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37|回复: 1
收起左侧

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复制链接]

0

Rank: 7Rank: 7Rank: 7

勤劳奉献奖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

来自
河南郑州
发表于 2010-3-1 14: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从广义上说,免疫失败是机体免疫过程中,由于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因造成接种疫苗后群体或个体未达到预期免疫效果,而呈现的一种不健康状态的表现形式。从狭义上说,疫苗接种过的动物机体不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或显著减弱,并由此造成不能预防相应疫病的现象称为免疫失败。根据形成的原因,免疫失败又可分为真性免疫失败和假性免疫失败,前者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机体的不反应性而产生的免疫失败,后者是由某种原因造成机体的暂时性未反应而形成的免疫失败。
1 免疫失败的主要临床表现
临床上免疫失败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有以下几种:
(1)疫苗接种动物后仍发生相应的疾病。
(2)动物接种后虽不发生相应的疾病,但动物机体抵抗力降低,使其发生混合感染的疾病增多。
(3)群体接种疫苗后虽未发生明显的疾病,但引起群体生产性能降低,如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鸡群产蛋率下降猪群生长缓慢等现象。
(4)注射接种后动物很快发生相应疾病死亡,或虽不死亡,也不表现临床症状,但体内检测不到抗体。
(5)隐性感染、持续感染和带毒动物及垂直感染现象。
2 动物免疫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免疫失败的原因
2.1 动物免疫反应的基本原理
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的刺激下发生免疫反应,其过程可分为感应、反应和效应三个阶段。抗原进入机体后,在感应阶段主要有4种方式处理和识别抗原,一是先由巨噬细胞识别和处理抗原,巨噬细胞内溶酶体的各种酶类将抗原消化降解,其有效成份(抗原决定簇)与巨噬细胞mRNA结合成抗原-mRNA复合物,然后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传递给B细胞;二是抗原只吸附于巨噬细胞表面,不经过巨噬细胞内溶酶处理而直接传给T细胞,再由T细胞传递给B细胞;三是抗原虽然经过巨噬细胞处理后,并不将信息传递给B细胞,即不激活B细胞,而只能激活T细胞。上述3种抗原均为颗粒性抗原,在刺激B细胞形成抗体过程中均需T细胞的辅助,故这类抗原称为T细胞依赖性抗原;四是少数抗原(非颗粒性抗原,如细胞的荚膜多糖、脂多糖,鞭毛素等)可直接激活B细胞,不需T细胞的辅助,这类抗原称为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当抗原信息传递给T细胞或B细胞后机体便进入免疫过程的第二阶段——反应阶段,此阶段是TB细胞分化增殖阶段,T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迅速地分化增殖为淋巴母细胞(T细胞)和浆母细胞(B细胞),其中少数细胞可中途停止分化而成为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内可存活数月至数年或更长,当再次受到同样抗原刺激时,能迅速大量分化增殖成浆细胞和淋巴母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和淋巴因子。
免疫效应阶段是产生抗体、发生免疫功能的阶段,此阶段浆细胞合并分泌抗体,淋巴母细胞产生致敏T细胞,抗体和致敏T细胞进入淋巴液、血液、组织液或黏膜表面,中和进入机体的相应病原或在巨噬细胞及补体等物质协同下,杀灭或破坏病原的抗原性物质,形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由此产生机体的免疫保护性反应。
2.2 免疫失败原因分析(以鸡场为例)
有些鸡场按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后,鸡群中仍发生传染病。免疫鸡群流行传染病的原因相当复杂,主要原因如下:
2.2.1 种鸡多病,品质不良 已知常见垂直传播的鸡病有白痢、伤寒、副伤寒、大肠杆菌病、鸡毒支原体感染、禽白血病、减蛋综合征、鸡传染性贫血等病。有些疾病在我国广泛分布,如鸡白痢,不少鸡场污染率在30%左右,鸡毒支原体感染为70%90%。如果强毒株经蛋传给雏鸡,强毒株在体内生长繁殖后,再接种相应的疫苗往往免疫效果不好,同时也影响其他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这也使同一鸡场,同样的免疫程序,引进不同种鸡场的鸡苗,会出现不同的防疫效果。
2.2.2 环境污染 近年来随着养鸡业的发展,养鸡数猛增,饲养形式大多数属于高密度开放式饲养,包括密集式专业养鸡村等,对疾病没有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消毒制度不严格,死鸡到处乱扔,更有甚者把病鸡卖出,污染了禽舍内外环境,致使家禽在污染有大量病原微生物的环境里生活,因此,即使有良好的免疫程序,也很容易感染发病,造成免疫失败。这也是一些新建鸡场由于重视防疫消毒,防疫效果很好,经2年~3年后思想麻痹大意,防疫消毒不严格,病原微生物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以致不断出现免疫失败的缘故,例如新城疫、马立克病、传染性鼻炎、大肠埃希菌病、鸡痘、禽霍乱、鸡毒支原体感染等疫病经常发生。
