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现行的抗病毒药物机制,大体分为以下几种:
1.通过诱导产生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
2.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增加病毒抗原的表达,激活CTL的应答,增强CTL细胞的功能,从而达到抗病毒作用;
3.抑制HBV复制过程中三个环节,包括抑制DNA多聚酶的启动、从前基因组到HBV DNA负链的逆转录过程及HBV DNA正链合成过程,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
试着分别说一下公认的2种抗病毒药物的机制:
1.拉米夫定(lamivudine) :为核苷类似物,可在细胞内磷酸化,依靠细胞核苷激酶转化为活性三磷酸形式,成为拉米夫定磷酸盐(L2TP) ,并以环腺苷磷酸形式通过HBV 多聚酶嵌入到病毒DNA 中,导致DNA 链合成终止,从而达到抗HBV 作用。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 为腺嘌呤磷酸酯类化合物,在体内迅速完全代谢为母体药物阿德福韦(adefovir , PMEA) ,PMEA 在体内细胞激酶作用下磷酸化为活性代谢产物二磷酸盐—PMEApp , 此产物与酶的自然底物三磷酸脱氧腺苷(dATP) 竞争,抑制乙型肝炎病毒( HBV) DNA 聚合酶(HBV 逆转录酶),或通过整合到病毒DNA 链后使其发生链终止 MEA 本身也可直接整合到HBV2DNA 链中, 形成DNA 链终结子,使HBVDNA 链停止复制,因而它具有较强的抑制HBVDNA 复制作用。
2.干扰素是一种多功能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人体内的干扰素由于氨基酸组成的不同,可分为α、β、γ三种,分别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免疫淋巴细胞产生。α干扰素是目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α干扰素有20多个亚型,α1、α2、α3等;每一亚型又因个别氨基酸不同,可分为α1a、α1b、α2a、α2b等。目前用于乙肝治疗的α干扰素主要是基因工程技术产生的,单一亚型的α干扰素。常用的有α1b、α2a、α2b。α干扰素抗乙肝病毒机制包括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产生抗病毒蛋白等。α干扰素与细胞膜上的干扰素受体结合,经细胞内信号系统传递信息、活化抗病毒蛋白基因,产生抗病毒蛋白。抗病毒蛋白可阻止病毒核酸复制、蛋白合成,从而达到抗病毒的目的。免疫调节功能是指α干扰素增强免疫杀伤细胞的活性、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等作用。
其抗病毒机制:
IFN作用于细胞后,在21号染色体控制下产生抗病毒蛋白(AVP)
(1)2’-5’A合成酶:使病毒mRNA降解
(2)蛋白激酶(pki):与核糖体结合使之磷酸化,抑制病毒蛋白质合成
(3)磷酸二酯酶:抑制病毒肽链延伸和蛋白质翻译。
顺便说一下:
1. 细胞因子抑制与清除HBV的机制:研究表明,机体清除HBV主要是通过非肝细胞损伤方式进行的,在此过程中,干扰素γ(1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用因子通过激活肝细胞内抗病毒机制而起了关键的效应作用。
2.HBV与肝细胞的相互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认识到肝脏是重要的免疫器官,肝细胞不仅仅是HBV感染、效应T细胞攻击的靶细胞,而且是积极的免疫调节细胞,甚至可能是抑制、清除HBV的效应细胞之一。目前认为,虽然HBV特异性T细胞免疫功能通过非特异性细胞免疫放大作用,释放细胞因子,特别是IFNγ及TNFα是非常重要的抗病毒环节,但是最终清除HBV还是要依靠肝细胞本身清除病毒的机制。肝细胞感染HBV后,在HBV X基因和X蛋白基因多效性作用下激活多个基因表达,并参与或直接引起一系列复杂
的生理效应。综合各研究成果,可以从两方面去认识肝细胞的作用:一方面,肝细胞以免疫调节细胞身份积极参与机体HBV抗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主要通过上调肝细胞膜的HLA-I、Ⅱ类分子、粘附分子及细胞因子受体的表达,增强细胞免疫反应等。HBV感染肝细胞常常成为活化T淋巴细胞攻击的靶细胞。另一方面,肝细胞受细胞因子激活后启动细胞内抗病毒机制积极发挥抑制、清除HBV作用。除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细胞释放的效应细胞因子外,肝细胞自身也可能表达内生性的IFN和TNF等细胞因子。在HBV清除过程中,肝细胞内复杂信号通路如何发挥协同作用以及肝细胞与其它肝脏细胞的相互关系等问题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现在的观点,将肝细胞本身不但作为一个病毒侵犯的场所,也可以利用来作为抗病的手段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