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猪价再陷震荡,供应宽松与消费推迟交织,春节前 “旺季逆袭” 存疑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近期,生猪市场波动显著,引发业内广泛关注。现货价格持续下行,各地出栏价格面临较大压力,期货主力2601合约亦同步下挫,11月19日收盘价较上周五跌幅近2%。此轮价格下跌,主要归因于供应过剩与季节性消费延迟的双重影响,市场再次回归供应过剩、需求疲软的格局。

一、猪市现状:现货期货双承压,看涨预期显著降温

当前,生猪市场深陷“弱现实”困境。全国外三元生猪出栏均价跌破15元/公斤,较10月高点下降8%,价格下滑态势明显。11月19日,期货主力2601合约收盘环比下跌2%,持仓量减少12万手,反映出市场对短期内猪价反弹的预期已基本消散。

从供应端源头来看,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10月能繁母猪存栏量达4035万头,已连续12个月高于3900万头的正常保有量,预示未来一段时间内供应将保持宽松。养殖端出现“价跌体重增”的被动累库现象。据涌益咨询数据,11月生猪出栏体重较10月增加0.79公斤/头,标猪与肥猪价差扩大至1.2元/公斤。部分养殖户因预期春节前猪价上涨而压栏惜售,进一步加剧了短期供应过剩问题。

二、供应端:三大“产能堰塞湖”制约猪价上行当前生猪市场

供应端存在三大“产能堰塞湖”,严重制约猪价上行空间。

(一)能繁母猪存栏高位运行,供应周期延长

自2024年四季度至2025年三季度,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高于4000万头,超出正常保有量3.5%。按照生猪10个月的生长周期推算,2025年四季度至2026年上半年,商品猪出栏量将维持在7.8亿头以上的高位。同时,头部企业产能去化速度迟缓,如牧原、温氏等龙头企业,能繁母猪存栏量仅下降0.5%,全行业呈现被动去产能态势。

(二)养殖效率提升,成活率与饲料数据双重佐证

2025年生猪育肥全程成活率达到92%,较2023年提升3个百分点,疫病稳定促使产能转化效率显著提高。从饲料销量数据亦能看出供应压力。1-10月育肥料销量环比增长5%,尽管母猪料、教保料在10月见顶回落,但中短期内生猪存栏基数庞大,11月生猪存栏量环比再次增长1.2%,供应压力进一步加剧。

(三)规模场出栏节奏加快,散户集中抛售现象显现

据某平台监测,11月规模企业生猪出栏计划环比增加8%,散户周度出栏量增长15%。在山东、河南等地,散户出栏积极性较上月提升20%。河南部分养殖户表示,当前每头猪亏损约200元,不敢继续压栏,只能尽快出栏。

三、需求端:两大“旺季迟滞”因素加剧供需矛盾

供应端压力增大的同时,需求端亦表现疲软,两大“旺季迟滞”因素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

(一)腌腊需求启动延迟,南方消费显著滞后

由于2026年春节因农历闰六月推迟18天,南方传统的腌腊、灌肠需求相应延后。截至11月下旬,四川、湖南等地家庭腌腊启动率不足30%,较去年同期下降40%。此外,南方地区气温偏高,日均温在15℃以上,不利于腌腊制品加工,消费者加工意愿较低。屠宰企业开工率仅为35.95%,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

(二)出栏体重逆势上涨,被动累库加重价格压力

生猪出栏体重持续攀升,达到122.3公斤/头,较2024年同期增加2.1公斤,相当于市场新增150万吨猪肉供应。肥标猪价差维持在1.5元/公斤的高位,部分养殖户期望春节前肥猪价格上涨,导致出栏进度放缓。然而,终端消费难以消化如此庞大的猪肉供应,白条肉批发市场走货量下降10%。屠宰企业为促进销售,不得不降价促销,形成“价跌量增”的恶性循环。

四、春节前博弈:供需双增背景下的两大关键变量

春节前,生猪市场呈现供需双增态势,其中两大关键变量将对猪价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一)供应端:集中出栏与体重调控的权衡

为规避节后风险,养殖端预计在春节前30天集中出栏1.2亿头生猪,届时供应将达到峰值。而出栏体重的变化至关重要,若12月体重降至120公斤以下,表明供应压力得到有效释放,节后肥标价差有望吸引二次育肥入场;若体重仍维持高位,节后肥猪价格可能低于标猪,养殖户将不得不加速去产能。

(二)需求端:备货节奏与替代效应的考量

北方“屯年肉”和南方腌腊需求预计在腊月十五后集中释放,理论上每日可拉动生猪需求增加20万吨。然而,当前替代品价格优势明显,牛肉、鸡肉价格同比下跌5%,分流了部分猪肉消费市场。从历史数据来看,春节前猪价低点基本决定节后价格中枢。若2025年节前低点低于14元/公斤,节后猪价反弹空间将较为有限。

五、后市展望:震荡磨底为主,两大信号值得重点关注

短期内,猪价预计将在14.5-15.5元/公斤区间震荡,供应过剩仍是主要矛盾,猪价反弹需等待腌腊需求的实质性启动。

中期来看,有两大关键拐点值得关注。一是能繁母猪存栏连续3个月低于3900万头(当前为4035万头),表明远期产能开始去化;二是饲料销量结构变化,若母猪料、教保料销量持续下滑,意味着养殖端主动缩产,猪价可能即将筑底。

对于养殖户而言,当前应优化猪群结构,及时淘汰低效母猪,避免盲目压栏。投资者可重点跟踪春节前出栏体重和屠宰企业库存数据,把握价格低位时供需错配带来的投资机会。

结语:猪价“深蹲”,为下一轮周期“起跳”积蓄力量

此轮猪价下跌是2023年产能扩张的必然结果。在供应过剩与消费延迟的双重压力下,市场通过价格波动推动行业去产能。对于生猪产业而言,短期困难难以避免,但唯有加速淘汰低效产能,提升成本管控能力,方能在2026年周期拐点来临时占据先机。在猪周期的长期博弈中,稳健经营、确保生存始终比盲目投机更为重要。(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涌益咨询、各上市猪企财报等)

来源:现代畜牧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11-24 15:45 , Processed in 0.271315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