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专业网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1|回复: 1
收起左侧

【分享】蛋鸡预产爬坡期(105天-产蛋?5%)营养需求核心特点解析

[复制链接]

鸡病专业网编辑

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Rank: 46

发表于 昨天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南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蛋鸡产蛋爬坡期是生理功能剧烈转型的关键阶段—— 生殖系统快速发育、代谢强度显著提升、骨骼启动 钙储备,这些生理变化直接决定了其营养需求与育成期有本质差异,核心特点可概括为 六增一控一适配

一、能量需求阶梯式递增,支撑代谢与生殖发育双需求

1. 需求增量显著
代谢能需求从育成期的 2600-2650 千卡 / 千克,提升至 2750-2800 千卡 / 千克,日能量摄入量从 210-230 千卡 / 天增至 290-310 千卡 / 天,增幅达 30%-40%

增量原因:一方面,蛋鸡基础代谢率提升(应对体温维持、肠道消化等基础活动);另一方面,卵巢发育、输卵管分化等生殖系统构建需大量能量(占总能量消耗的 25%-30%)。

2. 供给需 循序渐进
不可突然提升能量水平:若直接将育成料(低能量)换成高能量爬坡期料,易导致肠道消化酶分泌与能量原料不匹配,引发过料或腹泻。

正确方式:通过“7-10 天过渡换料(如育成料与爬坡期料按 7:3→5:5→3:7 逐步混合),同步配合采食量 每日 1-2 克阶梯增长,让肠道与代谢系统平稳适应。

二、蛋白质需求质效双升,必需氨基酸精准匹配生殖需求

1. 粗蛋白总量提升,且 用于生殖占比高
粗蛋白含量从育成期 15%-16%,提升至 17%-18%,日摄入量从 12-14 / 天增至 19-20 / 天,其中 30%-35% 的蛋白质直接用于卵巢卵泡膜合成、输卵管黏膜修复。

若蛋白质不足:会导致卵泡发育停滞(120 日龄卵巢重量不足 30 克)、输卵管长度短于 50 厘米,直接延迟开产或降低后续产蛋率。

2. 必需氨基酸 靶向补充,拒绝 均衡浪费
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需求从 0.35%-0.38% 提升至 0.42%-0.45%,日摄入量从 30-32 毫克 / 天增至 46-48 毫克 / 天,直接参与生殖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合成,若缺乏会导致畸形蛋比例超 5%

第二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需求从 0.75%-0.80% 提升至 0.85%-0.90%,日摄入量从 60-65 毫克 / 天增至 93-99 毫克 / 天,负责蛋白质合成效率,确保蛋鸡 120 日龄达到标准体重(如罗曼褐 1.5-1.6 千克)。

氨基酸平衡关键:需避免单一增量,如仅补蛋氨酸而缺赖氨酸,会导致蛋氨酸无法被有效利用(浪费率超 20%),需按 蛋氨酸:赖氨酸 = 1:2” 的比例协同补充。

三、钙需求激增且储备优先,磷与维生素 D3 协同适配

1. 钙需求 跨越式提升,核心用于 髓骨储备
钙含量从育成期 1.0%-1.2%,飙升至 2.8%-3.0%,日摄入量从 8-10 / 天增至 31-33 / 天,其中 20%-25% 用于形成髓骨(长骨骨髓腔中的 钙库),为后续产蛋期(每天需 2-2.5 克钙形成蛋壳)储备原料。

钙源选择有讲究:需速效 + 缓释搭配 —— 石粉(速效钙,占钙源 70%,快速提升血钙)+ 贝壳粉(缓释钙,占钙源 30%,缓慢释放维持血钙稳定),避免单一用石粉导致血钙波动过大。

2. 磷需求 精准控量,钙磷比例 严格锁定
有效磷需求从育成期 0.40%-0.45% 微调至 0.45%-0.50%,看似增量小,实则需精准控制:磷过量(超 0.55%)会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磷酸钙,导致钙吸收率下降 30%;磷不足则会影响骨骼发育,导致 10% 以上蛋鸡出现 站立不稳

