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8|回复: 0
收起左侧

[分享] 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关税战暂缓,美国牛肉能否重拾中国市场?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来自
河北衡水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吉隆坡磋商:三大关税议题达成关键共识

(一)芬太尼关税全面取消,对等关税暂停延长当地时间10月25日至26日,中美双方于吉隆坡开展经贸磋商。期间,美方明确取消针对中国商品的10%“芬太尼关税”,并将24%的对等关税暂停期延长一年。此举措使得中国输美商品实际关税税率稳定维持在10%-12%区间,有效规避了年初市场所担忧的关税大幅回升风险。作为回应,中方同步调整反制措施,双方还对部分关税排除条款予以延长,为企业营造了更为稳定的贸易预期环境。

(二)出口管制与行业制裁同步“刹车”

美方决定暂停实施针对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调查措施一年,中方则暂停执行10月9日出台的相关出口管制。这一协同行动对中国船舶制造、国际物流企业产生了直接利好影响,有效缓解了此前因关税因素导致的海外订单流失压力。与此同时,双方在半导体出口管制、稀土贸易等关键领域达成阶段性默契,避免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进一步加剧。

二、美国牛肉:关税利好下的市场复位战

(一)关税调整为美牛打开价格窗口

此次协议将美国牛肉出口至中国的关税税率维持在22%-32%,与2025年上半年的44%相比显著下降,预计进口成本将降低15%-20%。以谷饲牛小排为例,其到岸成本从319.9元/700g回落至260-280元区间,重新具备与澳大利亚牛肉竞争的价格优势。美国肉类出口协会指出,税率的稳定为企业参与中国市场招投标提供了资格,对高端牛肉进入商超和餐饮渠道尤为有利。

(二)市场份额已被澳、阿悄然瓜分

尽管关税出现利好变化,但美国牛肉在华市场份额已从2024年的12%降至2025年Q3的9%。澳大利亚凭借谷饲牛肉与美国牛肉品质的相近性,在美牛缺席期间抢占了32%的市场份额,2025年1-8月出口额激增3.13亿美元;阿根廷依托天然牧场优势,对华出口占比提升至35%,成为最大受益者。数据显示,2024年巴西、阿根廷对华牛肉出口占比达67.6%,形成“南美双雄”主导的市场格局。

三、全球肉类贸易版图:从“单极博弈”到“多元重构”

(一)中国进口策略:在开放中平衡供应链

在全球肉类贸易格局中,中国作为最大的牛肉进口国,其进口策略正逐步从单一依赖向多元平衡转变。2025年,中国牛肉进口量预计达320万吨,其中巴西以28%的占比位居首位,阿根廷(25%)、澳大利亚(22%)紧随其后,共同构成第一梯队;美国(9%)与乌拉圭(10%)则形成第二梯队。这种分散化的采购模式,有效降低了对单一市场的依赖程度,增强了供应链的韧性。

同时,中国通过实施差异化的检验标准,为本土牛肉产业争取到了宝贵的转型时间。以美国牛肉为例,除常规的兽药残留检测外,还需额外进行激素检测,以确保其符合国内食品安全标准。这些标准的实施,不仅提高了进口牛肉的质量门槛,也为国内牛肉产业在高端市场的布局提供了缓冲空间。

(二)美国牛肉的“双重挑战”

尽管关税利好为美国牛肉重返中国市场打开了一扇门,但短期内,美牛仍需突破澳大利亚等国的品牌壁垒。澳大利亚牛肉借助SIAL西雅展等国际展会,将“天然、低敏”的品牌形象与谷饲牛肉深度融合,在中高端市场占据了60%的份额。其品牌优势不仅体现在肉质的稳定性上,还包括完善的冷链物流与溯源体系,使得消费者对其品质产生了高度信任。

从长期来看,美国牛肉产业面临着产能瓶颈的挑战。受2024-2025年干旱影响,美国牛群规模降至9100万头,预计2025年产量同比下降4%。与此同时,中国市场对牛肉的需求却呈现爆发式增长,年增长率达到5-8%。在这种供需失衡的背景下,美国牛肉难以在短期内满足中国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进而难以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

四、中方博弈逻辑:以市场为杠杆,谋全局平衡

(一)关税工具服务产业升级

暂停24%对等关税,本质上是通过市场准入换取美国在半导体出口管制、船舶制造制裁方面的让步。这种“议题联动”策略,既缓解了广东、江苏等地加工企业的成本压力,又为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产业争取了国际认证时间。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对美船舶出口额同比增长18%,关税调整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半导体领域,尽管美国仍维持部分技术封锁,但此次磋商后,美国企业对中国芯片代工企业的设备供应有所松动。例如,英伟达(NVIDIA)恢复向中国企业供应部分高端计算芯片,这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持。

在船舶制造方面,中国船舶集团在2025年接获的国际订单中,高端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占比达到35%,较2024年提升了8个百分点。这得益于美国暂停301调查措施后,中国船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能够更从容地参与国际招投标,拓展海外市场份额。

(二)为后续谈判预留政策空间

此次协议未涉及牛肉配额扩大、基因编辑食品准入等美方核心诉求,表明中方在农业开放上保持渐进节奏。中国海关总署同步发布新规,将进口肉类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周期从90天压缩至45天,既释放了开放信号,又通过流程优化维持了监管主动权。

在农业领域,中国政府一直强调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的重要性。因此,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中方始终坚持适度开放的原则,避免对国内农业产业造成过大冲击。例如,在牛肉进口方面,中国虽然同意暂停24%的关税,但并未承诺扩大进口配额,这为国内肉牛养殖产业提供了稳定的市场环境。

同时,中国海关总署的新规也体现了在开放中加强监管的思路。通过缩短注册周期,中国吸引了更多优质肉类生产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但在监管方面,中国并未放松标准,依然严格执行兽药残留、疫病检测等检验检疫程序,确保进口肉类的质量安全。

五、后市展望:短期利好与长期博弈并存

(一)进口商操作建议

对于进口商而言,此次关税调整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操作层面,建议抓住时机逢低建立美国谷饲牛肉的现货库存,充分利用关税红利期抢占性价比市场。密切关注山姆、盒马等渠道的促销窗口,通过联合营销提升美牛的市场曝光度。同时,为分散采购风险,应维持澳牛(40%)、美牛(30%)、阿牛(30%)的配比结构,避免因单一产区政策波动而受到影响。

从长期来看,进口商应布局国产高端牛肉品牌,积极对接内蒙古、新疆等产区的规模化养殖项目,降低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例如,与恒都农业集团合作,引入其智能养殖技术和全产业链模式,提升国产牛肉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二)风险提示

尽管关税利好为美国牛肉重返中国市场提供了契机,但未来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2026年美国大选可能导致关税政策出现波动,建议进口商在合同中加入“税率波动补偿条款”,以应对潜在的关税风险。澳大利亚计划2025年将牛肉对华出口提升至25亿美元,需警惕其通过价格战挤压美牛市场空间。中方可能提高美牛的瘦肉精残留检测频次,进口商需提前与美方加工厂确认合规方案,确保产品符合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

参考资料:美国农业部、中国海关总署、澳大利亚肉类与畜牧业协会

来源:肉类食品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11-4 19:12 , Processed in 0.209275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