除外)不仅需要新生途径,同时也要通过再生途径合成。体内的免疫细胞,如骨髓细胞、白细胞(如淋巴细胞和大单核细胞)和红细胞是不能自行合成核苷酸的。其它组织细胞如肠道粘膜细胞也不能合成足量的核苷酸以满足需要,这些组织需要添加额外的核苷酸以支持生长需要。
3.2 核苷酸的重要功能
3.2.1 可以促进所有脏器的细胞增殖加快;因此,对免疫细胞、胃肠道细胞、肝细胞、肠菌类细胞和生殖细胞非常重要。
图一:核苷酸促进肠道粘膜生长的对比(肠道末梢,70倍放大,伊红染色)
表一:在秘鲁两农场的试验结果
组 别
| 天 数
| 十二 指肠肠绒毛膜长度 (um)
| 空肠肠绒毛膜长度(um)
| 试验1
| 23
| 50
| 50
| 试验2
| 23
| 63
| 45
| 试验组平均值
| /
| 56.5
| 47.5
| 对照1
| 24
| 42
| 38
| 对照2
| 24
| 35
| 29
| 对照组平均值
| /
| 38.5
| 33.5
| 试验组平均增加
| /
| 22%
| 29%
|
3.2.2添加核苷酸具有抗病和中和毒素的能力。
表二:添加核苷酸后肉鸡抗球虫的效果。
项目
| 第一次试验
| 第二次试验
| 未添加核苷酸组
| 添加核苷酸组
| 未添加核苷酸组
| 添加核苷酸组
| 肠道有损伤
|
| 减少20%
|
| 减少33%
| 每克粪便排泄卵囊数
| 1977
| 1091
| 1319
| 1132
| 每克粪便卵囊数减少%
|
| 45
|
| 14
|
注:357只小鸡1日龄在相同水泥地面的两个不同房间里饲喂到42日龄屠宰;每平方米的地面上含有1.12亿艾美尔球虫卵囊和0.168亿的柔嫩球虫卵囊。
表三:青年鸭添加核苷酸后中和毒素的效果
| 过去5年的平均水平
| 饲喂含毒素的饲料3个月
| 饲喂含毒素的饲料+1日龄添加核苷酸
| 试验鸭数量
|
| 10,000
| 10,000
| 平均体重(kg)
| 3.33
| 3.00
| 3.45
| 饲养时间
| 100
| 111
| 99
| 饲料转化率
| 4.86
| 6.48
| 4.67
| 死亡率 (%)
| 4.2
| 12.1
| 4.1
| 肝重(g)
| 300
| 110
| 320
|
注:匈牙利骡鸭饲喂含毒素的饲料中主要有T-2毒素,镰刀菌毒素和呕吐毒素三类。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添加了核苷酸后保护了毒素对骡鸭的毒害作用。
3.2.3 添加核苷酸对免疫力的影响
3.2.3.1 添加核苷酸可加速抗体的生成;
3.2.3.2 添加核苷酸可增强机体对细菌和病毒的抗感染能力;
3.2.3.3 添加核苷酸可降低发病家禽的死亡率;
3.2.3.4 添加核苷酸后对免疫细胞的影响是:(1) 加速淋巴细胞的增殖;(2) 减缓营养不良或者饥饿诱发的免疫抑制;(3) 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的活力、诱导产生白介素-2;(4) 增加巨噬细胞的数量;(5) 加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6) 加速骨髓和外周嗜中性粒细胞的增殖。
3.3 对鸡免疫力的影响
3组50只30日龄的哈巴德公鸡用做试验;第一组不喂核苷酸,第二组在1周龄前和免疫后饲喂500ppm的核苷酸,第三组在免疫后饲喂两周500ppm的核苷酸。具体结果见下图2和图3。
图二:添加核苷酸对抗体水平的影响效果
图3:添加核苷酸免疫新城疫疫苗后对ND强毒株攻毒的保护率
3.4 小结:
3.4.1 核苷酸是构建家禽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之一。
3.4.2 机体多数组织能够合成核苷酸,但是大脑和免疫细胞不能自行合成因此需要一定量的核苷酸前体。
3.4.3 长期以来,人们以为家禽机体能够合成足量的核苷酸以维持生殖细胞的分化和其它重要器官的功能;但是常在应激条件下,机体的免疫细胞需要额外的核苷酸维持需要和保持平衡。因此许多次试验证实在饲料中添加核苷酸会显著地提高生产性能。
3.4.4 现有产品由RNA和纯净的核苷酸组成;可在饲料制粒过程中混合到饲料中去以增加其营养价值,促进家禽在高应激条件下快速生长和增加抗病力。因此,添加核苷酸优化了家禽的自然防御能力,同时对疫苗免疫有较好地反应进而增强了免疫效果。此外,添加核苷酸还有促生长和降低饲料转换率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