钙磷比例黄金区间:需严格控制在 5:1-6:1,若比例失衡(如 3:1),即使钙磷总量达标,也会导致髓骨形成量减少 50%,后续软壳蛋比例超 8%

3. 维生素 D3 “强制协同,钙吸收的 关键开关
需求从育成期 1500-2000 IU / 千克,提升至 2500-3000 IU / 千克,直接调控肠道钙结合蛋白合成:若缺乏,即使饲料钙含量达 3.0%,肠道钙吸收率也会从 60% 降至 30%,导致骨骼密度不足(骨骼钙含量低于 20%)。

四、维生素需求全面增量,关键种类 功能靶向

1. 脂溶性维生素 重点强化,覆盖生殖与免疫
维生素 A:需求从 5000-6000 IU / 千克增至 8000-10000 IU / 千克,负责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修复,若缺乏会导致输卵管黏膜角质化(蛋清分泌异常,蛋重减少 2-3 / 枚)。

维生素 E:需求从 15-20 毫克 / 千克增至 20-25 毫克 / 千克,作为抗氧化剂保护卵泡膜(避免自由基损伤导致卵泡坏死),同时增强免疫细胞活性(淋巴细胞数量提升 20%),减少爬坡期呼吸道疾病发病率。

2. B 族维生素 按需增补,维持代谢平衡
维生素 B2(核黄素):需求从 2.5-3.0 毫克 / 千克增至 3.0-3.5 毫克 / 千克,参与能量代谢,若缺乏会导致蛋鸡采食量下降 10%-15%,体重增长停滞。

维生素 B12:需求从 0.010-0.015 毫克 / 千克增至 0.015-0.020 毫克 / 千克,促进蛋白质合成,确保输卵管肌肉发育(避免蛋鸡产蛋时 脱肛)。

五、微量元素需求针对性强化,优先选择 高吸收率形式

1. 锌与锰 聚焦生殖与骨骼
锌:需求从 60-70 毫克 / 千克增至 80-100 毫克 / 千克,参与生殖激素合成,若缺乏会导致排卵频率降低(从 每天 1 变为 2 1 ),开产时间延迟 7-10 天。

锰:需求从 80-90 毫克 / 千克增至 100-120 毫克 / 千克,负责蛋壳膜胶原蛋白合成,若缺乏会导致蛋壳膜厚度不足 0.1 毫米,蛋壳破损率超 5%

2. 硒与铁 守护免疫与代谢
硒:需求从 0.25-0.30 毫克 / 千克增至 0.30-0.35 毫克 / 千克,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成分,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应激导致的免疫抑制(抗体水平提升 15%-20%)。

铁:需求从 70-80 毫克 / 千克增至 80-100 毫克 / 千克,参与血红蛋白合成,避免蛋鸡因缺氧导致代谢率下降(氧气运输效率提升 10%)。

3. 吸收形式 优选有机态
传统无机微量元素(如硫酸锌、硫酸锰)吸收率仅 10%-30%,且易与饲料中植酸结合;推荐选择有机态(蛋氨酸锌、赖氨酸锰),吸收率达 50%-80%,且无 拮抗作用(如锌与铜互不干扰)。

六、功能性营养按需补充,支撑肠道健康与抗应激

1. 肠道健康 主动护航,避免 消化拖后腿
益生菌(枯草芽孢杆菌):需添加 100-200 亿 CFU / 千克,在肠道定植后抑制大肠杆菌(数量减少 50%),同时分泌淀粉酶(活性提升 30%),解决 采食量增长但消化不足的矛盾(过料率从 15% 降至 5% 以下)。

