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4|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羽绒高价“供血”肉鸭产业链:上游扩张、中游平稳、下游回暖的差异化博弈(下)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来自
河北衡水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许昌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四、下游屠宰端:羽绒红利驱动扭亏,三大因素筑底回暖

(一)成本与售价的剪刀差缩小

在肉鸭产业链的下游,屠宰端在11月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合同鸭回收成本保持在3.47元/斤,与上月环比持平,为屠宰企业的成本控制提供稳定基础。分割品综合售价达到6547.58元/吨,环比上涨0.92%,单吨盈利达到135元,终结连续5个月的亏损局面,为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这一转变的核心支撑因素,首先是羽绒价格的快速上涨。90%白鸭绒市场价突破360元/公斤,环比涨幅高达18%,每只鸭子的鸭毛利润达到1.2元,为屠宰企业贡献60%的利润来源。益客食品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鸭毛价格随天冷上涨,公司肉鸭业务涵盖鸭苗、屠宰、羽绒加工等多个业务环节,羽绒价格上涨对公司肉鸭产业链经营状况改善有一定积极影响。

库存周期的优化也是关键因素。11月中上旬,屠宰开工率为68%,低于往年同期的75%,这一调整使产品库存周转天数从45天缩短至32天,滞销品占比下降至15%。通过优化库存,企业减少库存积压压力,提高资金周转效率,为盈利提升奠定基础。

区域协同挺价也发挥重要作用。山东、河南等主产区的12家龙头屠宰企业达成价格同盟,共同拒绝低于成本线采购。这一举措推动翅中、鸭胸等热销品售价上涨2.3%,有效提升企业整体收益,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

(二)深加工产品的增量探索

在屠宰端,部分企业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向预制菜领域拓展,以此对冲鲜肉市场压力。江苏某龙头企业推出的“即食盐水鸭”“冷冻鸭货礼盒”,凭借独特口味和便捷食用方式,销量环比增长40%,附加值较原料肉提升35%,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但从整个行业来看,深加工转化率仅为22%,与白羽鸡45%的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表明行业在深加工领域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沂南县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二条措施》,从人才、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多家肉鸭加工企业成功向精深加工转型,研发出脱骨鸭掌、鸭肠等40多个品种,涉及酒店食材、火锅食材、家庭食材、休闲食品等多个领域,并与锅圈、海底捞等餐饮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随着消费者对便捷、健康食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未来肉鸭深加工有望成为推动行业增长的新动力,为产业链下游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展望12月:羽绒持续性成关键,产业链博弈升级

(一)种禽端:盈利延续但需警惕产能过剩

12月的种禽端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在羽绒高价的持续刺激下,种禽企业补栏积极性大幅提高。据钢联数据显示,12月上旬种蛋预订量环比增长15%,达到新的水平。这一增长态势使种禽企业的孵化车间生产繁忙,但在繁荣背后,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

行业数据预测,2025年1月出苗量或超300万羽/日,这引发市场对春节后苗价回调的担忧。一旦出苗量大幅增加,市场鸭苗供应过剩,价格将受到影响。钢联分析师指出,种禽端盈利周期或延续至12月中旬,但到下旬,需重点关注屠宰场春节前最后一批投苗节奏,这将成为决定种禽端未来走向的关键因素。若屠宰场投苗节奏放缓,种禽企业鸭苗销售将面临压力,盈利空间将受到挤压;反之,若投苗节奏加快,种禽企业则能继续享受市场红利,盈利周期有望进一步延长。在市场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种禽企业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生产策略,以保持竞争优势。

(二)屠宰端:羽绒“单脚跳”模式存在风险

当前羽绒价格已达历史高位,近3年峰值的出现使屠宰企业既面临机遇又存在担忧。12月,屠宰端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羽绒服出口订单是否因海外消费疲软下滑,成为影响屠宰企业的重要因素。随着全球经济形势变化,海外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对羽绒服需求可能减少,若出口订单大幅下滑,屠宰企业羽绒销售将受重创,利润空间将被严重压缩。

国内寒潮进程对终端消费的拉动效应,同样是屠宰企业关注重点。寒潮到来可刺激消费者对羽绒服的需求,带动羽绒价格上涨;若寒潮不来或强度不够,终端消费市场将陷入低迷,羽绒价格难以维持高位。

据行业分析,若羽绒价格回落5%,屠宰企业利润将缩水30%,这凸显屠宰企业对羽绒价格的高度依赖。肉产品库存消化速度,当前1.2万吨/日,能否匹配春节前销售旺季,成为扭亏能否持续的关键。若库存消化速度过慢,屠宰企业将面临库存积压风险,资金周转将受影响;反之,若能在春节前快速消化库存,屠宰企业则有望实现盈利持续增长。在关键时期,屠宰企业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强与上下游企业合作,共同应对市场挑战。

(三)全产业链:从“羽绒依赖”到价值重构

行业普遍认为,2025年肉鸭产业需打破“靠毛赚钱”的单一盈利模式,寻求新的发展方向。上游应强化樱桃谷鸭本土化育种,当前进口种源占比60%,加强本土化育种可降低对进口种源的依赖,培育更适合我国国情的优良品种,提高肉鸭品质和产量。

中游推进智能化养殖,降低人工成本20%,这将成为提升养殖效率的关键举措。智能化养殖设备的应用可实现精准投喂、环境智能调控等功能,提高养殖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减少疫病发生,提高肉鸭成活率,为产业链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下游拓展低温肉制品,对标日本70%的深加工率,这将为肉鸭产业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随着消费者对健康、便捷食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低温肉制品市场前景广阔。肉鸭企业可通过研发低温肉制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展销售渠道,实现从“微利生存”到“价值创造”的跨越。

唯有构建“肉、毛、副产品”多元盈利结构,才能抵御周期波动,实现从“微利生存”到“价值创造”的转变。在未来发展中,肉鸭产业链各环节需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迎接更好的发展前景。(数据支持:畜牧业协会、鸭子网、现代畜牧网等)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11-28 18:46 , Processed in 0.103312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