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8|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油脂添加数量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脂肪肝发病率的影响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接上期:油脂添加数量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脂肪肝发病率的影响

1. 整个产蛋周期实验日粮组成及营养浓度
qw1.jpg

qw2.jpg
说明对照组= 未添加牛脂;T1.5 = 基础日粮 + 1.5%牛脂;T3.0 = 基础日粮 + 3.0%牛脂。每千克全价料提供:维生素A 10,000 IU(醋酸视黄酯);维生素D3--4,500 IU;维生素K3--3.0 mg(二甲基嘧啶醇亚硫酸甲萘醌);维生素B1--2.50 mg;维生素B2--6.50 mg;维生素B6--3.20 mg;维生素B12-- 18.0 μg;生物素180 μg;叶酸1.9 mg;烟酸60 mg(维生素预混料添加量0.10%);钴1,200 μg(CoSO4);铜19.0 mg(CuSO4);铁72 mg(FeSO4);碘1.5 mg(Ca[IO3]2);锰144.0 mg(MnO);硒360 μg(Na2SeO3);锌120 mg(ZnSO4)(矿物预混料添加量0.13%)。NaCl 0.30%;50%氯化胆碱0.05%;抗氧化剂0.01%;NaHCO3 0.10% 3 日粮粗脂肪实测浓度(方法960.39;AOAC,2007)

生产性能与蛋品质

试验期间每日记录生产性能(包括产蛋率和蛋重)。由于初产日龄为21周龄,且22周龄前产蛋数仅为9枚,因此数据分析采用22周龄起记录的生产性能数据。每4周以重复为单位计算采食量和体重。每周通过蛋品分级机(裕韩机械有限公司,大田,韩国)计数,以重复为单位统计总产蛋数。 每4周随机采集每个重复15枚鸡蛋(每日5枚)进行蛋品质测定。使用蛋壳比色扇(三养社,江原道,韩国)测定蛋壳颜色;采用数显蛋品分析仪(DET-6000,奈贝尔株式会社,京都,日本)参照文献方法(Han等,2023)测定蛋壳强度、蛋黄颜色和哈氏单位。所有生产性能和蛋品质数据按产蛋阶段汇总。

饲料报酬(美元/只)通过鸡蛋收入减去饲料成本计算。鸡蛋收入根据产蛋数和按规格定价计算,饲料成本根据采食量和饲料价格计算。所有计算使用韩国韩元(KRW),按1美元=1,200韩元汇率换算。

样品采集

每重复选取1只接近平均体重的母鸡(即每个处理8只),分别在各阶段中期或末期(阶段1-4对应30、46、60和70周龄)进行采样。

通过CO2窒息法处死后立即解剖。

实验末期(70周龄)采集血清样本用于诊断脂肪肝出血性综合征。使用日立7020全自动分析仪(日立,东京,日本)分析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固醇、乳酸脱氢酶(LDH)和甘油三酯(TG)浓度。 取肝脏小样采用酸水解乙醚提取法(方法996.01;AOAC,2007)分析总脂肪浓度。收集腹部脂肪垫称重,以占总体重百分比计算相对重量(Han等,2023)。

参照既定方法根据肝脏颜色和出血评分判定脂肪肝发生率:拍摄肝脏照片并按1-5分评分(1=深红色;5=黄红色),出血评分按0-5分记录(0=正常;5=大面积出血)。肝脏颜色评分和出血评分仅于60周龄(阶段3)和70周龄(阶段4)测定。

统计分析

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通过SAS的PROC MIXED过程(SAS Institute Inc., Cary, NC)进行数据处理。以重复为实验单位,使用UNIVARIATE过程检验数据正态性和异常值。采用LSMEANS过程计算处理均值,PDIFF选项进行阶段内均值比较。通过正交多项式对比检验分析日粮脂肪添加量增加的线性和二次效应。显著性水平设定为P < 0.05。 结果与讨论 尽管阶段1观察到二次关联(P < 0.05),但增加日粮脂肪添加量对各阶段及全程产蛋率均无影响(表2)。

除阶段1存在线性和二次关联(P < 0.05)外,总产蛋数在各阶段及全程均未受显著影响。然而除阶段4外,各阶段及全程蛋重随脂肪添加量增加呈线性增加(线性,P < 0.01)。类似地,阶段3及全程产蛋重随脂肪添加量增加而提高(线性,P < 0.05)。阶段1及全程采食量随脂肪添加量增加而降低(线性和二次,P < 0.05)。因此,产蛋重增加与采食量下降共同导致阶段1、3及全程料蛋比降低(线性,P < 0.01)。除阶段1呈现二次关系(P < 0.05)外,各阶段及全程体重随脂肪添加量增加呈线性增加(线性,P < 0.01)。