酶制剂(植酸酶 + 复合酶):植酸酶 500-800 FTU / 千克分解植酸磷(提升磷利用率 20%),复合酶(淀粉酶 + 蛋白酶)0.1%-0.2% 提升能量与蛋白质消化率(分别提升 5% 8%)。

2. 抗应激营养 精准投喂,减少生理波动
植物提取物(牛至油、黄芪多糖):牛至油 100-200 毫克 / 千克抗菌(减少肠道炎症),黄芪多糖 200-300 毫克 / 千克增强抗应激(皮质醇水平降低 25%),应对转群、换料等应激导致的采食量波动。

电解质(碳酸氢钠):饲料中添加 0.3%-0.5%,维持肠道 pH 值(6.5-7.0),促进消化酶活性,同时缓解高温应激导致的脱水(饮水量减少 10%)。

qw8.jpg

七、一控:控制营养过量,避免 代谢负担
能量不可超 2850 千卡 / 千克:否则蛋鸡肥胖(体重超标准 10%),压迫生殖系统导致排卵紊乱(双黄蛋比例超 8%)。

蛋白质不可超 19%:否则肝脏代谢负担加重(肝脏重量增加 15%),氨气排放量提升 20%,污染鸡舍环境。

微量元素不可超国标:如锌≤150 毫克 / 千克、硒≤5 毫克 / 千克,过量会导致中毒(如硒过量引发脱毛、神经抽搐)。

qw9.jpg

八、一适配:营养与生理节奏适配,避免 供给错位

钙的昼夜供给:蛋鸡夜间(熄灯后)髓骨钙沉积效率最高(是白天的 2 倍),可在下午 3-4 点额外补充 1-2 / 只贝壳粉,提升钙储备效率。

氨基酸的采食高峰匹配:蛋鸡早晨 8-10 点、下午 4-6 点是蛋白质消化吸收高峰,可在这两个时段确保饲料中氨基酸含量充足(如通过预混料精准释放),避免 需求高峰时供给不足

qw10.jpg

九、营养需求监测与动态调整方法

仅明确需求标准不够,需通过 “可视化指标” 实时监测蛋鸡营养摄入状态,及时调整配方,避免 “营养失衡已显现才调整” 的被动局面。

1. 核心监测指标及判断标准

(1)体重监测:每周抽样 10% 蛋鸡称重

达标标准:110 日龄罗曼褐体重 1.4-1.5 千克,120 日龄 1.5-1.6 千克,每 10 天增重 50-60 克;若增重不足(如 10 天增重<40 克),需提升粗蛋白至 18%-18.5%,并添加 0.05% L - 赖氨酸。

超重预警:若 120 日龄体重超 1.7 千克,需降低代谢能至 2700-2750 千卡 / 千克,减少玉米添加量(降至 60%),增加麸皮至 8%-10%(提升粗纤维,增加饱腹感)。

(2)采食量监测:每日记录料槽剩余量

正常范围:105-115 天日采食量 100-105 克 / 只,116-125 天 105-115 克 / 只,126 天至产蛋 5% 115-120 克 / 只;若采食量下降超 5%(如 110 天仅吃 95 克 / 只),需排查原因:

高温导致:添加抗应激营养(如维生素 C、牛磺酸);

饲料适口性差:更换新鲜原料(如霉变玉米),或添加 0.5% 甜味剂(如蔗糖)。

(3)粪便监测:每日观察粪便形态

正常粪便:成形、表面有白色尿酸盐覆盖,无未消化饲料颗粒;

异常判断:

粪便稀软、有 “过料”:可能是蛋白酶或淀粉酶不足,需添加0.1%-0.2% 复合酶;

粪便呈灰白色:可能是钙吸收不良,需检查维生素 D3 含量,或调整钙源比例(增加贝壳粉占比)。

(4)蛋壳(开产后)监测:记录蛋壳质量

开产初期(产蛋率 1%-5%):蛋壳厚度应达 0.32-0.35 毫米,破损率<3%;若软壳蛋占比超 5%,需紧急提升钙含量至 3.0%-3.2%,并补充维生素 D3(每千克饲料加 500 IU)。