2.2.3 疫苗质量不稳定
(1)疫苗被污染。按疫苗生产规程,制苗用的种蛋必须是SPF蛋,最差也应是来自无白痢和鸡毒支原体感染的鸡群的种蛋。但在生产实践中,有些厂家往往为了追求利润不使用SPF种蛋,这样就易造成种蛋疫苗的污染。经疫苗传播疾病的种类很多,中国兽药监察所曾抽样检查鸡胚苗,发现竟有70%的苗被鸡毒支原体污染。
(2)疫苗质量达不到规定效价。有些厂家没按规定要求生产,检验不严格,出厂的疫苗就没有达到要求,如马立克苗没有达到规定的蚀斑单位。
(3)疫苗使用、管理不当。运输、保管及使用没按要求在冷链下进行。给家禽接种的是无效的疫苗或注射疫苗时没按要求进行,造成漏免或剂量不足。
(4)血清型差异。有些血清型较多的传染病,如大肠杆菌病、禽流感、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没有选用与本地流行毒株相对应的血清型,造成免疫失败。
2.2.4 首免时间选择不当和母源抗体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普遍进行疫苗接种,雏鸡出壳后都具有一定的母源抗体,如新城疫母源抗体对2周龄以内的雏鸡,除有抗NDV感染起被动免疫作用外,在一定条件下也有不同程度干扰弱毒苗接种和抑制主动免疫抗体生产的作用。过早的接种疫苗会导致免疫失败。
2.2.5 免疫程序不合理 疫苗选择不当,免疫次数太少或间隔时间太长,用活菌苗后还给鸡饮用含有红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的水。
2.2.6 其他疾病影响 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破坏B淋巴细胞。黄曲霉毒素中毒能破坏鸡的免疫中枢——法氏囊。马立克病、鸡传染性贫血、球虫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盲肠肝炎、沙门菌病等也会影响免疫效果。
2.2.7 饲养管理不科学 有的鸡场只求多养、多获利,而未能考虑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鸡数超负荷,鸡群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空气中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应激频繁,使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降低,造成免疫失败。
2.2.8 饲料质量问题 某些混合料或添加剂厂家为了追求利润,不按质量标准配制,不是营养不全,就是变质发霉、盐分过量。研究证明,机体维生素缺乏,蛋白质缺乏等都会影响免疫效果。
2.2.9 乱用药物
按规定,使用弱毒活疫()苗前后几天,不能带畜禽喷雾消毒和饮水消毒;使用弱毒活疫()苗前后一段时间,不能使用抗菌药物,以免杀灭弱毒活疫()苗;免疫接种时,最好不同时应用某些抗菌药物,以免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总之,药物的科学使用也是避免免疫失败的重要因素。
3 预防免疫失败的主要措施
(1)改变人们重养轻防、轻防重治的观念,走出人们只重视饲养硬件设施的建设,不注重饲养管理环节中软件完善的误区。
(2)注意严格控制疾病的传染源,严防病原的入侵,从防控疫病的源头抓起。
(3)重视动物养殖场的环境卫生,改善动物生态环境。
(4)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动物的体质,增强动物抗病能力。
(5)加强检疫、消毒、离隔工作,防止传染病的水平传播。
(6)因地制宜地认真做好科学的免疫工作,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深入了解和随时掌握本地区的疫情,提供本场动物或供应外场动物的外地各处的疫情情况。
结合本地区的疫情和本饲养场的病史,制定合理、科学的免疫程序,对本地、本场尚未证实发生的疫病,必须证明确实已受到严重威胁时,才能计划接种,对高毒力型的疫苗更应非常慎重,非不得已不引进使用。
根据所饲养动物的用途、种类及饲养规模,选用不同的疫苗及制定不同的免疫程序。
加强免疫前检测工作,及时注意发现和淘汰带毒动物及隐性感染动物,特别注意能经或卵垂直传播的疾病和能生产免疫抑制的疾病,并防止母源抗体的干扰作用。
考虑免疫途径,根据疾病的性质、疫苗的特点,采用合理、有效的免疫接种途径。
充分认识不同疫苗之间的干扰或协同作用,对接种时间作出科学安排。
注意所选择疫()苗毒株的血清型,亚型或株型与本地、本场所流行的毒株的一致性。同时根据疫苗的性质和质量,正确地选择疫苗种类。
注意疫苗的使用剂量一定要足,但不可过大,同时注意疫苗稀释量的确定。
对难以控制的传染病,应考虑灭活苗和活疫苗同时使用,并了解活苗和灭活苗的优缺点及相互关系,合理搭配使用。
根据免疫监测结果及突发疾病的性质,对免疫程序作出必要的修改和补充等。
(7)有计划、合理地用药物预防某些疫病的发生。
5 结语
防止免疫失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指望只做好某一项工作就可避免出现免疫失败。只有做好动物疾病的综合防控,才能有效地防止免疫失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Rank: 7Rank: 7Rank: 7