2. 整个产蛋周期内日粮脂肪添加水平对蛋鸡生产性能和鸡蛋品质的影响

qw3.jpg

qw4.jpg

qw5.jpg

qw6.jpg

qw7.jpg

qw8.jpg

qw9.jpg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产蛋周期中,日粮脂肪添加量增加所带来的料蛋比(FCR)改善主要归因于采食量(FI)的降低和蛋重的提高。众所周知,日粮脂肪通过为动物提供更多有效能量而产生"超卡路里效应",这是因为日粮脂肪引起的热增耗较低,从而增加了有效能量供应(Summers,1984)。此外,日粮脂肪通过延长食糜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来提高营养物质利用率(Summers,1984)。因此,日粮脂肪添加导致的采食量下降可能是由于有效能量供应增加所致,因为母鸡往往会根据有效能量供给的增加而减少采食量(Classen,2017)。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研究中各阶段试验日粮的表观代谢能(AMEn)浓度均保持均衡,这表明以AMEn表示的日粮脂肪能量价值可能被低估。这或许凸显了基于净能(NE)体系而非代谢能(ME)体系配制动物日粮的重要性(Kil等,2013)。然而,目前家禽日粮净能体系的相关研究数据仍较为缺乏。 此外,脂肪添加引起的蛋重增加,除有效能量提高外,很可能还与营养供给的改善有关。能量和营养物质供应的增加也可以解释本研究中体重的增长。同时,体重较高的母鸡通常表现出更大的蛋重(Summers和Leeson,1983),这表明本研究中蛋重的增加可能也是体重增长的结果。 在所有产蛋阶段,增加日粮脂肪添加量对蛋品质指标(包括蛋壳强度、哈氏单位和蛋壳颜色,数据未显示)均无显著影响(表2)。然而,各产蛋阶段的蛋黄颜色均随日粮脂肪添加量的增加呈持续下降趋势(线性,P < 0.01)。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为平衡各处理组日粮的能量浓度,随着脂肪添加量的增加,替代了含有大量叶黄素(影响蛋黄着色)的玉米谷物和玉米蛋白粉。前期研究报道表明,降低日粮中玉米或其副产品的添加量会减弱蛋鸡蛋黄颜色。

在60周龄(阶段3)和70周龄(阶段4)测定的肝脏颜色评分和肝脏出血评分在不同日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图1A和B)。同样,整个试验期内肝脏脂肪浓度也未受日粮脂肪添加量增加的影响(图1C)。有趣的是,在阶段2日粮脂肪添加量增加降低了肝脏脂肪浓度(线性,P < 0.05),而在阶段3则提高了肝脏脂肪浓度(线性,P < 0.05)。不过,阶段1(线性,P < 0.05)、阶段4以及整个试验期(线性和二次,P < 0.05)的腹脂相对重量(占体重百分比)均随日粮脂肪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图1D)。

qw10.jpg
1. 全程产蛋周期中日粮脂肪添加量增加对蛋鸡肝脏特性及腹脂相对重量的影响。

(A)肝脏颜色评分;(B)肝脏出血评分;(C)肝脏总脂肪浓度(占干物质百分比);(D)腹脂相对重量(占体重百分比)。缩写说明:CON,未添加牛脂;L,日粮脂肪添加量增加的线性效应;Q,日粮脂肪添加量增加的二次效应;T,处理组总体效应;T1.5,基础日粮+1.5%牛脂;T3.0,基础日粮+3.0%牛脂。


日粮脂肪添加量增加未对作为脂肪肝发生指标的肝脏外观和脂肪浓度产生影响,这表明在整个产蛋周期中长期饲喂添加1.5%或3.0%脂肪的日粮,对减少蛋鸡肝脏脂肪堆积并无显著积极作用。同样,本试验末期所有与肝脏甘油三酯堆积及FLHS相关的血清指标(如AST、ALT、总胆固醇、LDH和TG)均未受日粮脂肪添加量增加的影响(数据未显示)。因此,我们关于额外脂肪添加通过反馈机制降低肝脏内源性脂肪合成的假设未得到验证。但可推测,日粮脂肪添加增加未能引起肝脏脂肪堆积的进一步加剧,可能间接表明肝脏脂肪合成的减少,因为肝脏是家禽内源性脂肪合成的主要器官。

另一方面,本研究中观察到腹脂重量随脂肪添加量增加而上升,表明额外摄入的脂肪主要沉积于蛋鸡腹部脂肪组织。然而,关于在整个产蛋周期中额外脂肪摄入如何在家禽肝脏和腹部脂肪中转移与利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经济效益分析显示,全程饲料成本(美元/只)随日粮脂肪添加量增加呈线性上升(CON、T1.5和T3.0组分别为9.51美元、9.65美元和9.79美元)。但全程饲料报酬(美元/只)未受日粮脂肪添加量增加的影响(三组分别为15.38美元、15.55美元和15.46美元)。因此表明,在蛋鸡日粮中增加脂肪添加虽会提高饲料成本,但因饲料效率改善而不会导致经济效益受损。

综上所述,在整个产蛋周期中,日粮添加最高3.0%的脂肪可通过提高蛋重和降低采食量来改善蛋鸡料蛋比。但长期饲喂添加脂肪的日粮会增加腹脂沉积,且对蛋鸡脂肪肝发生率无显著影响。

来源:鸡保姆,作者:朴素翰、金钟赫、李智惠、金贤宇和金东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11-20 21:23 , Processed in 0.141381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