2. 动态调整流

每周数据汇总:将体重、采食量、粪便情况录入表格,对比标准值;

归因分析:若某指标异常,先排除非营养因素(如环境温度、疾病),再聚焦营养问题;

精准调整:如采食量不足且确认是高温导致,仅调整抗应激营养,不盲目提升能量;

效果验证:调整后 3-5 天复查指标,如粪便 “过料” 减少,说明酶制剂添加有效,稳定 1 周后可维持该配方。
qw11.jpg

十、常见营养供给误区及规避策略

养殖实践中,很多养殖户因对营养需求理解偏差,导致 “好心办坏事”,以下是高频误区及解决方案:

误区 1:过早使用产蛋高峰期饲料

错误做法:105 天直接使用产蛋高峰料(钙 3.5%、粗蛋白 18.5%),认为 “早补营养早高产”;

危害:

钙过量:导致肾脏负担加重,尿酸盐沉积(粪便白色糊状);

蛋白质过量:肝脏代谢压力大,氨气排放量增加(鸡舍氨气浓度超 25ppm);

规避:严格按 “育成料→爬坡期料→高峰料” 过渡,爬坡期料使用至产蛋率达 5%-10%,再逐步换高峰料(过渡 7 天)。

误区 2:单一补充某一种 “明星营养”

错误做法:认为 “蛋氨酸能提升产蛋率”,盲目添加至 0.5% 以上,忽视其他氨基酸;

危害:氨基酸失衡,蛋氨酸浪费率超 30%,且会拮抗赖氨酸吸收(导致赖氨酸利用率下降 20%);

规避:按 “理想蛋白模式” 补充,若需提升蛋氨酸,同步按 1:2 比例提升赖氨酸(如蛋氨酸从 0.42% 增至 0.45%,赖氨酸从 0.85% 增至 0.90%)。

误区 3:忽视 “基础原料品质”,只关注预混料

错误做法:使用霉变玉米(黄曲霉毒素超 100 微克 / 千克)或低蛋白豆粕(粗蛋白<40%),认为 “预混料好就能弥补”;

危害:

1.霉变原料:破坏肠道黏膜,即使添加益生菌,肠道菌群也无法平衡;

2.低蛋白豆粕:导致蛋白质总量不足,卵泡发育停滞;

规避:

1.玉米:选择容重≥720 克 / 升、水分≤14% 的新玉米,每批检测黄曲霉毒素(≤50 微克 / 千克);

2.豆粕:优先选择去皮豆粕,粗蛋白≥43%,脲酶活性 0.02-0.15 IU/g(确保消化率)。

误区 4:认为 “功能性添加剂越多越好”

错误做法:同时添加益生菌、酶制剂、植物提取物、有机酸等 5 种以上添加剂,总添加量超 1%;

危害:添加剂间可能拮抗(如有机酸降低肠道 pH 值,影响部分益生菌活性),且增加饲料成本(每千克饲料成本增加 0.2-0.3 元);

规避:根据核心需求选择 1-2 种添加剂,如高温季选 “益生菌 + 电解质”,肠道问题多发选 “益生菌 + 复合酶”。

qw12.jpg

十一、营养与环境、管理的协同配合
营养需求的满足离不开环境与管理的支撑,若仅关注饲料配方,忽视光照、密度、清洁等环节,营养效果会大打折扣,需形成 “营养 - 环境 - 管理” 协同体系。

1. 光照与维生素 D3 的协同

光照是维生素 D3 的 “天然补充剂”:蛋鸡皮肤经紫外线照射(波长 280-320 纳米)可合成维生素 D3,若鸡舍有自然光照(每天 4-6 小时),饲料中维生素 D3 含量可降至 2200-2500 IU / 千克;