勤劳奉献奖优秀会员奖添砖加瓦奖社区居民

来自
河南郑州
 楼主| 发表于 2010-3-1 15: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禽免疫失败的原因

免疫是控制家禽传染病的手段,几乎所有禽群都需进行免疫接踵。然而有些禽群经免疫接种后却不能抵御相应疫病的流行,旧病常发,新病迭出,造成免疫失败。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实际工作中应全面考虑。
1、  母源抗体的影响
由于各种疫苗在种禽中的广泛使用,可能是雏禽的母源抗体水平提高,若接种过早,当疫苗病毒注入雏禽体内时,会被母源抗体中和,从而影响疫苗免疫力的产生。
2、  疫苗的质量
疫苗保存不当或疫苗过期。
3、  疫苗选择不当
在疫病严重流行地区,仅选用安全性好但免疫力较差的疫苗品系。如在有速发性嗜内脏型新城疫流行地区若选用弱毒  4系疫苗,产生抗体不能抵御强毒的功绩。有的疫苗有几个不同的品系,不同的品系毒力不同,若首免时选用独立较强的品系,不但起不到免疫保护作用,而且接种后还会引起发病,导致免疫失败。
4、  疫苗使用不当
稀释剂选择不当:多数疫苗稀释时可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个别疫苗需用专用稀释剂。若需用专用稀释剂的疫苗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稀释,则疫苗的小家就会降低,甚至完全失效。
用活疫苗免疫的同时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会影响免疫力的产生:表现为用疫苗的同时引用消毒水;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类药物;紧急免疫的同时用抗生素药物进行防治。
盲目联合应用疫苗:主要表现为在同一时间内不同的途径接种几种不同的疫苗。
免疫剂量不准:免疫剂量原则上必须按照说明书剂量为准,量不足不能激发肌体的免疫反应,两太多会产生免疫麻痹而使免疫力受到抑制。
免疫途径不当:免疫接种的途径取决于病原体的性质及侵入途径。全嗜性的可通过多渠道接种,嗜消化道的多通过滴口或饮水进行免疫,嗜呼吸道的多通过滴鼻方式。
疫苗稀释后使用的时间过长:从零下几十度的冰箱中取出的冻干苗应放置一段时间,尽可能缩小与稀释剂的温差,以免由于温度骤升使疫苗中致弱的微生物夭折。疫苗稀释后要在30—60分钟内用完。根据试验,疫苗稀释后使用的时间与免疫力的产生的保护率存在负相关性,已知多数疫苗稀释的时间超过3小时再接种,对肌体的保护率为零。
免疫接种工作不够细:例如采用饮水免疫时饮水不足,进行疫苗稀释时计算错误或稀释不均匀,没有把应接种的禽只全部接种。
5、  早期感染
接种时禽群内已潜伏强度病原微生物,或由于接种人员及接种用具消毒不严带入强毒病原微生物。
6、  应激及免疫抑制因素的影响
饥饿、寒冷、过热、拥挤等不良因素的刺激,能抑制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从而导致疫苗免疫保护力下降。
7、  血清型不同
有的病原微生物有多个血清型,如果疫苗的血清与感染的病毒或细菌血清不同,则免疫后起不到保护作用。
8、  超强毒株感染
现已证明马立克氏病毒存在超强毒株,火鸡疱疹病毒对其免疫效果较差。另外新城疫传染性发氏囊炎也存在强毒感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4-11-24 09:14 , Processed in 0.126499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