人工光照规范:密闭鸡舍需按 “每周增加 0.5-1 小时” 提升光照时间(从 10 小时 / 天增至 14 小时 / 天),光照强度 20-30 勒克斯(如每 10 平方米装 1 盏 20 瓦灯泡,高度 2 米),避免光照忽强忽弱(会抑制促卵泡素分泌)。

2. 密度与蛋白质需求的协同

密度过高,蛋白质需 “额外补”:笼养蛋鸡若每笼饲养 4 只(标准 3 只),密度增加 33%,蛋鸡争抢饲料概率提升,需将粗蛋白含量提升 0.5%-1%(至 17.5%-19%),确保弱势鸡也能摄入足够蛋白质;

密度标准:笼养(三层笼)每只鸡占笼面积≥400 平方厘米,平养每平方米≤10 只,避免密度过高导致应激(皮质醇升高会消耗蛋白质)。

3. 清洁消毒与肠道营养的协同

肠道健康需 “内外兼修”:即使添加益生菌,若鸡舍粪便 3 天不清理,有害菌(如大肠杆菌)数量会超 10^6 CFU / 克,益生菌也无法定植;

协同方案:

1.每周清理粪便 2-3 次,每月用复合醛消毒剂(如戊二醛)消毒鸡舍 1 次;

2.消毒后 3 天,在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剂量加倍),帮助肠道菌群重建。

4.免疫与营养的协同

免疫前后需 “强化营养”:免疫接种(如新城疫疫苗)会导致蛋鸡应激,免疫前 3天至免疫后 3 天,需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 E(增至 30 毫克 / 千克):提升淋巴细胞活性,增强抗体产生.硒(增至 0.4 毫克 / 千克):减少免疫应激导致的自由基损伤;避免免疫期营养不足:免疫期间若蛋白质不足,抗体滴度会下降 20%-30%,无法形成有效保护。

qw13.jpg

蛋鸡产蛋爬坡期营养需求的核心逻辑:蛋鸡产蛋爬坡期的营养需求,本质是 “围绕生理转型的动态平衡”—— 既要满足生殖系统发育的 “增量需求”,又要避免营养过量的 “代谢负担”;既要遵循通用标准,又要适配场景差异;既要关注饲料配方,又要协同环境管理。

核心逻辑可概括为三句话:

1.按需供给”:以蛋鸡体重、采食量、蛋壳质量为核心指标,精准匹配能量、蛋白质、钙磷等基础营养,不盲目追求 “高营养”;

2.场景适配”:根据气候、品种、养殖模式调整配方,让营养供给 “接地气”,避免 “标准配方硬套”;

3.协同增效”:将营养与光照、密度、清洁等管理环节结合,让营养效果最大化,为后续产蛋高峰筑牢基础。

只有抓住这一核心逻辑,才能让蛋鸡在产蛋爬坡期 “吃得对、长得好、产得稳”,实现从 “育成” 到 “生产” 的平稳过渡,最终达成 92% 以上高峰产蛋率、8-10 个月高峰持续期的养殖目标。

中国知网:官网(https://www.cnki.net/
万方数据:网址为https://www.wanfangdata.com.cn/
维普资讯:官网是https://www.cqvip.com

来源:知网、妙饲新天地,关于文章提到的营养数据,仅供大家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特约专家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来自
河南省 郑州市
发表于 昨天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
1. 钙需求 “跨越式提升”,核心用于 “髓骨储备”
钙含量从育成期 1.0%-1.2%,飙升至 2.8%-3.0%,日摄入量从 8-10 克 / 天增至 31-33 克 / 天,其中 20%-25% 用于形成髓骨(长骨骨髓腔中的 “钙库”),为后续产蛋期(每天需 2-2.5 克钙形成蛋壳)储备原料。涂红的数据应该是有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鸡病专业网 ( 豫ICP备11024133号-2 )

GMT+8, 2025-10-31 08:15 , Processed in 0.519185 second(s), 3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